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炳發(fā)
摘 要:中職學校學生在寫作中常面臨無話可寫、無病呻吟等情況,導致這些現(xiàn)象出現(xiàn)的主要原因,是中職學校學生缺少素材積累,缺乏對生活實踐的真實感悟。為了提升學生寫作水平,培養(yǎng)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中職語文寫作教學可以引入時評教學,以幫助學生發(fā)散寫作思維,積累寫作素材。文章分析了時評引入寫作教學對中職學生的積極意義,并從有趣、有料、有種三個層面探討時評寫作教學策略。
關鍵詞:中職學校;語文;寫作教學;時評
引言
時評是這對社會生活熱點事件、新聞等開展的評論,并將不同評論進行整理、歸納,得出一種全新的觀點或結論。時評的核心在于“評”,其需要在尊重事件本身真實性的基礎上,發(fā)散思維,大膽針砭時弊。結合中職語文寫作教學實踐,可以發(fā)現(xiàn)不少學生在寫作時都存在無話可寫的現(xiàn)象,學生為了完成寫作任務,常常無病呻吟,東拼西湊,難以寫出一篇具有真情實感和深度的文章。為了幫助學生樹立理性思維,積累寫作素材,為寫作學習奠定基礎,中職教育引進時評教學,是一種創(chuàng)新和有效的教學手段。
一、時評引入中職語文寫作教學的意義
(一)順應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要求
2016年中國學生核心素養(yǎng)成果會上明確指出,中國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以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的人”為核心,主要分為“語言的建構和運用”“思維的發(fā)展和提升”“審美的鑒賞和創(chuàng)造”以及“文化的理解和傳承”四個方面。在中職語文寫作教學中引入時評,可以讓學生就熱點時事訓練理性思辨能力,提升語言建構和運用能力。同時,學生養(yǎng)成長期閱讀時事新聞的習慣,對人類、社會、國家、自然等產(chǎn)生深刻體驗,逐漸養(yǎng)成主人翁精神,形成一定的人文素養(yǎng)和正確價值觀?;诖?,時評引入中職語文寫作教學與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的目的相適應。
(二)促進中職學生理性思維的發(fā)展
中職學生寫作容易陷入一個誤區(qū),即套路化寫作。學生為了有話可寫,常常會模仿高分范文,代入套路化模板完成習作,加上學生素材積累缺乏,在面對議論文等體裁的文章時,經(jīng)常是一個例子套用多篇文章,這樣的文章缺乏真正的思想和靈魂。在中職寫作教學中引入時評,能讓學生結合各個真實事件展開深入思考,逐漸培養(yǎng)理性思維,為后續(xù)開展寫作積累素材,奠定開放性思維基礎,幫助學生寫出真情實感,表達真實觀點。
二、中職語文時評寫作教學的策略
(一)創(chuàng)造時評教學趣味情境
1.借助多媒體創(chuàng)造教學情境
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強大的教育功能,創(chuàng)造趣味教學情境,開展時評教學。例如,教師可以就“城市化”這一主題展開時評教學,教師應該提前整理時評的素材,以城市化為例,教師可以整理近期城市關于城市化的新聞,并搜集網(wǎng)絡上不同群體對城市化的評論。如某農(nóng)民認為城市化進程使得大量農(nóng)田荒廢,擔心影響糧食收成;城市居民認為城市化進程導致越來越多外來人口涌入城市,擔心影響城市治安;房地產(chǎn)老板認為城市化進程有利于推動經(jīng)濟發(fā)展等。同時,教師可以提前就城市化這一話題,抽取部分學生進行采訪,并拍成視頻。教師在開展時評教學時,將這些整理好的時評資源用多媒體給學生展現(xiàn),并設計具有引導性的問題,引導學生結合具體新聞思考城市化進程帶來的利弊。
2.小組辯論開展時評教學
時評具有極強的開放性,教師要引導學生樹立開放性理性思維,對一個熱點事件,要從全面客觀的層面予以把握。例如,教師在課堂上播放央視街頭采訪“你幸福嗎?”的視頻,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在觀看了采訪之后,討論媒體采訪人民幸福度的意義。學生開放思維,大膽進行討論。有學生提出媒體關注人民幸福度,是媒體走進人民群眾的表現(xiàn);也有學生認為這樣的采訪毫無意義,不如關注民生,真正為群眾解決實際問題。小組討論開展時評教學,不僅能活躍課堂氛圍,也能讓學生在交流與討論的過程中建立理性思維,不再單一地認為某項熱點事件“好”或者“不好”,而是能深入事件背后,展開思考和討論。
(二)引導學生積累時評素材
時評教學的目的是幫助學生積累寫作素材,為寫作奠定基礎,因此,光靠教師在課堂上的教學并不足以達成教學目的,教師需要引導學生在長期的學習過程中積累時評素材。例如,教師可以調(diào)動學生多項感官體驗,讓學生每天養(yǎng)成看新聞、刷微博的習慣,并每日挑選一個熱點新聞或者微博熱搜事件,在朋友圈、微博等新媒體上發(fā)表一段簡短的評論。這種學習方式打破了傳統(tǒng)寫作的枯燥性,讓學生在趣味的新媒體閱讀方式中積累素材,并以評論的方式闡述觀點,潛移默化中引導學生積累素材,提升語言組織和運用能力。
(三)挖掘時評教學育人價值
中職語文教學不僅要幫助學生形成相應素養(yǎng)和能力,更要實現(xiàn)育人價值。時評所針對的熱點事件背后往往隱藏一定的社會現(xiàn)象,教師可以利用這些熱點事件,引導學生關注社會、人類、國家等,做社會的主人翁,并通過一定熱點事件引導學生樹立正確價值觀,從中學習經(jīng)驗和教訓。例如,“江歌被害”一案在網(wǎng)上引起劇烈討論和反響,大多數(shù)網(wǎng)友只是一邊倒地心疼江歌母親,教師可以就此案件引導學生理性思考,挖掘案子背后更多的社會現(xiàn)象,如網(wǎng)絡暴力、安全教育等。
結語
時評與社會熱點事件直接關聯(lián),教師在中職語文寫作教學中引入時評,可以讓學生積累寫作素材,建立理性思維,發(fā)散學生寫作思維,并且可以幫助學生透過熱點事件,挖掘背后隱藏的教育價值。為了優(yōu)化教學成效,教師要堅持趣味教學的原則,引導學生在趣味的學習模式下積累素材,并引導學生樹立正確價值觀,關注社會實踐。
參考文獻:
[1]王孝萍.高中語文教學中時評類材料寫作指導——以時事“親媽報警”為例[J].作文,2021(36):61-62.
[2]蔣曉紅.時評引入中職語文寫作教學的實踐與思考[J].科教文匯(中旬刊),2014(04):147-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