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齊
現(xiàn)實或許會將我們分開,但愛卻能讓我們緊緊相連。只要彼此牽掛,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表達愛的方式。
近日,視頻“孫子給奶奶裝了個可視門鈴,奶奶秒變‘分享狂魔”頻上熱搜,眾多媒體競相轉(zhuǎn)發(fā)、報道。
點開視頻,只見老奶奶雙手捧著幾只雞蛋、笑盈盈地沖著鏡頭喊:“看,都是家里的雞下的,熱乎著呢!”
不一會兒,又見老奶奶端起一只碗得意地顯擺道:“哈哈哈,今天在水溝里抓到三條泥鰍呢!”
又過了一會兒,老奶奶抱著一只雄赳赳氣昂昂的大公雞在鏡頭前“誘惑”兒孫們:“看這雞又大又肥,快回來吃吧!”
網(wǎng)友都被老奶奶逗樂了,有人夸:“奶奶超可愛,簡直是分享狂魔!”有人感慨萬千:“奶奶沒說一句思念的話,卻句句都是對兒孫們滿滿的思念?!边€有人附上流淚的表情,稱:“想我奶奶了?!?/p>
老奶奶的孫子吳浩也深受感動,沒想到自己給奶奶安裝可視門鈴會讓奶奶的晚年生活出圈兒,還能引發(fā)這么多人共鳴。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大量青壯年農(nóng)民進城務(wù)工,大批知識青年在外地工作、安家,再加上社會老齡化程度加深,“空巢老人”越來越多。
民政部數(shù)據(jù)顯示,目前,北京、河南、浙江、安徽等地的空巢老人已超過當(dāng)?shù)乩夏耆丝诘?0%,其中,農(nóng)村空巢老年人約占農(nóng)村老年人口的37%。
兒孫不在身邊,老人內(nèi)心的孤獨、寂寞與日俱增;無法與老人相守,兒女也牽腸掛肚,放心不下。好在,互聯(lián)網(wǎng)和高科技為這個群體創(chuàng)造了更多連接的可能。
從孤獨冷清到熱情分享,奶奶終于又愛笑了
最近兩個多月,吳浩的手機里動不動就會跳出奶奶的分享視頻?!澳棠堂刻炜吹绞裁醋隽耸裁?,都會分享給我們。”
門鈴有預(yù)警功能,吳浩把它安裝在大廳,除了自己的主控手機,還可以分享給父母和叔叔伯伯們。如果有陌生人來,大家都會第一時間收到提醒,及時關(guān)注奶奶的安全;門鈴有可視功能,一大家子雖在外地,依然能隨時看到老家客廳和家門口的情況,想奶奶時,也可以回看視頻。
今年6月,吳浩無意間知道有可視門鈴,就趁暑假從浙江工商大學(xué)回位于浙江麗水農(nóng)村的老家時,給奶奶安排了一個。門鈴使用簡單,奶奶要和誰視頻,只要按下呼叫按鈕就可以。
安裝可視門鈴時,奶奶并沒在意,但在吳浩的手機屏幕上看到自己的視頻時,奶奶還是被驚到了。
此后,奶奶吃飯都要坐在大門口吃,沒事就在門前轉(zhuǎn)悠。有一次,她煎了一鍋豆腐,興致勃勃地把鍋舉過來給兒孫們看,還不忘暖心地說上一句:“我讓你們看看我,這樣你們才放心?!?/p>
在家庭群里聊起這個視頻,吳浩和家人們笑著笑著,眼淚就止不住了。他們知道奶奶的分享是最高級的“我想你”。
有一次,奶奶捉到一只蜻蜓,高興得像個孩子,站到門鈴前高舉著,喊吳浩來看:“我逮到小蜻蜓了,給你看看!”
