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馨媛,井樂剛
(哈爾濱師范大學)
維生素C是人體內重要的水溶性維生素,具有維持細胞正常的能量代謝、促進膠原組織的合成、參與機體的造血機能、抗氧化作用、解毒作用、維持心肌功能等生理功能,能防治貧血、心血管疾病、癌癥等疾病.膳食中維生素C 長期缺乏會導致壞血病,嚴重缺乏時可出現(xiàn)內臟出血而危及生命.雖然維生素C 很少引起明顯的毒性,但服用量過多仍可產(chǎn)生一些不良反應,如滲透性腹瀉、尿酸排出量增加、泌尿系統(tǒng)結石、不育等[1-3].成人每天需要攝入約100 mg 維生素C[4].新鮮蔬菜和水果是維生素C 的主要膳食來源.測定水果中維生素C 的含量,對于人們合理選擇和食用具有重要意義.
隨著科技的快速發(fā)展,測定維生素C含量的方法也越來越豐富.目前,應用較多的主要有光譜法、色譜法、電化學法、滴定法等幾大類方法[5].這些方法各有優(yōu)點與不足,在實際工作過程中應根據(jù)具體情況進行選擇.紫外分光光度法雖然操作簡單、快速,不受樣品顏色干擾,但偏差較大[6].熒光分析法靈敏度高、線性關系好,但熒光底物鄰苯二胺本身有很強的熒光,且過量的活性炭會吸附維生素C[7].高效液相色譜法雖具有穩(wěn)定性和選擇性好的優(yōu)點,但對樣品純度要求較高,測試成本也高[8].電化學法能準確、快速地進行測定,但受離子、空氣等干擾較大,儀器預熱時間較長,且不能連續(xù)檢測[9].直接碘量法[10]雖然試劑易得,測試成本較低,準確性較好,但操作過程比較耗時.
2,6-二氯酚靛酚滴定法是測定果蔬中維生素C 含量的經(jīng)典方法,具有準確度好、選擇性強、操作簡單、方便快捷、不需要特殊儀器設備和試劑等優(yōu)點[11].研究用該方法測定了6 類水果中的維生素C含量,考察了提取劑草酸溶液濃度對維生素C含量測定值的影響,分析了維生素C含量隨儲藏時間的變化規(guī)律,為人們在日常生活中合理選擇、食用水果提供參考,也為評估水果的營養(yǎng)價值提供基礎數(shù)據(jù).
蘋果(“黃元帥”、“喬納金”、“花?!薄ⅰ皣狻?、“紅富士”)、梨(“皇冠”、“豐水”、“雪花”、“香”、“水晶”)、菠蘿、檸檬、白心火龍果、獼猴桃,均購于當?shù)爻?
抗壞血酸(天津市致遠化學試劑有限公司);2,6-二氯酚靛酚(上海藍季科技發(fā)展有限公司);草酸、碳酸氫鈉(天津市東麗區(qū)天大化學試劑廠).
1.2.1 提取劑濃度對維生素C含量測定值的影響
將“紅富士”蘋果洗凈,用紗布吸干表面水分,切成小塊.稱取5 份于研缽中,每份10 g,分別加入5 mL 0. 5%(W/V,下同),1%,1. 5%,2%,2.5%草酸溶液作為提取劑,研磨成漿狀后轉入100 mL容量瓶中,并用相應濃度的提取劑定容.用濾紙過濾后,取10 mL濾液,用2,6-二氯酚靛酚法[12]測定維生素C含量(重復3 次,取平均值),考察提取劑濃度對測定值的影響.
1.2.2 樣品中維生素C的提取
將水果洗凈,用紗布吸干表面水分.稱取水果樣品10. 0 g 于研缽中,加入2%草酸溶液5 mL,研磨成漿狀后轉入100 mL 容量瓶中.用2%草酸溶液沖洗研缽和杵,將洗液一并倒入容量瓶中.用2%草酸溶液定容至刻度,過濾后備用.
1.2.3 不同種類水果中維生素C含量的測定
分別稱取“紅富士”蘋果、“皇冠”梨及菠蘿、檸檬、白心火龍果、獼猴桃可食部分各10.0 g,按1.2.2 中方法處理.分別取各樣品濾液10.0 mL,測定維生素C含量(重復3 次,取平均值).
