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嘉祿
清蒸沙鰻鲞
在我小時候,上海西藏中路靠近汕頭路的地方有一家“甬江狀元樓”,寧波風味老字號,出品呱呱叫,苔條拖黃魚、冰糖甲魚、咸菜大湯黃魚、沃鯊魚、蠣黃炒蛋、白灼墨魚蘸蝦醬等等,讓我一想起來就止不住口水洶涌。1974年,我們幾個鐵哥兒們送王文富同學(xué)去崇明農(nóng)場戰(zhàn)天斗地,在狀元樓(當時改名為“寧波飯店”)為他餞行,5個“餓死鬼”,10瓶啤酒,一桌子菜,花了8元錢,吃到爬不動。
后來西藏中路拓寬,“甬江狀元樓”被拆除。曹家渡的“滬西狀元樓”我也去吃過,味道不錯,后來搬到古北地區(qū),我又去吃了一次,除了鰻鲞和黃泥螺,立身揚名的老寧波經(jīng)典風味都不見了。據(jù)服務(wù)員說,周邊的顧客一進門就吵著要吃松鼠鱖魚、醬爆豬肝、八寶辣醬。我把菜譜從頭翻到底,果然是本幫菜唱主角,真真想不通。100多年前,寧波人成群結(jié)隊來上海打拼,成為上海最大的移民群體之一,上海工商業(yè)的數(shù)十個“第一”就是寧波人創(chuàng)下的。寧波幫中的鯉魚跳龍門者,成了呼風喚雨的狠角色。法租界的路名大都以法國人的名字來命名,但也有例外,至少有兩條馬路是以中國人命名的,一條是虞洽卿路,一條是朱葆三路,這兩位大咖都是“老寧波”,牛吧!
所以,上海灘怎么可以沒有寧波飯店呢!改革開放不久,上海開出了“漢通”和“豐收日”兩家飯店,寧波老味道,人見人愛,生意火爆,但最近幾年似乎風光不再,競爭激烈是外因,內(nèi)因是出品質(zhì)量有點下降,比如我最最喜歡吃的臭冬瓜、海菜股(又名“莧菜?!保?,味道大不如前。還有一點,清風鰻鲞干乎乎的,肉頭不滑,鮮味不足;至于黃魚鲞燒肉,似乎從來就沒有供應(yīng)過。我在寧波、奉化、象山好幾家飯店都能吃到帶魚鲞、鰻鲞、沙鰻鲞、青魚鲞等,還有螟脯——墨魚鲞,寧波朋友說:“以寧波風味招徠吃客的飯店,怎么可以沒有魚鲞呢?”
前不久,在老饕中很有人緣的“源茂苑”搬到上海廣靈一路的新址重新開張,朋友請我去嘗新。因為跟林老板熟,我們就吃到了蒸鮮咸帶魚雙拼、黃魚鲞燒肉。
寧波咸嗆蟹
寧波四鲞:鰻鲞、沙鰻鲞、帶魚鲞、黃魚鲞
去年冬天,與朋友在一家弄堂里的私房菜館吃飯,一款沙鰻鲞炒芹菜給我留下不錯的印象。后來我在網(wǎng)上買到了品質(zhì)不錯的沙鰻鲞,肉質(zhì)緊實,無腥無沙,切段清蒸或切絲與芹菜炒,都是別有風味的下飯小菜,但最好吃的做法還是炒毛豆子:沙鰻鲞切小塊,在油鍋里煎至結(jié)皮撈起,用鍋底余油煸炒毛豆子,然后復(fù)投沙鰻鲞,加點黃酒、生抽和白糖,燜一會兒收汁就行了。沙鰻鲞韌勁足,毛豆子有清香,這道菜宜在夏天吃,味道非常贊!
前年重陽節(jié)前,任輝兄邀我和忠明、軍萍諸兄至延安中路一家舊款寧波飯店吃飯,單開間門面,上下兩層,粉刷墻面,瓷磚地面,塑料椅子,塑料臺布,裝潢何其簡陋,我卻喜歡這樣的風格。經(jīng)驗告訴我:東床坦腹的腔勢,往往隱匿著曠世美味。
任輝兄熟門熟路地點了幾道菜:紅膏熗蟹、臭冬瓜海菜股雙拼、清蒸咸墨魚蛋、墨魚汁炒全墨魚、苔條拖黃魚……還有肉餅子蒸三曝咸鰳魚。咸鰳魚,上海人稱之為“咸鲞魚”,加肉糜或咸蛋一起蒸,是浙江籍人家的夏令清粥小菜,筷頭篤篤,可以吃好幾天呢!
別具風味的象山三黃湯,黃魚鲞、大黃魚、黃魚肚同煮一鍋湯,味道極鮮
雙鲞烤肉
肉餅子蒸三曝咸鰳魚
作為咸鲞魚的豪華版,三曝咸鰳魚在偌大的上海灘,也許只有南京東路的“邵萬生”和“三陽”有售,用保鮮膜包緊后塞在柜臺一角,一般人看不到,就是看到了也不識。此貨價格比凡品要貴上三四倍,不識貨的朋友舍得這點銅鈿銀子嗎?家父在世時,得著一點稿費才會去“邵萬生”買一條來,分作三頓吃。蒸熟的三曝咸鰳魚,魚身斷面的顏色艷如桃花,但筷尖一戳就發(fā)現(xiàn)魚肉接近腐敗,并有強硬的腐臭味躥起。而這,正是三曝咸鰳魚的奧妙,令知味者如癡如醉,欲罷不能。
三曝者,是大海、太陽與郇廚的天作之合。取新鮮鰳魚,埋進老鹵甏中浸泡1個月,撈起暴曬1個月至硬如石,再入老鹵壇中浸泡1個月回軟,再取出暴曬至色呈老檀皮,然后再次沉入老鹵中完成最后的發(fā)酵醇化。三起三落的歷練,需要半年以上,所以味道才如此古早!
看我們吃得高興,嚴老板慢慢踱來搭訕:“再給你們上一道雙鲞烤肉如何?用我自己曬制的黃魚鲞和螟脯燒黑毛豬五花肉,味道一流?!?/p>
我當然有興趣。黃魚鲞我已經(jīng)寫過文章,這里不贅。螟脯,就是墨魚鲞,用墨魚腌制曬干而成,這也是一道浙東古法美食。明代郎瑛在《七修類稿·辨證·偽墨艾納》中有記載:“烏賊魚暴乾,俗名螟脯?!薄吨袊柚{資料·最新醒世歌謠·寧波謠》中也記了一筆:“潮汛一到南風涼,陳前會泊處,螟蜅甘且香,供食有余運輸將?!边@段類似竹枝詞的文字要用寧波話來念才有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