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妃霞 周小李
摘要: 采用CiteSpace可視化分析軟件,對中國知網(CNKI)數(shù)據(jù)庫收錄的教師情感勞動文獻進行分析。分析發(fā)現(xiàn):我國教師情感勞動研究領域的發(fā)文量總體呈上升趨勢;研究者之間及研究機構之間的合作有待加強;研究主題集中于職業(yè)倦怠、情緒勞動策略、幼兒教師、中小學教師、特殊教育教師、大學教師、心理資本、心理健康等領域。研究表明,情感勞動存在于各級各類教師群體中,并與教師職業(yè)倦怠、心理健康、工作滿意度等密切相關,關注教師情感勞動將有助于教師職業(yè)幸福感和教育質量的提升。
關鍵詞: 教師情感勞動;CiteSpace;可視化分析
中圖分類號:G650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5995(2022)01-0057-05
20世紀末以來,國外學術界興起了情感研究熱潮,伴隨著這股“情感革命”浪潮,有關情感的探索在教育研究的舞臺日益閃亮,情感被認為是教育的基本屬性之一[1]。與此同時,隨著國內情感教育的實施與發(fā)展,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教師情感在教育過程中的重要作用,從而對教師的情感投入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然而,教師情感的投入必然會產生相異于體力勞動和腦力勞動的第三種勞動,即情感勞動(emotional labor)①[2];已有研究表明,教師情感勞動與其工作效率、職業(yè)幸福感及學生學業(yè)水平密切相關[3][4][5][6][7]。由此,情感勞動一詞開始頻繁出現(xiàn)在教育領域。我國關于教師情感勞動較早的研究可追溯到2005年,從2005年至今,學術界圍繞教師情感勞動展開了較多討論與研究。然而,目前少有研究對這些研究成果進行梳理和討論,鑒于此,本文以教師情感勞動相關研究文獻為研究對象,運用CiteSpace可視化分析軟件對年度發(fā)文趨勢、發(fā)文作者與機構及關鍵詞知識圖譜進行分析,探尋其研究現(xiàn)狀,以期能為我國教師情感勞動研究提供有益借鑒。
一、研究設計
(一)研究工具與方法
本文采用美國德雷塞爾大學(Drexel University)陳超美博士研發(fā)的CiteSpace可視化軟件作為分析工具,該軟件能夠對研究現(xiàn)狀、動態(tài)、前沿、趨勢等進行可視化呈現(xiàn)[8]。本文運用CiteSpace5.8.R1對收集到的文獻進行知識譜圖繪制,并根據(jù)CiteSpace分析結果、結合內容分析法,對我國教師情感勞動研究領域的現(xiàn)狀進行探討與分析。
(二)數(shù)據(jù)來源
在檢索CiteSpace分析數(shù)據(jù)時,通常建議采用比較寬泛的主題進行檢索[9],以便對該研究領域進行全面分析。因此,本文基于CNKI全文數(shù)據(jù)庫,輸入“教師情緒勞動”或“教師情感勞動”進行主題搜索,同時為了保證研究的全面性和準確性,本研究不限定文獻類型。檢索結果顯示共有131條相關文獻,剔除無關文獻8條,共123條文獻納入本文的分析。
(三)數(shù)據(jù)處理
根據(jù)對已有文獻的整理,我國情感勞動研究最早為張夢中2005發(fā)表在《當代教育論壇》的《情感勞動是教師工作的實質》一文,故在CiteSpace時間跨度設置時選擇2005-2021年作為分析的年限。其他操作包括:將收集到的123條文獻導入CiteSpace;Time Slicing設置為“2005-2021年”;Node Types分別設置為“Author”“Institution”“Keyword”;其余參數(shù)選擇默認值,根據(jù)CiteSpace分析結果進行相關研究的圖表呈現(xiàn)與統(tǒng)計分析。
二、我國教師情感勞動的研究現(xiàn)狀
本文結合CiteSpace可視化軟件分析結果,對我國教師情感勞動的研究現(xiàn)狀從三個方面進行介紹,包括年度發(fā)文量、發(fā)文作者、發(fā)文機構、關鍵詞知識圖譜四個方面。
(一)年度發(fā)文量趨勢圖
通過對已有文獻的整理和匯總,根據(jù)CiteSpace可視化分析結果,運用Excel繪制出教師情感勞動年度發(fā)文量趨勢圖(見圖1)。
