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婉嬋
摘 要:閱讀能力是學生語文綜合素養(yǎng)能力之一,群文閱讀方式對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起到重要的作用。但是在群文閱讀教學中,由于受到傳統(tǒng)教學思想的影響,依舊存在較多的問題,導致教學效率低下。本文針對群文閱讀在高中語文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以及應用策略進行以下的研究。
關鍵詞:群文閱讀;高中語文;問題;策略
群文閱讀方式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作用越發(fā)突出,對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起到了促進的作用,因此教師要重視群文閱讀在教學中的應用,加強對閱讀教學手段的創(chuàng)新,提高閱讀教學效率。
一、群文閱讀在高中語文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教學思想過于落后
當前群文閱讀在高中語文課堂教學中的應用,依舊是受到傳統(tǒng)教學思想的影響,教學模式比較落后,在教學應用中,所投入的人力物力消耗較大,所花費的時間也多,但是缺乏明顯的教學成效。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教師需要引導學生領會課文的含義,借此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但是由于長期受到應試教育體制的影響,教師所制訂的教學活動依然是圍繞教學成績所開展,缺乏對學生語文綜合能力的訓練,在教學中,采用大量的題海戰(zhàn)術,忽略了對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從而導致群文閱讀課堂缺乏實效性。
(二)缺乏對閱讀材料的了解
在開展群文閱讀教學中,教師所開展的教學活動依舊是以提升學生考試成績?yōu)橹?,在選擇和制訂教學內容時依舊是以考試范圍作為指導,教學中缺乏對學生主體地位的重視,導致學生在群文閱讀課堂上的學習熱情不高。因為缺乏對群文閱讀的重視,所以教師對群文閱讀材料的了解程度不高,甚至是為了回答學生的問題而引導學生開展閱讀活動,在閱讀過程中,教師也缺乏對材料的深入了解,無法發(fā)揮好引導的作用,導致學生的閱讀效率得不到有效的提高。高中語文教學時間有限,教學任務重,所以教師開展群文閱讀的時間是非常少的,教師缺乏時間去了解閱讀材料,進而導致群文閱讀整體教學效果不明顯。
(三)閱讀主題設置單一
在課堂上開展群文閱讀教學,必然要求授課教師能設計一個甚至多個閱讀主題展開閱讀教學,因此群文閱讀主題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閱讀主題就是群文閱讀的主體靈魂,缺少了主題的群文閱讀就會雜亂無章,失去群文閱讀的意義,導致學生失去閱讀的目標,致使閱讀低效,甚至無效。當下一些教師愿意開展群文閱讀嘗試,但也確實存在閱讀主題單一的現(xiàn)象,究其原因主要是文本解讀的度不好掌控,僅僅是抓住文本間較為粗淺的聯(lián)系,積累經驗與沉淀反思是不夠的。此外愿意進行群文教學的教師較少,課堂上群文閱讀的主題更多是教師個人的理解與思考,缺少群體間交流及不同想法間的碰撞。
(四)閱讀文本組合不夠多樣化
這是一個高速發(fā)展的社會,導致事物呈現(xiàn)深度融合狀,這必然也要求群文閱讀教學閱讀文本組合的多樣性,改變過去單一文本的閱讀狀況,鍛煉學生的思維,拓寬學生的視野。目前很多進行群文閱讀教學的教師僅是整合了教材文本或是整合了文學文本,缺少從課內到課外的延伸,更鮮有跨媒介的閱讀,強化群文閱讀文本的多樣化組合,方能適應這個社會的要求,幫助學生實現(xiàn)舉一反三的閱讀學習目標。
二、加強群文閱讀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應用意義
(一)有利于拓寬學生的閱讀視野
在高中語文課堂中開展群文閱讀,對拓寬學生的閱讀視野起著重要的作用。因為學生知識的積累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閱讀能力的提高也是需要一定的積累過程,需要通過閱讀大量的素材來豐富自身的知識視野。不同類型的書籍,所描述的內容以及思想都不同,其中所表達的情感態(tài)度、所運用的寫作技巧都存在較大的差異,所以加強群文閱讀,不僅可以積累學生的知識,還有利于提升學生的文學素養(yǎng)[1]。學生在閱讀大量書籍后,可以學習其中所運用到的寫作技巧,也有利于提升其寫作能力,為提升語文整體素質奠定有效的基礎。在開展群文閱讀時,一般是根據(jù)主題的內容來選擇對應的素材來進行閱讀,雖然素材主題相同,但是素材內容不同,對積累學生的寫作素材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而且隨著學生閱讀量的增多,學生的閱讀視野不斷地得到拓寬,對素材的理解深度也不斷提高,從而更好地提高學生對文學作品的見解。
(二)有利于提高學生的閱讀效率
