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雪冬
摘要:鋼琴課程教學是音樂課程教學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鋼琴的學習不僅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音樂演奏技巧,同時,還將幫助學生實現音樂綜合素養(yǎng)的提高和藝術修養(yǎng)的形成,增加生活的樂趣。在當前的鋼琴教學過程中,由于教學理念相對滯后,導致課程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都有待優(yōu)化。為了進一步提高鋼琴課程教學的成效,應當基于現代教育理論的指導不斷進行教學方式的優(yōu)化改革,更新教學觀念,調整教學內容與方式,以培養(yǎng)優(yōu)秀的藝術性人才為目標,不斷促進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形成為重點,充分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和個性化發(fā)展開展鋼琴課程教學,這對于學生的能力提升以及課程改革都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鑒于此,本文圍繞現代教育理論視角下的鋼琴教學展開論述,從實踐的層面提出具體的教學策略。
關鍵詞:現代教育理論 ?鋼琴教學 ?策略
中圖分類號:J624.1
鋼琴是一門將音樂理論知識與音樂實踐相融合的音樂活動,是實現美育教育的重要方式之一,也是提高學生藝術修養(yǎng)和審美能力的重要方式之一。通過鋼琴教育課程能夠不斷促進學生的綜合素質,在音樂教育系統(tǒng)中,鋼琴課程是重要的內容之一。加強對鋼琴課程教學的研究,對于音樂事業(yè)的發(fā)展以及音樂教學改革具有重要意義。當前,在素質教育全面推進的背景下,鋼琴課程教學也應當基于現代教育理論進行優(yōu)化、改革、創(chuàng)新,不斷促進教學質量的提升,實現鋼琴教學的現代化發(fā)展,不斷促進鋼琴課程教學水平的進步和質量的提升。
一、現代教育理論的基本概述
現代教育理論是符合現代人才培養(yǎng)的一種新型教學理論,以學生為教育的中心,是與傳統(tǒng)的教育觀念有根本不同的一種教育理念。在傳統(tǒng)的教育理念當中,教師是課堂的主導者,掌握學習教學活動的主動權,而學生處于被動學習,對于學習的內容、形式、節(jié)奏等都沒有發(fā)表意見的機會。而實際上,課程教學活動的實施應當是由教師與學生共同完成,現代教育理論則更加強調教師與學生之間的合作關系,同時強調學生是教學活動的主體,教師是教學活動的引導者、節(jié)奏控制者、策略制定者。從實質而言,可理解為一場晚會的總導演,而節(jié)目的制定需要根據不同的演員特點進行設定。因此,在運用現代教育理論的課程教學,需要充分研究學生的不同特點,根據學生學習的不同需求,制定出適合不同學生成長的個性化教學方案,進而使課堂教學活動變得更加有意義和成效。在此教育理論過程中,教師將更注重于對學生的鼓勵、引導,學生在課堂活動中擁有主動權,整個教學氛圍會更加輕松,實現高效的學習。
二、當前鋼琴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在全面推行素質教育的過程中,音樂教育已經成為社會關注的重點,而鋼琴作為音樂領域的重要形式之一,深受學生和家長的喜愛。通過鋼琴的學習過程,能夠持續(xù)培養(yǎng)學生的音樂綜合素養(yǎng),提高音樂實踐技能,提高藝術鑒賞能力,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F在,在許多院校都開設了鋼琴專業(yè)課程,也成為學校藝體教育體系中的教學重點。但就目前而言,在鋼琴課程的實施過程中,由于受到傳統(tǒng)教育模式以及學生學習綜合能力差異等方面的影響,鋼琴課程在實踐教學中還存在一定的不足,影響了鋼琴課程教學的成效。
(一)以教學為主,鋼琴課程的教學理念有待提升
教學理念是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中所持的教育觀念,是教師對于整個教學活動所持的看法、態(tài)度,包括三個層面,即理論層、操作層以及學科層。這一觀點態(tài)度將指導教師的具體教學行為和教學評價。由此可見,教學理念是所有教學活動順利實施的基本前提,教師只有具備與時俱進的教學理念,才能確保課程的教學效果。然而,在當前的鋼琴課程教學中,教學理念相對落后,部分教師仍舊受到傳統(tǒng)教育模式的影響,堅持教師主導的課程教學思路。在課程實施過程中,學生被動學習,包括理論知識和技能訓練等,這就導致在教學中忽視學生的主體性地位,在極大程度上影響了學習的成效,也降低了學生主動學習的熱情。與此同時,在教學中存在一定的誤區(qū)——重技術、輕素養(yǎng)。在大部分的鋼琴課程中,教師更加注重于彈奏技法、技巧的教學,希望學生能夠通過反復的練習掌握演奏要領,提高演奏熟練程度。但整個過程卻忽視對于音樂綜合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幾乎不涉及音樂鑒賞、音樂實踐等多樣化活動,這就導致學生對鋼琴課程的理解僅僅局限于“彈琴”,固化了學生的思維,難以促進審美能力的提高,也不利于藝術修養(yǎng)的形成,極大程度上影響了素質教育的成效。
