編者按
隨著一年一度的團圓佳節(jié)——春節(jié)的臨近,面對這份獻給新年的第一份“賀禮”,參謀君特地整理了一期春節(jié)???,與大家聊一聊《民法典》與春節(jié)的那些事兒。
返鄉(xiāng)乘車篇
向“霸座”說不
某列車上,持有站票的甲坐在乙的位置上,經(jīng)乙提醒后仍拒不讓座。
法律條文:
《民法典》第八百一十五條:旅客應當按照有效客票記載的時間、班次和座位號乘坐。旅客無票乘坐、超程乘坐、越級乘坐或者持不符合減價條件的優(yōu)惠客票乘坐的,應當補交票款,承運人可以按照規(guī)定加收票款;旅客不支付票款的,承運人可以拒絕運輸。
實名制客運合同的旅客丟失客票的,可以請求承運人掛失補辦、承運人不得再次收取票款和其他不合理費用。
條文解讀:
旅客應持有效客票,并按客票記載的時間、班次和座位號乘坐列車。這一規(guī)定明確了旅客有償乘坐的基本義務,為解決“霸座”問題提供了法律依據(jù)。
超程乘坐:旅客乘坐的到達地超過了客票指定的目的地。例如,某旅客所持客票指定的目的地是長沙,但卻乘車到了廣州。
越級乘坐:旅客乘坐超過客票指定等級的席位。如某旅客購買了二等座票,但卻乘坐了一等座。
持不符合減價條件的優(yōu)惠客票乘坐:旅客不具備取得減價優(yōu)惠客票的條件而持該種車票乘坐。如某成年旅客持兒童票乘車。
上述三種情況及無票乘坐的旅客,需要按規(guī)定補票并繳納手續(xù)費;同時,鐵路部門也有權依據(jù)《鐵路旅客運輸規(guī)程》加收已乘區(qū)間應補票價50%的票款。
博士語錄:
遵循誠信原則,秉持誠實,恪守承諾。
這些行李,不能進站上車
法律條文:
《民法典》第八百一十七條:旅客隨身攜帶行李應當符合約定的限量和品類要求;超過限量或者違反品類要求攜帶行李的,應當辦理托運手續(xù)。
《民法典》第八百一十八條:旅客不得隨身攜帶或者在行李中夾帶易燃、易爆、有毒、有腐蝕性、有放射性以及可能危及運輸工具上人身和財產(chǎn)安全的危險物品或者違禁物品。
旅客違反前款規(guī)定的,承運人可以將危險物品或者違禁物品卸下、銷毀或者送交有關部門。旅客堅持攜帶或者夾帶危險物品或者違禁物品的,承運人應當拒絕運輸。
條文解讀:
這兩條規(guī)定,是為了嚴格保障運輸安全和正常運輸秩序。旅客隨身攜帶行李應符合規(guī)定的限量和品類要求,這也是旅客乘坐列車的基本義務。其中,隨身攜帶行李的品類要求,是指對特定品類的行李禁止或者限制隨身攜帶;限量要求包括對限制攜帶品類的數(shù)量限制和允許攜帶品類的重量及尺寸限制等。
值得注意的是,危險物品除了煙花爆竹、汽油燃料等顯而易見的易燃易爆物品等,還包括有感染性物品,如傳染病病原體,以及其他危害列車運行安全的物品,如可能干擾列車信號的強磁化物、有強烈刺激性氣味的物品、不能判明性質(zhì)可能具有危險性的物品等。
違禁物品則包括槍支彈藥、管制刀具等危及人身和財產(chǎn)安全,按照國家法律、行政法規(guī)、規(guī)章禁止攜帶、運輸?shù)奈锲贰?/p>
旅客攜帶、夾帶危險物品和違禁物品,屬于違約行為,承運人可以依法予以卸下、銷毀或者送交有關部門,并不負賠償責任。旅客如堅持攜帶夾帶,承運人應當拒絕運輸,即不予允許旅客乘坐運輸工具,亦不予辦理行李托運。
博士語錄:
不違反法律,不違背公序良俗。
旅途中服從合理安排
法律條文:
《民法典》第八百一十九條:承運人應當嚴格履行安全運輸義務,及時告知旅客安全運輸應當注意的事項。旅客對承運人為安全運輸所作的合理安排應當積極協(xié)助和配合。
條文解讀:
由于運輸工具的特殊性、運輸環(huán)境的復雜性及旅客的能動性等原因,在運輸過程中不可避免存在一些影響安全的因素,鐵路運輸企業(yè)應及時告知旅客為確保安全應當注意的事項,如站在站臺安全線內(nèi)、車上打開水時不應盛得過滿以免溢出燙傷、不得擅自拉動緊急制動閥等。
