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小琴
[摘 要]目前,有些語文課堂教學只關注教材內容的理解、知識的掌握,而忽視語文與生活的關系、學生的學習規(guī)律等。為此,教師要根據教材內容的特點,從學生學習語文的內在規(guī)律出發(fā),構建開放性語文教學課堂,引導學生有效地學習語文。在課堂上,教師要從學習氛圍、文本解讀、教學過程、作業(yè)設計、教學反思等五個方面入手,進行開放性的教學,以促進學生積極參與課堂學習活動,實現(xiàn)學生語文綜合素養(yǎng)的全面提升。
[關鍵詞]開放性;課堂教學;學習氛圍
[中圖分類號] G623.2[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007-9068(2022)16-0040-03
語文是一門綜合性較強的學科,其內容豐富,包羅萬象,這就決定了語文教學要具有開放性。然而,目前的一些閱讀課堂,教師只是照本宣科,引導學生朗讀、分析、練習,使學生在課堂上如同旁觀者,整堂課一言不發(fā),教學氣氛沉悶。在沉悶的課堂氛圍中,學生的思維被束縛,學習的積極性難以激發(fā),他們只是被動地參與語文學習,難以擦出思想的火花。開放性教學是改變這一現(xiàn)狀的有效途徑,能在一定程度上為語文課堂注入活力,有效激活學生的思維,使學生積極地參與到課堂學習中,收獲豐富的知識,熟練地掌握語文技能,為學生后續(xù)的學習和成長奠定良好的基礎。
一、開放氛圍,激發(fā)學生熱情
課堂教學氛圍是影響課堂開放的重要因素。具體來說,課堂教學氛圍輕松活躍,學生就敢于發(fā)言,提出自己的困惑,表達自己的觀點,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活動中;反之,課堂教學氛圍嚴肅沉悶,學生就會畏首畏尾,無法紓解緊張心理,怯于發(fā)言和交流,不敢提出自己的疑惑,思維受到限制。學生無法融入學習中,自然就不能真正理解課堂教學的內容,就不能得到有效的發(fā)展。因此,教師要有開放的意識,營造輕松、和諧、愉悅的課堂學習氛圍。在這樣的課堂教學氛圍里,學生的學習熱情被激發(fā),能主動、積極地參與到課堂學習中,從而取得預期的教學效果。
例如,在教學統(tǒng)編語文教材三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的《陶罐與鐵罐》這一課時,教師就采取多種方式與學生建立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與學生交流、互動,為構建開放式的教學做好準備。在正式教學時,教師選擇以課本劇的方式展開教學。
首先,教師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袄蠋熤?,同學們都很喜歡角色扮演。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演繹陶罐與鐵罐之間發(fā)生的故事,同學們說好不好呀?”果然,學生十分積極,摩拳擦掌,躍躍欲試。教師將學生分成不同的小組,讓每個小組選擇不同的故事情節(jié)進行演繹:第一小組負責演繹陶罐和鐵罐之間的故事;第二小組負責演繹多年以后陶罐和鐵罐重逢的故事。其次,教師給予學生充裕的時間,讓他們根據分工進行準備。學生準備完畢后,教師給學生提供展示成果的平臺。各小組的學生輪流上臺表演,根據自己的理解演繹出陶罐與鐵罐的故事。教師和其他學生既是觀眾,又是評委,對表演的學生進行評價。評價時,既要肯定優(yōu)點,也要指出不足之處。在總評環(huán)節(jié)中,教師引導學生帶著問題從不同的角度來理解這一童話故事。最后,教師向學生提出問題:“鐵罐為什么會這樣說?”以此引發(fā)學生的思考。思考過后,學生你一言,我一語,積極地發(fā)表自己的看法。有的學生說:“因為鐵罐確實要比陶罐更加結實,因此鐵罐才會這樣說!”針對學生的認識偏差,教師沒有直接糾正,而是引導學生反復朗讀“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東西!”這一句話,細致思考和分析,讓學生體會出鐵罐的傲慢無禮和盛氣凌人。
課本劇的呈現(xiàn)形式使課堂教學變得新穎、有趣,學生在觀賞課本劇的同時也理解了文本的內容。在組織開展課本劇表演的過程中,教師的適當引導和設疑,能豐富學生的閱讀體驗,為學生營造一個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在收獲新知的同時,感受到語文學習的樂趣。
可見,語文課堂應適當開展開放性的教學活動,為學生營造一個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以激發(fā)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語文學習之中,實現(xiàn)預定的教學目標。
二、開放文本,豐富教學內容
作為一門以語言為學習對象的基礎性課程,語文教學要堅持其本性,體現(xiàn)課堂的開放性、包容性。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要用課文教,而不是教課文,要以課文為本,引導學生學習語文。為此,在教學中,教師要進行適當?shù)难由旌屯卣?,以豐富課堂教學的內容,開闊學生的視野,拓寬學生的知識面,讓學生思接千載,視通萬里。
