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建飛 張榮
【摘要】課程資源的開發(fā)和利用,已成為當前小學德育研究的一個熱點。影視資源具有娛樂性、教育性等很多功能,是《道德與法治》教學中不可多得的教育資源。在教學《道德與法治》時,引入經(jīng)典的影視資源,通過選擇、重組、優(yōu)化、調整等手段,可以提高課堂教學的效果,更好地促進小學生道德認知水平的提升和道德行為能力的形成,培養(yǎng)學生健全的人格。
【關鍵詞】小學;道德與法治;影視資源;應用策略
小學《道德與法治》這門學科旨在讓學生了解自我,認識自我,提高自身的品德和修養(yǎng)。在教學過程中,運用適合的、經(jīng)典的影視作品,可以開啟生動有趣的課堂教學,有效解決“德育內容窄化”的問題,有效地將“書本德育”轉換成“生活德育”。在賞析影視作品的活動中,“潤物細無聲”地影響學生的思想、感情,促進他們身心的健康成長。
一、引入影視資源,有效開展生活德育
在長期的教學實踐中,筆者發(fā)現(xiàn),在開展《道德與法治》教學時,立足教材,關注學生的興趣愛好,引入精心篩選、剪輯后的影視資源或師生自己拍攝的視頻,可以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提高課堂的學習效率,使學生高效地進行學習。
在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中,立足目標,優(yōu)選影視作品;設計各項學習活動,強化學生體驗;聚焦思維提升,拓展影視資源,可以開啟生動有趣的課堂教學,促進學生良好的思想品德的形成,獲得道德素養(yǎng)、法治素養(yǎng)等學科素養(yǎng)的整體發(fā)展,有效解決“德育內容窄化”的問題,有效地將“書本德育”轉換成“生活德育”。
在教學過程中,學生不僅可以賞析影視片段,還可以參與拍攝生活視頻。其間,既促進了學生良好道德品質的形成,又提升了學生各方面的能力。因為,實踐性是《道德與法治》課的主要特性之一。正所謂“每個人都是生活的導演”,在生活實踐中,學生既是編劇,又是導演、演員、攝像師。他們深入生活去觀察、體驗,記錄真實發(fā)生的事情,并融入自己的想法,按照需要進行創(chuàng)作。在創(chuàng)作的過程中,學生可以參與社會實踐,體驗社會生活,發(fā)現(xiàn)生活中的真、善、美,促進正確思想觀念、良好道德品質以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形成和發(fā)展。
這種學生、學校、家庭和社會共同參與的德育方式潛移默化、潤物無聲,從書本到實踐,讓學生在耳濡目染、修身養(yǎng)性中自然汲取道德養(yǎng)分,提升思想道德素質。
從學校層面來看,此舉有助于豐富《道德與法治》課程開發(fā)的形式和內容,體現(xiàn)“以生為本”的理念,有助于學校研究走向深入。
從教師層面來看,此舉有利于教師資源開發(fā)能力的提升,有利于教師協(xié)調組織能力的提升,有利于教師提高個人實踐能力,不斷推進教育教學改革。
從學生層面來看,豐富有趣的活動設計,有助于保證學生的參與度,有助于學生在活動參與中提升感悟、協(xié)調、合作、反思、實踐的能力,有助于專注力的保持,并激發(fā)學生主動探索的意識。
二、開發(fā)影視資源,建構德育課程體系
影視資源豐富多彩,主題、種類繁多,涉及校園生活、親情、愛國、誠信、愛心等多個主題。涵蓋了政治經(jīng)濟、風土人情、歷史地理等很多領域,積淀著歷史、文化和社會的價值觀。其教育內容和價值,是簡單的教材所無法替代的。
筆者所在學校根據(jù)《道德與法治》教材的不同學段和不同單元的主題,篩選出很多適合兒童觀看的經(jīng)典影視片段,進行資源整合共享,建立了一個教學資源庫。其中涵蓋了愛國主義、安全教育、環(huán)境保護、交往合作分享、文明行為規(guī)范、親情友情、堅強勇敢、競爭探究等多個主題,每個主題都有數(shù)部影視作品作為支撐。
此外,拍攝適合的影視資源是聯(lián)系課內教學與課外實踐的橋梁。課堂上,學生們通過賞析視頻的形式反思自己的行為,了解正確的行為標準,制訂課外活動的計劃。課后,筆者所在學校邀請家長和學生共同拍攝生活視頻,讓學生參與社會實踐,體驗社會生活,再進行剪輯、加工、組合,應用到《道德與法治》課堂中去,圍繞一個中心,來表現(xiàn)影視內容。同時,大家一起督導學生的學習成果,并予以積極評價,內化為道德品質。