同時,旅客也應積極協(xié)助配合,不應該因為相關安排對其有所約束就不服從,甚至對抗。如果旅客拒不履行協(xié)助配合義務,不服從承運人的合理安排,應當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博士語錄:
歸心似箭,也要服從安排;旅途再遠,安全就能回家。
緊急情況,“免責”救助更無憂
法律條文:
《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四條:因自愿實施緊急救助行為造成受助人損害的,救助人不承擔民事責任。
條文解讀:
鐵路、民航等客運過程中,乘客與外界較長時間隔離,如出現(xiàn)突發(fā)疾病等緊急情況,急需有專業(yè)能力的乘客進行救助。民法典本條規(guī)定,目的在于弘揚相互救助的傳統(tǒng)美德,提升社會道德水平,促進社會和諧。
緊急救助行為的免責需滿足三個條件:一是救助情勢的緊急性。受助人面臨緊急情況,如果不能第一時間予以施救,將會造成難以彌補的損害。二是救助行為的自愿性。自愿性體現(xiàn)的是救助人的主觀能動性,救助人對受助人不存在法定或者約定的救助義務。三是受損對象的特定性。緊急救助行為應造成受助人損害,而不是造成受助人以外的第三人損害。
《民法典》這條加強了對救助人的保護,當鐵路運輸過程中出現(xiàn)有緊急情況的旅客時,有專業(yè)能力的旅客將能更無后顧之憂地參與救助。
博士語錄:
免除施救者的后顧之憂,大力弘揚互幫互助的優(yōu)良傳統(tǒng),讓世界變得更加和諧。
延誤有保障(不可歸責于承運人的延誤除外)
法律條文:
《民法典》第八百二十條:承運人應當按照有效客票記載的時間、班次和座位號運輸旅客。承運人遲延運輸或者有其他不能正常運輸情形的,應當及時告知和提醒旅客,采取必要的安置措施,并根據(jù)旅客的要求安排改乘其他班次或者退票;由此造成旅客損失的,承運人應當承擔賠償責任,但是不可歸責于承運人的除外。
條文解讀:
本條明確了承運人遲延運輸或者有其他不能正常運輸情況下應履行的法律義務和應承擔的法律責任。遲延運輸分為始發(fā)遲延和到達遲延。其中,到達遲延在認定時需確認是否超過合理期限。
“不可歸責于承運人”的情況,通常認為包括不可抗力、惡劣天氣、意外事件等情形。因救助患有急病、分娩、遇險的旅客導致運輸遲延,也屬于“不可歸責于承運人”的情形。在上述情況下,鐵路部門依法不承擔賠償責任,但仍應當履行通知、安置、協(xié)助的義務。
博士語錄:
民事主體在民事活動中的法律地位一律平等。
居家過年篇
防范疫情,遵紀守法
疫情高風險區(qū)某地,由志愿者統(tǒng)一配送物資。某超市不顧疫情防控規(guī)定,執(zhí)意開門營業(yè),造成不良影響。
法律條文:
根據(jù)《民法典》第八條規(guī)定,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不得違反法律,不得違背公序良俗。在疫情防控常態(tài)化背景下,每一個公民都有按照法律規(guī)定配合疫情防控的義務。因此,根據(jù)《民法典》規(guī)定,大家都應按照法律規(guī)定配合疫情防控工作,從事民事活動。
條文解讀:
新冠疫情防控常態(tài)化,《民法典》積極回應疫情防控,為生命健康保駕護航。在此特殊時刻,防范疫情從你我做起,個人安排應服從防疫工作的整體大局,遵守當?shù)卣酪哒摺?/p>
博士語錄:
防范疫情,從我做起。為健康保駕,對生命負責。
買賣年貨,保護權益
法律條文:
《民法典》第五百零九條:當事人應當按照約定全面履行自己的義務。當事人應當遵循誠信原則,根據(jù)合同的性質(zhì)、目的和交易習慣履行通知、協(xié)助、保密等義務。
條文解讀:
春節(jié)來臨,新一輪消費熱潮開始涌動。認真鑒別商品,識別消費陷阱,科學理性消費。如遇到糾紛,注意收集證據(jù),可向當?shù)叵M者協(xié)會或市場監(jiān)督管理部門投訴,杜絕不法奸商的欺騙行為。
博士語錄:
不法奸商套路深,該當何罪!
