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敏
山東國欣頤養(yǎng)集團滕南醫(yī)院婦產科,山東濟寧 277606
子宮肌瘤是常見的良性婦科腫瘤, 疾病會引發(fā)疼痛、子宮出血,嚴重者會導致不孕[1-2]。 糖尿病以高血糖為特點的代謝類疾病。 子宮肌瘤合并2 型糖尿病多以手術治療, 但是手術和麻醉會導致血糖控制不佳,容易導致并發(fā)癥,影響愈合,出現感染等并發(fā)癥?;诖?,為子宮肌瘤合并2 型糖尿病患者選擇一種安全有效的治療方式非常重要[3-5]。 中醫(yī)療法在子宮肌瘤合并2 型糖尿病患者的治療中效果日益突出,安全性較高,還可以提升療效。 為探究中西醫(yī)療法在子宮肌瘤合并2 型糖尿病患者中的效果, 該研究選取2020 年4 月—2021 年4 月期間接診的78 例子宮肌瘤合并2 型糖尿病患者開展研究,現報道如下。
選取棗莊礦業(yè)集團滕南醫(yī)院婦產科收治的78例子宮肌瘤合并2 型糖尿病患者, 根據隨機數表法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各39 例。 對照組年齡25~59歲,平均(38.56±3.13)歲;糖尿病病程2~9 年,平均(4.39±1.05)年。 觀察組年齡24~58 歲,平均(38.54±3.15)歲。 糖尿病病程2~10 年,平均(4.42±1.08)年。兩組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研究在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下進行。
納入標準:自愿入組研究,簽署知情同意書。 排除標準:妊娠期和哺乳期女性;絕經患者;黏膜下子宮肌瘤者;合并腫瘤患者。
對照組予以常規(guī)西藥治療, 口服米非司酮片(國藥準字H20033551,規(guī)格:25 mg×1 片)治療,1 次/d,10 mg/次。 口服二甲雙胍(國藥準字H32021625,規(guī)格:0.25 g×48 片),2.0 g/d,治療7 d。
觀察組,予以中西醫(yī)療法治療,在對照組治療的基礎上,聯合中醫(yī)療法:15 g 石斛、蘆根、山藥、茯苓、生地、天花粉,12 g 澤瀉、知母、山茱萸、牡丹皮、黃柏、知母。 煎服,1 劑/d,早晚服用。 兩組均治療3 個月。
①空腹血糖、餐后2 h 血糖、糖化血紅蛋白。 ②治療總有效率。評估標準:陰道出血和小腹脹痛等癥狀均消失, 子宮肌瘤消失, 血糖水平恢復正常為顯效;臨床癥狀緩解,子宮肌瘤減少50%,血糖指標恢復正常為有效;癥狀無明顯改善,甚至病情加重為無效。有效率為有效占比與顯效占比之和。③肌瘤體積、黃體生成素(LH)、孕酮(P)、卵泡刺激素(FSH)和雌二醇(E2)。 ④切口感染率、低血糖率和并發(fā)癥總發(fā)生率。
采用SPSS 23.0 統計學軟件分析數據。 符合正態(tài)分布的計量資料以(±s)來表示,組間差異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n(%)]表示,組間差異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兩組血糖相關指標治療前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治療后,觀察組血糖相關指標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見表1。
表1 兩組血糖相關指標對比(±s)
表1 兩組血糖相關指標對比(±s)
組別空腹血糖(mmol/L)治療前 治療后餐后2 h 血糖(mmol/L)治療前 治療后糖化血紅蛋白(%)治療前 治療后觀察組(n=39)對照組(n=39)t 值P 值5.12±0.56 5.16±0.52 0.326 0.745 4.31±0.45 4.82±0.46 4.949<0.001 7.95±0.45 7.94±0.46 0.097 0.923 6.61±1.36 7.44±1.63 2.442 0.017 6.20±0.48 6.24±0.49 0.364 0.717 5.20±0.42 6.08±0.66 7.025<0.001
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總有效率對比[n(%)]
兩組肌瘤體積和性激素水平治療前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治療后,觀察組肌瘤體積、LH、P、FSH 和E2均小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P<0.05)。 見表3。
表3 兩組肌瘤體積和性激素水平對比(±s)
表3 兩組肌瘤體積和性激素水平對比(±s)
組別觀察組(n=39)對照組(n=39)t 值P 值肌瘤體積(mm3)治療前治療后LH(LU/L)治療前 治療后P(mmol/L)治療前 治療后FSH(μg/L )治療前 治療后E2(pmol/L)治療前 治療后59.63±6.56 59.79±6.37 0.109 0.913 31.05±3.89 45.63±4.18 15.946<0.001 28.36±5.15 28.43±5.11 0.060 0.952 9.56±3.65 13.69±2.85 6.918<0.001 28.21±5.46 28.34±4.96 0.110 0.915 10.13±3.25 15.63±4.12 6.545<0.001 31.15±6.98 31.22±6.89 0.044 0.965 11.89±3.89 19.63±4.12 5.224<0.001 327.55±5.63 327.15±6.31 0.295 0.768 141.26±55.63 182.63±62.12 3.099 0.003
觀察組切口感染率、低血糖發(fā)生率、并發(fā)癥總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見表4。
表4 兩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對比[n(%)]
子宮肌瘤的高發(fā)群體是30~50 歲的女性, 癥狀為子宮不規(guī)則出血、痛經、白帶增多和不同程度的貧血等,子宮肌瘤與女性體內性激素異常相關[6-8]。子宮肌瘤是女性常見的多發(fā)病,屬于婦科良性腫瘤,疾病近年來多應用手術干預治療[9-12]。 子宮肌瘤合并2 型糖尿病往往會提升疾病治療的復雜性, 在去除肌瘤的同時,還要防止血糖水平的影響。米非司酮可以與孕酮受體結合,調節(jié)性激素,抑制上皮生長因子。 但常規(guī)西藥治療具有刺激性,不利于長時間治療,患者會出現不同程度的不良反應[13-15]。二甲雙胍屬于常用的糖尿病治療藥物, 能夠增加外周血糖的利用與攝取,提升身體對于胰島素的敏感度,達到降血糖的作用,口服后可以降低肝糖原的生產,刺激β 胰島分泌胰島素,改善腸道對糖分的吸收。 《黃帝內經》中認為,“邪之所湊,其氣必虛”。中醫(yī)治療中,黨參具有補中益氣之效,可以提升患者的機體免疫力[16];紅花具有止痛散瘀和痛經活血之效; 桃仁具有化瘀活血之效。 藥物共同起到改善血瘀、補氣活血、散瘀止痛的效果。在西醫(yī)治療的基礎上聯合中醫(yī)治療,可以更好地改善患者的內分泌系統,可以提升療效[17]。
許桂華等[18]在研究中,實驗組的治療血糖控制達標率 (90.32%) 高于常規(guī)組血糖控制達標率(64.52%),實驗組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6.45%)低于常規(guī)組(25.81%)(P<0.05)。 其研究結果與該次研究相一致, 在該次研究中, 觀察組的治療總有效率(100.00%)高于對照組(79.49%),觀察組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總率(2.56%)低于對照組(35.89%)(P<0.05)。提示在糖尿病合并子宮肌瘤患者的治療中, 應用中西醫(yī)結合治療的效果顯著,有利于提升治療效果,還可以改善患者并發(fā)癥發(fā)生率。
綜上所述, 中西醫(yī)療法治療子宮肌瘤合并2 型糖尿病的療效確切,可以增強療效,值得推廣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