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偉
內(nèi)容摘要:普希金在中篇小說中描繪了許多貴族形象,他們的身份與地位不同,心態(tài)和性格迥異,體現(xiàn)了普希金時代俄國貴族性格中的復雜性,也反映了當時俄國的社會變革。
關(guān)鍵詞:普希金 中篇小說 貴族形象
亞歷山大·謝爾蓋耶維奇·普希金被譽為俄羅斯最偉大的“民族詩人”,他憑借自己非凡的才華和對俄羅斯社會的關(guān)心寫下了很多深刻的作品,尤其是反映俄羅斯貴族思想和生活的作品占據(jù)絕大多數(shù)。
普希金刻畫了眾多的貴族形象,而這一直是被學者們重點研究的內(nèi)容,例如詩體小說《葉甫蓋尼·奧涅金》中的奧涅金,被赫爾岑稱為“多余的人”,這也開創(chuàng)了俄羅斯文學史上“多余人”的先河。不僅如此,普希金在他的中篇小說創(chuàng)作中也描繪了性格迥異的不同貴族形象,真實地反映出沙皇統(tǒng)治后期俄羅斯的社會狀態(tài)。其中篇小說中的貴族形象可以劃分為以下幾種。
一.舊貴族
俄羅斯的貴族階層主要是“舊貴族”,也即封建歷史上的傳統(tǒng)貴族。作為貴族階級的一員,普希金對自己所在階級是抱有巨大的熱情和希望的,他認為貴族之所以是貴族,是因為他們有著天生的責任和義務(wù),即對國家和人民的使命。他們應(yīng)當維護國家和民族的榮譽,應(yīng)當追求勇敢和自由,應(yīng)當忠誠和樸素。這是他所認為的貴族階級的固有使命。他自己也說過愿意像格里鮑耶多夫那樣為祖國犧牲自己的生命。在普希金的眾多作品中都描繪了他心目中貴族應(yīng)有的形象。如《皇村回憶》中的奧爾洛夫,《羅斯拉夫列夫》里的波琳娜等,他們都寄寓了普希金對理想貴族的贊美。
與詩歌及散文的詩意化贊美不同,普希金的中篇小說更多地反映了俄國的社會尤其是廣大農(nóng)村的現(xiàn)實狀態(tài)。在這些小說中,有很多普希金所不認可的貴族形象。他們一般都從小接受正統(tǒng)的貴族教育,禮節(jié)周到,舉止高雅,衣著光鮮,很多人過著窮奢極欲的生活。他們不關(guān)心國家的前途和人民的命運,只考慮家族的利益和個人的私欲。有的人利益至上,有的人陰險狠毒,有的人虛偽貪婪,有的人平庸腐朽,雖然性格各異,但都是封建時代的既得利益者和忠實捍衛(wèi)者。
1.專橫貪婪的貴族形象
阿法納西耶維奇是《彼得大帝的黑人教子》中的人物,他經(jīng)常設(shè)宴,在宴會上高談闊論沒有任何價值的無聊話題。他為了得到沙皇陛下對家族更多的庇護,不顧家人和女兒的反對,將女兒嫁給她不熟悉的黑人易卜拉欣,并極力反對她喜歡火槍兵瓦列里安。當娜塔莎無意間聽聞沙皇陛下前來提親而父親卻滿口答應(yīng)的時候,站立不穩(wěn),頭撞在箱子上直接病倒了兩個星期,阿法納西卻并不關(guān)心,而是在易卜拉欣前來探望的時候極力討好他。事實上,得到好處最多的還是阿法納西耶維奇自己,作為封建家長,為了維護家族的利益也就是自己的利益,他不惜將親人作為籌碼。阿法納西耶維奇形象的經(jīng)典之處就在于并非刻意的描繪,而是通過這種非重點的刻畫寫出了貴族階層的現(xiàn)實狀態(tài),為了家族犧牲女兒的幸福,這種事情看似殘酷,卻被作者寫成了稀松平常的小事,也從另一方面反映了俄羅斯上層社會的現(xiàn)實狀態(tài)。這種對子女婚姻的包辦在中國傳統(tǒng)文學中也是極為常見的,而在普希金筆下,這種專橫已經(jīng)脫離了個人好惡,完全只以利益作為衡量了。
