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是腹瀉高發(fā)季節(jié),不但小兒易中招,平素體弱的成年人飲食上稍不注意或受寒后也會發(fā)生腹瀉。平時胃腸功能不大好、經常腹瀉、口淡喜熱飲、手足不溫的患者,可試用以下三個方子調理腸胃。
陳皮砂仁鯽魚湯 祛寒溫脾
取陳皮8克、砂仁15克、白術20克、鯽魚1條,胡椒粒、生姜適量。將鯽魚去鱗及內臟,抹干水分后,用平底鍋煎至兩面金黃;砂仁打碎后放進隔渣袋中,陳皮、白術洗凈;全部藥材放進瓦煲中,注入清水,大火煲沸;煎好的鯽魚放進煲湯袋中,再放進瓦煲里,大火滾至湯變奶白色后,加入胡椒粒,調味后飲用。
方中,陳皮有理氣和中、燥濕化痰、降逆開胃的功效,最適合脾胃寒濕氣滯引起的食少腹脹、呃逆飽滯、暖酸等胃失和降的癥狀。砂仁能消食開胃、溫脾止瀉、溫胃止嘔、行氣化濕,常與陳皮、白術搭配一起使用,以增強其寬胸利膈的作用。白術能補氣健脾、燥濕利水。鯽魚具有健脾利濕、和中開胃、活血通絡、溫中下氣的功效,且容易被吸收消化。
本湯可醒脾健胃、理氣溫中,特別適合產婦、老人、小兒及術后患者等胃寒者飲用。
桂皮丁香紅糖飲 消痛止嘔
取桂皮10克、丁香6克、紅糖適量,桂皮、丁香水煎去渣取汁,加入紅糖適量,調勻熱飲。
方中,桂皮既是藥材,也是食用香料,有暖脾胃、散風寒、活血脈的作用,常用于治療脘腹冷痛、胃寒嘔吐等癥狀。丁香味甘性溫,能溫中降逆、行氣止痛,擅長治療呃逆嘔吐、心腹冷痛、反胃瀉痢諸癥。紅糖則能補脾益氣、活血止痛。三味合用,尤其適合中焦虛寒偏重的痛、嘔二癥突出的患者飲用,能散寒止痛、溫胃止嘔。
山藥薏仁小米粥 止瀉補中
取淮山藥30克、炒薏仁30克、蓮子30克、干百合30克、紅棗2個、小米適量。薏仁放進鐵鍋中,慢火炒至微香后盛起,此為熟薏仁,生薏仁偏寒,熟薏仁止瀉力較好。蓮子去心,紅棗去核。全部材料洗凈后放進瓦煲中共煮,煮熟后可放冰糖調味食用。
方中,山藥味是最負盛名的大眾補益藥,其中以補脾益胃的功效最為顯著。其平補三焦,作用緩和、不寒不燥,補氣而不滯、養(yǎng)陰而不膩,常用于治療脾胃虛弱、食少腹瀉等。炒薏仁能健脾、祛濕、止瀉。蓮子固澀止瀉、健脾補中。百合潤養(yǎng)五臟,補不助火、清不傷正。小米色黃味甘入脾,能和脾胃、補氣血、益虛損。
幾味合用,通健脾補中、固澀止瀉,中正平和,適合男女老少食用。
(摘自《生命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