1.2.4 不同品種水果中維生素C含量的測定
分別稱取“黃元帥”、“喬納金”、“花?!?、“國光”、“紅富士”5 種蘋果樣品和“皇冠”、“豐水”、“雪花”、“香”、“水晶”5 種梨樣品各10.0 g,按1.2.2 中方法處理.分別取各樣品濾液10.0 mL,測定維生素C含量(重復3 次,取平均值).
1.2.5 水果不同部位中維生素C含量的測定
分別稱取菠蘿的果芯與果肉、獼猴桃的果芯與果肉、“紅富士”及“黃元帥”蘋果的果皮與果肉各10.0 g,按1.2.2 中方法處理.分別取各樣品濾液10.0 mL,測定維生素C含量(重復3 次,取平均值).
1.2.6 貯藏時間對水果中維生素C含量的影響
將“紅富士”蘋果、白心火龍果和獼猴桃于實驗室中常溫貯藏10 d.分別于第0,1,3,5,7,10天取樣,按1.2.2 中方法處理.分別取各樣品濾液10.0 mL,測定維生素C含量(重復3 次,取平均值).
提取劑草酸溶液濃度對“紅富士”蘋果中維生素C 含量測定值的影響如圖1 所示.可以看出,草酸溶液濃度對維生素C 提取率的影響較大.隨著草酸溶液濃度增加,維生素C 含量的測定值也逐漸增加;當溶液濃度達到2%時,維生素C含量達到最大,為2.8 mg/100 g,提取效果最好;溶液濃度再增加,維生素C含量則降低.因此,研究用2%草酸溶液作為提取劑.
圖1 草酸溶液濃度對維生素C含量測定值的影響
由圖2 可以看出,不同種類水果中維生素C的含量差異較大.在所研究的6 類水果中,獼猴桃中維生素C含量最高,達到46.8 mg/100 g;其次是檸檬,為44. 4 mg/100 g;再次是菠蘿,為14.0 mg/100 g;白心火龍果(5. 4 mg/100 g)和“紅富士”蘋果(4.0 mg/100 g)中的含量較低;“皇冠”梨中的含量最低,只有3.6 mg/100 g.
圖2 不同種類水果中維生素C的含量
水果的品種不同,維生素C 的含量也不同.研究測定了5 種蘋果和5 種梨中維生素C 的含量.由圖3 可以看出,5 種蘋果中,“紅富士”中維生素C含量最高,達到4.0 mg/100 g;“國光”和“喬納金”中含量接近,分別為3.0 mg/100 g 和2. 8 mg/100 g;“黃元帥”中含量較低,為1.2 mg/100 g;“花牛”中含量最低,只有0.8 mg/100 g.用SPSS 20.0 軟件統(tǒng)計分析后的結果顯示,不同品種的蘋果之間維生素C含量差異比較顯著(P <0.05),尤其是“紅富士”和“花?!敝g.由圖4 可以看出,5 種梨中,維生素C含量最高的是“皇冠”,達到3.6 mg/100 g;其次是“水晶”和“雪花”,二者均為3. 0 mg/100 g;“豐水”中含量略低,為2.7 mg/100 g;“香”中含量雖最低,但也達到2.5 mg/100 g.用SPSS 20.0軟件統(tǒng)計分析后的結果顯示,除“皇冠”和“豐水”、“香”之間維生素C 含量差異顯著(P <0.05)外,其余品種之間差異均不顯著.
圖3 不同品種蘋果中維生素C的含量
圖4 不同品種梨中維生素C的含量
由圖5 可知,水果不同部位中維生素C的含量不同.菠蘿果芯中的含量(21.6 mg/100 g)略高于果肉(19.2 mg/100 g),而獼猴桃果芯中的含量(23. 2 mg/100 g)卻明顯低于果肉(33.6 mg/100 g).對于兩種蘋果樣品來說,“紅富士”果皮中含量為3. 7 mg/100 g,果肉中為1.5 mg/100 g;“黃元帥”果皮中為2.4 mg/100 g,果肉中為1.1 mg/100 g.上述數(shù)據(jù)表明,兩種蘋果果皮中維生素C含量均大于果肉.