(二)統(tǒng)一化教學,鋼琴課程的教學內容有待優(yōu)化
鋼琴課程是藝術教育體系的重要課程之一,也是實現學生音樂綜合培養(yǎng)的重要方式之一,要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不斷提高人才培養(yǎng)的綜合質量,就必須注重教學內容的優(yōu)化。但就當前而言,課程的教學內容上存在一定的不合理,也影響了課程教學的成效,不利于學生全面發(fā)展。首先,教材的設計上缺乏一定的針對性。在傳統(tǒng)的教學觀念中,教師更注重于“知識講授”的層面,忽視對學生能力的關注。由于對學生的能力水平沒有全面的了解,只按照教材內容進行統(tǒng)一授課,這就使得課程教學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但卻沒有針對性。學生基礎能力不同、興趣不同、學習能力不同,對于相同知識和內容的吸收程度以及學習效果會呈現出巨大的差異,這就不能保證課程取得更好的整體效果。與此同時,在教學的過程中,部分教師喜歡挑戰(zhàn)難度大的音樂作品,以此強化學生的演奏技能,并將其作為課程的教學重點,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在反復的練習和技法指導中提高學生的演奏能力。對于音樂能力強、特別喜歡鋼琴演奏的學生而言,這是最合適的設計,但對普通學生而言,這可能是無意義的練習,不僅不會提高能力,還可能由于難度太大、過程太苦而產生負面情緒。另外,課程缺乏對音樂素養(yǎng)內容的設計,包括學生對鋼琴音樂的賞析、創(chuàng)編和實踐等等,這將不利于學生綜合素質得到提升。
(三)教學模式固化,鋼琴課程的教學方式有待創(chuàng)新
在傳統(tǒng)的鋼琴課程教學中,模式相對單一。課堂上,大多采用“一對多”的教學方式,一名教師面對一群學生進行集體授課。在課程實施過程中,按照教學教材內容按部就班地講解,學生被動接受、機械記憶、僵化模仿、反復練習,從技術的層面能夠完成教學要求,在整個學習過程缺乏樂趣,枯燥乏味,對于大部分學生來講難度極大,容易產生厭煩心理。與此同時,在課程教學中通常采用集中教學、課下自主練習的方式,但又由于課程課時相對有限,師生之間又缺乏多樣化、即時性的交流,這就導致學生在學習中出現問題沒有相應的途徑能夠及時獲得教師的指導,也影響了鋼琴學習的效率。另外,在自主練習過程中,學生通常采用獨自練習的方式,不愿意其他同學協(xié)作,這種封閉的思維也不利于學習,學生不能在互幫互助、良性競爭的環(huán)境中提高學習的成果。
(四)學生基礎差異大,鋼琴課程的個性教學有待強化
在前文中已分析到學校的教材內容編排和教學方式都更適用于學生能力相當的情況下,教師能夠把握學生的能力特點,優(yōu)化教學策略。然而,在實踐教學中。由于各個地區(qū)的經濟發(fā)展水平和文化發(fā)展水平差異較大,學生在鋼琴學習中的水平也呈現出能力、興趣的差異。當不同鋼琴基礎和鋼琴興趣的學生進入同一個班級學習相同的鋼琴內容時,要實現統(tǒng)一化教學難度極大,也為教師的教學工作帶來了更大的挑戰(zhàn)。一方面,在教學內容上需要兼顧不同學生的特點,既要考慮是否過于簡單,又要考慮基礎稍差的學生能否完成學習,才能夠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個性化學習需求,否則難以確保教學質量。另一方面,學生年齡的增長對于肢體靈活性的影響也極大,年齡越大靈活性則越差。而鋼琴的演奏又對演奏者的肌肉以及手型控制力要求極高,如果是基礎較差的學生要提高演奏的技能,就會面對極大的困難,這也在較大程度上增加了鋼琴課程教學的難度。
三、現代教育理論視角下鋼琴教學的具體策略
在鋼琴課程教學中,應用現代教育理論能夠促進教學模式得到積極的創(chuàng)新與改革,在更大程度上調動學生參與鋼琴課程學習的熱情并保持長久的興趣,主動鉆研學習中的問題和困難。但具體的應用過程中,鋼琴課程教學的過程將按照理論源于實踐理論指導實踐為核心展開教學活動,能夠理清理論與實踐之間的關系,也讓學生明確理論知識與實踐技能之間的關系。能夠更主動地通過實踐的過程驗證理論,又通過理論的學習指導實踐,形成正確的學習觀。在此過程中,也將更加注重于學習問題的總結,針對問題進行深入學習,不斷促進學習活動的深入進行。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應當注重現代教育理念的融入。