映某一研究領域的發(fā)展狀況[10]。從圖1可以看出,從2005年至2008年,學術界有關教師情感勞動的研究相對較少。自2008年后相關研究逐步增多,中間雖有所回落,但總體呈上升趨勢,2021年相關研究達到峰值,表明學術界對教師情感的關注度逐步提高。隨著情感教育在我國的開展,從有關學生情感教育的研究,逐漸擴展對教師情感的關注[11],促進國內情感教育發(fā)展的同時,也提升了對教師情感的關注度??傮w而言,我國有關教師情感勞動的研究總體呈上升趨勢。
(二)發(fā)文作者可視化共現(xiàn)圖譜
通過對我國教師情感勞動研究領域發(fā)文作者進行統(tǒng)計分析,不僅可以找出教師情感勞動研究領域的核心作者,同時還能根據(jù)CiteSpace可視化分析結果看出該領域作者之間的合作情況[12]。運行CiteSpace軟件,得到發(fā)文作者共現(xiàn)圖譜(見圖2)。
圖2中出現(xiàn)的作者姓名字號越大,表明該作者的發(fā)文量越多。從圖中可以看出,發(fā)文量較多的是屈廖健和邵劍耀,其次發(fā)文較多的是田國秀、胡艷華、吳宇駒、劉毅等。圖譜中的連線代表作者之間的合作,連線越粗,代表合作越緊密[13]。由圖2可知,作者之間的合作不多,合作較為緊密的是屈廖健和邵劍耀,其余作者存在少量合作或獨立發(fā)文。研究表明,學者之間普遍缺少合作且還未形成主要核心作者群,此外大部分學者未持續(xù)關注教師情感勞動領域的研究。
(三)發(fā)文機構可視化共現(xiàn)圖譜
筆者運行CiteSpace軟件生成發(fā)文機構可視化共現(xiàn)圖譜(見下頁圖3),以期能通過對發(fā)文機構進行分析發(fā)現(xiàn)當前學術界關于教師情感勞動研究領域的主要發(fā)文機構及其合作情況。
圖譜中的字號大小表示機構發(fā)文量的多少,字號越大,表明該機構的發(fā)文量越多,機構間的連線代表機構間的合作關系,連線越粗,表明合作越緊密。從圖3可以看出,發(fā)文數(shù)量較多的機構均是獨立發(fā)文,此外,發(fā)文較多的主要是高校。總體而言,我國情感勞動研究領域的機構間合作較少,應進一步加強合作,以促進該領域的研究與交流。
(四)關鍵詞共現(xiàn)圖譜分析
關鍵詞濃縮了文章的精華,不僅是一種文獻檢索標識,而且高度概括文章的研究主題、文獻內容等[14]。本文根據(jù)對所選文獻的內容分析與整理,對一些意義相同但表述不同的關鍵詞進行合并:幼兒教師和幼兒園教師合并為幼兒教師,大學教師和高校教師合并為大學教師。運行CiteSpace軟件,得到我國教師情感勞動研究領域關鍵詞共現(xiàn)可視化圖譜(見圖4),進而梳理近十六年來我國教師情感勞動研究領域的主題。因本研究主題為教師情感勞動,故未將教師、情感勞動、教師情感勞動等關鍵詞作為本文的研究主題進行分析。
圖中關鍵詞的字號大小表示該詞出現(xiàn)頻次的高低,字號越大,表明出現(xiàn)的次數(shù)越多[15]。此外,圖中的十字大小也能反映該詞出現(xiàn)頻率的多少,十字越大表明出現(xiàn)的總和越大,節(jié)點之間的連線表示關鍵詞之間的關系以及共現(xiàn)強度,線條越粗,表明關鍵詞連接越緊密[16]。關鍵詞出現(xiàn)的次數(shù)越多,說明對其關注度越高。由圖4可以看出,教師情感勞動研究領域的主題較集中于職業(yè)倦怠、幼兒教師、情緒勞動策略、工作滿意度、大學教師、中小學教師、中學教師、特殊教育教師、心理資本、心理健康且這些詞匯之間的聯(lián)系也較為緊密。
結合以上分析結果可知,我國有關教師情感勞動的研究逐年上升,表明學界對教師情感勞動的關注逐年增加;研究者之間及研究機構之間的合作有待加強;研究主題集中于職業(yè)倦怠、情緒勞動策略、幼兒教師、中小學教師、特殊教育教師、大學教師、心理資本、心理健康等領域。
三、結論與展望
(一)結論