圖5 水果不同部位中維生素C的含量
儲藏時間對“紅富士”蘋果、白心火龍果、獼猴桃中維生素C含量的影響分別如圖6 所示.可以看出,隨著儲藏時間的延長,3 類水果中維生素C含量均呈下降趨勢.把3 類水果中維生素C含量隨儲藏時間的變化,用一級反應動力學模型(式①)[13]進行擬合,結果如圖7 所示.通過式②可求得3 類水果中維生素C 降解的半衰期.3 類水果中維生素C 降解的動力學方程及半衰期見表1.可以看出,獼猴桃中的維生素C 降解速率最慢,而“紅富士”蘋果中則降解最快.
表1 不同水果中維生素C降解的動力學方程及半衰期
圖6 不同水果中維生素C含量在儲藏期間的變化
圖7 不同水果儲藏期間lnc-t擬合曲線
上式①②中,c 為維生素C 在時間t 時的含量(mg/100 g),c0為維生素C的初始含量(mg/100 g),k為維生素C 的降解常數(shù)(1/d),t 為儲存時間(d),t1/2為維生素C 在水果中降解的半衰期(d).
維生素C具有強還原性,在溶液中不穩(wěn)定,遇空氣、熱、光、堿性物質、氧化酶及銅、鐵離子時,極易氧化破壞[3].為防止維生素C 在提取時氧化破壞,常用酸溶液作為提取劑.綜合考慮實驗安全等因素,研究選擇草酸溶液為提取劑.通過考察草酸溶液濃度對維生素C 含量測定值的影響,發(fā)現(xiàn)草酸溶液濃度為2%時測定值最高,提取效果最好.這與徐新娟等[14]、韓經(jīng)偉等[15]的研究結果一致.
水果的種類、品種、部位不同,維生素C的含量也不同.在研究選取的6 類水果中,維生素C含量由高到低依次是:獼猴桃、檸檬、菠蘿、火龍果、蘋果、梨,這與楊詩謠等的研究結果一致[16].在5 種蘋果中,維生素C 含量由高到低依次是:“紅富士”、“國光”、“喬納金”、“黃元帥”、“花?!?,這與董月菊等測得“國光”中維生素C 含量高于“喬納金”中的研究結果一致[17].在5 種梨中,維生素C含量由高到低依次是:“皇冠”、“水晶”(“雪花”)、“豐水”、“香”,這與李洪超等的研究結果基本一致,其間的差異可能與貯藏時間、產(chǎn)地等因素有關[18].在研究中,獼猴桃果肉中維生素C的含量高于果心,這與劉娜等的研究結果一致[19];菠蘿果肉中的含量低于果心,而趙謀明等的研究結果顯示,菠蘿皮中的維生素C含量高于果肉[20];“紅富士”和“黃元帥”兩種蘋果果皮中的含量高于果肉,這與劉鐵錚等的研究結果一致[21].
水果在貯藏過程中,受自身呼吸作用,抗壞血酸氧化酶、過氧化物酶及細胞色素氧化酶等酶的破壞以及環(huán)境因素的影響,維生素C的含量逐漸下降[22].因此,不同新鮮度的水果測得的維生素C 含量是不同的.水果種類不同、貯藏條件不同,維生素C的下降速度也不同[23].在研究于室溫下貯藏的3 類水果中,蘋果中的維生素C含量下降最快,獼猴桃最慢.其他學者在室溫下進行的貯藏試驗結果也表明,蘋果中維生素C含量下降較快,白心火龍果較慢,獼猴桃僅小幅降低[24-26].維生素C 在中性和堿性條件下易氧化分解,在酸性環(huán)境中比較穩(wěn)定.與其他水果相比,獼猴桃中維生素C含量下降較慢,與其中有機酸含量較高有關.
目前,關于維生素C 降解動力學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果汁上[27],新鮮水果中的報道則較少[28].研究按一級反應動力學模型,對3 類水果貯藏期間維生素C含量隨時間的變化進行擬合,得到了蘋果、火龍果和獼猴桃中維生素C降解的半衰期.其他學者的研究結果[29-30]也表明,用一級反應動力學模型能夠較好地反映維生素C 的降解規(guī)律.
(1)測定水果中維生素C 含量時,提取劑草酸溶液濃度為2%(W/V)時提取效果最佳.
(2)水果的種類、品種、部位不同,維生素C含量不同.
(3)隨著儲藏時間的延長,水果中維生素C的含量發(fā)生不同程度的降低,其降解規(guī)律遵循一級反應動力學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