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沖
我有一位仁兄義友,他經(jīng)常做好事,雖只是一些微不足道的好事,他卻能夠堅持做下去,真是難能可貴。
看見路上有果皮紙屑,他總是主動撿起來丟進路邊的垃圾箱;在公交車上,他總是主動給需要幫助的人讓座;看見磕磕絆絆行走的盲人,他總是主動攙扶……
我想真名實姓地寫他的平凡事跡,他卻拍著我的肩膀勸阻:“不要,兄弟,那些事是我應(yīng)該做的。碰到了不做,良心上過不去。我不圖什么表揚,你千萬別寫我。”
見他紅臉了,我提出只寫事,不提他的真實姓名,他才點頭。于是,我給他取名文子君。
一次,文子君在公交站撿到100元錢。我說:“恭喜你發(fā)財。”文子君搖著頭回答:“我不想發(fā)這種財。”我試探地說:“給我吧?!彼f:“也不能給你。”
文子君回到公交站,等了一個多小時不見失主認領(lǐng)。我勸他把錢留下,文子君說:“不行,這種小便宜不能貪,貪了小便宜又想占大便宜,久而久之會壞了人的品行。”他還說,父親經(jīng)常教育他,不義之財千萬不能要。
文子君的父親早年在公社當會計,口碑好,為人仁義。
一次,一個諢號叫“麻雀”的年輕人犯了錯誤,公社書記派文子君的父親把“麻雀”帶到公社談話。
文子君的父親找到“麻雀”,委婉道明情況。“麻雀”爽快地說:“你放心吧!我會跟你走的。你這個人仁義、老實,我相信你?!?/p>
有其父必有其子。文子君的父親做人仁義,文子君做人也仁義。
見等不到失主,文子君決定把錢送給西門車站路邊擦皮鞋的啞巴。路上,我們發(fā)現(xiàn)街角有個小孩跪在塑料布上,上面放了一封毛筆寫的求助信,旁邊是學校發(fā)的幾張獎狀。
我對文子君說:“你把今天撿的錢給這個小孩吧。”
文子君仔細打量小孩,把我拉走了,邊走邊對我說:“你沒有注意到吧,那幾張獎狀都沒有蓋章,我懷疑是騙局?!?/p>
鉆出熙熙攘攘的人群,我們抵達西門車站路口,文子君在路邊前后察看,不見那個擦皮鞋的啞巴。他說以前經(jīng)過這兒總要掏幾塊錢給那個啞巴,但今天啞巴不在這兒。
我建議文子君把錢送給南街算命的盲人。這時,他注意到一個拄杖的盲婦正帶著小孩在水果攤買水果,錢包里的錢掏光了都不夠。文子君將100元錢塞到盲婦手里,說:“拿著,錢夠了。”
攤主接過盲婦遞上來的100元錢,邊找零邊問面前的小孩:“他是你家的親戚?”小孩搖著頭說:“不認識?!?/p>
這時,文子君拉著我快步走開,他不想留下任何痕跡。可是他的一言一行一直烙印在我心里,并且熠熠生輝,讓我感到溫暖。人一輩子要交兩種朋友:益友和義友。我很慶幸,文子君是我的益友,更是我的仁兄義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