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輝
摘 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隨著我國社會經(jīng)濟的快速發(fā)展,人們的物質(zhì)生活水平飛速提升,同時人們也對教育教學有了更高的要求,中學在培養(yǎng)學生學習能力的同時還要注重引導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綜合素質(zhì)穩(wěn)步提高。目前我國中學德育教育存在對學生情感關懷的缺失、個體關懷教育的缺失、互動式教育的缺失、關懷教育實踐活動的缺失等現(xiàn)象。中學教育工作者要積極改善目前德育教學現(xiàn)狀,主動樹立關懷教育理念、科學設置關懷教育課程、多元化關懷教育方式、開展關懷教育實踐活動,采用多種方式深化中學德育教學中的關懷教育。文章簡要闡述了關懷教育基本理念,分析了在中學德育中開展關懷教育的必要性和我國中學德育教育現(xiàn)狀,并提出了中學德育中關懷教育理論的實踐措施。
關鍵詞:中學德育;關懷教育;實踐分析
中圖分類號:G63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8918(2022)12-0127-04
德育教育中關懷教育的缺失是目前我國大多數(shù)中學校園的現(xiàn)狀。自德育教育理念提出以來,中學校園紛紛開展相關的德育教育教學活動,但是普遍對學生的情感關懷、身心健康的關注不到位。德育教育以及關懷教育相對素質(zhì)教育其他學科而言也同等重要,且對學生建立自信心樹立學習信念有著決定性作用,因此對中學德育中關懷教育理論的實踐策略進行分析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 關懷教育理論概述
關懷教育是一種以愛為核心的教育,是中學德育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關懷教育旨在以人為本,通過關懷學生情感及引導學生建立人文關懷情感的方式立德樹人,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關懷教育理論包括教育目標、關懷教育的特性和實施方法三個方面的主要內(nèi)容。
關懷教育的目標是培養(yǎng)有關懷自己、他人及社會的高素質(zhì)型人才。關懷教育具有統(tǒng)一性、靈活性、連續(xù)性、穩(wěn)定性的特點。關懷教育具有統(tǒng)一性的特點,主要表現(xiàn)在關懷活動的開展要圍繞以人為本的宗旨展開;同時關懷教育具備靈活性,其教育方式和內(nèi)容并沒有統(tǒng)一的規(guī)范標準,在不同的情境中關懷教育開展方式有所不同;關懷教育還具備連續(xù)性和穩(wěn)定性的特點,由于關懷教育對學生情感的關切、對學生受關懷和關懷能力的提升均需要循序漸進的過程,因此關懷教育要保持持續(xù)性和穩(wěn)定性。關懷教育實施方法多種多樣,諾丁斯認為關懷教育活動開展可以從榜樣、對話、實踐和認可四個角度出發(fā):榜樣作用帶動學生效仿和競爭行為;對話可以拉近師生以及學生之間的距離;實踐可以一定程度上加強關懷教育理念,師生可以同時積累有益經(jīng)驗;認可可以幫助學生建立自信心。除此之外關懷教育還應體現(xiàn)在日常的教育教學過程中。
二、 在中學德育中應用關懷教育理論的必要性
(一)有利于中學生身心健康
在中學德育中應用關懷教育理論能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中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中學德育教育旨在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社會品德以及綜合素質(zhì)能力的提升。關懷教育理論在德育教育的前提下進行細分,更關注學生受關懷和主動關懷的能力和現(xiàn)狀。中學大多數(shù)學生處于生長發(fā)育的叛逆期,對學習、社會以及人際關系都開始有了自己的獨立性思維,在這一過程中難免會遇到思維意識的瓶頸,如果不加以正確引導將導致中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受到影響。在關懷教育活動開展的過程中,教師通過聆聽、認可、互動、榜樣、實踐等方式了解學生內(nèi)心所知所想,采用合理的方式引導學生樹立全面健康的人格,使得學生擁有愛與被愛的意識和能力。