群文閱讀,是一個快速閱讀的過程,學生在快速閱讀過程中,可以迅速地提取文章的主旨,鍛煉學生的知識歸納和概括能力,為提高學生的知識獲取能力奠定基礎。隨著信息技術的發(fā)展,人們可以隨時隨地獲取大量的信息,但是大部分信息對生活和學習都是無用的,所以提高信息獲取能力十分重要。而通過開展群文閱讀,不僅可以鍛煉學生的閱讀速度,也可以鍛煉學生的信息提取能力,對學生之后的學習和生活都起著重要的作用,因此高中語文課堂應當重視群文閱讀的開展。
(三)有利于建構以學生為主體的閱讀課堂
傳統(tǒng)的閱讀課堂教師是課堂的主體,學生更多的是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課堂閱讀,學生被動接收教師傳遞的知識信息,被動地回答教師提出的問題,致使學生對閱讀失去興趣。群文閱讀可以讓學生自行構建閱讀課堂,他們可以共同探討群文閱讀的主題,可以自由選擇群文閱讀文本的組合,確定自己感興趣的主題及文本,實現(xiàn)自由討論,而教師僅需從中進行引導,為閱讀教學保駕護航。
(四)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
群文閱讀的優(yōu)勢在于“群文”,多文本組合不僅是讓學生接觸不同的文本,更是在不斷接觸中積累更多語言材料,了解不同的文本語言特點,在此基礎上進行知識的內化,總結經驗提升語言的建構與運用能力。通過對多文本不同角度的分析,橫向、縱向的對比,鍛煉學生觀察的能力,形成自身獨特的見解,進而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不同思想的碰撞可以提高審美鑒賞層次,提升思維的品質。中國傳統(tǒng)文化博大而精深,單篇閱讀難以形成濃厚的文化氛圍,群文閱讀能夠有效地解決這一弊端,讓學生實現(xiàn)全面認知,建構文化體系,營造文化氛圍,提高學生的文化理解與傳承能力。
三、群文閱讀在高中語文課堂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一)加強對教材的拓展延伸
教學教材所選定的內容,不僅具有較高的思想水平,更是貼切學生的實際情況,可以提高學生對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革命文化的深刻認識,所以教材教學是最根本的。但是僅局限于教材教學,也會限制了學生知識和思維的發(fā)展,因此教師也要恰當?shù)赝卣寡由旖滩膬热?,拓寬學生的閱讀視野。群文閱讀,對學生的閱讀速度要求比較高,要求學生在較短的時間內進行多文本素材的閱讀,但是課堂教學時間有限,不僅會增加教師的教學壓力,也無形之中增大了學生的閱讀壓力[2]。因此,在群文閱讀中,教師要立足教材的內容,結合教材作為基礎來拓展閱讀材料,了解學生的閱讀需求以及閱讀水平,選擇恰當?shù)拈喿x材料。在閱讀中,要引導學生使用精讀和泛讀的方式,要對教材進行精讀,對課外補充閱讀材料進行泛讀。
比如:在進行第三冊第三單元蘇洵的《六國論》教學時,教師可以將閱讀素材拓展到李楨的《六國論》閱讀,組織學生開展群文閱讀,提高學生對閱讀文本的全面理解。通過開展群文閱讀,可以深入分析六國滅亡的歷史事實,學生也可以根據(jù)自己的了解,提出自己的觀念,并且對所閱讀的素材進行觀點提取,尋找觀點的論據(jù),從中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因此,加強群文閱讀活動的開展,不僅可以提高學生對我國古代社會的認識,還能從中樹立較強的憂患意識,對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起到重要的作用。所以高中語文教師要立足于教材內容,加強閱讀素材的拓展,不斷地豐富學生的知識儲備,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
(二)加強對教學情境的創(chuàng)設
興趣是影響學生學習效果最關鍵的因素,在高中語文群文閱讀課堂上,教師要重視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因此教師可以加強對教學情境的創(chuàng)設,提高課堂的趣味性。群文閱讀雖然是一種快速閱讀的方式,但同時也是一種深度學習的方式,要求學生能夠主動有目的地進行學習,從中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比如,形象思維、邏輯思維、創(chuàng)造性思維等多種能力,鍛煉學生的閱讀能力,促使學生實現(xiàn)知識的轉移,能夠做到舉一反三,將所學到的知識和學習技巧應用到多個方面,借此來提升自身的學習效果。所以,在高中語文群文閱讀課堂上,教師要重視激發(fā)學生的內在動力,在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時,要結合教學任務、學生的學習現(xiàn)狀來設計學生深度參與的情境活動,讓學生能夠在情境活動中進行自主的學習,提高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比如:在學習第四冊第二單元李清照的《聲聲慢》時,教師要引導學生了解李清照的生活變化,了解作者的心境變化,從中去感受作者寫作情感的變化,從原有的安逸生活演變到晚年的孤凄生活。李清照生活的變化主要是受到“靖康之變”的影響,因此教師可以加強學生對“靖康之變”的認識,通過在網(wǎng)上尋找一些關于“靖康之變”的影視作品或者圖片資料,讓學生更加直觀地認識到“靖康之變”的內容。為了讓學生能設身處地了解李清照的經歷,更加深刻地理解詩詞中李清照的情感,教師可以讓學生自由討論“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所蘊含的內容和情感。教師也可以讓學生在課后收集李清照的生平事跡,對李清照的一生進行情境模擬,從中更好地感受作者的心境變化,提高對作品的深刻認知。