飲酒要適量,勸酒需擔責
張三春節(jié)期間召集一些同學到家聚餐。席間,張三的同學趙四以不勝酒力為由一直推脫,但張三等同學一直勸酒。當晚,趙四死亡。
法律條文:
根據(jù)《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六十五條規(guī)定,行為人因過錯侵害他人民事權益造成損害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趙四在同學聚會中已明確表示不勝酒力,但其同學仍反復勸酒導致其大量飲酒,存在明顯過錯,應對趙四的死亡后果承擔一定侵權賠償責任。
條文解讀:
春節(jié)期間,親友相聚不免喝上幾杯助興,但要牢記小酌怡情,大飲傷身。風里雨里,交警叔叔在路口等你!不要強行勸酒、灌酒,文明敬酒,否則造成人身、財產(chǎn)損害,可能需擔責。
博士語錄: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拒絕!聚餐勸酒,需承擔法律責任!
燃放煙花爆竹,注意安全
法律條文:
《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七十九條:侵害他人造成人身損害的,應當賠償醫(yī)療費、護理費、交通費、營養(yǎng)費、住院伙食補助費等為治療和康復支出的合理費用,以及因誤工減少的收入。
《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八十二條:侵害他人人身權益造成財產(chǎn)損失的,按照被侵權人因此受到的損失或者侵權人因此獲得的利益賠償。
條文解讀:
部分城市開放春節(jié)燃放煙花爆竹政策,在此提醒大家應在指定地點、時間燃放,避免造成噪音污染與社區(qū)環(huán)境污染,潔凈、文明的居住環(huán)境靠大家共同維護。同時燃放煙花爆竹時應注意安全,避免對他人造成損害。否則,需要承擔侵權賠償責任。
博士語錄:
煙花絢爛中暗藏危害,切勿違法燃放。
“神獸”放假,不忘責任
法律條文:
《民法典》第二十六條:父母對未成年子女負有撫養(yǎng)、教育和保護的義務。
《民法典》第三十四條:監(jiān)護人的職責是代理被監(jiān)護人實施民事法律行為,保護被監(jiān)護人的人身權利、財產(chǎn)權利以及其他合法權益等。
條文解讀:
寒假來了,“雞飛狗跳”的日子也來了。小朋友不要在家吵鬧跑跳,以免影響鄰里休息哦。另外,不管是在家里學習,還是在戶外玩耍,家長們應教育“神獸”們注意自身安全,同時切勿損壞公私財物,避免產(chǎn)生法律責任。
博士語錄:
不損害公私財物,做文明社區(qū)人?!吧瘾F”放假的正確姿勢,你學會了嗎?
壓歲錢保管的“終極難題”
過年了,給孩子發(fā)壓歲錢是不少家庭的春節(jié)禮儀,那么孩子能不能自己保管自己支配這些壓歲錢呢?先來了解一下《民法典》對未成年人民事行為能力的劃定。
法律條文:
《民法典》第二十條:不滿八周歲。不滿八周歲的未成年人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實施民事法律行為。
《民法典》第十九條:八周歲以上。八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實施民事法律行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經(jīng)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認后才具有法律效力。
但是可以獨立實施與其年齡、智力相適應的民事法律行為。
《民法典》第十八條:十六周歲以上。成年人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可以獨立實施民事法律行為。
十六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以自己的勞動收入為主要生活來源的,視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自己賺的錢可以自由支配。
條文解讀:
根據(jù)《民法典》的規(guī)定,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可以獨立實施純獲利益的民事法律行為。壓歲錢是純獲利行為,父母可以代為保管,但是一定記住保管也只是替孩子保管,不能替孩子花。
同時,《民法典》還規(guī)定: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可以獨立實施的行為也要與他的年齡智力相適應。孩子能自由支配多少壓歲錢也要根據(jù)年齡、家里的財務狀況等情形具體對待,如果超出范疇還是需要由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經(jīng)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認。法律不是讓父母對孩子放任不管,反而要承擔起更多的責任。
博士語錄:
尊重與相信,是愛孩子的最好方式。
一元復始,萬象更新。春節(jié)將至,這些法律法規(guī)與我們每個人息息相關,明法于心,守法于行,讓《民法典》深入民心落地生根,讓我們一起共建懂法守法的文明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