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惠娟
摘? 要:傳播先進思想觀念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學生成長生涯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而紅色文化作為中國共產(chǎn)黨在領導全國人民進行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偉大進程中形成的中華優(yōu)秀特色文化,將紅色文化貫穿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全過程,有利于深入創(chuàng)新高校教育內(nèi)容及形式,是更好地助推思想政治教育育人效果的重要抓手?;诖耍ㄟ^對紅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價值和融入困境等內(nèi)容的分析,進一步提出紅色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價值實現(xiàn)路徑。
關鍵詞:紅色文化;思想政治教育;融合;路徑
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召開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時強調(diào),“我們黨帶領人民在革命、建設、改革過程中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為思政課建設提供了深厚力量?!盵1]習近平總書記在2014年12月視察南京軍區(qū)時強調(diào),“要把紅色資源利用好、把紅色傳統(tǒng)發(fā)揚好、把紅色基因傳承好。”[2]新時代背景下,弘揚優(yōu)秀文化、提高文化自信心被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紅色文化作為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與革新,具有重要的思想政治教育意義。將紅色文化與傳統(tǒng)思想政治教育形式進行融合,豐富思想政治教育的學習內(nèi)容與形式,從而激發(fā)學生對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學習熱情,更好地實現(xiàn)思想政治理論課中“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紅色文化與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使得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資源更加豐富,有利于實現(xiàn)思想政治教育在形式上的創(chuàng)新,實現(xiàn)理論和實踐的有效結合,是當前全國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流趨勢。紅色文化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資源,要充分利用,提高教學價值,發(fā)揮思想和道德的引領作用,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思想觀念,促進學生全面健康發(fā)展。
一、紅色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價值
紅色文化是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蘊含豐富的精神內(nèi)涵,具有較強的感染力和影響力,因此,要充分發(fā)揮紅色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價值功能,從而增強思想政治教育在育人層面的實效性。
(一)弘揚紅色文化,增強社會主義文化自信
文化在傳承和創(chuàng)新中發(fā)展。在五千年的發(fā)展歷程中,中華民族積累了許多優(yōu)秀文化,形成了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團結統(tǒng)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偉大民族精神,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的發(fā)展提供了用之不竭的精神動力。在黨帶領全國人民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艱苦前行歷程中,共產(chǎn)黨人不斷將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實踐緊密結合起來,促進黨和國家繼承和發(fā)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與偉大民族精神,取其精華,棄其糟粕,創(chuàng)新性地形成了獨特的、與時代發(fā)展相適應的紅色文化。紅色文化是中國共產(chǎn)黨領導全國人民在革命、建設和改革的過程中逐漸形成的優(yōu)秀文化資源,主要有長征精神、雷鋒精神、紅船精神等精神文化以及革命文物、紅色文學作品、歷史博物館和烈士陵園等物質(zhì)文化,[3]具有豐富的歷史價值和寶貴的時代內(nèi)涵,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了指導。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盵4]紅色文化具有深刻的教育價值,要增強文化自信,就要把紅色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時代背景下,充分利用文化資源,闡述必勝信念和時代擔當,從而為實現(xiàn)“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奠定堅實的文化基礎。
(二)深化理論認識,拓寬理論學習廣度