(二)有利于教師對班級學生的管理
中學德育中的關懷教育要求教師通過多種方式建立師生之間的溝通橋梁,教師在關懷教育活動的開展過程中逐步了解學生的身心健康現(xiàn)狀,鼓勵和幫助同學們樹立自信心與良好的品格。由于中學生興趣愛好、性格發(fā)展、學習積極性差異較大,教師要對班級學生進行高效管理,往往需要耗費過多的精力且最終事倍功半。產(chǎn)生這種現(xiàn)象的另外一部分原因是中學教師與學生之間存在的較大的距離感,教師對學生的身心狀況、興趣愛好、學習現(xiàn)狀不夠了解,同時學生對教師管理班級的一部分措施以及教學措施不理解或者存在不滿情緒,二者相互之間缺乏協(xié)調(diào)。關懷教育活動的開展給了教師和學生互相了解彼此的時間和空間,教師可以在活動過程中了解班級中有著不同表現(xiàn)的同學的情感狀態(tài),學生可以在活動過程中對教師的班級管理方式有進一步了解,減少學生對教師的抵觸感,給予教師引導學生建立關懷與被關懷能力的機會和時間。
(三)有利于創(chuàng)建良好的課堂學習氛圍
中學學習階段是我國素質(zhì)教育最重要的一個階段,是由小學初級理論知識到復雜學科的轉變,同時中學教師和學生還一同面臨著中高考的壓力,現(xiàn)今我國教育改革要求中學課堂在提高教學質(zhì)量的同時要注重課堂效率的提升,而課堂學習氛圍是影響課堂效率最重要的因素之一。課堂學習氣氛的建立受課堂學習內(nèi)容、學生學習積極性、師生教學關系等因素的影響,豐富的課堂內(nèi)容能在一定程度上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但是過度依賴于教師單方面的創(chuàng)新和努力,而學生學習積極性的建立和師生關系的和諧能夠更加低成本和更大程度上幫助課堂建立良好的學習氛圍。中學德育教育中對關懷教育理論的應用能夠及時幫助中學生調(diào)整心理狀態(tài),也有助于教師對班級同學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在促進學生樹立學習積極性的同時促進了和諧師生關系的構建。
三、 我國中學德育中關懷教育現(xiàn)狀
(一)中學德育對學生情感關懷的缺失
我國中學德育教育與學科教育類似,都存在任務性特點。大多數(shù)中學校園依據(jù)素質(zhì)教育對學科目標的規(guī)定以及德育教育的規(guī)定設置學科和德育教育課程,加之應試教育形式,大多數(shù)教師只注重教學過程中學生對德育教學知識理論的掌握而忽視對學生實際的身心發(fā)展現(xiàn)狀的了解和引導。以完成既定任務為出發(fā)點的教學活動雖然能達到規(guī)定的教學目標,但是也只能片面地為學生灌輸理論知識,教師并不能及時地掌握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壓力和阻礙。中學生在年齡段上正處于情感豐富且敏感的階段,校園人際交往、學習成績、男女生關系等諸多因素都在影響中學生身心發(fā)展,在過程中學生難免會產(chǎn)生一些負面的情緒,在對自己沒有自信心的同時對老師、同學不關注,對學習失去興趣,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如果在德育教育過程中只注重對德育教育理論知識的傳遞,將使德育教育流于形式,寶貴的教學時間受到浪費。
(二)中學德育中互動式教育的缺失
我國大多數(shù)中學教育教學缺乏對互動式教育方式的運用?;邮浇逃绞郊劝ń處熍c學生之間的互動也包括學生之間的互動,旨在拉近師生關系、縮短師生之間以及學生相互之間的距離,促進班級和諧關系的構建以及活躍課堂氛圍的構成。傳統(tǒng)教學方式相對單一,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時往往采用單方面向學生傳遞理論知識的方式來幫助學生學習和理解課堂內(nèi)容。德育教育過程中缺乏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導致課堂內(nèi)容泛化,教師在不了解學生道德品質(zhì)形成的情況下將德育教育所有內(nèi)容灌輸給學生,最終無法達到德育教育理想的效果。
