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武
大約6000年前,埃及人先制出了日常用的普通墨水。
知己知彼百戰(zhàn)不殆。戰(zhàn)爭期間,獲取對方的重要情報一直是斗爭雙方追求的目標,因此間諜便成了不可或缺的角色。
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間諜活動達到了一個高峰,他們四處活動,刺探軍情、破壞道路、暗殺重要人物、爆破軍事設施、指明轟炸目標……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間諜和反間諜之戰(zhàn)愈演愈烈,而如何把情報安全送達,關乎勝敗。寄信或者打電話是非常危險的行為——電話可以被竊聽,信件更加不安全,尤其是戰(zhàn)爭期間,郵件保密檢查員專門開拆那些被懷疑的信件。所以,對于信息量比較大的情報,間諜們還是傾向于用密寫墨水來傳遞情報。
密寫墨水始于何時,很難稽考。大約6000年前,埃及人先制出了日常用的普通墨水。隨著技術(shù)的進步,肯定有人動腦筋想把墨水痕跡抹掉,以節(jié)約當時產(chǎn)量不多的用紙莎草為原料制成的紙張。后來,有人想研究出一種“沒有人能夠讀得出來”的墨水,以隱藏自己不愿被人知曉的種種勾當。用這種墨水寫成的字在干了之后便形消跡匿。對這一發(fā)明首先表示極大興趣的,當然是軍界人士。根據(jù)歷史記載,希臘軍事科學家弗洛知道一種密寫墨水,是用五倍子制成。在美國獨立戰(zhàn)爭期間,喬治·華盛頓等人都曾使用過這個配方。
密寫墨水已成了間諜百寶囊中的一個重要法寶,古往今來的間諜們發(fā)揮著各自的想象力,創(chuàng)造了很多種墨水的配方。從使用原料和顯色方法來分,密寫墨水大致可以分為三類:
第一類是有機液體,諸如牛奶、檸檬汁甚至人的體液等。這一類“密寫墨水”算是原始的,寫在紙上一加熱,往往就很容易顯形。盡管有機墨水很容易被偵破,但它具有一種獨特的優(yōu)點:原料無處不在。搞不到珍貴的化學藥品的囚徒或者間諜,可以用口水書寫秘密消息。不止一個間諜曾以小便代替密寫墨水。
第二類是化學溶液。它們干了以后影形全無,但用適當?shù)倪€原劑處理后,字跡又會顯露出來。這種墨水叫“隱顯墨水”,因為每一種用以書寫的化學溶液都需要一種特殊的顯影劑才能使字跡顯現(xiàn)出來。許多普通的隱形墨水是用化合物混合而成的,例如:用鐵氰化鉀輕輕地抹在用無色的三價硫酸鐵溶液寫成的情報上,就會顯現(xiàn)普魯士藍;如果淋上碳酸鈉,字跡就變成了棕色。這是比較普通的化學密寫墨水,而更高級的,則必須經(jīng)過幾道中間步驟,才能顯示字跡。
第三類是放射性墨水,可用照相方法顯影。例如,用筆藏丙酮鐳D溶液,把情報寫在衣服上,就不太會引起反間諜人員的懷疑,他們的注意力往往都集中在紙質(zhì)的材料上。情報接收者只消把衣服在X光機下照射,字跡就顯示出來了。
還有一種更簡便的方法:根本不用任何化學藥品,只用普通的水來寫情報,也是可行的。用清水寫的字跡干后當然是看不出來的,但如果把這張紙用碘蒸汽一蒸,情報就又顯示出來了。因為碘蒸汽積聚在紙面的筆跡上,使那里的纖維被移動了。
