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聞名專欄《學習進行時》創(chuàng)辦于2014年,專欄自推出以來不斷創(chuàng)新領導人報道形式、語態(tài),三次獲得中國新聞獎一等獎,專欄傳播力、影響力實現(xiàn)跨越式提升。文章深入分析融媒體專欄《學習進行時》內容和形式,并選取相關典型報道案例,發(fā)現(xiàn)《學習進行時》專欄在開展領導人報道媒體融合方面圍繞可視化包裝、大眾化解讀、小切口破題、當前高科技運用、大型報道節(jié)奏把握等方面開展了一系列突破性、領先性的嘗試,為行業(yè)媒體在政務報道革新創(chuàng)新方面提供了十分有意義的實操性啟示。
關鍵詞:媒體融合;政務報道創(chuàng)新;可視化包裝;解讀類報道;行業(yè)媒體;新聞專欄
中圖分類號:G21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8883(2022)05-0133-03
《學習進行時》融媒體專欄創(chuàng)辦于2014年底,是新華網(wǎng)宣傳報道習近平總書記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zhàn)略的主要網(wǎng)上平臺,亦是中央重點新聞網(wǎng)站中開設最早的學習平臺之一,曾先后三次獲得中國新聞獎一等獎。《學習進行時》融媒體專欄自創(chuàng)立以來,從主要轉發(fā)新華社通稿到建立常態(tài)化原創(chuàng)報道機制,自單一文字形態(tài)到全媒體融合報道,不斷創(chuàng)新領導人報道形式、語態(tài),專欄傳播力、影響力實現(xiàn)跨越式提升,不僅對媒體深度融入發(fā)展提供了新的實踐探索,亦為行業(yè)媒體謀劃政務類新聞報道創(chuàng)新提供了重要啟示。
一、《學習進行時》欄目設置亮點
《學習進行時》專欄順應新聞傳播趨勢和媒體融合發(fā)展布局,不斷完善欄目設置。目前專欄包括思想解讀類欄目《講習所》《第一觀察》,述評類欄目《學習述評》,評論類欄目《學習快評》,圖片類欄目《第一視點》《鏡觀·領航》,視頻類欄目《習近平時間》《習近平講述的故事》《近平Style》,國際報道類欄目《第一報道》,手繪欄目《學習故事繪》及圖書展示類欄目《學習書架》等,覆蓋文、圖、音、視、數(shù)據(jù)、交互等媒體形態(tài),已形成頗具規(guī)模的產品矩陣。專欄通過平臺聚合方式呈現(xiàn),最大限度滿足不同受眾群體的閱讀需求。
這些專欄既有從新華社各部門中挑選聚合而來的已有欄目,也有根據(jù)領導人報道新要求和網(wǎng)絡傳播新動向開設的新欄目,于新舊整合中形成完整的產品體系[1]。與此同時,《學習進行時》專欄新聞產品的分發(fā)渠道也拓展到新華社各終端出口,在央媒中率先實現(xiàn)了新媒體形式全覆蓋。
二、《學習進行時》欄目核心報道生產與包裝亮點
從整體上看,《學習進行時》專欄對核心報道的生產與包裝極具融媒體思維。依托新華社強大而專業(yè)的采編隊伍和權威優(yōu)質的通稿資源,《學習進行時》專欄通過與新華社各業(yè)務部門的深度合作,不斷尋求對領導人報道通稿核心思想和典型細節(jié)的可視化包裝與大眾化解讀,對宏大主題進行小切口、故事化、可視化的破題,不斷尋求獨特的敘事邏輯、表達及創(chuàng)意“燃點”,在以下五個方面探索出諸多經典案例。
(一)可視化包裝方面
可視化是當今新媒體浪潮下尤為關鍵的轉型之道。如何將深刻的思想、理論,重大的新聞事件以可視化的手段進行表達與傳播,首先需要對內容有全盤、深度把握,其次需要充分了解各類可視化手段與技術,最終選用最合適的手段對深刻內容進行“視覺化翻譯”,從而讓新聞產品兼具深度與視覺度。