人與人之間為了利益總是會不斷地傾軋,貴族之間為了自己的利益也會明爭暗斗,正如《杜布羅夫斯基》中的特羅耶庫羅夫。他是一個專橫殘忍的人,“在他的莊園所在的省份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過著窮奢極欲的貴族生活,視別人的討好為理所應(yīng)當。他對于手下的仆人和農(nóng)奴極為苛刻嚴厲,動輒打罵家仆。一些女仆被他玩弄之后又隨意丟棄,顯示出了他荒淫的一面。甚至省里的官員和法庭的法官對他也是畢恭畢敬。他可以隨意打發(fā)自己的客人或?qū)λ麄儛鹤鲃?,也沒有人敢于反抗。別的小地主對他也只能卑躬屈膝。一次,為他管理狗舍的犬夫嘲諷了他的窮貴族朋友杜布羅夫斯基,他卻毫不在意,這位朋友因為尊嚴受傷想要他的犬夫道歉,他卻因此心生怨恨,買通官員,逼迫他的老朋友交出土地,在杜布羅夫斯基因此重病的時候也沒有停止對他的迫害,最終把他逼死,竟因此感到了“報復的暢快”,其陰險狠毒之甚簡直令人發(fā)指。
但即便如此,普希金也試圖對其卑鄙行徑進行掩飾。在寫到杜布羅夫斯基病重時,特羅耶庫羅夫曾為此良心不安,并稱只是為了報復。這反映了普希金的時代局限,他對于自己理想貴族的反面抱有的是一種惋惜和包容之情,而沒有那種革命者的堅決徹底。在很多革命小說中,反面人物總是被塑造成十惡不赦的惡徒,這在十九世紀初的普希金作品中是看不到的。
偽君子們一般都出身高貴,受過良好的教育,舉止高雅,而光鮮的外表下卻隱藏著邪惡的內(nèi)心?!逗谔一屎蟆分械母駹柭闶沁@樣的人。他喜好打牌,卻能克制不去賭博,在別人面前總是保持簡樸,堅持只靠俸祿生活,說自己“不能犧牲應(yīng)付的開支得到意外之財”,但他其實對金錢非常貪婪,在欲望的驅(qū)使下,他不再甘心樸素保守的生活,為了得到可以發(fā)財?shù)娜龔埮频拿孛?,他不惜做八十七歲老太太的情夫。他不是一個敗家子,懂得珍惜金錢,能隱忍等待發(fā)財?shù)臋C會,而老夫人便是他發(fā)財?shù)南M?,老夫人的不配合使他終于失去了耐心,直接用槍威脅她,將老人生生嚇死。他為了金錢不擇手段,心狠手辣,毫無羞恥之心。他的朋友托姆斯基對他的評價描繪了赫爾曼最真實而又生動的畫像:“他有著拿破侖式的側(cè)面,靈魂卻像梅菲斯托菲爾,他的良心上至少壓著三種罪惡。”
格爾曼是十九世紀初俄國社會開始轉(zhuǎn)型的代表形象,他的身上摻雜有早期資產(chǎn)者的特質(zhì)。身邊的貴族如托姆斯基等人奢靡的生活激起了他內(nèi)心的貪婪、狂熱和幻想,他不再甘于樸素的生活。在這樣一個轉(zhuǎn)型時期,金錢至上的觀念使得傳統(tǒng)的道德力量逐漸崩塌,取而代之的是冒險精神和金錢狂熱。在他決定從老伯爵夫人手中得到三張牌開始,他就已經(jīng)失去了傳統(tǒng)的道德廉恥;從他嚇死老伯爵夫人的那一刻起,他對于金錢的態(tài)度就不再是吝嗇而是充滿著占有欲了。正如托姆斯基所言,他的側(cè)面像拿破侖——不同的是,拿破侖追求的是領(lǐng)土和霸業(yè),而格爾曼追求的是金錢。
2.平庸腐朽的貴族形象
不勞而獲的生活滋生了一大批社會的寄生蟲,他們的沉浸在瑣碎的世俗生活中,既沒有物質(zhì)上的追求,精神世界也一貧如洗,他們絕不是普希金理想中的崇高貴族,卻也并不像特羅耶庫羅夫那樣卑劣,他們沒有理想,也沒有能力。他們對于國家和社會沒有一點貢獻,連自己的產(chǎn)業(yè)都打理不好,甚至連作惡都缺少足夠的能力。他們要么寄生在農(nóng)村的莊園上,要么寄生在城市的上流社會中,是真正的行尸走肉。俄國貴族階級的腐朽沒落,由此可見一斑。
