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紹川
(華杰工程咨詢有限公司,北京 100029)
斯里蘭卡南部鐵路一期工程Matara-Beliatta 段是斯里蘭卡近百年來第一條新建鐵路,也是“海上一帶一路”重點建設項目,擔負著中國鐵路建設產業(yè)鏈融入斯里蘭卡市場的使命。本項目的勘察設計工作面臨中外技術規(guī)范融合、特殊氣候條件、中西建筑文化差異等多重困難與挑戰(zhàn)。設計方結合當?shù)貙嶋H,依據(jù)英標規(guī)范,開展了多個屬地化、精細化、個性化的工點圖設計及變更,對成本、進度、質量控制有積極良好的效應。本文通過分析明洞式公跨鐵設計變更,對該地區(qū)該類變更提供參考。
斯里蘭卡南部鐵路一期工程Matara-Beliatta 段是該國政府規(guī)劃的環(huán)島鐵路交通網、陸海聯(lián)運系統(tǒng)(科倫坡—漢班托塔港)的重要組成部分,線路呈西南—東北走向,始于蘭卡第四大城市Matara,途經Bambarenda 區(qū)、Wewrukannala 區(qū),抵達Beliatta 市。該線路對促進南部地區(qū)產業(yè)布局、發(fā)展、升級,加強區(qū)域間經濟聯(lián)動有重要意義[1]。
項目位于沿海平原微丘地帶,地形起伏較大,屬熱帶季風氣候,雨量充沛,年降水量約2 540~5 080 mm,年平均氣溫28 ℃,沿線地表水發(fā)育,遇大(暴)雨易引發(fā)山洪、泥石流等地質災害。
路線全長26.75 km,單線,設計速度為120 km/h,內燃機車牽引寬軌鐵路(軌距1 676 mm),全線共12 座橋梁(共計3 789 m),2 座隧道(共計882 m),48 座涵洞,17 座框架橋,6 座公跨鐵,土石方工程3.4×106m3。
項目業(yè)主為斯里蘭卡交通部,總承包商為中國機械進出口(集團)有限公司,設計單位為柏誠工程技術(北京)有限公司和中鐵第五勘察設計院集團有限公司聯(lián)合體,咨詢單位為斯里蘭卡中央工程咨詢局。本項目的勘察設計工作面臨中外技術規(guī)范融合、特殊氣候條件、中西建筑文化差異等多重困難與挑戰(zhàn),設計方結合當?shù)貙嶋H,依據(jù)英標規(guī)范,開展了多個屬地化、精細化、個性化的工點圖設計及變更,對成本、進度、質量控制有積極良好的效應。
本項目沿線共有6 處既有公路跨越新建鐵路,原設計為橋梁式公跨鐵,6 處公跨鐵結構形式和現(xiàn)場條件基本相同,選取DK18+458 處公跨鐵做分析。
原設計DK18+458 處公跨鐵為簡支梁橋,箱梁長20 m、寬8 m,先張法施工,樁基為12 根直徑1 m 端承樁,承臺尺寸5.8 m×9.4 m×2 m。
公跨鐵施工過程中,需要特別注意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1)應加強對機油線路的保護,保證施工過程人員和車輛運行安全;根據(jù)工程項目實際情況,制訂科學合理的施工組織設計方案,報經相關部門審批后,方可實施。
2)如果施工工點全部在既有鐵路上時,由于施工空間有限,需要仔細分析施工過程對既有線的干擾,盡量縮短施工時間,確保道路暢通和司乘人員安全。
3)設置封閉安全防護通道,夜間施工時,需要在路欄安裝施工標志燈,準備足夠的照明設備,保證夜間行車安全。
4)于施工現(xiàn)場醒目的位置設置安全警示牌和安全警示標語,安排專職安全員24 h 值班,保證施工安全。
5)制訂應急預案。在公跨鐵施工過程中,一旦有緊急情況發(fā)生時,應會同相關部門、現(xiàn)場值班人員嚴格按照緊急方案處置,并在道路開口處設置封閉標志,指揮車輛繞行,避免事故進一步擴大。
2016 年6 月,路基邊坡、支擋工程、附屬工程已施工完畢,開始路基填筑施工。但上跨鐵路的公路改移線路設計嚴重滯后,導致橋梁式公跨鐵施工圖滯后,原設計已很難滿足進度要求。另外,鐵路橋梁均為預應力簡支T 梁,集中在梁場澆筑張拉,施工而橋梁式公跨鐵設計為現(xiàn)澆箱梁,屬本項目新結構,材料設備及工藝方案須重新報批。本項目兩座隧道工程施工順利,并于當年年底貫通,完成二襯澆筑,臺車將處于空置狀態(tài)。
結合現(xiàn)場實際情況,對兩種結構形式公跨鐵設計方案的優(yōu)缺點進行初步分析,具體見表1,并提出明洞式公跨鐵設計變更申請。