吳浩忍不住笑了,心里溢滿被寵愛的感覺,不管多大,在奶奶眼里,他永遠是個小寶貝。
75歲的奶奶一直是吳浩最深的牽掛?!澳棠逃?個兒子,孫子孫女比較多,可她能記住我們所有人的生日,我的第一個生日蛋糕就是奶奶做的?!?/p>
吳浩幸福地回憶起一年級時的那個生日。那天,見父母沒有為他過生日,奶奶便買來一些餅干之類的零食,用電飯鍋給他做了一個蛋糕,還插了蠟燭,給了吳浩滿滿的儀式感。
因父母外出工作,小學(xué)五六年級時,吳浩曾跟著爺爺奶奶生活了兩年。上初中后,吳浩隨父母到外地讀書。
后來,為了生計,叔伯也先后帶著子女到外地工作、學(xué)習(xí),回老家的次數(shù)屈指可數(shù)。
前些年,爺爺奶奶互相照顧,兒孫們不用操心太多。兩年前爺爺去世,只剩奶奶一個人。大家想把她接到身邊一起生活,奶奶卻說習(xí)慣了老家的生活,堅持要一個人住。
奶奶一個人生活,家人們不放心,為了方便聯(lián)系,便給奶奶買了老年手機??赡棠滩蛔R字,只能被動接電話,打電話是個大難題。奶奶想念兒孫,兒孫掛念奶奶。漸漸地,她變得不愛笑了。
現(xiàn)在,有了可視門鈴,奶奶不僅能隨時隨地和家人嘮家常,還做起了捉泥鰍、抓蜻蜓之類的調(diào)皮事,精氣神好多了。
能直觀地了解到奶奶的生活狀態(tài),還能經(jīng)??吹侥棠痰男θ荩胰藗円哺_心。
大家為吳浩的孝心點贊,吳浩也很欣慰:“裝了門鈴之后,父母和叔伯們都養(yǎng)成了一個習(xí)慣,經(jīng)常打開手機看看奶奶,都說感覺奶奶就像在身邊一樣?!?/p>
最樸素的情感往往最動人。看到吳浩一家和奶奶的溝通方式如此先進、有愛,同村的朋友就到他家拍攝奶奶和兒孫們“隔空分享”的視頻,并傳到網(wǎng)絡(luò)上。沒想到,視頻“噌噌”地火了,還上了熱搜。
吳浩喜出望外:“門鈴不僅讓奶奶多了很多快樂,還可能惠及更多老人。最近就有多人聯(lián)系我,說也要給家里老人安裝?!?/p>
從“小白”到“老玩家”,老媽要和女兒做姐妹
和吳浩一樣, 80后胡洋也瞅準了新技術(shù),還將70歲的母親胡大媽發(fā)展成了短視頻平臺的“老玩家”。
如今,胡大媽已經(jīng)發(fā)布600多條作品,其中,對口型唱歌、與別人合拍以及各種特效應(yīng)有盡有。視頻中,她滿面笑容,一臉陽光,完全不像老年人,說和女兒是姐妹都有人信。
“其實我媽不會唱流行歌曲,也對不上口型,哈哈?!焙蟆安恍⌒摹闭f出母親的小秘密,調(diào)皮地笑了。
胡洋是東北姑娘,18年前,獨生女的她遠嫁到安徽,自此與沈陽老家的父母相隔甚遠。2015年,父親因病去世,胡洋將母親接到身邊生活過一段時間。
無奈南北氣候差異大,這里夏天像蒸籠、冬天沒暖氣,母親很不適應(yīng),只待了幾個月就回了老家。
胡洋不放心,只能平時多給母親打電話,拜托家鄉(xiāng)的親戚有空兒多去看望她。但不能親眼看見母親,不能親自陪著母親,胡洋還是滿心虧欠。
2018年,短視頻平臺興起,胡洋注冊了一個賬號,隔三岔五地發(fā)條短視頻記錄生活。有一次,胡洋咳嗽得厲害,便到醫(yī)院看病。打點滴時閑來無聊,她順手拍下打點滴的照片,又配了段音樂發(fā)在了賬號上。
誰知,當(dāng)天下午,母親突然打來電話,急切地問她:“洋洋,你咋打上點滴了?要緊不?”
胡洋有些詫異:母親怎么知道自己去醫(yī)院了?一問才知道,老家的鄰居關(guān)注了她的賬號。
母親還說:“上回鄰居說能在他的手機上看到你之后,我已經(jīng)連續(xù)找人家好幾次了,就為了看看你。”
胡洋淚目了,自己的世界很大,母親的世界卻很小,小到只有她這個寶貝女兒。
從那天起,為了讓母親多看到自己,胡洋由之前偶爾發(fā)一條視頻,升級為一天發(fā)好幾條視頻,買件新衣服發(fā),帶娃溜達發(fā),就連買菜做飯也不忘發(fā)。
同事笑她發(fā)得太多,有的粉絲不給她點贊了,說她“矯情”“想當(dāng)網(wǎng)紅”,甚至有人取關(guān)。對此,胡洋一笑而過,她不在乎粉絲多少,只想借視頻慰藉母親,讓母親放心。
總麻煩鄰居不好,胡洋便趁著回老家,給母親買了一部智能手機,下載短視頻App、給母親注冊賬號、雙方互加好友……
一頓操作后,胡洋突發(fā)奇想:老媽想我,我也想老媽,她要看我,我也得看她??!得,教老媽玩轉(zhuǎn)短視頻!
在胡洋不厭其煩的指導(dǎo)下,胡大媽終于學(xué)會了簡單的拍視頻、發(fā)視頻,尤其掌握了點“小紅心”的精髓。
胡大媽發(fā)的第一條視頻是胡洋之前拍的她煮餃子的情景:她笑呵呵地將煮好的餃子盛到盤子里,餃子個個飽滿,彎彎像月牙,冒著絲絲熱氣,隔著屏幕都能聞到“母親的味道”。
在女兒和自己的手機上都能看到這段視頻,胡大媽高興壞了,連連說道:“真神了,咱娘兒倆隔幾千里都能在手機上互相看到,這下好了,媽安心了!”