在古代,密寫墨水就已屢建奇功,而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是它大顯身手的黃金時代。間諜遍布世界各地,而且大多數(shù)都以密寫墨水為重要的情報工具。德國高人一等的化學知識搞得對方的化學家們好多個晚上都睡不著覺。他們絞盡腦汁來研制種種顯影劑,以對付品種越來越多的密寫墨水。美國的化學家們對此簡直可說是一無所知。英國保密檢查處首席化學家柯林斯曾給他們以巨大的幫助??铝炙共粎捚錈┑刂v述了德國間諜巧妙地把種種鈷鹽和鐵氰化鉀藏在牙膏管里、肥皂里、漱口和梳妝用具里的許多事例,還講了偵破它們的種種辦法。這使得美國同行們驚訝不已。
驚奇的故事層出不窮。一個間諜幾乎過了關,但一名機警的特工注意到他的領帶上有些珍珠樣閃光的斑點,間諜被捕了。特工們把領帶浸在水里,水就變成了淡黃色。用光譜儀分析這些溶液,找到了一種有機銀,但當時還不知道用銀的離子反應就可以把它檢出。
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最著名的一個有關密寫墨水的間諜案件,涉及一個名叫瑪利亞·德·維多利亞的女間諜。反間諜人員一直以為她只不過是個普魯士貴族而已。她社交手腕高超、色相迷人,成功地躲過了種種危險。她之所以被捕,可能是因為密寫墨水被偵破——她的一封表面上看來無所謂的信件被截獲,保密檢查員們認定信中必有密寫。一查之下,果真不錯。雖然密寫技術(shù)由于碘蒸汽技術(shù)的發(fā)展而得以改進,但情報部門這次使用了一種叫做顯色法的新技術(shù)。
顯色法是用一組刷子分別浸蘸性質(zhì)不同且溶有顯影劑的溶液,然后把這些顯影劑逐行地涂在懷疑藏有密寫的紙上。于是,維多利亞小姐的密寫在信紙的右上角顯露無遺。
維多利亞小姐的活動可真算是煞費心機,她成功地躲過了對方特工的偵破活動達5年之久。當她被捕時,搜出了大量的密寫墨水、專為密寫而設計的圓珠筆,還有2條浸透了密寫墨水的羊毛圍巾。由于罪證確鑿,她無言以對,于是鋃鐺入獄。在貝列佛監(jiān)獄服刑2年后,她病死在了監(jiān)獄里。
德國和盟國之間的密寫墨水之戰(zhàn),在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加劇了。保密檢查處又重新設置了顯影實驗室。被認為藏有密寫的信紙幾乎要被涂刷多至20種不同的試劑,以便查個水落石出。
德國在密寫技術(shù)方面曾秘密設立學校,訓練間諜使用這種技術(shù),后來查明,這座學校位于昆澤湖畔。這些間諜被教會使用諸如阿斯匹林、含有酚酞的瀉藥、煙灰、甘油等容易搞到手的材料,當然他們也學會了怎樣配制和使用其他更高級更復雜的密寫墨水。
納粹間諜喬治·達許和他的同伙們乘潛艇在大西洋沿岸偷偷登陸,隨身攜帶防水火柴盒,里面的火柴端部涂有灰色化學品。只需把火柴頭溶入水中,立即成了密寫筆和墨水。這種密寫一干,字跡消失,用紫外線照射,字跡重又顯露出來。
達許和他的同伙登陸不久就被俘獲,受到審訊。他們承認還使用過另一種密寫墨水。在他們攜帶的手帕上,密寫著接頭人的姓名和地址。手帕用氨氣一熏,鮮艷的粉紅色字跡便顯示出來,氨氣移走,字跡又無蹤影。達許和他的同伴被處死刑。
另一名納粹間諜老K由于一名保密檢查員的警覺而被捕。在百慕大群島之中有一個島名叫達累島,該島設有從美國飛往歐洲飛機的中途加油站,寄往歐洲的可疑的航空信件通常是由百慕大保密檢查員進行檢查。老K常常寄信去歐洲,他的一封信受到了碘蒸汽檢查,顯露的密寫內(nèi)容表明,他已向德方傳送過數(shù)量可觀的關于軍隊調(diào)動和船只損失的情報。
被捕時,在他的住處搜得了大量氨基比林藥片。這是一種極普通的頭痛藥,但也可以用來制作密寫墨水。在他的物品之中,還搜到了為數(shù)甚多的用于密寫的牙簽。在受審時,老K申訴說他患偏頭痛,吃肉之后常要用牙簽剔牙,但這未能使法官信服,于是他被判有期徒刑20年。
