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穎
(汝州市金庚康復醫(yī)院 藥劑科,河南 汝州 467500)
缺血性心肌病是因冠狀動脈血管狹窄﹑阻塞,導致心肌長時間缺血,出現(xiàn)纖維化,疾病發(fā)展后可引起心力衰竭。臨床治療該疾病主要予以飲食調節(jié)﹑糾正水電解質﹑擴張血管﹑營養(yǎng)心肌等對癥治療,可緩解癥狀,但其整體療效仍不理想。中醫(yī)注重內在調養(yǎng),基于疾病病機進行治療,在慢性疾病治療中有獨特優(yōu)勢,中醫(yī)學辨證論治認為缺血性心肌病伴慢性心力衰竭屬于“心悸﹑水腫”范疇,主要病因為氣血瘀滯﹑心腎陽虛,治療宜行氣通絡﹑活血化瘀﹑溫心腎補陽﹑利水消腫,而溫陽通絡湯由桂枝﹑澤瀉﹑茯苓﹑益母草﹑丹參等多味中藥組成,具有益氣溫陽﹑活血化瘀通絡之效,契合缺血性心肌病伴慢性心力衰竭病機,對改善心臟病伴發(fā)心力衰竭有一定作用?;诖?,本研究對缺血性心肌病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應用溫陽通絡湯治療,評估其效果,報告如下:
以2017年8月至2019年8月本院78例缺血性心肌病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為研究對象,以抽簽法隨機將其分為參照組(39例)與研究組(39例)。納入標準:患者均通過各項檢查確診缺血性心肌病伴慢性心力衰竭;NYHA心功能分級為Ⅱ~Ⅳ級;排除標準:合并其他臟器功能不全及精神異常的患者。參照組男女比例21∶18;年 齡58~83歲,平 均(72.10±4.13)歲;NYHA分級:Ⅱ級9例,Ⅲ級19例,Ⅳ級11例。研究組男女比例22∶17;年 齡59~83歲,平均(72.35±4.08)歲;NYHA分級:Ⅱ級10例,Ⅲ級19例,Ⅳ級10例。兩組一般資料的差異小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P﹥0.05)。研究通過醫(yī)學倫理會審核,患者屬知情并自愿參與。
參照組常規(guī)予以磷酸肌酸鈉(海南卓泰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193288)治療,用量為1 g/次,2次/d,將藥物與生理鹽水(250 mL)混合后靜脈滴注給藥。
研究組于上述治療基礎上予以溫陽通絡湯,藥方為:桂枝﹑澤瀉﹑茯苓﹑益母草﹑丹參﹑黨參﹑菟絲子﹑白術﹑紅花﹑當歸各15 g,白芍﹑炮附子﹑炙甘草﹑干姜﹑人參各10 g。用量為1劑/d,加水煎煮至200 mL,分兩份于早晚溫服。
兩組均連續(xù)用藥15d。
①以中醫(yī)證候積分評估治療前后患者心胸疼痛﹑形寒畏冷﹑胸悶氣促﹑口唇青紫等癥狀的改善情況,按其程度由輕至重記0﹑2﹑4﹑6分。②利用超聲心動圖檢測患者治療前后的LVEF(左室射血分數(shù))﹑SV(每搏輸出量)﹑CO(心排出量),評估其心功能改善情況。
近期療效評估:若患者各項癥狀消失,NYHA心功能分級較前提高2級及以上,為顯效;若患者癥狀得到有效改善,NYHA級數(shù)較前提高1級,為有效;若癥狀與NYHA級數(shù)均無顯著變化,為無效。治療有效率=顯效率+有效率。
檢測和對比兩組患者治療前﹑治療15 d后的血清可溶性 ST2(sST2)及血清生長分化因子15(GDF-15),采集患者空腹靜脈血4 mL,離心速率3 000 r/min,15 min后靜置,取上層清液待測。采用上海酶聯(lián)生物有限公司生產(chǎn)提供的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試劑及試劑盒檢測sST2﹑GDF-15表達水平,所有操作嚴格按照說明書執(zhí)行。
治療后,研究組心胸疼痛﹑形寒畏冷﹑胸悶氣促﹑口唇青紫的中醫(yī)證候積分均低于參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的中醫(yī)證候積分比較(± s )單位:分
治療后,研究組患者的LVEF﹑SV﹑CO水平均高于參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的心功能指標比較(± s )
研究組總有效率(92.31%)高于參照組(74.36%),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比較[n(%)]