以《學習進行時》專欄中《講習所》欄目為例,該欄目緊跟領導人最新活動、深入挖掘與歸納領導人重要講話精神、系統(tǒng)梳理領導人重要思想發(fā)展脈絡,不斷探索“小切口再包裝、碎片化再加工”的報道方式,用形式多樣的可視化手段將深刻的內容新穎呈現(xiàn)。如《講習所》欄目2018年推出的原創(chuàng)視頻《2018,春天里的改革故事》,以海南建省辦經濟特區(qū)30周年的新聞事件為切入點,反映中國全面深化改革整體巨變的宏大主題。視頻從海南、廣東和雄安三個坐標式地點的故事入手,抓住1979年春天鄧小平在深圳“畫了一個圈”拉開改革開放大幕、2017年春天雄安新區(qū)宏偉戰(zhàn)略提出、2018年春天十九屆三中全會召開這三件既發(fā)生在春天,又繼承著深化改革核心思想的標志性事件,用精妙的畫面語言配上詩意的視頻腳本,讓受眾產生共鳴。微視頻播發(fā)后,受到觀眾和專家的充分肯定,全渠道傳播總量超過1.3億次。
此外《講習所》欄目推出的融媒體海報亦體現(xiàn)出高站位、巧構思、重視覺、強共情的特點。以《講習所》欄目推出的融媒體海報《“一生中最好的年華” 習近平在思考什么?》為例,該作品新聞由頭為2021年3月24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福建考察調研時,同休閑健身的福州市民親切交流的一句話。習近平總書記說:“我在福州工作了六七年,37歲到這里,一生中最好的年華在這里度過,有很多體會。”1990年,習近平在擔任福州市委書記時曾于《福州晚報》上發(fā)表《念奴嬌 追思焦裕祿》一詞,詞中寫道:魂飛萬里,盼歸來,此水此山此地。百姓誰不愛好官?把淚焦桐成雨。生也沙丘,死也沙丘,父老生死系。暮雪朝霜,毋改英雄意氣……詞中,透露著習近平對焦裕祿同志的崇敬之情與他自己深厚的愛國愛民情懷。《“一生中最好的年華” 習近平在思考什么?》海報上,不僅附上了當年刊載這首詞的舊報紙,更通過復古配色的海報底板及優(yōu)美字體,將這首詞進行了典雅的視覺包裝,讓人感受到直觀的視覺美感。這樣的融媒體報道不僅有時效性,更有思想性、視覺性和文學性,短短的文字、簡潔的海報將厚重的信息恰到好處地傳遞。
此外,《學習進行時》專欄還使用了圖解、圖集、手繪、微視頻、桑基圖、演播室節(jié)目等大量視覺手段,對各類深度解讀類內容進行視覺包裝,讓觀眾覺得新聞產品有深度有新意。
(二)大眾化解讀方面
《學習進行時》專欄是一個深度解讀性質的專欄,但是若用過于專業(yè)的手段與語言進行解讀,會讓本就厚重的內容在傳播上面臨困難。在開展深度內容大眾化解讀方面,《學習進行時》專欄進行了有益的探索。
在《學習進行時》專欄中,《第一觀察》是一個側重于文字解讀類的欄目,雖然解讀的都是重大新聞事件、深邃戰(zhàn)略思想,但文章內容卻通俗易懂,具有大眾化特點。文章的標題如同對話體般親切,如《從兩次宣誓中,我們能讀懂什么》《這件大事,總書記扭住不放》《總書記這些話不是只說一時一地》《聽習主席演講,思考這三個問題》《青年人,總書記在兩會上@了你》,文章的篇幅也十分貼近大眾喜愛的短篇閱讀長度,許多稿件在1500~2000字,行文也多用短句子、短段落,讓人不僅讀后有收獲,而且特別愛讀。
如《第一觀察》欄目文章《水,為何在總書記心中分量這樣重》,對標題進行了海報式的精美包裝,讓讀者在最短的時間里透過一張精美海報便能迅速抓住文章核心。行文中,三個小標題《祖國江河最關情》《‘硬道理’與‘硬約束’辯證統(tǒng)一》《重塑人水關系》,在內容上層層遞進,在表達上短小精悍,循循善誘般的親切語言讓解讀類的文章也顯得通俗易懂、妙趣橫生。文章中更配有多幅高清大圖,文圖相伴讓作品更鮮活。
(三)小切口破題方面
在大眾化傳播的今天,主題宣傳的切口是否精妙對宣傳產品的傳播效果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2]。