聽母親這么說,胡洋不覺有些心酸:“以后媽媽可以更多地看到我們小家的生活,讓她少點牽掛?!?/p>
有親情做動力,好學(xué)上進的胡大媽很快愛上了拍短視頻,內(nèi)容都和自己、女兒有關(guān)。有時是對女兒的叮囑,有時是吃了什么、做了什么,有時是自己看見的大事小情……盡管內(nèi)容很雜,視角很刁鉆,剪輯也非常業(yè)余,但胡洋每次都看得津津有味,因為那是母親專門為自己拍的,必須狠狠點贊。
看到胡大媽的視頻,親友們也和她積極互動,老人們羨慕她,年輕人則成了她的粉絲。備受鼓舞的胡大媽勁頭更足了,天天拍視頻拍得不亦樂乎,快樂加倍,粉絲也噌噌漲,沒多久就突破了2萬,比胡洋的粉絲多多了。
不過,胡洋并不吃醋,因為她知道,母親最在乎的唯有自己這個鐵粉。
“我們隔得遠,多發(fā)點視頻,就能知道對方在干嗎,過得怎么樣,就像一直在身邊一樣。更重要的是,我們能隨時隨地反復(fù)看,每次看感覺都不一樣,是一種疊加的幸福?!?/p>
從飲食單一到營養(yǎng)均衡,老爸被兒子“算計”了
隔山隔水隔不斷親情,有人用智能門鈴分享驚喜,喚醒親情;有人用短視頻記錄生活,點贊親情;也有人用微信視頻即時連接,串聯(lián)親情。河南駐馬店的李建和父母就打心底里喜歡視頻通話。
李建父母孕育了五女一子,身為唯一的兒子,他從小被父母捧在手心里。大學(xué)畢業(yè)后,李建到北京租房打拼,已出嫁的姐姐們都有各自的家庭,留在老家的只有父母。每逢節(jié)假日,盡管李建都盡量趕回家陪伴父母,可父親還是經(jīng)常想兒子想到落淚,視力受到很大影響,人也變得消瘦了。
“不管我們身在何處,父母總是以我們想象不到的方式在愛我們?!崩罱ê苄奶鄱?,也想過在北京買房,把父母接來同住。無奈當(dāng)下經(jīng)濟實力不夠,他只能暫時擱置這個想法。
一次,得知姐姐回娘家,李建趕緊和她微信視頻,也好和父母“見見面”。好幾個月沒見,父親把手機湊到眼前,眼睛一刻也不離開,唯恐少看兒子一眼。最后,他抹著眼淚說了好幾遍再見,還是舍不得掛斷視頻。李建心里很不是滋味兒。
和愛人商量后,李建給父母寄回一臺智能手機,還委托姐姐給父親申請了微信號,并教父母如何使用?!案改笗梦⑿乓曨l后,我對老家院子里發(fā)生的一切都了如指掌?!?/p>
然而,考慮到李建工作忙,父母和他約定只在周末視頻。李建不依,幾乎天天都利用中午休息時間和父母線上見面,閑聊幾句。
說到這里,李建笑著說出自己的“小心機”:“父母節(jié)約了一輩,給他們錢也不花,舍不得買葷菜,經(jīng)常湊合著就是一餐。我中午和他們視頻,順便‘檢查一下,他們要是吃得不好,我就得說他們?!?/p>
這招果然有效。擔(dān)心兒子責(zé)怪,也怕兒子擔(dān)心,父母開始有意識地提升生活品質(zhì),經(jīng)常通過視頻讓李建看桌上的葷菜、水果。每當(dāng)這時,李建都會偷著樂。而且,自從可以視頻聊天后,父母精神好了,身體也更棒了。
經(jīng)濟發(fā)展讓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離開家鄉(xiāng)甚至走出國門去追求夢想、實現(xiàn)抱負,也讓越來越多的老人遠離親人、忍受分離,獨守家門、孤單寂寞。
好在,科技進步打通了家人之間的牽掛,將彼此的思念可視化??梢曢T鈴、短視頻、微信視頻,還有監(jiān)控攝像頭、智能音箱等,借助這些工具,分離的人們就像在彼此身邊一樣,一顰一笑聽得到,一飯一蔬看得見,在元宇宙發(fā)展的未來,也許還能實現(xiàn)一舉一動摸得著。
當(dāng)然,我們不能完全依賴科技手段,畢竟隨著年紀增長,老人的視力、聽力和學(xué)習(xí)能力也會隨之衰減,不習(xí)慣甚至學(xué)不會使用這些設(shè)備。
更何況,科技也不能完全替代陪伴,畢竟面對面的親近、手拉手的溫度才最能慰藉人心。如果有條件,還是要?;丶铱纯椿虬迅改附拥缴磉叀2还芤院畏N形式鏈接、陪伴,唯一不變的是,我們要保有感恩、孝順的心,心有牽掛,愛就會永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