例如,筆者在執(zhí)教《道德與法治》三年級(上冊)《不說話的朋友》一課,講解尋找身邊的公共設施的內容時,讓學生在校園、小區(qū)、街道、公園等不同地段尋找自己熟悉的公共設施,拍攝大家使用和愛護公共設施的視頻,發(fā)現(xiàn)公共設施給我們帶來的方便快捷。對于生活中很多破壞公共設施的現(xiàn)象,學生對不同的人進行了采訪,并且根據(jù)他們采集到的信息,參加公共設施創(chuàng)意大賽的設計比賽,學生在視頻的拍攝與賞析中,反思大家平時的行為,進而走向社會,號召所有人努力為城市建設貢獻出自己的微薄之力。
三、利用影視資源,走進學生心靈世界
將影視資源融入教學,首先需立足教學目標,選取符合學生年齡特征且有感染力的影視作品,切實推進教學。
例如,一年級(下冊)教材中,第一單元的主題是“我愛我家”,是以“愛的教育”為主線,引導學生以行動表達愛?;凇皭鄣闹黝}”及課本的教學內容,筆者選擇和拍攝了一些對應的視頻來輔助教學。創(chuàng)設情境,通過影視片段和語言渲染,幫助學生打開了思路,從不同角度體會“家人”的角色,“家”的溫暖。
但是,在實際教學中,很多主題并不集中在一個單元,以“四季與生活”主題為例,教學內容多分散在不同的單元中。因此,筆者為這些主題選擇系列影視資源。影視資源的引入,讓德育課堂多了更多的生活氣息和文化意蘊,這樣的德育課堂會變得更加溫暖。
巧妙運用經(jīng)典的影視資源片段,可以直接影響《道德與法治》課堂的效率。立足學生的真實生活,帶領學生參與社會實踐,促進他們良好品德的形成。
例如,執(zhí)教《道德與法治》二年級(下冊)《我是一張紙》第一課時時,學生們觀看了《地球媽媽》《古代造紙》的影視片段,在直觀的視頻中,了解到紙張與學習生活息息相關,以及紙張的來之不易,后來進行了小組討論發(fā)言,他們初步明白了紙張與自然資源的關系,樹立了節(jié)約用紙是愛護森林的意識。第一節(jié)課上完以后,學生們在小隊長的帶領下,留心觀察并拍攝了反映校園內浪費紙張的現(xiàn)象的視頻,小隊進行了數(shù)據(jù)統(tǒng)計和分析;還有的小隊聯(lián)系了鄉(xiāng)鎮(zhèn)的造紙企業(yè),親自參觀了造紙廠,并采訪了廠里的負責人和造紙工人,了解造紙流程。第二節(jié)課時,各個小隊在課堂上進行成果的分享和視頻的展示,無需教師太多說教,學生們在親身經(jīng)歷、親自參與視頻拍攝的過程中,切實地體會到了紙張的來之不易和環(huán)保宣傳的迫切性。所以,在這節(jié)課后,學生自發(fā)走出校園,走向社區(qū),宣傳低碳環(huán)保生活,向小區(qū)居民發(fā)出倡議,同時還拍攝自己節(jié)約用紙的金點子視頻,開展紙張創(chuàng)意作品展。
筆者所在學校通過各種形式落實影視資源的整合過程,例如圍繞具體的要求和目標,根據(jù)教學的不同主題,將影視資源或視頻片段進行分類,組織學生觀看影片,強化學生的認知體驗。
圍繞相同主題的影片,引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深化對主題的領會。例如,觀看影片以后,可以設計一些體驗的小游戲,引導學生在小游戲中加深對主題的理解。因此,筆者所在學校大力拓展影視資源的范圍,引導學生能夠更加立體地認識、理解人物,將書本上的圖片文字變成動態(tài)的、有聲的影像。學生已在影視資源中走進了人物,并因為理解而感動。
能夠進入并影響學生心靈世界的教育,才是真正具有深遠意義的教育。實現(xiàn)影視資源與《道德與法治》課程的無痕對接,用影視的力量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的內心和行為,讓學生有機會融入歷史、走進社會,感受身邊的人和事,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索欲望,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總之,作為《道德與法治》教師,要學會巧用適合的影視資源,構建精彩的《道德與法治》課堂,充分發(fā)揮課程的育人價值。
(作者單位:江蘇省淮安市銀川路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