治療前,兩組患者sST2﹑GDF-15表達水平比較基本一致(>0.05);治療后,兩組患者sST2﹑GDF-15表達水平低于治療前,研究組sST2﹑GDF-15表達水平低于參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0.05)。見表4。
表4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sST2、GDF-15表達水平比較(± s )
缺血性心肌病伴心力衰竭患者主要有心律失常﹑心絞痛﹑胸悶氣促﹑呼吸困難﹑疲乏虛弱等癥狀,嚴重影響其日常生活。目前,治療該疾病主要采用藥物控制患者血壓﹑血糖﹑血脂,并依據(jù)患者病情行對癥治療,但其療效不夠理想,患者預后較差。
本研究所用磷酸肌酸鈉屬非強心苷類藥物,是心力衰竭的臨床常用藥。該藥物可促進ATP再合成,為心肌收縮提供能量,減輕缺血引起的心肌代謝異常,對心肌有保護作用,且能減少凋亡誘導因子﹑細胞色素C的合成,降低心肌損傷,延緩細胞的凋亡過程。該藥物可緩解病情,但治標不治本,無法從病因上改善病情。本研究結果可見,研究組有效率(92.31%)高于參照組(74.36%),說明采用溫陽通絡湯進行治療的療效優(yōu)于單采取西藥治療。周淑妮等人的研究中,對缺血性心肌病伴心力衰竭患者應用溫陽通絡方聯(lián)合磷酸肌酸鈉治療,結果顯示觀察組總有效率(96.00%)高于對照組(74.00%),其結果與本文基本一致,進一步證明中藥在該疾病治療中有確切優(yōu)勢。缺血性心肌病伴心力衰竭在中醫(yī)學上屬于“水腫”﹑“心悸”﹑“胸痹”范疇,是因心病遷延,血行不利,心腎陽虛,氣滯血瘀,心脈失養(yǎng),進而發(fā)病,依據(jù)其病機,治療時應以溫陽通脈﹑益氣活血﹑溫補心腎為原則。溫陽通絡湯中所含桂枝有溫經(jīng)通陽之效;丹參﹑黨參可活血通絡,補益元氣;茯苓可寧心安神,健脾祛濕,有效改善水腫﹑心悸等癥;菟絲子可補益肝腎﹑養(yǎng)陰通絡;白術可益氣健脾,利水消腫;干姜﹑炮附子回陽通脈﹑補火救陽;白芍有緩中止痛﹑養(yǎng)血柔肝之效;甘草則可調和藥效,且有益氣復脈之效。諸藥合用,能夠有效達到溫補心腎﹑活血通絡﹑化瘀止痛的效果。本文結果中,研究組治療后的心胸疼痛﹑形寒畏冷﹑胸悶氣促﹑口唇青紫的中醫(yī)證候積分均低于參照組,說明溫陽通絡湯能夠有效調節(jié)患者機體的氣血運行,改善臨床癥狀。在現(xiàn)代藥理學看來,白術提取物可有降糖﹑利尿﹑擴張血管的效果,能夠改善血循環(huán),降低血液凝度;丹參中富含丹參酮,可有良好的抗菌﹑抗炎﹑抗凝作用,可祛瘀﹑活血﹑生新,促進側支血管的形成,對于冠心病﹑心絞痛有良好療效。本文結果可見,研究組患者的LVEF﹑SV﹑CO水平均高于參照組。LVEF﹑SV﹑CO均為心功能指標,反映著心臟泵血功能,其水平升高,說明患者心功能得到顯著改善。究其原因,溫陽通絡湯藥方中的紅花具有活血化瘀﹑通經(jīng)行氣之效,還具有擴張血管的現(xiàn)代藥理作用,可以改善患者的血流循環(huán),恢復心臟血功能,增加心肌灌注量和心輸出量,進而提高左室射血分數(shù)。同時人參具有復脈固脫﹑補氣益氣之效,減少心肌缺血再灌注損傷,保護心血管,抑制氧自由基釋放,緩解患者心肌氧化性損傷。sST2是一種白細胞介素1-受體家族成員,也是心功能標志物之一,主要與心肌白細胞介素33結合,并阻斷其信號通路,當心肌細胞壓力負荷或心肌成纖維細胞容量負荷增加時,心室功能受損或心肌重構,生物機械應力使白介素33信號通路被阻斷,心肌保護作用被抑制,sST2表達水平提升。GDF-15是一種應激反應蛋白,與心肌重塑有關,當心肌細胞壓力負荷增加,導致心肌重塑,刺激GDF-15分泌來保護心血管,抑制細胞凋亡。
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后,研究組sST2﹑GDF-15表達水平低于參照組,表明溫陽通絡湯有效減小缺血性心肌病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臟負荷,阻止心室重構好﹑心肌重塑。究其原因,溫陽通絡湯藥方中的炮附子具有抗心律失常﹑擴張外周血管等現(xiàn)代藥理作用,通過擴張﹑舒張血管,維持血管收縮平衡,減輕患者心臟負荷;當歸含有阿魏酸成分,可以減小心肌細胞容量負荷,改變心臟生物機械應力,從而減少sST2﹑GDF-15的分泌。
綜上所述,采用溫陽通絡湯治療缺血性心肌病伴心力衰竭的療效良好,能夠有效調節(jié)氣血,補益心腎,從而改善心功能,提高心肌收縮能力,減小心臟負荷,促進臨床癥狀緩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