(一)更新鋼琴課程教學的理念,重點激發(fā)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
在教學改革的過程中,教學理念的更新是實現改革的根本性前提,只有實現教學理念的與時俱進,才能夠確保課程教學改革能夠符合現代教育的特點。在傳統(tǒng)的鋼琴課程教學理念中,忽視學生主體性地位,導致部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較差,在鋼琴練習中缺乏熱情、缺乏激情,影響學習的成效。在教學改革中要全面提高鋼琴課程教學的質量和課程效率,首先應當更新教師的教學理念,基于現代教育理論,明確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地位。具體而言,現代教育理論為鋼琴教學理論提供兩個方面的改革方向和主要依據。第一,建構主義的學習理論。在這一學習理論中強調在學習過程中學生是認知的主體,任何教學活動的發(fā)生都應當引導學生進行主動的學習和知識構建,而不是被動的知識灌輸與接受。第二,主體與主導的教育基本理論。在這一理論模式中,強調在課程教學過程中教的過程“教”與“學”的過程同等重要,教師與學生是教學活動中不可缺少的兩大主體。因此,必須注重兩大主體之間的溝通順暢性,才能夠充分保證教學活動的順利實施,才能夠調動學生主動參與的積極性和熱情,課程教學效率提高才有可能。因此,基于現代教育理論的觀念,在鋼琴課程教學中教師應當及時轉變教師主導的傳統(tǒng)理念,更加重視學生在課堂教學活動中的主體性地位,一切教學活動的設計和實施都要以學生為中心,都應當以激發(fā)學生的主動學習、主動思考為主要目標。在音樂實踐活動過程中,實現音樂素養(yǎng)的提升,不斷促進音樂創(chuàng)新能力的形成。與此同時,在鋼琴課程教學中,應當將學生的音樂素養(yǎng)提升作為最重要的核心教育目標,構建和諧輕松的交流氛圍,不斷激發(fā)學生主動參與實踐的積極性,才能夠全面提升學生的音樂修養(yǎng)和藝術綜合素質,不斷激發(fā)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積極主動性,促進教學成效的提高。
(二)注重與其他理論交叉融合,結合鋼琴特點創(chuàng)造先進的教育理論
在現代教育理論下,鋼琴課程教學更崇尚于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而要實現教學模式的轉變,應當注重將鋼琴的教育理論與其他學科的理論研究的交叉融合,能夠更有助于鋼琴教學目標的達成和方式方法的轉變。例如與教育學、教育方法論以及思維學等學科融合,能夠創(chuàng)造出更具特色的學科新理論。例如思維學,任何學科和內容的教學方法都是在人們的思想意識中產生的,所有的教學方法都應當遵守“以人為核心”的基本原則,才能得到廣泛的應用和傳播。不同個體的思想方式不同,不同學生的思維發(fā)展呈現出各種各樣的變化,要實現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培養(yǎng),就必須充分考慮各個方面。通過鋼琴教學理論與思維學的融合,能夠指導教師加強對學生思維的關注,觀察不同學生在不同時期所呈現出的思維特點,研究思維變化的基本規(guī)律,再通過師生間的長期磨合,找到不同學生的閃光點。在基礎上,指導學生根據自己的特點摸索適合自己的個性化學習方法,并鼓勵學生積極創(chuàng)新,不斷提高音樂綜合素養(yǎng),將學生培養(yǎng)成具有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能力、能夠自我剖析和自我鼓勵的音樂優(yōu)秀人才。
(三)充分把握課程教學的重點,指導學生掌握演奏技巧提升的方法
在鋼琴課程教學的過程中,教學內容的確定是課程實施的基本保障。在現代教育理論的指導下,鋼琴課程教學的改革首先應當準確把握教學的重點,改變教學的基本策略,才能夠實現聚焦性教學,從而進一步提高教學過程的針對性。提高教學的有效性,使學生能夠在更短的時間內掌握基本的要點并實現自身若是能力的強化,促進學習成效的提升,全面提高教學效率。因此,在教學過程中通過應用現代教學理論,能夠幫助教師更好地把握課程教學中的重點。首先,鋼琴課程是具有實踐性特點的音樂課程,在教學中必須充分保證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相結合的基本原則。同時,要持續(xù)性引導學生能夠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能夠實現學習過程與學習實踐的有機結合。