為大學生樹立正確的理論認識是思想政治理論課的重要教育任務之一。[5]堅持正確的理論認識的指導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學使命,正確的理論指導才能成為大學生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自信、理性處理實際問題的重要武器。在帶領全國人民走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進程中,中國共產(chǎn)黨始終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tài)領域的指導地位,這就決定了紅色文化的價值立場和指導方向。首先,紅色文化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是馬克思主義要義和精神的具體體現(xiàn),對紅色文化學習有助于深化同學們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理解;其次,紅色文化是中國共產(chǎn)黨以及全國人民革命精神、民族精神的載體,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憑借其較強的感染力和影響力,紅色文化是價值觀傳承的文化基礎,是進行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資源,對幫助學生確立正確的理論認知、鞏固思想政治教育成果具有重要作用。只有將紅色文化和思想政治教育結合起來,才能保證大學生的理論知識落到實處,保證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三)加強思想引領,堅定學生政治立場
青年一代是推動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程的主力軍。習近平總書記強調(diào):“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國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盵6]然而,在互聯(lián)網(wǎng)快速發(fā)展的時代背景下,青年獲取信息的渠道大大增加,部分青年會受到不同于主流文化的信息影響,其中也不乏歷史虛無主義等錯誤思想的干擾。歷史虛無主義淡化了中華民族所遭受的屈辱,讓生活在和平年代的青年忘記民族和歷史的根源。同時,全球化的進程促進了多種文化在我國的傳播與發(fā)展,在促進文化多樣性的同時,也加速了對我國傳統(tǒng)文化和主流價值觀的沖擊,青年一代出現(xiàn)價值觀和政治立場偏差問題。在革命炮火中誕生、成長的紅色文化蘊含著愛國主義與集體主義、社會主義與共產(chǎn)主義,自強不息、無私奉獻以及為人民服務等核心思想,是樹立并堅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精神源泉。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具有立德樹人的重要使命,融合紅色文化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能夠增強學生的愛國情懷與民族自豪感,對于當代青年樹立正確認識,提高思想道德素養(yǎng),堅定理想信念,強化政治自信,堅定政治立場,培養(yǎng)高尚人格具有重要滋養(yǎng)作用[7]。
(四)豐富教育資源,創(chuàng)新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形式
大部分高校在思想政治理論課的課程設計主要以課堂理論教學為主,較少采用實踐教學作為輔助。理論教學有助于學生系統(tǒng)地學習理論知識,深刻理解和全面掌握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fā)展觀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但如果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僅僅停留在理論教學層面,缺乏理論與實踐聯(lián)系的平臺,就無法對理論學習內(nèi)容進行反饋和思考,學習內(nèi)容就會略顯空泛,學生學習興趣就會降低,那么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就會大打折扣。將紅色文化與思想政治教育進行融合建設,在一定程度上豐富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學資源和內(nèi)容,對革新教學方式有重要示范作用。首先,紅色文化通過真實的人物、事件等展現(xiàn)了中國共產(chǎn)黨帶領人民艱苦奮斗的歷程,有助于學生深刻認識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及改革開放的歷史意義、中華民族實現(xiàn)偉大復興的光明前景,以理論指導實踐,以實踐理解理論。其次,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充分利用紅色文化中所包含的紅色文學作品、歷史博物館、紅色革命基地等,拓寬實踐形式,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二、紅色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面臨的困境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堅定崇高的理想信念等,對大學生成長具有重要作用。而體現(xiàn)民族凝聚力、創(chuàng)新力的紅色文化是深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育人效果的強力助推劑。然而,紅色文化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仍存在阻礙因素。
(一)缺乏完善的教學體系
目前,全國多所高校已經(jīng)開展了對紅色文化的學習,例如開展紅色講座、紅色演講比賽、觀看紅色影視作品、參觀紅色革命基地等活動,但存在未對紅色文化教學進行系統(tǒng)規(guī)劃、教學內(nèi)容分散的問題;并且,高校在進行紅色文化教學中偏重理論教學輕實踐教學。目前高校傳統(tǒng)思想政治教育多是以理論為主,實踐為輔,未充分發(fā)揮紅色文化的真正教育價值,造成理論和實踐脫節(jié)。此外,未充分引導學生做好準備和了解工作,學生仍缺乏主動性和積極性,難以有效發(fā)揮學習積極性,例如在參觀紅色基地之前未做好紅色資源背后的紅色故事和理論知識的了解工作,導致紅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大打折扣。