(三)個體關懷教育的缺失
關懷教育要求教師在開展德育教育的過程中注重對學生情感的了解和疏導,而現(xiàn)階段部分教師在進行關懷教育時將教育目標整體化,對德育教育和關懷教育不夠重視,在教學過程中以班級群體為目標開展關懷教育而忽視了對學生個體德育教育和情感關懷。由于中學生性格愛好的差異性,教師為了節(jié)約教學時間在開展統(tǒng)一的關懷教育時往往會忽視部分同學的感受和看法,從而導致部分同學情感狀態(tài)無法得到及時的調(diào)整和引導,甚至產(chǎn)生比較嚴重的負面心理,對學生人際交往、生活學習都會造成很大的影響。個體關懷不僅需要完善班級大多數(shù)同學的身心健康發(fā)展,還需要引導存在情感問題、缺乏自信心的同學建立積極樂觀的心態(tài),調(diào)整心理狀況,摒棄不良情緒,擺正陽光健康的心理狀態(tài)。
(四)關懷教育實踐活動的缺少
目前我國大多數(shù)中學關懷教育還停留在理論教學階段,教育方式主要以學科教學過程中德育教育滲透、德育教育主題課堂為主,主要教學方式為理論教學,缺乏對關懷教育實踐性教學活動的開展。由于我國德育教育教學目標和關懷教育理論的提出時間相對較晚,大多數(shù)中學對關懷教育的開展不熟悉不熟練。目前僅僅是停留在理論教學的階段,教師在日常教學過程中缺乏對關懷教育的巧妙運用,而且在開展德育教學的過程中也缺乏對學生在關懷教育方面的實踐引導,長期的單一的理論教學方式表現(xiàn)出趣味性的低下和教學效率低下的問題,學生的實際問題也不能得到及時有效的解決。
四、 中學德育中關懷教育理論的實踐措施
(一)樹立關懷教育理念
在中學德育中進行關懷教育的實踐首先需要幫助中學管理者和教師樹立關懷教育理念,在擁有關懷教育理念的基礎上,一系列關懷教育措施才得以正常開展。我國歷史文化悠久,但是素質(zhì)教育的發(fā)展也不過幾十年,在此期間,教育教學工作者們經(jīng)過不懈的努力一步步為祖國的教育建設添磚添瓦,不過在發(fā)展過程中同樣也存在一些問題,由于我國人口數(shù)量龐大,學業(yè)競爭激烈,在應試教育的背景下教育界誕生了無數(shù)提升學生學習成績的名師和新教學理論,但是都缺乏對學生身心健康全面培養(yǎng)的研究和實踐措施。近年來隨著我國新課改以及“雙減”政策的提出,國民的目光也逐漸從學生學習成績轉向了培養(yǎng)學生綜合素質(zhì),但是改變傳統(tǒng)的應試教育思維并非一朝一夕之事,教育領導部門應該和學校管理者、教師、同學、學生家長共同努力,從源頭上改善應試教育思維,重視對學生道德品質(zhì)的培養(yǎng)和身心健康的關懷。教育領導部門應當出臺相關措施,對中學德育教育中采取關懷教育進行一定的規(guī)定和指示;中學領導要充分吸收新時代關懷教育理念,重視學生關懷教育課程安排,依據(jù)關懷教育標準和指示合理安排教師與學生、學生家長共同參與關懷教育活動;教師同樣要加強自身對中學德育中關懷教育的培訓,學習在學科教學過程中滲透關懷教育的措施和方法,關注學生的身心健康,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zhì)。
(二)科學設置關懷教育課程
中學校園應該為教師和學生合理安排關懷教育相關課程。要在中學德育教育中實踐關懷教育,設置關懷教育相關課程是必備的,其中課程的設置在符合當今素質(zhì)教育目標同時要考慮到學生對課程設置的感興趣程度和滿意程度。課程的設置包括課程的內(nèi)容、形式、課程時間安排、課程總課時占比等。關懷教育的課程內(nèi)容不應該局限在單一的書本和教師講述中。在日常的教育活動中,學科教學過程中與學生身心健康有關的內(nèi)容和題目教師都可以采用且運用靈活的方式對學生開展關懷教育。如初中政治學科中的道德品質(zhì)、法律等相關模塊教師就可以對課本知識做適當?shù)难由?,了解同學們眼中道德與不道德、合法與不合法的事情,正確地引導學生樹立健康思想觀念。首先,可以從關懷教育理論出發(fā)設置關懷教育主題課程、與關懷教育關系密切的非主題課程和實踐課程等,如班級討論會、烈士陵園掃墓活動、植樹活動等,關懷教育旨在讓學生對老師、同學敞開心扉,互相交流內(nèi)心所感所想,互相幫助調(diào)解,放松心情,共同樹立積極的理想信念,因此課程形式不應該是局限性的,教師要了解班級學生狀況,采取適當?shù)纳险n形式開展關懷教育。其次,關懷教育課堂的時間安排應該在學期初學期末都有所體現(xiàn),要為學生學期學習活動的開展做好基礎同時要為學生緩解面臨考試的內(nèi)心緊張。關懷教育在總課程設置中也需要占到一定的課程比。