例如,在教學統(tǒng)編語文教材五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的《紅樓春趣》一課時,教師應充分考慮開放文本的必要性,激發(fā)學生閱讀原著的興趣。《紅樓春趣》作為四大名著之一的《紅樓夢》中的一個小章節(jié),情節(jié)雖不復雜,但牽涉的人物不少,要想準確把握人物的性格特點,僅靠課本上的選段是難以實現(xiàn)的。因此,教學時,教師可讓學生通過各種渠道,如教材、互聯(lián)網、影視劇等搜集與本篇課文相關的資料,進行拓展閱讀。課始,教師借助現(xiàn)代化教學設備為學生播放電視劇《紅樓夢》的插曲,以此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把學生帶入《紅樓夢》的世界中去。有了這樣的鋪墊,教師就可以讓學生結合課前搜集的資料,嘗試概括《紅樓夢》的故事梗概,梳理主要人物。在這一環(huán)節(jié),教師提出問題:“同學們,你們最喜歡《紅樓夢》中的哪個人物呀?為什么呢?”有的學生答道:“我最喜歡林黛玉。因為她追求真愛,至死不渝。當林黛玉聽到賈寶玉被舅舅毒打后,滿面淚光,兩個眼睛像桃兒一般腫……”教師評價道:“說得不錯!這節(jié)課,就讓我們走進《紅樓夢》中的一個片段,去了解賈寶玉和林黛玉等人在大觀園里放風箏的故事……”這樣教學,有效實現(xiàn)了文本的開放,既增長了學生的見識,還能讓學生對《紅樓夢》有更加全面、深刻的認識,為后續(xù)的學習奠定基礎。
可見,構建開放的語文課堂,需要教師開放文本,讓學生通過網絡、圖書館等查閱相關的文字、音頻、視頻資料等,了解與教學內容相關的知識,以豐富學生的知識儲備,這樣能給學生帶來別樣的學習體驗。
三、開放過程,有效打破時空限制
語文是由語言、文化及思維等內容組成的,與其他課程相比,它有著更為鮮明的生活氣息。因此,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打破時空限制,從課內走向課外,引導學生走進實際生活中,把課文學習與生活實際結合起來,這樣能實現(xiàn)語文思維的拓展,促進學生學習能力的提升。
例如,在教學統(tǒng)編語文教材三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的《昆蟲備忘錄》這一課時,教師可將教學地點安排在室外,并讓學生自由分成幾個小組,以小組為單位做好活動準備。在正式教學時,教師首先拋出話題:“同學們,你們喜歡昆蟲嗎?今天我們來到昆蟲的王國,一起去追尋昆蟲的蹤跡吧!”接著,各個小組分頭行動,在校園各個角落尋找昆蟲。小組成員共同觀察捕捉到的昆蟲,并用文字把昆蟲的特點記錄下來,最后以表格的形式將觀察所得呈現(xiàn)出來,為下一步的交流做好準備。
在開闊的場地中,學生的天性得以釋放,學習積極性空前高漲。不一會兒,每個小組都有了發(fā)現(xiàn),捕捉到了本組重點研究的昆蟲。小組成員聚在一起,認真觀察,討論交流,詳細記錄。
第一小組記錄道:“蜻蜓的體型比一般昆蟲要大,有著較長的翅膀,身體表面有著十分清晰的格狀紋路,頭部有一對大大的復眼……”
第二小組記錄道:“蜜蜂是辛勤的傳粉者,它主要以花粉為食,身體主要有兩種顏色,即黑色和黃色……”
第三小組記錄道:“蝴蝶是人們喜愛的昆蟲,大部分蝴蝶的翅膀五彩繽紛,上面長有美麗的圖案,因此蝴蝶有著‘昆蟲美術家的稱號……”
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非常高,思維活躍??梢?,在開放性的課堂教學中,帶領學生走出教室、走出校園,打破學習時間、空間的限制,開展富有趣味性的語文學習活動,能夠有效激發(fā)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讓語文教學變得更加豐富多彩。
四、開放作業(yè),滿足個性需求
由于認知水平、生活閱歷、思維情感等方面的不同,學生的學習能力存在一定的差異性。因此,需要教師因材施教,量體裁衣,區(qū)別對待不同的學生個體。若教師忽視學生的個體差異,為學生布置同樣的作業(yè),就極有可能造成優(yōu)等生“吃不飽”、后進生“吃不消”的現(xiàn)象。因此,在設計課后作業(yè)時,教師應適當開放作業(yè)的形式和內容,布置難度系數(shù)不同的作業(yè),讓能力水平不同的學生自由選擇。只有這樣,才能夠滿足學生的個性化學習需求,提高整體教學質量。
例如,在教學統(tǒng)編語文教材五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的《將相和》一課時,為了幫助學生鞏固課堂所學的內容,深化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教師設計以下的開放型作業(yè)。
出示課文片段:“藺相如的話傳到了廉頗的耳朵里。廉頗靜下心來想了想,覺得自己為了爭一口氣,就不顧國家利益,真不應該……藺相如見廉頗來請罪,連忙出來迎接。從此以后,他們倆成了好朋友,同心協(xié)力保衛(wèi)趙國?!?/p>
要求:認真閱讀課文片段,展開想象,將人物的對話寫下來。
這次分層作業(yè)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可謂亮點紛呈。這是一個學生寫的作業(yè)。
廉頗身負荊條向藺相如請罪。
藺相如:“將軍這是何故?快快請起!”