(二)部分大學生對紅色文化認識不全面
文化認同是提高文化自信的基礎,基礎不牢靠,上層建筑將地動山搖。要增強社會主義文化信心,首先要全面深入地解讀和理解文化的內(nèi)涵,紅色文化作為一種具有中國特色的先進文化,是繼承我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文明成果。要做好弘揚與發(fā)展的工作,將其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中,能夠通過對近代偉大歷史人物和歷史事件的學習,幫助大學生更好地理解并認同文化,從而提高思想道德素養(yǎng),健全人格,樹立高尚的道德品質(zhì)。然而,目前部分大學生對紅色文化的內(nèi)涵、特征、基本內(nèi)容等并沒有清晰的認識,[8]學習主動性不高,沒有轉變學習觀念,更多是將紅色文化學習當作一項學習任務,刻苦鉆研紅色文化的精神不足,缺乏對紅色文化深入理解和認識。其次,理論和實踐的結合仍存在不足,有待進一步加強。由于大學生所經(jīng)歷的時代與紅色文化所處時代有出入,課堂上所學習的理論知識很難落實到自己的日常行為上,難以發(fā)揮真正的引領作用。此外,在互聯(lián)網(wǎng)迅速發(fā)展的今天,多元文化價值觀盛行,大學生在多元文化沖突中容易迷失方向,產(chǎn)生信仰危機。部分學生出現(xiàn)信仰功利化、多元化,急功近利、道德示范、社會責任缺乏的現(xiàn)象。
(三)紅色資源與思想政治教育缺乏有效銜接
紅色文化資源包含豐富的物質(zhì)和精神文化,同時紅色文化資源分布廣泛,由于內(nèi)容的廣泛性和地域的局限性,多數(shù)高校對紅色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實踐局限于某一方面內(nèi)容和本地文化資源,對其他形式或其他地區(qū)的紅色文化資源的認識仍然停留在較淺層面,造成紅色文化資源閑置與浪費。同時,一些高校與各紅色基地的溝通和交流較少,學生參與活動較為零散和隨機,未形成系統(tǒng)的學習和實踐體系,學校對紅色文化的宣傳平臺較少,內(nèi)容不具備吸引力,導致學生關注程度不高。
三、紅色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實現(xiàn)路徑
紅色文化自身所蘊含的價值理念對促進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創(chuàng)新思想政治教育體系等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但在融合過程的困境使得紅色文化的價值未充分體現(xiàn)。因此,針對融合困境,本文從多個主體角度出發(fā),提出了紅色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價值實現(xiàn)路徑,以進一步完善思想政治教育體系。
(一)教師層面:創(chuàng)新教學觀念,發(fā)揮引領作用
教師的引領是實現(xiàn)紅色文化資源與思想政治教育兩者相融合的重要方式。因此,教師對兩者內(nèi)容的把握及融合意識和能力至關重要。在意識層面,教師應樹立正確教學觀念,應認識到紅色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對于大學生價值觀引領的重要價值,不僅僅將其當作一項教學任務,更多的是一種歷史和時代使命。在教學實踐層面,首先應制定系統(tǒng)的教學體系,包含紅色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內(nèi)容、教學形式、期望的教學效果等等,找到紅色文化與思想政治教育的最佳契合點。其次,應拓寬融合渠道,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能夠通過生動、多樣的形式激發(fā)學生興趣,同時達到教育效果,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價值。比如通過講授一系列革命故事,講授馬克思主義的形成、發(fā)展過程與成果,加深對理論知識的理解;以閱讀紅色文學作品、觀看紅色影片等多種方式引起學生共鳴,激發(fā)學生愛國熱情。在課堂中可以通過開展紅色主題辯論、紅色論文等形式促進學生對所學理論知識的思考。此外,可以通過開展全校性紅色文化講座等方式促進紅色文化傳播。最后,應注重課程理論與實際的聯(lián)系,充分發(fā)揮所在地區(qū)紅色文化資源的作用,建立紅色文化實踐基地,并組織學生進行參觀、交流、反饋等,通過對革命歷史事件、歷史場景的真實展現(xiàn),增強學生對紅色文化的理解,增強自身的文化自豪感,從而實現(xiàn)思想政治教育教學育人的使命。
(二)學生層面:增進文化理解,提高學生主動性
傳統(tǒng)思想政治教育多是以教師講、學生聽的形式來進行,難以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主動性不高。紅色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若要真正對青年一代產(chǎn)生正面影響,應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在教師引領同學們認識到紅色文化的價值之后,教師應適時主動換位,讓學生處于主動地位。比如在課堂教學上廣泛征求學生意見,了解學生愿意通過哪些方式來學習紅色文化。在課堂上鼓勵學生發(fā)表觀點,開展多種互動形式,比如“紅色故事我來講”演講比賽等形式,讓同學們真正參與到全面了解紅色文化的過程中。在實踐學習方面不僅僅參觀紅色教育基地,更重要的是要達到參觀之后的效果。比如在參觀之前了解背后歷史人物和故事,在參觀時可以由學生負責當導游,講述紅色事跡等。在參觀結束之后通過討論或匯報形式給予知識反饋。在課堂之外,可以結合校園文化建設,設立社團組織等形式開展紅色文化活動,鼓勵更多大學生參與其中,激發(fā)其探索熱情。
(三)學校層面:提供教學資源,發(fā)揮保障和橋梁作用