以《學習進行時》專欄中《習近平講述的故事》欄目為例。該欄目不僅在立意上十分新穎,根據(jù)習近平總書記近期活動,講話提到的故事、事件、人物為主題開展二次創(chuàng)作,在選題上堅持從小切口破題,十分有新意。在《習近平講述的故事》欄目《“兩彈一星”精神》視頻里,一開篇記者就帶領觀眾打開幾間辦公室的門,并配文“在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有兩間辦公室被始終保存著,它們屬于首任所長錢學森和副所長郭永懷。而錢學森郭永懷,他們都屬于一個被歷史銘記的英雄群體——‘兩彈一星’先進群體”。
該主題微視頻的推出時機十分有講究。一是在于階段性的中國共產黨精神譜系系列報道,一是在于新聞事件——2020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在給參與“東方紅一號”任務的老科學家的回信中寫道,“老一代航天人的功勛已經牢牢銘刻在新中國史冊上。不管條件如何變化,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志氣不能丟。新時代的航天工作者要以老一代航天人為榜樣,大力弘揚‘兩彈一星’精神,敢于戰(zhàn)勝一切艱難險阻,勇于攀登航天科技高峰,讓中國人探索太空的腳步邁得更穩(wěn)更遠,早日實現(xiàn)建設航天強國的偉大夢想”。該新聞產品以領導人回信中的重點內容為引子,以重點內容的核心思想為線索,通過畫面語言再現(xiàn)了那個年代的英雄故事,借助親歷者采訪、館藏英雄人物家書、老照片以及現(xiàn)場踏訪,從小切口講述這個恢宏主題下具有深刻思想內涵的故事,并通過采訪現(xiàn)在的科技工作者,讓歷史照進現(xiàn)實,更加凸顯精神指引的光芒。
(四)前沿技術運用方面
《學習進行時》專欄《近平Style》欄目,是一檔以微視頻為主要形態(tài)的專題欄目。立足于讓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可視化,該欄目上線以來持續(xù)推出重磅微視頻產品。其中于2019年元宵推出的微視頻《紙短情長》,從習近平總書記向不同群體和個人寫的9封信切入,展現(xiàn)習近平總書記與人民群眾的血肉聯(lián)系,反映領導人的人民情懷。創(chuàng)作團隊不僅深入多省市對來信者進行深度回訪,更采用前沿技術,通過影視級設備,使用Motion Control無縫拍攝、Qtake反轉比例微縮拍攝等新技術,將書信本身、當事人講述、當事人生活變化巧妙串聯(lián)。炫目的影視級別呈現(xiàn),讓受眾感覺耳目一新。
《學習進行時》其他欄目也同樣多次采用前沿技術,最尖端的無人機航拍、3D建模等技術都被運用其中,在高新技術的加持下,《學習進行時》專欄推出了一大批高質量的可視化產品。
(五)大型報道節(jié)奏把握方面
2021年7月至8月,《學習進行時》專欄圍繞學習習近平總書記“七一”重要講話精神推出了一組編排精巧、節(jié)奏精巧、內容精巧、形式精巧的融媒體報道。7月1日—7月12日,推出了12篇原創(chuàng)解讀報道;隨后推出高清海報、融媒體集成頁面;7月25日—8月5日推出更有深度的系列解讀,在網(wǎng)絡上掀起學習習近平總書記“七一”重要講話精神的高潮。第一階段,《一個“號召”,習近平@全體共產黨員》《兩個“萬歲”,習近平心中的偉大與光榮》《三個“一切”,習近平歸結為一個主題》《四個歷史階段,習近平為百年史詩“劃篇章”》等報道,每篇稿件反復打磨,精品意識得到彰顯,產生了較好的傳播效果。第二階段推出的創(chuàng)意海報、融媒體集成專題頁面,在極強的視覺沖擊下再次產生刷屏效應。第三階段,《學習進行時》專欄再次推出聚焦不同領域的12篇“新說”系列稿件,再次在全網(wǎng)引發(fā)傳播熱潮。
