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zhí)教/錢麗芬 評析/程言峰(特級教師)
【教材分析】
《守株待兔》是統(tǒng)編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的一篇文言文,也是一個富有趣味的寓言故事。本課旨在以讀促學,即讀準字音,讀懂意思,讀出節(jié)奏,讀明寓意,熟讀成誦,引導學生在學習文言文的基礎上,獲取閱讀寓言故事的方法,促進學生的思維發(fā)展與提升,感受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魅力。
【教學目標】
1.讀準字音,讀出韻味,讀好“因釋其耒而守株”,背誦課文。
2.能學會用借助注釋等方法讀懂課文,明白故事蘊含的道理。
3.感受文言文的趣味,習得閱讀寓言的方法,促進思維發(fā)展。
【教學實錄】
一、復習導入,揭題引趣
師:同學們,上課之前,我們先來玩?zhèn)€游戲“看圖猜故事”。(出示寓言故事PPT)
生:(依次回答圖片內(nèi)容)坐井觀天、狐假虎威、亡羊補牢、揠苗助長。
師:同學們猜得真準。誰能說說這幾個故事有哪些共同點?
生:都是以前課本上學過的寓言故事。
師:對,寓言是生活的一面鏡子,能讓我們正確地認識自己。今天我們來學習一則寓言故事,然后再和我們學過的寓言故事比一比,它有什么不同?(出示課文PPT)
生:我發(fā)現(xiàn)這是一篇文言文。
師:是的,還記得上學期學的一篇文言文《司馬光》嗎?誰來分享一下學習文言文的要求?
生:學習文言文要讀準字音、讀懂意思。
生:還要讀出停頓、讀出韻味……
師:誰來讀讀這則寓言故事的題目?
生:(讀)守株待兔。
師:你真是個愛學習的孩子!想不到,課題里藏著的三個生字都被你讀準了。(出示“守、株、待”)大家一起讀一讀。想一想,這些生字中你覺得哪個最難記?來說說你的好方法。
生:我發(fā)現(xiàn)“待”的橫特別多。我記住了它的右邊是寺廟的“寺”。
師:請大家伸出小手來,和老師一起寫課題。別忘了,“兔”字后面還有條短尾巴。
師:猜猜“株”是什么意思?
生:我從注釋里發(fā)現(xiàn),它的意思是露在地面上的樹的根和莖。
師:哦!借助注釋來理解文言文,是個很重要的學習方法。誰還有不同的方法?
生:有時候看看圖也就明白了,比如書上的圖畫中——“株”就是樹樁。
師:真聰明,請你來講講課題的意思。
生:守著樹樁等待兔子來。
(評析:“讀”圖,“讀”題,教師從兒童認知特點入手,由學生學過的寓言故事延伸到文言文學習,圖文并茂,言意相融,巧妙地喚醒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jīng)驗,拉近學生與本篇文言文的距離。理解題目的同時,梳理學習方法,在潛移默化中既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為學生進一步學習提供了方法支撐和心理鋪墊。)
二、以讀促悟,層層推進
1.初讀古文,讀準字音。
師:這篇文言文只有39個字,請數(shù)一數(shù)課文總共有幾句。
(生“開火車”來讀準5句話)
師:真了不起!“釋、耒、冀”這幾個難讀的生字都能借助拼音讀準。(出示PPT)“而身為宋國笑”的“為”怎么讀?請說說理由。
生:我查了字典,發(fā)現(xiàn)這里的“為”是被的意思,所以我讀第二聲。
師:通過查字典來確定多音字的讀音,很好!
2.合作學習,明確方法。
師:文言文不僅要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還要讀出停頓??墒窃鯓硬拍茏x好停頓?誰有好方法來教教老師呢?
生:多讀幾遍,可以畫停頓符號。
生:要先讀懂意思才能讀出停頓和節(jié)奏。
師:你們的辦法都不錯。請與同桌合作,先說說每句話的意思,再嘗試著去讀出停頓和節(jié)奏來。
(同桌合作,討論并朗讀)
3.揣摩意思,讀好停頓。
師:(出示PPT)誰來讀讀這兩句?
生:(讀)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
師:告訴大家你是怎么想到這樣停頓的?
生:一般讀文言文人物后面都有停頓。比如《司馬光》中“群兒/戲于庭”。
師:你能聯(lián)系學過的課文,并能恰當運用,真棒!
師:(出示PPT)“耕”是個生字。同學們,怎么記住它呢?