1.加強閱讀深度和廣度的結合
群文閱讀所閱讀的材料是非常廣泛的,在進行群文閱讀教學時,教師要加強對深度和廣度的結合,雖然會增加學生的閱讀難度,但能有效地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群文閱讀的開展,對學生的辯證思維能力,以及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要求都比較高,學生在閱讀中需要對不同類型的文本進行剖析,然后進行辯證思考,進而提升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yǎng)[3]。所以加強群文閱讀活動的開展,不僅可以引導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還能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和思維能力。
比如,魯迅先生的名言“不在沉默中爆發(fā),就在沉默中滅亡”,是出自其文章《記念劉和珍君》當中。魯迅先生是我國近代文學中的典型代表,不僅是一位著名的文學家,更是一位偉大的思想家,為了進一步提高學生對魯迅先生的認識,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閱讀魯迅先生其他的作品,如《吶喊》《彷徨》。在《記念劉和珍君》學習中,學生可以從中體會擁有積極向上的人生態(tài)度的重要性,我們要學會直面人生,要用通達樂觀的心態(tài)來面對人生中的苦樂,從中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該文章中所運用到抒情手法、議論手法,都值得學生進行進一步的學習,所以學生要加強對該文章的深度學習,掌握其中的寫作手法,并且應用到自身的文章寫作當中,為提高自身的語文綜合素質奠定基礎。
2.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隨著新課標的改革,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突顯出來,所以要提高高中語文群文閱讀的教學效果,教師要充分發(fā)揮好學生的主體作用,做好自身引導者的角色。在課堂上,不僅教師要轉變教學觀念,學生也要轉變傳統(tǒng)的被動學習觀念,轉為主動積極的學習觀念,加強對學習方式的創(chuàng)新改變,掌握好自己的學習節(jié)奏,提升學習效果。在群文閱讀教學中,教師要激發(fā)出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加強合作探究模式的開展,加強對閱讀教學五步法的應用,也就是要明確教學目標、對例文進行精講、引導學生進行自主閱讀、引導學生進行不同文章之間異同的比較、引導學生進行閱讀拓展。在自主閱讀過程中,學生之間要加強交流,學生應當及時提出存在的問題,及時解決問題,保證閱讀效果。高中學生學習方式比較穩(wěn)定,課堂紀律性、自覺性比較高,因此教師要充分相信學生,將課堂還給學生,引導學生開展自主探討學習,鍛煉學生的閱讀能力。
比如:在學習第二冊第一單元郁達夫的《故都的秋》時,文章主要是表達作者對故鄉(xiāng)的愛、對祖國的愛,文章中所應用到的寫情手法很多,學生要掌握其中的寫作手法,也要在學習中樹立愛國精神。為了更好地拓寬學生的閱讀視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課堂上自主閱讀和《故都的秋》相似的文章,如老舍先生的《想北平》和林語堂先生的《動人的北平》等,這些文章都是描述北京,都是在表達自己對故鄉(xiāng)的熱愛和思念,但是在寫作手法上以及情感上都存在著差異,因此教師要引導學生從中去分析三篇文章存在的異同,可以通過小組探究的方式來分析研究,進而鍛煉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提高學生的閱讀分析能力。
結束語
加強群文閱讀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應用,不僅可以拓寬學生的閱讀視野,還能讓學生積累知識,為之后的學習奠定堅實的知識基礎。閱讀是高中語文的重要組成內容,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不僅是高中語文教學要求,也是提高學生語文綜合素養(yǎng)的重要因素,所以在群文閱讀課堂上,教師要重視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發(fā)揮好學生的主體作用,加強對教材的拓展,加強對情境的創(chuàng)設,不斷豐富教學手段,構建高效的閱讀課堂。
參考文獻
[1]李馬文.高中群文閱讀視域下的教學策略[J].教育觀察,2019,8(37):43-44.
[2]周國偉.淺談群文閱讀模式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運用路徑[J].語文教學通訊·D刊(學術刊),2020(4):56-58.
[3]馬瓊.新課改視域下高中群文閱讀課堂教學探究[J].才智,2020(4):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