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晏中
技法點撥
所謂“內容充實”,就是言之有物,持之有據(jù),有充足的、高質量的材料。記敘文敘述完整、描寫具體,表現(xiàn)手法多樣,突出中心思想;議論文論述充分,論據(jù)充足,論證方法靈活多樣,有力地論證中心論點。要做到“內容充實”,考生應特別注意以下幾點:
1.廣泛積累素材
考生只有盡可能多地占有材料,下筆時才能“左右逢源”。因此我們平時就要做生活的有心人,關注新聞時事、社會生活、身邊瑣事,留意山川河流、花草樹木、蟲魚鳥獸,從中捕捉寫作的素材。我們應多寫自己所歷、所見、所聞的材料,把有意義的東西記下來,有意識地抓住大千世界與自我內心世界融會貫通的部分,發(fā)現(xiàn)生活的豐富內涵,感受平凡生命的價值。這些材料最具個性色彩,也最易觸動情感,而且在考場上遣用時不易撞車。此外,廣泛閱覽也是獲取材料的重要途徑??忌鷳┯[課外讀物,常咀時文英華,并注意消化吸收,豐富文化底蘊的同時,充實思想。
2.借助聯(lián)想與想象
考生構思作文時,可以通過聯(lián)想、想象來充實、連綴片段的事物,使其成為一個整體;或使分散的零亂的生活印象,形成有利于表現(xiàn)主題的典型情節(jié)和藝術形象;或把原本抽象的道理擴充為具體的事物,展示出思想的魅力。
3.變換角度看問題
古人云:“五官生五覺,五覺出文章。”我們在確定主旨后,要聯(lián)系事物背景和時代特點,多方面地選擇議論的角度,既寫事物之間的聯(lián)系,又寫事物之間的區(qū)別;既把握事物的表象,又闡發(fā)事物的內蘊與本質。哲學告訴我們,矛盾無處不在,無時不有,而且常常成對立統(tǒng)一之勢。矛盾雙方在表達上往往是以相對、相反的形式出現(xiàn),所以我們需要找到它們之間的“關系”和“聯(lián)系”,在內容上體現(xiàn)思辨。
文題呈現(xiàn)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作。
材料1:兼聽則明,偏信則暗。
——〔北宋〕司馬光《資治通鑒》
材料2:考察一個人的判斷力,主要考察他信息來源的多樣性。有無數(shù)可憐人,長期生活在單一信息里,而且是一種完全被扭曲顛倒的信息。這是導致人們愚昧且自信的最大原因。
——〔印度〕阿瑪?shù)賮啞ど?998年諾貝爾經(jīng)濟學獎得主)
材料3:法國社會學家古斯塔夫·勒龐在《烏合之眾:大眾心理研究》一書中指出,當個人為孤立個體時,有著自己鮮明的個性特征;當個人融入群體后,其所有個性都會被群體湮沒,個體思想就會迅速被群體思想取代。
這引發(fā)了你怎樣的思考與聯(lián)想?請寫一篇文章,表達你的感悟與體驗。
要求:結合材料,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寫作指導
文題所供材料1的意思是聽取各方面的意見,才能明辨是非;只聽一方面的話容易產(chǎn)生片面性。材料2闡明了個人判斷力與信息來源(多樣與單一)的關系,分析了導致愚昧且自信的最大原因。材料3指出作為孤立個體的個人的思想與融入群體之后的個體思想被群體思想替代的兩種現(xiàn)象。
三則材料都涉及個體與外在信息的聯(lián)系,指出信息對個體判斷、認知與思想的復雜影響。在日新月異的信息時代,我們應當如何應對紛至沓來的各種信息,如何分清是非美丑善惡,如何兼收并蓄、集思廣益、斟酌取舍,如何對各種信息做出科學理性的判斷,如何不人云亦云、盲目從眾……這些問題既關乎個體自我的健康成長,也關乎社會的和諧與國家的穩(wěn)定。如《鄒忌諷齊王納諫》從反面論證了聽取信息的單一,會讓國家弊病叢生。兼聽則明,偏信則暗。我們應當多聽聽別人的想法,多見識世界的廣闊,才能擁有獨立的判斷力。文題在立意范疇上有相對明晰的限定性,又給考生預留了自主立意、個性表達的空間。