生:左邊讀“耒(lěi)”,它是古代用來耕田的一種農(nóng)具,右邊是“井”。
師:到底何為“耕”?一起來看我國古代農(nóng)業(yè)巨著《天工開物》,其中就有對“耕”的記載。(出示PPT)說一說,你們看到了什么?
生:一個農(nóng)夫手里推著一種翻土的農(nóng)具。農(nóng)夫們在像井字一樣的田地中用耒翻土種地。
師:這就是“耕”,農(nóng)夫手里的農(nóng)具就是“耒”。(出示PPT)看,這就是“耕”的古文字,下面是耒,上面是井字樣的田,后來逐漸演變成今天的字形。
師:“耒”作偏旁要謙讓,捺成點,右邊注意穿插。一起寫好這個字(指導學生書寫)。那課文里的耕者是誰呢?
生:耕田的人,也可以叫農(nóng)夫。
師:照這樣,我們可以說,有學問的人叫——
生:學者。
師:年長的人叫——
生:老者、長者。
師:你還知道哪些?
生:智者、讀者、聽者……
師:(出示PPT)請讀好這兩句話。
生:(讀)兔走/觸株,折頸而死。
師:能說一說這句話里“走”的意思嗎?
生:走在注釋里是“跑”的意思。
師:如果不看注釋,你能猜出是跑嗎?
生:“折頸而死”說明撞擊力度很大,很可能因為跑的緣故。
師:你是福爾摩斯,斷案高手,聯(lián)系上下文就能推測出關鍵字的意思。其實很多詞語中的“走”都有跑的意思,比如“飛沙走石”。你還能說出這樣的詞語嗎?
生:東奔西走……
生:走馬觀花……
師:像這樣,關鍵字讀懂了,這句話的意思就明白了。讀的時候要注意,“兔走”“觸株”兩個動詞間可以稍作停頓。(指生讀,齊讀)
師:(出示:因釋其耒而守株,冀復得兔。)這句話特別難讀,誰來讀一讀?
(學生讀,略)
師:讀得真好。這句話是什么意思呢?
生:可以結合注釋,再看看圖,就能讀懂這句話的意思——于是放下耒,而去守在樹樁邊。要這樣讀——因/釋其耒/而守株,冀/復得兔。
師:瞧,這個原本以種地為生的農(nóng)夫,放下耒,去干嗎了?耕者成了守株者。
師:誰來交流下故事的結果(出示:兔不可復得,而身為宋國笑。)先說說意思,再來讀。
……
師:請同學來連起來讀一讀。(先指生讀,再配樂齊讀)
(評析:讀準字音,讀懂意思,再到讀好停頓。學生不斷遞增學法,加深感悟,在推理猜測中感知文言文的大意,在合作學習中矯正閱讀節(jié)奏,在拓展積累中發(fā)現(xiàn)文言文的認知規(guī)律。通過讀圖認識“耒”,經(jīng)驗拓展領悟“走”,在此基礎上得文意,得學法。隨著閱讀進階,學生的認知逐漸明朗,思維循序漸進。)
4.角色扮演,讀出寓意。
師:對照課文,請和同桌講講這個小故事。
(學生講述故事,略)
師:這則故事的起因、經(jīng)過、結果,同學們都能說清楚了,但是,要想把這個故事講好,還有哪些好辦法呢?
生:可以發(fā)揮想象來講。
生:可以加上對話或者動作表演來講故事。
師:哦,咱們試試看吧。以最后兩句為例,一起講好這個故事。老師當農(nóng)夫,同學們當宋人,想一想可以加上怎樣的動作、對話呢?
(學生練習,教師巡視,略)
師:(扮農(nóng)夫)今天我得了一只又肥又大的兔子,不用下地干活啦,哈哈?。ǚ畔埋缡刂鴺錁叮?/p>
生:(扮宋人甲)今天你又不下地干活啦?
生:(扮宋人乙)兔子又不是天天來的,你再不干活,莊稼要荒廢啦!
師:(扮農(nóng)夫)“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功夫?!蔽矣X得肯定還有兔子來的。我要堅持不懈地等,總是能等來的。
生:(扮宋人丙)你都守了這么長時間了,地里莊稼都快死了,你也要被餓死的,回去吧!
生:(扮宋人?。┺r(nóng)夫啊,農(nóng)夫,你以為一次成就次次成啦,你不能有這樣的心理!