新聞宣傳講求時度效,如何與社會大勢相配合,在與大勢的同頻共振中有的放矢地安排自身的宣傳節(jié)奏,有層次地將報道推向深入對于營造社會輿論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3]?!秾W習進行時》專欄在重大新聞事件報道中,注重把握宣傳節(jié)奏,達到了“1+1>2”的傳播效果。
三、對行業(yè)媒體在政務報道革新創(chuàng)新方面的啟示
《學習進行時》專欄對領導人報道通稿典型細節(jié)進行可視化包裝,對行業(yè)媒體進行政務報道新媒體創(chuàng)新具有重大啟示?,F(xiàn)在行業(yè)媒體的政務報道多集中于文字型會議消息報道,缺乏對政務報道的可視化包裝。此外,雖然推出了部分政務報道可視化包裝產品,但常出現(xiàn)為了形式而形式的問題,缺乏對內容有深入了解、從把握內容角度出發(fā)的可視化報道。針對這一情況,行業(yè)媒體可以從《學習進行時》專欄融媒體創(chuàng)新實踐中加強以下四方面的學習。
(一)強化內容深度把握
針對政務活動、政務事件,要跳出就事論事的初級思維,在傳播常規(guī)政務活動消息的基礎上,應該針對政務活動的事件本身,進行集納式、引申式、解讀式等類型深度報道,還可以從活動中提到的人物、故事、典故等入手進行二次創(chuàng)作,進行碎片化加工,提煉活動的精神內涵。這就要求行業(yè)媒體政務報道記者自身對新聞片口有著深入了解,能夠從新聞事件的來龍去脈以及與其他事件的聯(lián)系中通盤把握新聞事件,只有對內容有深度把握,才有可能擦出精巧的策劃火花。
(二)強化視覺化加工
針對政務活動、政務事件,不僅要從即時事件和活動中對報道內容進行抽離升華,更要對升華后的內容進行融媒體海報、微視頻、視覺化轉化。必須探索如何對深刻的內容用視覺化的語言進行二次加工,而非簡單地將文字內容用圖片、視頻進行堆砌,應該帶著視覺化思維對內容進行頂層設計。此外,還需要充分了解可供使用的、能夠生產的可視化產品制作流程,也要求行業(yè)媒體機構有充實的視覺化加工團隊和人才,只有在團隊協(xié)作中才能真正實現(xiàn)強強聯(lián)合。
(三)善于把握社會輿論形勢變化
新聞報道必須應時而動,好的新聞產品絕不是拍著腦袋空想出來的無源之水。這就要求行業(yè)媒體的新聞把關者對社會輿論形勢有著深刻的洞察,知道在什么階段推出什么產品能實現(xiàn)傳播效果的最大化。同時,同一時間的宣傳報道,也應該把握階段性報道的節(jié)奏,從開始到發(fā)展到高潮到結束,每一環(huán)節(jié)都應該有合理的節(jié)奏安排。
(四)加強核心團隊打造與產品生產全流程體制機制建設
高質量的新聞產品靠高質量的人才團隊打造,高質量的新聞產品平臺靠大量穩(wěn)定的高質量的新聞產品矩陣打造,行業(yè)媒體若設定融媒體發(fā)展目標,必須不斷加強核心團隊打造以及產品生產全流程體制機制建設,從而源源不斷地推出好產品。
四、結語
新聞名專欄《學習進行時》在開展領導人報道媒體融合方面進行了一系列突破性、領先性的嘗試,這些嘗試積累的經驗為新媒體政務報道提供了有益借鑒。
參考文獻:
[1] 周紅軍,王子暉.《學習進行時》:深化融合思維 用智能化助力領導人報道再上新臺階[J].中國記者,2018(7):24-26.
[2] 薛華飛.政務新聞報道的融媒體傳播探索[J].科技傳播,2021,13(22):90-92.
[3] 張廣義.新媒體時代傳統(tǒng)政務報道如何找到新思路[J].傳播力研究,2020,4(18):44-45.
作者簡介 賈茜,碩士,記者,研究方向:媒體融合與政務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