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梓怡
從記事以來,在我家的一角,我總能看見一些早已不再使用且銹跡斑斑的鋤頭、鏟子。有一天,我忍不住問爺爺:“爺爺,這些鋤頭、鏟子都這么破了,為什么不扔了?”“囡囡啊,這可使不得?!睜敔斢寐燥@蒼老的聲音疼愛地對我說,“當年這些可都是寶貝……”
危 機
1998年夏日的一天,天空烏云浮動,天色昏暗,隨著“轟……”的一聲,暴雨肆意地砸了下來。小河里的水不停地翻涌著,如一條暴怒的黃龍,卷挾著大量的泥沙向農(nóng)田發(fā)起進攻。頃刻之間,禾苗被洪水淹沒,土堤壩被毀得沒了樣子。
“囡囡啊,爺爺跟你講,當年的雨下得可大哩!農(nóng)田都被水淹了,剛長出來的禾苗也都給泡壞了??吹竭@些,爺爺心疼呀!鄉(xiāng)親們想補種秧苗,可是又怕洪水再度襲來?!?/p>
“爺爺,那怎么辦呢?”
“爺爺當年是組長,就帶著大家一起修大壩。”
苦 痛
那時正值仲夏,有多大的雨就有多毒的太陽。陽光炙烤著鄉(xiāng)親們的肌膚,暴雨阻擋著鄉(xiāng)親們的腳步,但終究摧毀不了鄉(xiāng)親們鐵一般的意志,更阻擋不了鄉(xiāng)親們火一樣的熱情。汗水肆意流淌,衣服貼在身上,不舒服,他們不在意;黃土粘在腳上,不舒服,他們不在意;手泡在水里,不舒服,他們不在意。挖沙的鋤頭、鏟子沒有停,砍樹的斧子沒有停,運送泥土的簸箕沒有?!蟀雮€月來,爺爺每天早出晚歸,奔波于家和修大壩的工地上。
“你一大把年紀跑去瞎摻和什么?”奶奶向爺爺大吼道。“和大家一起修大壩怎么會是瞎摻和?”“你就不怕出什么意外嗎?萬一你有個三長兩短,叫我們怎么活?。 睜敔敱粏柕糜行﹦訐u,但一想到剛剛補種的秧苗,一想到還未修復的大壩,一想到村民們還指望著自己帶領著干,他便堅定地奔出了家門。
在大家的不懈努力下,大壩終于修好了。當年45歲的爺爺拖著本就被疼痛纏上的身子,頂著家人的不理解,帶領著鄉(xiāng)親們保護了家園。
驚 喜
2000年6月,一個驚喜悄然而至——47歲的爺爺被中國共產(chǎn)黨吸納了!爺爺帶領村民修大壩、補秧苗,讓黨組織看到了他忘我為民的精神境界。
“囡囡啊,當年爺爺真是高興??!”
“爺爺,我能看看您的黨員證嗎?”
爺爺回到他的房間,從床墊下拿出一個小袋子,慢慢地、輕輕地把他珍愛的黨員證拿了出來,放在我的手心。這就是我的爺爺潘昌儀與鋤頭、鏟子的故事。
(指導老師:劉 毅)
文章以時間為線索,巧妙運用三個小標題,條理清晰地向我們講述著鋤頭和鏟子背后的故事:爺爺用它們帶領村民們修大壩、補秧苗,并因此于47歲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這些銹跡斑斑的鋤頭和鏟子見證了歷史,見證了一個共產(chǎn)黨員的初心和使命。文章語言質(zhì)樸、清新流暢,宛若敘家常般地娓娓道來,讀來令人感動。(劉 毅)
(插圖:張順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