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時代對德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學生正處于身心成長的關鍵期,是時展開科學合理的德育工作,有利于學生健康成長,有利于貫徹立德樹人的教育目標。通過道德與法治課內課外一系列活動,以激發(fā)學生參與學習的內驅力,調動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使學生在優(yōu)良的學習環(huán)境中成才成人,獲得全面發(fā)展。
關鍵詞:中學生;德育;立德樹人
立德樹人是德育教學的基本追求,也是學校教育的最終目標。學校德育教學面臨著新課程改革,學科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等新形勢,如何全面校準教育教學方向,圓滿完成立德樹人教育目標,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需要認真思考的問題。國無德不興,人無德不立。學校作為教育的主陣地,要將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主要目標。
師愛,教師對學生的愛,是教師一切優(yōu)良品德的靈魂,是教師道德的重要內容,也是班主任必備的心里。這種愛是理智的,無私的,是班主任履行培養(yǎng)社會主義合格建設人才的崇高職責。對教育對象產(chǎn)生的情感,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愛學生是教師的天職,師德為先,學生為本,是對我們教師提出的最基本的要求。教師對學生的愛,這種崇高的、無私的情感,將在班級管理中產(chǎn)生較強的凝聚力。
立德樹人是德育教學的基本追求,也是學校教育的最終目標。學校德育面臨著新課程改革、學科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等新形勢,如何全面準確地了解教育教學方向,圓滿完成立德樹人教育目標,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需要認真思考的問題。國無德不興,人無德不立。學校作為教育主陣地,要將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主要目標。而德法育人,德法樹人,和德法成人能夠為德育教學帶來助力和支持。
一、德法育人。
馬克思曾指出,人的意識隨著人們的生活條件、人們的社會關系、人們的存在的改變而改變。中學政治課同樣面臨著重要的任務和巨大的挑戰(zhàn)。多年教學實踐,我深深認識到,只有始終以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為指導。以政治教師應有的師德風范規(guī)范自己,錘煉自己,以無私奉獻樂教敬業(yè)為最高人生追求,勇于開拓創(chuàng)新為動力,才能成為一名合格的中學政治教師。學生對文化環(huán)境有著特殊的敏感性,學校努力營造道德育人、法制育人的校園環(huán)境,要遵循教育規(guī)律,潤心養(yǎng)正,滌蕩靈魂。努力提高道德與法治學科地位,從認識上重視,活動上落到實處,實現(xiàn)文化育人、活動育人,將德育融入文化建設之中。首先是校園文化環(huán)境的設計要貼合學生思想。其次,學校要為學生推出更多的文化學習活動,形成嶄新的德育教學契機。豐富多彩的集體活動能為學生帶來更多的活力,尤其是中學生,思想比較活躍,對集體活動有著更為強烈的認同感。所以在活動中,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完成思想的蛻變。給學生提供更多交流互助的機會,讓德育教育悄然發(fā)生。學生對集體活動有主動參與意識,這本身就是難得的教育契機,其德育教學也呈現(xiàn)個性化特征。我們要做好深入的調查讓立德樹人成為集體活動的終級目標。
二、德法樹人。
著名教育實踐家陶行知先生曾經(jīng)教導我們,教師應該是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尤其是我們道德與法治教師必須努力提高自己的政治思想素不為名,不為利,以千辛萬苦為樂,以桃梨滿天下為幸福,熱愛社會主義教育事業(yè),品德高尚,把無私奉獻和愛崗敬業(yè)作為人生的永遠追求,真正做到雖然物質貧窮,但精神富有,一身正氣,兩袖清風,為教清廉,甘為人梯。
黨的18大報告首次提出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19大報告再次強調,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道德與法治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教師在學科教學中自然滲透德育內容,能夠帶來更加豐富的教學動機。教師教學要從經(jīng)驗型轉向創(chuàng)新型,轉變觀念角色,改進教學方式從學科教學轉向學科教育,從雙擊轉向核心素養(yǎng)。從督促轉向喚醒,從關注結論轉向關注過程。從關注、解答問題轉向關注、提出問題。從注重情感體驗轉向注重道德實踐,從圍繞法律概念轉向圍繞法治精神,努力構建以學生學習活動為中心的道德與法治課堂。
三、德法成人。
學生學習要從被動轉向主動,轉變思想認識,端正態(tài)度,注意良好的習慣養(yǎng)成,培養(yǎng)健全人格。要關心教材之外的社會生活,用所學知識分析實施熱點,轉變學習方式中反思,融會貫通,增強學科素養(yǎng),強化道德意識、法制意識,積極踐行遵德守法,放眼長遠。重思辨,掌握社會生存規(guī)則和人生道理,一定抓住立德樹人這一根本任務,貫徹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化法治育人,不斷深入,不斷拓展,助推素質教育發(fā)展,為黨為國培養(yǎng)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合格人才。
學校德育管理雖內容諸多,但作為教學工作者的教師應該樹立立德樹人教育原則和理念,在具體執(zhí)行教育教學規(guī)范時形成自覺行動,創(chuàng)設良好的文化環(huán)境,舉行豐富的集體活動,為學生健康成長創(chuàng)造良好條件,順利完成立德樹人教育目標。
參考文獻:
[1]檀傳寶,道德情感、審美情感與道德教育[J],中國教育學刊,1997,(01):11-14
[2]十八大報告,十九大報告
作者簡介:張月肖,女,漢族,籍貫河北石家莊市藁城區(qū),本科,講師,研究方向政治教育,單位石家莊市藁城區(qū)教師發(fā)展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