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方燦
我到外地某市出差。當?shù)匾粋€朋友好說歹說,才把老父親勸來見我,因為老爺子不愿見大夫。此前,因為腰痛,老爺子經歷了兩次手術。第二次手術,原本兩小時就可完成,由于術中發(fā)現(xiàn)不良并發(fā)癥反應,竟延長了三倍時間。本以為從此能告別病痛,沒想到事與愿違。于是,第三次手術正在考慮之中。我的這位朋友猶豫不決,畢竟老爺子80多歲了,術中的高風險可想而知。恰好我來此地,朋友有了主心骨。
他開車接我,去當?shù)嘏R時借用的一個康復中心做檢查,車上坐著朋友的老爺子。他頭腦很清醒,與我聊了一路。原來老人有嚴重的腰間盤突出癥。手術后,開始還行,可不久就復發(fā)了。腿部無力發(fā)沉,膝蓋和大腿偶爾發(fā)麻,而且兩腿串著來回發(fā)麻,走路時容易踢到地面凹凸不平的東西,走不了一二百米,就得坐下休息一會兒,出門離不開拐杖。朋友告訴我:“老爺子整天呆在家里,總是躺著,不愛動彈,也沒精神?!?/p>
看到老人眼睛有些突出發(fā)呆,我問他是否看得清,回答是“不很清楚”。我伸出兩個指頭問他幾個,他說“兩個”,可再伸出另外二指給他看,他卻說“三個”。朋友說,老爺子有白內障、青光眼,畏光怕亮,白天不敢出門,喜歡陰天。再問老人有無基礎病,回答是血壓、血糖、血脂、心臟都有問題。
下車時,我有意在后面觀察老人步態(tài),發(fā)現(xiàn)老人腰部基本不動,身體前傾,在兒子扶助下,雙腳拖地而行,左右明顯不穩(wěn)。進了康復中心,我又有意讓他自己爬上檢查床。還好,他尚能自理。我觸摸其小腿和腳的皮膚,又干又硬,腿部肌肉萎縮得厲害,怪不得走起路來像踩棉花。再一查身體中部,脊椎強直,生理曲線變形,那腰部肌肉僵硬得讓我忍不住脫口感嘆:“像是鋼板,肌肉和骨頭一樣硬?!?/p>
仔細檢查后,我發(fā)現(xiàn)老人的膝關節(jié)活動度還可以,退行性關節(jié)炎也不太嚴重,抬腿時并不是無力,而是遲鈍。至此,我大體明白了:因為遲鈍,導致老人走路時抬腿不及時,易踢到東西;由于腰部僵硬酸脹,老人不愿站立行走,大部分時間躺著??衫咸芍膊恍?,于是,問了大夫后又考慮做第三次腰部手術……
我對朋友說:“老人年紀大了,基礎病多,腰部問題不止椎間盤一個那么簡單,第三次椎間盤手術風險肯定更大。而且,即使開刀,效果也維持不住多久。我認為,腰疼可以試試保守療法和運動,但老人現(xiàn)在的最大危險不是腰痛,而是摔倒。他的身體功能比同齡人差,視力有障礙,下肢感覺、力量、平衡性、控制力、協(xié)調能力都減弱,這一切又使他不愿活動和運動?!迸笥迅胶偷溃骸笔堑?,怎么說他都不愿動,連看醫(yī)生也不愿意。”
檢查之后,我決定“軟硬兼施”,試著讓老人動起來。
我對老人說:“我知道,您人老心不老。咱倆玩?zhèn)€游戲好嗎?這游戲您小時也許玩過,拍手掌?!蔽疑斐鍪终朴?,讓老人伸手擊打,我則不住躲閃。老人追著我的手來打,我的躲閃由慢到快,由簡單到復雜,不一會兒,老人的興致就起來了。在這過程中,我注意到老人眼球的運動能力下降,一側還遲鈍,尤其向上運動時。于是,我就利用這個游戲,促使老人眼球全方位轉起來。接著,我給老人做脖頸筋膜放松和按摩,讓他頭部能轉動起來。
此后,我給老人出了新難題:拿出一個大海綿墊,讓老人上去走走。他連聲呼叫:“不行不行,太軟了,要摔倒的!“我說:”您需要的就是這種鍛煉,通過不穩(wěn)定的地面練習平衡穩(wěn)定?!蔽曳鲋先俗吡艘粫?,看他越走越好,就又增加難度,讓他蹬上震動臺,這是為了激活和鍛煉下肢力量。一通練習之后,老人整條腿的感覺被喚醒,漸漸活動開了,也有力了。我馬上讓他去走路,他驚呼走路穩(wěn)當可靠多了。