雖然教師和學生是紅色文化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相結合面向的主體,但高校資源平臺的支持是實現(xiàn)紅色文化與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效果的重要推動力量。因此,高校要做好保障工作,促進紅色文化融合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推進。首先,高校在資金方面要保障融合過程的順利進行,比如實踐經(jīng)費、多媒體設備購買等;其次,高??梢圆扇〈胧I造紅色文化學習的氛圍,比如建立學校紅色文化博物館、設置紅色建筑和路標等;再次,高校可以舉辦多種紅色文化比賽,例如征文比賽、詩歌比賽以及演講比賽等,并設置相應獎勵鼓勵學生參與其中,通過某一具體形式深入對紅色文化的了解;最后,學校要積極與紅色文化基地合作與互動,組織學生定期參觀紅色文化基地,實地感受紅色文化的熏陶,同時紅色文化基地可以安排講解員來學校宣講,形成高校與紅色文化基地的雙重助力。
(四)科技層面:利用信息技術,創(chuàng)新文化融合方式
隨著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的到來,紅色文化與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有了更多的方式與形式。在“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背景下,學生的思想觀念和行為習慣發(fā)生了巨大變化,[9]因此,在紅色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中要結合互聯(lián)網(wǎng)技術,創(chuàng)新融合形式。首先,教師應充分用互聯(lián)網(wǎng)技術,豐富紅色文化教學內(nèi)容。例如通過網(wǎng)絡形式展現(xiàn)其他地區(qū)紅色文化資源,拓寬學生視野。其次,高??梢岳眯旅襟w手段,引導學生建立公眾號和紅色網(wǎng)站,鼓勵學生主動參與運營,從而創(chuàng)新紅色文化傳播方式。此外,高??梢越⒓t色文化討論平臺,一方面能夠讓同學們可以隨時隨地記錄感想、發(fā)表言論,通過多種思想的碰撞,堅定理想信念,擯棄錯誤觀念;另一方面高校和教師能夠更加全面、更加深入地了解新時代大學生的思想狀態(tài),引領其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最后,高校還應該在樹立榜樣和先進典型上下功夫,通過網(wǎng)絡宣傳讓同學們了解到身邊的優(yōu)秀人物,從而更能夠激發(fā)同學們積極進取、奮發(fā)向上的動力。
四、結語
紅色文化豐富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資源,同時也拓展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從而提高學生對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學習熱情,加深對思想政治理論知識的認知程度,并將其應用到實踐中,促進了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因此,要促進紅色文化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進程,在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過程中,以紅色文化為指引,增強學生文化自信,堅定理想信念,更好實現(xiàn)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成效。但是,在融合過程中,切不可操之過急,流于形式,為了迎合趨勢學習,否則違背了紅色文化與思想政治理論課融合設置的初衷。要結合高校自身情況,選擇最適合的教學方式,并在實踐過程中不斷進行教學經(jīng)驗總結和教學成果反饋,從而真正實現(xiàn)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立德樹人”的擔當和使命。
參考文獻:
[1]習近平: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 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EB/OL].(2019-03-19)[2021-05-27].http://china.chinadaily.com.cn/a/201903/19/WS5c9036afa31010568bdd03b1.html.
[2]人民網(wǎng).讓紅色基因代代相傳[EB/OL].(2016-10-13)[2021-05-27] http://theory.people.com.cn/n1/2016/1013/c376186-28775634.html.
[3]顧璟.革命文化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價值及運用分析[J].江蘇高教,2020(09):101-104.
[4]人民網(wǎng).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EB/OL].(2018-06-07)[2021-05-27] http://theory.people.com.cn/GB/n1/2018/0607/c40531-30041110.html.
[5]王延光.高校思政課要善用紅色文化資源[J].文化,2020(20):42-44.
[6]安鈺峰.做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shù)臅r代青年[N].光明日報,2020-03-31(06).
[7]郭培榮,徐永超.紅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價值與路徑[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20(04):75-76.
[8]陶冰冰,劉世通.紅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價值與推進策略[J].遼寧科技學院學報,2021(04):91-94.
[9]王衛(wèi)華,郭永邦.“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背景下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教育融入高職思政課的路徑研究[J].經(jīng)濟師,2021(05):160-161.
責任編輯? 苗存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