參考立意:
在“亂花漸欲迷人眼”的信息世界里,青年應該恪守追求真理、尊重事實、敬畏常識、講求邏輯的思想底線;
對于網(wǎng)絡空間中的蕪雜信息,青年不可盲從、盲信,而要學會甄別取舍,學會獨立思考、理性判斷;
青年須有不和眾囂、獨具我見的膽識;
網(wǎng)絡空間屢有“謠言惑眾”的現(xiàn)象,青年亟待加強網(wǎng)絡素養(yǎng)教育,以提高辨別網(wǎng)絡信息真?zhèn)蔚哪芰Φ取?/p>
習作展示
兼容并蓄,揚個性之帆
肖 芮
北宋司馬光在《資治通鑒》中言:“兼聽則明,偏信則暗?!币馑际钦f,我們要同時聽取各方面的意見,才能正確認識事物;只相信一個方面的意見,就會糊里糊涂,辨不清事實真相。我們在接收信息時,不能全盤否定,一味拒絕;也不能全部接受,湮滅個性。我們既要兼容并蓄,也要揚個性之帆。
保留個性,選擇性接受信息,做獨一無二的自己。
法國社會學家古斯塔夫·勒龐在《烏合之眾:大眾心理研究》一書中指出,當個人為孤立個體時,有著自己鮮明的個性;當個人融入群體后,其所有個性都會被群體湮沒,個體思想就會迅速被群體思想取代。其實不然,每個人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只要有選擇地從群體中攝取信息,就會保留個性。正所謂“世界上沒有兩片相同的葉子”,每個人身上可能都有群體思想留下的痕跡,但每個人又都是不一樣的,或多或少都保留了自己的個性。
兼容并蓄,接收多方面的信息,提升自己的判斷力。
1988年諾貝爾經(jīng)濟學獎得主印度的阿瑪?shù)賮啞どJ為:“考察一個人的判斷力,主要考察他信息來源的多樣性。有無數(shù)可憐人,長期生活在單一信息里,而且是一種完全被扭曲顛倒的信息。這是導致人們愚昧且自信的最大原因。”信息來源的多樣性影響著一個人的判斷力,若長期生活在單一信息里,判斷力就會有一定局限性,如果接收信息多且自身具有一定的包容性;就能夠提升自己的判斷力??鬃釉唬骸叭诵校赜形?guī)熝?。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蔽覀冊诮邮招畔r,信息來源越多,我們要判斷的就越多,并在不斷判斷的過程中提升自己的判斷力。
二者兼容,揚起個性之帆,把好判斷之舵。
接收到信息后,我們要先進行判斷,“懷疑有如草木之芽,從真理之根萌發(fā)”,判斷的過程就是我們獨立思考的過程,而不至于讓自己的個性被湮沒;接受信息的過程能讓我們進步,讓我們變得包容,而不至于故步自封。在一次次判斷信息和接受信息的過程中,我們會不斷完善自己的個性,成就更好的自己。
康德的墓志銘寫道:“有兩種東西,我對它們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它們在我心靈中喚起的驚奇和敬畏就會日新月異,不斷增長,這就是我頭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定律。”其實,頭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定律就是我們心中的判斷標準,指引我們兼容并蓄的同時揚起個性之帆。
【四川瀘縣第二中學】
點評
本文思路清晰,從“保留個性,選擇性接受信息,做獨一無二的自己”“兼容并蓄,接收多方面的信息,提升自己的判斷力”“二者兼容,揚起個性之帆,把好判斷之舵”三個分論點展開對中心論點“兼容并蓄,揚個性之帆”的論述。作文借助材料中的三句話著手論證,運用辯證思維,借助聯(lián)想,充實了這三個分論點的論證,把抽象的道理擴充為具體的論證,從而使作文充實有力。在確定主旨后,作文多方面地選擇議論的角度,既寫事物之間的聯(lián)系,又寫事物之間的區(qū)別,通過思辨使得作文的內容充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