《黑桃皇后》中的老伯爵夫人便是其中的典型。她雖已年過八旬,卻依然沉溺于年輕時的浮華與輕佻。她保持著年輕時的衣著打扮,幻想上流社會的浮夸生活。她不愿相信自己已經(jīng)老去的事實,還在做著年輕時風流的美夢。她既吝嗇,又冷漠,對于自己的養(yǎng)女麗莎極其苛刻,麗莎倒茶時,她嫌糖放多了;麗莎讀書時,她指責書讀錯了;麗莎陪她出門散步時,路上的坑洼都成了麗莎的不是。麗莎做的任何一件事情都能引起她的責難。老伯爵夫人的雙眼已經(jīng)渾濁,精神已經(jīng)枯萎,只剩下這件衰老的軀殼。而由于她的幻想迷夢,才招來了格爾曼這樣的冒險家。老伯爵夫人雖然只是《黑桃皇后》中的配角,卻能夠反映出俄國貴族階級衰頹的歷史現(xiàn)實。
二.新貴族
普希金所處的時代是大變革的時代,資本主義興起,新的思想新的觀念對于腐朽的沙俄上層社會造成了巨大的沖擊,此時出現(xiàn)了大批面貌一新的貴族,他們通常接受過先進的國外的教育,并具有改變俄羅斯落后面貌的強烈愿望。然而在封建勢力根深蒂固,資本主義發(fā)展薄弱的沙皇俄國,想要實現(xiàn)這樣的理想是很困難的,新貴族總是陷入兩難的境地。
1.“多余人”的形象
“多余人”是十九世紀俄國現(xiàn)實主義文學的經(jīng)典形象,如赫爾岑筆下的別里托夫,屠格涅夫筆下的羅亭等,雖然這一形象是從屠格涅夫的《多余人日記》開始被人熟知,但在這之前就已經(jīng)有這一類形象出現(xiàn)在文學作品中。他們出身高貴,卻厭惡上流社會,力圖改變現(xiàn)實卻又找不到出路,希望改革卻又不愿意失去自己的地位,同情底層人民卻不能脫離貴族階級。他們生活空虛,性格軟弱,沒有反抗的勇氣,只能在生活中彷徨嗟嘆。
普希金的作品中,“多余人”的形象便已經(jīng)出現(xiàn)?!度~甫蓋尼·奧涅金》中的奧涅金無疑是被研究得最為廣泛和深入的,他受過西方先進的啟蒙教育,身體里流淌著革命的熱血,卻又沒有行動的意志和決心,因此成了所處社會中的“多余的人”?!陡呒铀鞯姆敗分校頌椤胺敗钡馁F族青年因受過的教育、黑暗的社會現(xiàn)實以及精神的創(chuàng)傷,導致成為了社會的“多余人”。《茨岡》中的阿樂哥,不滿貴族社會的黑暗現(xiàn)狀卻又不能脫離這樣的社會秩序,向往自由生活卻又無法真正解脫,成了一個悲劇的“多余人”。
而在普希金的中篇小說中,“多余人”這一類型的形象也有所展現(xiàn)。《羅斯拉夫列夫》中的波琳娜便是其中的一個。她博覽群書,思想先進,認為女人也能為國家為社會做出貢獻,她和“我”辯論女人對于國家的作用并使“我”感到震驚。她能看清自己身邊的現(xiàn)實狀況,而小說中卻多次寫到她“眼含淚水”,她無力改變周圍的一切,只有在“我”的面前流淚和表達自己的想法。這種“多余人”的形象在普希金的詩歌中也有體現(xiàn),敘事詩《高加索的俘虜》和浪漫傳奇詩《茨岡》中都有這類形象?!岸嘤嗳恕笔悄莻€時代特殊的一群人,他們總是感受到環(huán)境帶來的壓力,卻很少采取行動,這又加重了自己的壓力,他們十分脆弱,一點困難就讓他們失去勇氣,所以往往一事無成。普希金小說中“多余人”的描寫開了俄羅斯文學這一類人物形象的先河,對后來的作家的創(chuàng)作產(chǎn)生了巨大影響。