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根據教學的重點確定具體的教學手段,以此明確階段性的教學任務,使學生能夠按照教學進程開展自主學習,不斷提高演奏的技巧,掌握音樂表現的內涵,提高鋼琴演奏的綜合能力。例如在鋼琴即興伴奏的講解過程中,需要通過課程讓學生理解鋼琴即興伴奏的具體作用,同時能夠初步掌握伴奏的基本方式和方法,通過和聲練習了解到在伴奏中常用的伴奏方法,等等。在現代教學理論的指導下,該課程的教學應當更加注重對知識重點與難點的把握,并且要體會學生的學習自主性。為此,針對于基本的學習目標和組織學生展開自主學習,或通過小組認領任務的方式完成基礎教學,為學生提供課堂分享的機會,完成基本知識的教學。而針對于本門課程中的重點和難點,則由教師主要講解,講解過程中充分結合實踐過程,尤其是針對難點要引導學生在反復的練習中掌握即興伴奏的基本訓練方法,增強課程內容的針對性。
(四)積極創(chuàng)新課程教學的方式,采用現代教育技術提高課程趣味性
在教學改革的過程中,不僅需要觀念的更新、重點的把控,同時還需要教學策略的優(yōu)化與創(chuàng)新,這是實現教改的基本方式和必由之路。在現代教育理論的指導下,鋼琴課程教學也應當融入更多樣化的現代教育技術,持續(xù)增強課程的趣味性、吸引力,不斷激發(fā)學生參與學習的興趣。例如在鋼琴即興伴奏內容的講解過程中,為了進一步增強學生學習的動力,可以通過現代技術手段在課堂上為學生播放,有伴奏、沒有伴奏情況下的演繹對比,讓學生明確在不同的音樂活動中伴奏的重要性,充分認識到課程學習的價值和內涵,激發(fā)認真學習的動機。同時,還可以有效應用現代教育技術增強與學生之間的多元化溝通,通過社交平臺實現網絡作品的提交,教師可以及時給予反饋和個性化指導。針對學生在演奏中出現的共性問題,通過錄制微課或統(tǒng)一回復的方式,增強學生對自我演奏能力的評估,并根據教師的指導加強優(yōu)化與改進。通過多元化的溝通機制,實現師生之間的多樣互動,營造更好的師生關系,不斷提高教學效率。
(五)全面分析不同學生的特點,積極促進學生能力的個性化發(fā)展
在鋼琴課程教學過程中,教師和學生都是教學活動的主要參與者,而在現代教育理論中,強調學生是整個教學活動的主體,要充分調動主體的參與積極性,從主體的實際需求出發(fā),才能夠增強課程教學的效率。為進一步提高鋼琴課程教學質量,促進學生之間的個性化發(fā)展,在教學過程中應當充分了解學生的綜合情況,采取分層教學不斷提高課程教學的效率。根據鋼琴水平的不同,將學生分為基礎強弱不同的學習等級,進而為不同層級的學生制定更匹配的教學策略,整體提高教學的有效性。例如在課外練習中,為進一步增強對知識習得的精準性,提高學生對重難點知識的把握效果,教師可以針對課程重點、難點錄制視頻微課,對學生進行精準的指導。針對實踐能力相對較弱的學生,錄制注重基本技能指導的視頻,讓學生在反復的練習中掌握基本的伴奏方法,不斷提高熟練程度。而針對于指法練習較為優(yōu)異的學生,則可以錄制提高綜合表現力的視頻微課,讓學生在練習的過程中不僅注重指法的順暢性,同時要注重身體的協(xié)調以及表情的夸張,提高整體表現力,以實現學生的個性化學習。
四、結語
綜上所述,在鋼琴課程教學中應用現代教育理論能夠幫助學生主動建構知識學習的意識,同時不斷提高學生的信息搜集、整理和應用的能力,加強知識結構之間的橫縱向聯系,以此實現知識的綜合性學習,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提高。這對于學生的鋼琴知識學習和技能提高具有重要價值,將在更大程度上促進學生綜合素養(yǎng)的形成。因此,在鋼琴課程教學改革中,應當有效應用現代教育理論,以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為重要目標,激發(fā)學生主動學習的意識,不斷提高學生的藝術修養(yǎng),不斷促進鋼琴教學改革取得更大的成效。
參考文獻:
[1]李錚.芻議高校鋼琴教學改革中現代教育理論的運用[J].才智,2021(07):98-100.
[2]姚熠.基于現代教育理論視角的鋼琴教學實踐與運用研究[J].藝術大觀,2020(19):87-88.
[3]楊曉琴.基于現代教育理論視角的鋼琴教學研究[J].北方音樂,2020(04):182+185.
[4]席萌.高校鋼琴教學中現代教育技術理論與應用分析[J].北方音樂,2019(20):198-199.
[5]白云.基于現代教育理論視角的鋼琴教學實踐與運用研究[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9(15):6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