看老人走路時腰部還是有點不靈活,我就讓老人上墊子做腰部和骨盆部運動。其腰部根本不會動,費了好大勁兒教其發(fā)力,老人才學會微微的骨盆前傾、后傾、屈伸腰椎等動作。沒過一會兒,又出現(xiàn)“怪”現(xiàn)象:我手摸老人的腰骶部,發(fā)現(xiàn)褲子后面濕了一大片。我一驚,尿褲子了?查看一下,沒有異味,我才釋然。原來這里出了不少汗水,這足以說明該部位很久沒有活動了。為其擦干汗后,我充滿信心地讓老人下來走路。這次老人沒用拐杖,走路速度快了一倍。問他感覺如何,他說:“來時腰像壓著一塊石頭那樣難受,現(xiàn)在腰不酸了,舒服多了?!?/p>
我告訴老人:“我只給您看這一次病,也不做什么常規(guī)物理治療和手法治療,就是帶您玩玩練練。這些游戲和運動也能起到治療作用,而且您自己在家里都能做。您的這些病痛是綜合性的,大多數(shù)老人都會有,過度地治療某一個方面的病痛,另一方面的問題又會出來。即使頻繁動手術,大概率也不能治愈。但我們可以通過有針對性的運動,來維護和提高生活功能,增強肌體健康水平,讓您的日?;顒幼冚p松,至少不那么容易摔倒,不必過多地依賴別人,精神上也會更積極樂觀?!?/p>
轉過頭來我對朋友說:“今天,老爺子嘗到了運動甜頭。你回去可以為他營造安全的運動環(huán)境,正面引導他運動,讓他從中得到樂趣,重新燃起生活的動力和健康的希望,以最低的成本,達到最佳的鍛煉效果,恢復身體功能,使老爺子的晚年生活更有尊嚴,有價值。”
隨著年齡增長,人體各器官的生理儲備不比年輕之時,加上諸多老年常見基礎病,健康狀態(tài)和承受運動負荷的能力肯定會下降。然而,身體各系統(tǒng)相輔相成的關系不會改變。心肺系統(tǒng)、肌肉骨骼系統(tǒng)、神經系統(tǒng)是人類賴以運動的基礎系統(tǒng)。身體不運動或很少運動,肌肉就會萎縮,骨質就易疏松,心肺功能就會衰退,神經對身體的控制力就會降低,這一切反過來會使身體其他器官和系統(tǒng)加速老化和衰弱。
國外有一種對人體壽命的簡單粗略預測:看人尤其是老人走路快與慢。走得越慢,壽命越短,反之壽命更長。走路與身體的心肺功能、平衡能力和神經調節(jié)能力等密切相關。一位朋友對我說,香港是世界上平均壽命最長的國際大都市之一,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仍保持著一種經年不改的傳統(tǒng)生活方式:不論年輕人還是老年人,每天都大量地走路。運動與生活融合在一起,成為一種健康的生活習慣。
病痛總是伴隨變老的過程,是一種自然現(xiàn)象,通過各種手段逆轉這種身體功能退變的病理過程,多數(shù)情況下是很困難的。這時,除了適當治療外,更應當關注和重視老人生活功能的恢復和維護,保持其生活質量,提高其對生活的滿意度。就像文中這位老人,走路時能腰不酸腿不痛,甚至脫開拐杖,就已經很開心了,而有針對性的、適度的運動就是獲得這種效果的良方之一。
中國人講求尊老敬老,一些兒女為此讓老人盡量少動,其實這是對“養(yǎng)”老的誤解。少動會讓身體功能更容易退化。老人要開心地活著,有尊嚴和體面地活著,就要身體健康,這就需要有適當?shù)倪\動來維護自身的獨立活動能力 。
當然,在引導和幫助老人做運動前,一定要對其進行詳細全面的身體功能檢查,特別要檢查其肌肉力量、關節(jié)活動度、協(xié)調力、平衡力、靈敏度等,還要同老人進行有效的溝通。比如,對聽力和視力有問題的老人,一定要確認他們聽清聽懂感覺到,切實體驗到運動帶來的好處。這樣,老人才能配合實施運動處方。
現(xiàn)在,適合老人的運動方式有很多,如走路、慢跑、游泳、太極拳,太極操、普拉提等。在運動中,要嚴守老年運動規(guī)則,由小到大,由慢到快,由弱到強,由輕到重,循序漸進。還要密切注意老人運動中的生理反應,尤其是心腦系統(tǒng)的變化,防止摔跤。此外,千萬不要在背后拍打老人的脖子,使其突然回頭。
其實,老年人運動絕不是放慢些速度,減少些負荷那么簡單,需要醫(yī)學和運動學等多學科交叉、多維度的研究和探索,更需要社會和家庭的充分支持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