“多余人”是對俄國當時一類有志的知識青年的現(xiàn)實刻畫,反映在作品中實際上是作者對俄國社會以及青年命運的一種思索,盡管沒有能夠探索到出路,卻能深刻反映俄羅斯社會變革時期貴族青年的性格掙扎和初步覺醒的民族意識。
2.自身的投影
作為一個貴族青年,普希金也曾沉溺于奢華的貴族生活,并十分珍視自己的貴族身份,但人生經(jīng)歷使普希金受到了十二月黨人的巨大影響,寫下了《鄉(xiāng)村》《自由頌》《致恰達耶夫》等歌頌自由,反對沙皇專制的作品,因此招致了沙皇政府的不滿和迫害,被流放到高加索地區(qū)。在短暫的一生中,普希金看到了農(nóng)奴們悲慘的命運,看到了貴族們?yōu)楦徊蝗实拿訝€腐朽,也看到了革命黨人的艱苦嘗試。他以筆作為武器,熱情歌頌革命,鼓舞貧苦人民反抗沙皇統(tǒng)治。但他終究只是一個貴族青年,并不能與普通的勞苦大眾真正融合。其小說中的一些貴族,是他自身的投影。
《上尉的女兒》是普希金最為著名的小說之一,其主人公貴族青年格里尼奧夫是一個性格鮮明的典型形象。他少年時不務(wù)正業(yè),整天玩耍,十七歲時,父親要他去當兵鍛煉。旅途中突遇暴風雪,他迷路時碰到了流浪漢一般的普加喬夫,普加喬夫帶著他來到了一家客棧歇腳,度過了暴風雪。重新啟程時,他不顧反對,把自己嶄新的棉皮襖送給了普加喬夫。之后普加喬夫叛亂并攻陷了他所在的要塞,原本準備處死他的普加喬夫認出了這名送給他棉皮襖的少年,因此釋放了他,并希望他為自己效忠,但格里尼奧夫表示自己已經(jīng)宣誓效忠于沙皇,不能為自立為王的普加弄夫效忠。
格里尼奧夫有著貴族青年好逸惡勞的通病,但他為人正直,對幫助自己的人也能盡力回報,盡管對方看起來只是一個流浪漢;他又宣誓效忠沙皇,拒絕為普加喬夫效命,即使被死亡威脅。他并不是一個徹頭徹尾的壞人或好人,和普希金一樣,身為貴族,受時代和出身所限,他并不能顯得更加進步。正如普希金在小說中對普加喬夫的矛盾性描寫以及對格里尼奧夫忠誠精神的贊美一樣,普希金能夠認識到像普加喬夫一樣走上起義道路的人民是窮途末路別無選擇的,認識到貴族對人民大眾的壓迫是農(nóng)民起義的根本所在,認識到沙俄軍隊對起義軍的鎮(zhèn)壓是殘酷的,卻依然反對這種以暴制暴的反抗方式,他不希望俄羅斯社會再出現(xiàn)如此的暴亂場景,但又沒有更加行之有效的方式解決問題。這正是那個時代普希金們的痛苦寫照。
普希金中篇小說作品不多,但部部都是佳作。在小說中他描繪了很多貴族生活的畫面,描寫了不同貴族的行為和心態(tài)特征。在那個沙皇統(tǒng)治晚期的俄國, “舊貴族”仍占大部分且正在走向腐朽沒落,那些有思想有抱負的“新貴族”正在成為一股新生的力量,影響著俄羅斯的未來。普希金在其小說不大的篇幅中描繪了俄羅斯波瀾壯闊的社會生活畫卷,他的現(xiàn)實主義精神也深刻地影響了俄國文學的發(fā)展。
參考文獻
[1]普希金.普希金中短篇小說集[M].譯林出版社,2002.
[2]汪介之.黑桃皇后:魅力與價值[J].名作欣賞,1999,(2).
[3]唐曉.略論普希金作品中“多余人”形象的演化[J].襄樊職業(yè)技術(shù)學院學報,2008,(7).
[4]吳雪松.《上尉的女兒》的人物刻畫特點分析[J].佳木斯教育學院學報,2005,(1).
[5]趙憲彪.普希金筆下的莊園貴族形象[D].湘潭大學,2009.
(作者單位:湖南幼兒師范高等??茖W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