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忠
“圓圓的,圓圓的,月亮的臉……”依然是孟庭葦?shù)母杪暋?/p>
每個人都有一輪屬于自己的明月。夜深人靜時,卸下一天的緊張,我喜歡在窗前燈下,走進(jìn)詩山詞海,詠讀墨香芳醇的月亮。
“歸路月黃昏”是淡妝宜人的黃昏月,“子規(guī)枝上月三更”是孤獨清寒的深夜月,“西山落月照柴扉”是冷肌冰膚的拂曉月;“明月隱高樹”是靦腆羞澀的月,“明月松間照”是野趣襲人的月,“月出驚山鳥”是頑皮活潑的月;“春月夜啼鴉”是玲瓏精美的春夜月,“月鉤初上紫薇花”是苗條端莊的夏夜月,“登舟望秋月”是露重氣爽的秋夜月;“明月出天山”是粗獷豪氣的北疆月,“明月游東湖”是秀美可人的南國月,“戍樓刁斗催落月”是凝重蒼涼的邊陲月……
所有這些月,都比不上湖水一樣清澈透明的故鄉(xiāng)月。故鄉(xiāng)月從山的那邊慢慢地升起,皎潔的月光照耀著青翠的樹林,給樹梢鍍上了一層白銀,銀光透過樹葉,斑斑駁駁地錯落在山坡上,形成一個自然舞臺。小松鼠蹦蹦跳跳,小昆蟲奏響了小夜曲。草尖,禾苗的葉尖都掛起一顆晶瑩的露珠,都綴著沉甸甸的故鄉(xiāng)月。幾家的窗口射出燈光,與故鄉(xiāng)月相呼相應(yīng)。
故鄉(xiāng)月在記憶里,是媽媽輕盈的搖籃曲和潔白的童話;故鄉(xiāng)月在夢中,是生長著希望的田野和田野上那座靜謐的小瓦房。故鄉(xiāng)月呵,悄悄收藏起我的童年往事,讓我時時回想起如今已十分遙遠(yuǎn)的中秋之夜,想起疼我愛我的外婆。
那時,外婆是常年和我們住在一起的,而我還是個不懂事的孩子。盡管我能吃到很多其他同齡孩子吃不到甚至想不到的好東西,但是當(dāng)時生活水平畢竟普遍較低,所以我依然饞,依然眼巴巴地盼望中秋。
好不容易盼到中秋,也終于捱到太陽落山了。我開始?xì)g天喜地地和外婆一起搬茶幾、板凳,擺茶具、月餅。當(dāng)這一切準(zhǔn)備妥當(dāng)后,我總會發(fā)現(xiàn)明月和我一樣笑得燦爛如霞,而四溢的溫馨和快樂撒滿庭院,撒遍全身,連空氣中都充盈著愜意的音符。爸爸、媽媽和哥哥邊品茶邊聊天,我和外婆坐在一起吃月餅。那時只有蘇式月餅,皮有很多層,薄而脆。外婆說她最喜歡吃月餅皮。我不明白爸爸媽媽為什么不許我將月餅皮全部剝給外婆,也不明白哥哥為什么瞪著我有些慍色。更不懂“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明月千里寄相思”和“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只是喜歡被柔柔的月色擁圍著,喜歡那種人月相融的感覺。
許多年以后,我才明白外婆為什么喜歡嚼著那無味的月餅皮。同樣是許多年以后,當(dāng)外婆遠(yuǎn)在千里之外,我和哥哥遠(yuǎn)走他鄉(xiāng),我也才真正理解并開始“思故鄉(xiāng)”“寄相思”“但愿人長久”……
月又圓了,外婆卻帶著她那慈祥的笑容離開了我們?;蛟S,重歸故里真是一個難圓的夢,但重溫皎潔月光下那些愛的故事,外婆就永遠(yuǎn)地活在我的心中!
今夜,在熟悉的歌聲中,一輪明月從我鋪開的稿紙上升起!21015ACB-A0B3-4EAA-9DCE-943C4D397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