本研究發(fā)現(xiàn),自2005年第一篇有關教師情感勞動研究文獻發(fā)表以來,教師情感勞動逐漸為人們所接受,教師情感勞動的作用得到突顯。研究表明,教師情感勞動存在于各級各類教師群體中[17][18][19][20],其對教師心理健康[21][22]、工作滿意度[23][24][25][26]、學生學業(yè)成績[27]、職業(yè)倦怠[28][29][30]等方面有重要影響,為后續(xù)我國教師情感勞動的研究奠定了基礎。但同時仍存在一些不足和需進一步加強研究之處:第一,教師情感勞動研究是一個有助于教師發(fā)展的研究領域,有助于教師職業(yè)幸福感的提升,后續(xù)研究應立足于新時代對教師提出的新要求,以滿足新時代教育對教師情感的需求;第二,目前關于教師情感勞動研究的作者、機構較分散,作者及機構間缺少合作與交流,研究成果也多來自于高校,不利于發(fā)揮研究結果的實踐作用,同時也不利于教師情感勞動實證研究的開展;第三,根據(jù)我國關于教師情感勞動研究的年度發(fā)文數(shù)量,年均發(fā)文量偏低,表明當前我國對教師情感勞動研究的關注度還需提升,應從國家、學校及教師個人出發(fā),提升對教師情感勞動的關注與重視;第四,盡管已有研究圍繞職業(yè)倦怠、情緒勞動策略、幼兒教師、中小學教師、高校教師、工作滿意度等主題進行了一定寬度和深度的研究,但在一些具體問題或領域的研究上有待進一步深化。例如,各級各類教師情感勞動的差異、教師情感勞動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途徑、教師情感勞動與教師心理健康之間的關系等,有待進一步研究與探討。
(二)研究展望
情感勞動是教師勞動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一個重要方面,它對學??冃郊皩W生個體成長有重要影響[31]。朱小蔓教授在其主編的“教師情感表達與師生關系構建”叢書總序中明確指出教師情感表達的質量、方式和效果是構建良好師生關系的關鍵,[32]因此,應加大對教師情感勞動的關注與研究。后續(xù)研究可立足于我國教育實際發(fā)展需要,針對各層次學校教師情感勞動進行專門研究,探尋不同教育階段教師情感勞動策略的培養(yǎng)途徑,并提供指導與培訓方案,使研究結果能充分與實踐需要結合起來,促進教師職業(yè)幸福和教育質量的提升。
參考文獻:[1]趙鑫,熊川武.教師情感勞動的教育意蘊和優(yōu)化策略[J].教育研究與實驗,2012(05):17-21.
[2] 高曉文,于偉.教師情感勞動初探[J].教育研究,2018,39(03):94-102.
[3] 屈廖健,邵劍耀.大學教師情緒勞動與工作滿意度、職業(yè)倦怠的關系——基于21世紀以來國內外實證研究的元分析[J].重慶高教研究,2021,9(06):67-77.
[4] 文英,張樹東.特殊教育教師情緒勞動和職業(yè)幸福感的關系——心理資本的中介作用[J].現(xiàn)代特殊教育,2020(14):19-25+46.
[5] 安丹丹,張小永.幼兒教師情緒勞動與職業(yè)幸福感的關系:情緒耗竭和社會支持的作用[J].心理技術與應用,2020,8(10):577-588.
[6] 張思寧.教師情緒與教學滿意度、工作投入的關系:情緒勞動的中介作用[D].陜西:陜西師范大學,2018.
[7] 朱麗娟.中學生學校聯(lián)結、學業(yè)情緒、學業(yè)成就與班主任情緒勞動的關系[D].黑龍江:哈爾濱師范大學,2017.
[8] 譚華.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研究現(xiàn)狀與趨勢——基于CNKI和CSSCI論文數(shù)據(jù)庫的CiteSpace科學計量可視化分析(2014-2019)[J].考試與評價(大學英語教研版),2020(05):80-91.
[9] 李杰,陳超美.CiteSpace:科技文本挖掘及可視化[M].北京: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出版社,2016:15.
[10] [12] 胡金萍,馬春梅.國內特殊教育教師研究前沿趨勢探析——基于CiteSpace的可視化分析[J].海南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0, 33(05):104-110.
[11] 馬多秀.朱小蔓教授情感教育思想探析[J].教育研究,2020,41(08):150-159.
[13] 劉靜.國內圖書館2.0研究進展[J].科技管理研究,2013,33(11):169-174+179.
[14] 王偉宜,廖麗蘭.我國高校學生資助政策研究的熱點主題及脈絡演進——基于CiteSpace軟件的可視化分析[J].江西科技師范大學學報,2020(04):83-91.