(三)采用多元化關懷教育方式
教師在開展關懷教育活動的過程中要注意采用多元化的關懷教育方式,吸引學生的上課興趣,引起關懷教育在學生心目中的重視,同時多元化教育方式還幫助教師從不同角度了解到學生內(nèi)心,滿足班級大部分同學在學習生活過程中產(chǎn)生的疑惑和面臨的問題。關懷教育理論中所提到的關懷教育方式有榜樣、對話、實踐和認可四個部分,教師在進行關懷教育時要注意對不同教育方式的使用,如榜樣式教學經(jīng)常被引用在學習成績上,大多數(shù)教師偏好于激勵學生向成績好的同學學習。在關懷教育中同理,教師要積極引導班級同學向樂觀積極、品德高尚的學生學習,以他們?yōu)榘駱印3酥?,教師還應當對班級學生進行差異化教學,關懷教育活動不僅是對學生整體的關懷教育,還要包括對學生個體的關懷教育,教師要在教學過程中了解不同學生目前的心理狀況,對不同的學生采取不同的關懷教育方式,如學習壓力大的學生,教師要多對其進行鼓勵;人際交往受限的學生教師要引導其他同學多對他進行關心關愛等。教師在關懷教育過程中采用的教育方式要注重讓學生深刻體會到自身的學習、心理、信念等現(xiàn)狀,引導學生主動改善不良情緒和愛好,激發(fā)學生追求卓越的意識,樹立良好的價值觀。
(四)開展關懷教育實踐活動
中學德育中的關懷教育不應停留在理論階段,只有在理論學習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開展關懷教育實踐活動,才能得到更好的關懷教育成果。中學開展關懷教育的實踐活動包括家校聯(lián)誼、寫給老師的一封信、班集體勞動活動、班級小游戲等。家校聯(lián)誼活動是教師、學生、家長共同參與的一種實踐活動也是關懷教育最能展現(xiàn)出來的實踐活動,在過程中教師和學生家長可以相互交流學生在學校和家庭里的表現(xiàn),更加高效準確地對學生目前的心理狀態(tài)做出判斷,結合教師和家長的共同教學,來快速引導學生調(diào)整好心理,樹立健康、完善的社會品格。給老師的一封信同樣也是教師快速了解學生身心發(fā)展狀況的一種方式,班集體勞動活動和班級小游戲則主要是培養(yǎng)學生之間的合作意識和能力,為學生搭建溝通協(xié)作的橋梁,促進學生之間的互幫互助,同時在此過程中引導同學們樹立勤勞與熱愛集體的意識。不論是哪一種關懷教育實踐活動,都應該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自己和教師同時對身心狀態(tài)進行及時的調(diào)整。教師通過多種多樣的關懷教育實踐活動來幫助學生提高自我調(diào)節(jié)能力,樹立積極信念。
五、 結語
綜上所述,中學德育中關懷教育理論對中學素質(zhì)教育起著重要的作用,我國現(xiàn)階段中學德育教育仍然存在眾多問題,學校、教師要積極樹立關懷教育理念、科學設置關懷教育課程、采用多元化關懷教育方式、開展關懷教育實踐活動。中學關懷教育是一個長期的教育過程,需要教師在日常教學活動中善于發(fā)現(xiàn)關懷教育契機,積極開展關懷教育課程和活動并長期不懈地堅持。
參考文獻:
[1]苗雨昕.人文關懷視域下的現(xiàn)代高校教育管理研究[J].產(chǎn)業(yè)與科技論壇,2022,21(3):233-234.
[2]程少榮,費延偉.人文關懷視域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探析[J].現(xiàn)代職業(yè)教育,2022(7):160-162.
[3]徐勝陽,扈中平.從幸福到好生活的方法論思考——兼論教育對兒童好生活的關懷[J].中國教育學刊,2022(1):8-12+35.
[4]邱德明.論對貧困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人文關懷[J].中學政治教學參考,2021(48):102.
[5]王功玉.關懷教育理論在中學德育中的實踐探索[J].家長,2020(4):86-87.
[6]覃麗燕.思想政治教育中人文關懷的缺失與重建方略[J].中學政治教學參考,2021(39):2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