在戰(zhàn)爭的最后幾年里,德國發(fā)明了一種更為狡詐的密寫技術(shù)——縮微技術(shù)??s微技術(shù)使密寫墨水幾乎被排擠出間諜的百寶囊。要不是德國間諜的粗枝大葉和保密檢查處的高度警惕,本來是不會被偵破的。
縮微密寫技術(shù)是集一切技術(shù)大成的碩果。在一個句號大小的膠片上能貯藏大量的情報。要使縮微密寫解密,需要使用苯氨基的光敏劑??s微密寫技術(shù)給德國情報部門帶來了三大好處:第一,它能傳遞的情報數(shù)量是普通密寫技術(shù)的許多倍;第二,即使是缺乏經(jīng)驗的間諜,也能夠用通常在藥房和店鋪里就可買到的材料就地泡制;第三,它一般不可能被發(fā)現(xiàn),因為那時盟國連這種技術(shù)都還沒有聽說過,更不用說看到過它是什么樣子的了。
縮微密寫膠片通常藏在涂有膠水的信封口蓋上。為了安全,信的內(nèi)容往往是無關痛癢的。膠片上涂有類似照相底片涂層性質(zhì)的東西,不過普通的鹵化銀晶體構(gòu)造對于它來說是太大了??s微密寫技術(shù)的暴露是由于工作中的偶然事件,說到底,是由于多數(shù)間諜所具有的通病——懶惰。
根據(jù)合乎標準的順序和做法,通常要求一名間諜在送出一份情報的同時,應當把歸檔的一份送往另一個地點作為保險。要復寫一份歸檔的情報并且把它縮微,要干大量工作,顯然是件麻煩的事。在這種情況下,該間諜產(chǎn)生了一個想法:等積累起成打的縮微膠片,把它們一古腦兒隱藏在一封信的封口蓋上,然后把此信發(fā)出,這樣省事很多。但是這些縮微膠片在信封口蓋排列起來有數(shù)毫米之長,很難逃脫保密檢查員們鷹犬般的目光,一旦引起懷疑,這種技術(shù)也就瀕于暴露。當信封被拆開,隱藏密寫膠片之處被檢測用的藥水浸濕之時,它的外廓便暴露無遺。當然,它再也經(jīng)不起包括顯微鏡在內(nèi)的其他許多技術(shù)手段的深究。
密寫墨水是間諜傳遞信息的一個重要法寶,古往今來的間諜們發(fā)揮著各自的想象力,創(chuàng)造了很多種墨水的配方。
使用隱藏墨水文身也是間諜游戲中常用的手段。
秘密信件使用看不見的熒光墨水書寫,在紫外線燈下可以看見隱藏的文字。
盟國保密檢查員認識到這種密寫新技術(shù)已經(jīng)造成了多么巨大的破壞,他們便發(fā)瘋似地到處去搜尋微縮膠片。無論是信中的句點或是雜志里“i”的小圓點,或者物品的包裝,以及像鉛筆之類的東西都不輕易放過。
不過,作為傳遞情報手段的密寫技術(shù),畢竟有著很大的弱點。由于它是通過郵件傳遞,因此速度太慢,而且體積龐大,很不可靠,特別是難于通過雙方交戰(zhàn)的地帶。而無線電密碼電報則要迅速得多,因此比密寫技術(shù)更為常用。
無遺漏地、詳盡地把情報傳送出去,這是密寫技術(shù)最大的優(yōu)點。當然,它不太可靠,因為密信可能被扣,密寫內(nèi)容往往受不了幾十種試劑和檢驗手段的輪番進攻。然而,許多高級密寫墨水因采取了復雜的固定的合成顯影程序而難以被發(fā)覺,這也是它能得以發(fā)展的原因。
只要還存在著間諜,就會有密寫墨水;而反間諜的一方,似乎總要比密寫墨水制作者略勝一籌。這場“墨水瓶里的爭斗”永遠不會結(jié)束。
(責編:南名俊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