[15] 梁海洋.基于Web of Science的數(shù)字圖書館研究的計量學分析[J].農業(yè)圖書情報學刊,2015,27(02):64-67.
[16] 羅哲,唐邇丹.我國人才政策的演變趨勢與發(fā)展方向——基于CiteSpace知識圖譜分析[J].軟科學,2021,35(02):102-108.
[17]衛(wèi)少迪,關金鳳,王淑敏,梁九清.幼兒教師職業(yè)認同、情緒勞動與職業(yè)幸福感的關系[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21,29(09):1367-1371.
[18]古海波,許婭楠.中學英語新教師情緒勞動策略案例研究[J].外語教育研究前沿,2021,4(03):18-25+93.
[19]田國秀,曾亞姣.中小學初任教師的情緒困惑——基于情緒勞動視角的教育民族志考察[J].教師教育研究,2021,33(04):68-75.
[20]易奔,陳婭靜.高校教師心理契約對公共服務動機的影響:情緒勞動的調節(jié)作用[J].當代教育論壇,2021(01):67-74.
[21] 胡艷華,曹雪梅.小學教師情緒勞動與心理健康的關系:領悟社會支持的調節(jié)作用[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3,26(12):56-59+135.
[22] 胡艷華,苗培周,曹雪梅.小學教師情緒勞動策略與心理健康、工作滿意度的關系研究[J].南昌教育學院學報,2015,30(01):111-113.
[23] 羅廷.高校教師情緒勞動對組織公民行為的影響:工作滿意度的中介作用[D].黑龍江:哈爾濱師范大學,2016.
[24] 熊紫媛.特殊教育教師情緒勞動對工作滿意度的影響研究[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19.
[25] 郜姍姍,譚艷華.鄉(xiāng)村教師情緒勞動對離職意愿影響研究——工作滿意度的中介作用[J].銅陵學院學報,2017,16(04):84-89+98.
[26] 洪秀敏,張明珠.幼兒園教師情緒勞動類型及其對工作滿意度的影響——基于六省市幼兒園教師的潛在剖面分析[J].教師教育研究,2021,33(01):68-74.
[27] 劉文令.教師情緒工作策略對學生學業(yè)成績的影響[D].重慶:西南大學,2014.
[28] 李娟.蘇南地區(qū)中小學教師情緒勞動與職業(yè)倦怠的關系研究[D].江蘇:蘇州大學,2013.
[29] 楊露.中小學教師情緒勞動、職業(yè)認同與職業(yè)倦怠的關系研究[D].江蘇:南京師范大學,2014.
[30] 何川.初中教師情緒勞動策略、心理資本和職業(yè)倦怠的關系研究[D].湖南:湖南師范大學,2015.
[31] 成欣欣,宋萑.簡析中小學教師情緒勞動[J].河北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20,22(05):99-103.
[32] 劉胡權.教師情感表達與師生關系構建操作手冊·小學教師卷[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8.
Visual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eachers Emotional Labor Research in China
He Fei-xia1, Zhou Xiao-li2
(1.College of Public Management, Guizhou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Guiyang Guizhou 550025;1& 2.School of Education,Central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Wuhan Hubei 430079)
Abstract: This paper adopts the CiteSpace visual analysis software to analyze teachers emotional labor literature which is collected in CNKI database. The analysis findings show that the number of papers published in the field of teachers emotional labor in China is on the rise. The cooperation between researchers needs to be strengthened, and the same is true between research institutions; the research topics focus on job burnout, emotional labor strategies, preschool teachers,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teachers, special education teachers, university teachers, psychological capital, mental health and other fields. Research shows that emotional labor exists in all kinds of teacher groups at all levels, and is closely related to teachers job burnout, mental health and job satisfaction. Paying attention to emotional labor of teachers will help improve teachers career happiness and education quality.
Keywords: Teachers emotional labor; CiteSpace; Visual analysis
基金項目:華中師范大學“智慧教室建設背景下高校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提升機制研究”項目資助(項目編號:2019A03)。
作者簡介:1. 何妃霞,女,貴州銅仁人,華中師范大學教育學院博士研究生,貴州財經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師,主要從事高等教育、教師發(fā)展研究;2.周小李,女,湖北松滋人,博士,華中師范大學教育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從事高等教育研究.
①emotional labor,當前國內一般譯為情緒勞動或情感勞動。因此,本文在進行主題搜索時,采用的關鍵詞為教師情緒勞動或教師情感勞動,文中所涉及到的情感勞動或情緒勞動同義,不作區(qū)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