參考英標BS 5400—2:2006,Steel, concrete and composite bridges—Part 2:Specification for loads,結構材料為:C40 混凝土,主筋為G460 鋼筋,箍筋為G250 鋼筋。取1 延米長度隧道襯砌結構為研究對象,設計恒載公式見式(1),計算結果見表2。
式中,Q*Dead為設計恒載,kN/m2;γfl為分項系數(shù);QDead為恒載,kN/m2。
表2 計算結果
土壓力沿豎向分層線性施加,行車活載按10 kN/m2取值,荷載計算結果見表3。結構材料主要參數(shù)選取見表4。
表3 計算結果
表1 兩種方案優(yōu)缺點對比
表4 結構材料主要參數(shù)選取
采用Midas GTS 有限元分析軟件,用荷載結構模型建模分析,彎矩計算結果如圖1 所示。根據(jù)計算結果,間距150 mm的φ20 mm G460 主筋環(huán)向布置,在邊墻增設1 根φ20 mm G460 主筋,縱向架立筋采用φ12 mm G460 鋼筋,間距為頂拱仰拱200 mm,邊墻150 mm。箍筋采用φ8 mm G250 鋼筋,頂拱與仰拱的鋼筋間距為200 mm,邊墻150 mm。將數(shù)值模擬所得荷載帶入結構中進行檢算,得出混凝土與鋼筋設計滿足承載力要求。
橋梁式公跨鐵進度計劃的編制在以下假設下進行:
1)施工圖設計1 個月內完成并過審;
2)物資設備采購、運輸、清關順利;
2)施工順利,各工序銜接緊密;
4)監(jiān)理工程師高度配合;等等。
在上述橋梁式的理想假設條件下,對兩種結構進度計劃進行對比分析,如圖2 所示。
據(jù)前期項目管理經歷判斷,橋梁式公跨鐵進度計劃的上述假設極難實現(xiàn),所以,橋梁式公跨鐵施工進度將難以控制。
圖2 施工進度橫道圖
圖1 數(shù)值模擬計算結果
由于本項目有兩座極為相似的隧道工程,隧道設計圖紙、施工設備材料、施工方案、質控程序等條件成熟,所以,明洞式公跨鐵方案進度計劃相對可靠。
依據(jù)原合同文件及付款計款表中橋梁式公跨鐵拆分價格,其單座造價(包含道路工程)約為372 454.54 美元。由于承包商在投標階段采用不平衡報價的投標策略,該造價明顯低于實際造價。承包商參考正線鐵路橋實際造價數(shù)據(jù)及估算的設備材料采購價格,估算其造價約為536 681.00 美元/座。明洞式公跨鐵承包商按已施作隧道工程的實際價格數(shù)據(jù)測算,造價約為669 447.00 美元/座。
相較之下,明洞式較橋梁式造價高出24.7%。但是橋梁式方案造價估算中存在以下4 點不足,所以,其實際造價極有可能高于估算造價:
1)施工設備、機具、材料均為國內采購價,未包含海上運費等采購附加費;
2)未考慮保障主線與公跨鐵同時施工時所需增加的措施費;
3)未考慮既有道路改移費及維護費;
4)不可控因素較多,預備費率取值較低。
經過綜合比選,選定明洞式公跨鐵替代原設計,并推動設計變更扳批工作,明洞式較橋梁式主要優(yōu)勢為:
1)在本項目中技術可靠度較橋梁式高;
2)單座明洞式比橋梁式可節(jié)約工期6.75 個月,按兩套橋梁或隧道模板組織流水施工,明洞式較橋梁式可節(jié)約工期約10 個月;
3)考慮到橋梁式的諸多不可控因素,其造價不可控風險較大,明洞式造價清晰,超支風險低;
4)明洞式耐久性、安全性、經濟性都明顯優(yōu)于橋梁式。
該變更方案比選研究及后續(xù)報批中,在技術資料收集研究、英標體系學習應用、商務合同文件解析等方面存在不足:
1)工作計劃制訂與執(zhí)行不到位,對公跨鐵設計施工所將面臨的各項風險預判不足;
2)缺乏設備材料價格及市場供應情況的信息管理,造價估算缺乏準確性;
3)英標體系學習研究深度不夠,明洞式計算書與施工圖經多次修改才過審;
4)對總價合同下的價值工程認知欠缺,包含二者造價對比在內的商務合同問題經多輪對外談判才獲得批復。
針對斯里蘭卡鐵路項目設計變更,給出幾點建議:
1)在業(yè)主(工程師)嚴格審批設計的合同環(huán)境下,提高出圖質量,做好變更規(guī)劃;
2)變更方案盡量采用本項目成熟工藝、工法,縮短審批時間;
3)充分掌握材料、設備價格信息及供應條件,將價格信息納入項目管理數(shù)據(jù)庫,動態(tài)管理;
4)嚴格監(jiān)控設計與施工進度,提前布局設計變更工作;
5)注重商務合同研究,合理規(guī)劃設計變更的商務問題。
本文通過實際工程案例分析,梳理設計變更的3 個基本方面,總結斯里蘭卡EPC 總價合同鐵路項目設計變更的主要注意事項,并提出針對性意見,以期對該國類似項目設計變更工作提供借鑒與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