廉頗:“恕我愚昧,不知先生心胸如此寬廣,處處為國著想,而我還為一己私利斤斤計較,置國家危亡于不顧,乃小人也。故特來負荊請罪,還望先生見諒……”
為學生設置開放型作業(yè),既符合不同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又可以充分發(fā)揮學生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激活學生的思維,促進學生的個性發(fā)展。因此,在語文課堂上實施開放性教學,教師可以為學生設計開放型作業(yè),在照顧到不同層次學生的基礎上,促進學生思維的發(fā)展,促使學生把握課文內容。
五、開放反思,在總結中提升
沒有反思就沒有成長,沒有師生的共同反思就沒有師生的共同成長。開放性語文課堂教學,不僅要對課堂本身和師生的表現(xiàn)進行評價,還需要師生進行反思,反思教與學的得失,以進一步優(yōu)化教學過程。師生在共同反思中實現(xiàn)教學相長,這樣能實現(xiàn)開放性課堂教學效益的最大化。
教師反思的內容非常多。如,課堂上營造的氛圍是否能讓學生輕松自在地進入到文本的學習中?是否能夠擴大文本解讀的開放性?從課內拓展到課外,自己的引導、掌控是否得當?開放性的課后作業(yè)是否能夠滿足學生的個性化需求?教學中,對學生的引導是否到位?在今后的開放性語文教學中還有哪些地方需要注意?這些問題,都需要教師結合課堂實踐進行反思,認真回顧與梳理,不放過任何一個細節(jié)。唯有如此,才能發(fā)現(xiàn)開放性課堂實施過程中存在的問題,為今后的教學實踐提供借鑒。
教師在對自身的教學活動進行全面反思的同時,還要引導學生對自己的學習活動進行反思總結。教師可設計調查問卷來了解學生真實的感受與想法。問卷內容涵蓋“你感覺這堂課與以往有何不同?”“你覺得這樣的語文課收獲大不大?”“你從這堂語文課中學到了哪些有用的知識?”“你對老師有什么建議?”等問題,讓學生結合自身實際反饋學習效果。這樣,不僅能引導學生進行反思,而且教師也可以據此進行再反思,以便調整今后的課堂教學思路,建構出更受學生歡迎的開放性課堂。
在開放性反思中,師生共同回顧課堂教學,反思自身的優(yōu)點與不足,這樣能有效提高語文教學效率,讓開放性課堂日臻完美。
“教學有法,教無定法?!痹谡Z文教學實踐中,教師應當緊跟時代步伐,深刻認識到開放性教學的優(yōu)勢,探索研究開放性課堂的教學規(guī)律、教學策略等,并積極在課堂中落實,從而構建富有趣味性、實效性的開放性語文課堂,讓更多的學生積極參與語文學習,促進課堂教學預設目標的達成,實現(xiàn)學生語文綜合素養(yǎng)的全面提升。
[ 參 考 文 獻 ]
[1] 王旭明.依課標與重學情:中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共通之路:口語交際課《談談心目中的君子》教學反思[J].語文建設,2017(13):4-11.
[2] 鞏長虹.中小學語文延伸閱讀教學的理論與實踐思考[J].語文建設,2015(9):9-10.
[3] 祖琴.讓語文回歸自然:以《荷塘月色》為例探討閱讀教學的必要性[J].語文建設,2016(6):27-28.
(責編 韋 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