生:(扮宋人甲)唉,你這個農(nóng)夫啊,真是頑固……
師:同學們,故事講到這里,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道理呢?
生:做事不能心存僥幸。
生:不能總想著不勞而獲,要努力付出才有回報。
師:小故事,大道理。寓言故事長久不衰,啟示了一代又一代人。
5.變式記憶,熟讀成誦。
師:同學們,古人讀書講究熟讀成誦。你有更好的辦法來背誦嗎?
生:根據(jù)起因、經(jīng)過、結果來背誦。
生:可以想象畫面背誦。
生:可以根據(jù)故事的意思來背誦。
師:你們積累的背誦方法真多,請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去練練吧。
(學生從右往左去標點背,學生看填空背,學生看圖背等)
(評析:教師能依托文本內(nèi)容,精心創(chuàng)設情境,以師生角色扮演來營造出真切的氛圍,通過搭建多維的對話空間,引導學生走進人物內(nèi)心。趣味性極強的對話情境,能輕松地喚醒學生已有認知,自然而然地將蘊藏在文言文中的道理表達出來,并讓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進行變式背誦記憶,更是水到渠成。)
三、拓展有度,推薦閱讀
師:《守株待兔》這則寓言的作者是韓非子,聽說過嗎?
生:韓非子是古代的大學問家。
師:韓非子寫了很多寓言故事來勸誡別人,如大家熟知的《自相矛盾》《濫竽充數(shù)》等。這則寓言就選自《韓非子》。課后還有一則寓言,請同學們課后讀讀“閱讀鏈接”,想一想故事中的坐車人犯了什么錯,跟你的小伙伴說說從中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評析:由課內(nèi)的寓言教學延伸到課外閱讀寓言故事,再到“快樂讀書吧”的寓言集,緊扣文本特點的同時,激發(fā)學生對閱讀文言文和寓言故事的興趣,學生讀寓言,明事理,感知中華文化的魅力。)
【總評】
《守株待兔》是學生進入三年級后學習的第二篇文言文,同時也是一篇趣味性較強的寓言故事。怎樣才能結合文本特點,以兒童喜聞樂見的形式,喚醒學生主動學習的意識,撬動思維的深度發(fā)展呢?
錢老師依據(jù)兒童已有的學習經(jīng)驗,巧妙地運用多種方法以讀促思,以思促悟,增情趣,添智慧,在層層推進中喚醒學生已有的知識經(jīng)驗,引領兒童在具體的情境體驗中品味深思,交流碰撞,梳理總結,做到“言意”兼得。
1.以讀促思,自悟自省提升學習力
文言文言簡意賅、節(jié)奏鮮明、韻律動聽,是特別適合朗讀的語言材料?!白忠簟馑肌?jié)奏——寓意——背誦”,這些環(huán)節(jié)中教師沒有生硬的要求,而是在不斷的引導與對話中,讓學生自己習得,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以及小組合作探究等方式,來提升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能力,這樣的方式較好地促進了學生學習力的提高。
2.注重關聯(lián),深入探究提升思考力
本文是學生繼統(tǒng)編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上冊)的《司馬光》后接觸到的第二篇文言文。綜合兩篇古文來看,教學的重點應放在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點,激發(fā)學習興趣,鞏固基礎學法上。教學中,無論是“借助注釋、結合插圖、聯(lián)系上下文”這些學習方法的溫故知新,還是朗讀時正確停頓的規(guī)律總結,都在兩篇文章中找到了關聯(lián)點。另外,教學“耕”與“耒”,以及拓展“走”的相關成語的涵義,均能從課內(nèi)或者課外的關聯(lián)中引導學生深入思考,為以后學習文言文做好積累與鋪墊。
3.注重對話,情境體驗提升表達力
教學時,教師結合寓言的文本特點,啟發(fā)學生通過角色扮演、情境體驗來說出寓意,表達自己獨特的看法。師生的對話演繹讓學生不再是機械、單純的讀者,而成為文本故事中的角色,學生的學習興趣被迅速激活,能結合已有的知識經(jīng)驗表達出內(nèi)心的真實想法。這樣的方式,有效地化解了理解寓意的難點,更促進了學生表達能力的提升。
總之,本課的教學在層層遞進的朗讀訓練中不斷啟發(fā)、喚醒學生,培養(yǎng)了他們的學習力、思考力、表達力,提升了學生的文學素養(yǎng),也為學生以后自主學習文言文打下了基礎。
(作者單位:江蘇省張家港市白鹿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