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昌竹
“我想爸爸了,他好久沒有回家了。爸爸是一名人民警察,他戰(zhàn)斗在抗‘疫的戰(zhàn)場……我悄悄做了一朵小紅花,夾在書頁之中;等爸爸回家的那一天,我獎勵他一片明媚的陽光?!?這是南京市長江路小學第二屆“蘭亭詩會”活動(2021年)中的一首作品,來自二年級學生裴梓源。
著名學者、央視《百家講壇》主講人胡阿祥作為特邀評委,對這首詩給出了很高的評價:“常規(guī),爸爸獎勵孩子小紅花,因為孩子表現好;特例,孩子‘獎勵爸爸小紅花,因為爸爸在抗‘疫。前者是小家的溫馨,后者是大國的擔當。小詩人以鮮活的場景、真切的細節(jié),強力烘托了彌足珍貴的家國情懷,頗具詩言志、文載道的雋永悠長……”
在全面深化教育改革的今天,如果從這看似尋常的小詩出發(fā),探尋其背后隱匿著的美麗故事,南京市長江路小學所作的跨學科課程探索便也呈現出一番欣欣向榮的景象。本文且以“蘭亭詩會”這樣一個充滿著詩意的活動為例,淺談當下以語文課程為核心的跨學科教學實踐經驗與反思。
一、“蘭亭詩會”之緣起
2020年的一場疫情讓身在南京的師生不得不居家學習,日日對著電腦屏幕觀看網課、參與直播,對于學生來說,始于新奇,趨于枯燥。如何讓居家學習多一絲美好的詩意呢?
一個念頭在我的頭腦里萌生——辦一場線上的詩會,讓學生們在家也能享受創(chuàng)作,大膽表達?;顒悠饌€什么名字呢?校園里的蘭亭給了我思路,遙有王羲之的《蘭亭集序》流芳千古,近有學校95歲高齡的語文特級教師王蘭愛生敬業(yè),彰顯“美麗”語文。何不就叫“蘭亭詩會”呢?
無意間的遐想,竟推動著我將這個活動逐漸打造成了深受學生歡迎的品牌欄目,如今已經開展了三屆。近百名學生的作品得到發(fā)布推廣,數十名社會各領域的嘉賓評委參與其中,多家媒體報道宣傳。
周衛(wèi)東校長提醒我思考、研究這個活動的價值,一個能延續(xù)開展三年并受到認可的系列活動一定有其背后的文化意蘊、課堂價值和教育意義。
二、高立意:指向育人是“蘭亭詩會”的文化意蘊
相比較于其他學科課程,語文課程在培育時代新人、增強中華民族文化認同感、增強凝聚力和創(chuàng)造力、建立文化自信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優(yōu)勢。詩歌,是文學的最高形式,也是文學的終極目的。詩,是人的心靈最崇高的活動,也是美的捷徑。
因而,在“蘭亭詩會”的活動中,以兒童創(chuàng)作的詩為載體,將立德樹人的價值貫穿在創(chuàng)作內容、創(chuàng)作過程、展現形式、評價方式等多方面。校內的教師、學生,校外的專家、學者、社會人士都步入這場詩會盛宴,齊心協(xié)力,立體化、全面性地建構一種詩意的育人模式。充分地體現了語文課程的多重功能和育人作用。尤其以弘揚時代精神、培養(yǎng)愛國情懷、塑造創(chuàng)新品質幾大方面,透射出了閃耀的人文精神和思想價值。
(一)培養(yǎng)愛國情懷
梁衡先生曾言:“漢字是母親微笑的臉龐,是母親溫暖的胸懷,是母親甜美的乳汁?!钡拇_,每個漢字都是中華文化的基因,是語文教學之血脈。語文課堂應當肩負起一種責任,要樹立起中華民族文化的雕塑。
從根源上說,中國語文就是在中華傳統(tǒng)文化土壤里生長起來的,是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載體和生動表現。而學生喜愛的語文學習方式也是浸潤式的、體驗式的、陶冶式的。每一名學生在使用優(yōu)美的漢語言文字進行詩歌創(chuàng)作,這本身就是語文教學中最美的一番景象,是一場中華文化之旅,愛國情懷油然而生。
2021年,我們還邀請臺灣省彰化縣的友好學?;▔瘒裥W的師生們共同參與,開展了主題為“連接海峽兩岸,共赴‘蘭亭詩會”的活動。他們以“我的家鄉(xiāng)”為主題征集,涌現出了許多精品佳作。我校語文特級教師劉軍閱讀后,給出了這樣的評價:“讀一讀花壇小學師生的詩歌,就感受到花壇鄉(xiāng)之美,美在人杰地靈,美在文化悠久。滿滿的都是作者對自己家鄉(xiāng)喜愛的真情流露。”我校師生讀完后,也給予回應,共贊偉大祖國的美好。
這一場跨地域的詩會,發(fā)揮出了很不一般的育人價值,不只是激發(fā)了學生對詩詞的喜愛,更是帶領學生感受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在參與當代文化生活的過程中,繼承和弘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培養(yǎng)兩岸學生愛家鄉(xiāng)、愛祖國的情感,增強了學生的社會責任感,這正是語文課程所具備的溫暖的價值。
(二)弘揚時代精神
參加“蘭亭詩會”的優(yōu)秀作品通過微信公眾號發(fā)布,把精彩的文字傳播向更廣處。借助網絡媒介,拓展語文學習空間,把兒童的聲音放大,讓兒童的思想彌散。既可以增強小作者的自信心、認同感,也可以讓更多的讀者受益,豐富更多人的情感體驗和精神世界。可以說,“蘭亭詩會”的內涵充溢著德行,通過一篇篇詩詞弘揚著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與積極的時代精神。
比如,六年級學生岳也的作品《沁園春(生活與夢想·航空機械師)》中,“念星河自由,雄鷹搏擊”贊頌了中國航天器遨游太空的壯美,表達了對“國之重器,吾輩貢獻”幾代中國航天人接力奮斗的致敬,更是宣誓著“我欲扶搖上青天”“理想無界”的青春激揚。
這樣的文字讓我們眼前一亮,心頭一暖,因為它源于對生活的理解,源于對時代、社會生活的關注與熱愛。詩句背后,我們可以想見,這位學生的心靈深處洋溢著文化自信,因而如此有魄力地通過文字表達出情懷與理想,這些具有溫度和力量的詞句會在兒童的精神血脈中流淌,在思想心田里滋長。伴隨著一個個人終身成長,也會把積極的能量帶給身邊人、影響全社會。使學生在詩歌創(chuàng)作、學習的同時,潛移默化地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
(三)增添文化底色
從蘭亭到楝亭,當代小學生的“蘭亭詩會”遇見經典名著《紅樓夢》中的“海棠詩社”,會發(fā)生怎樣奇妙的反應,產生怎樣美麗的故事?
今年初春,我?guī)ьI參加“蘭亭詩會”的學生代表們和江寧織造博物館攜手探索,進行走出校園、走進博物館的教學嘗試。打破單一學科的界限,跳出固態(tài)圍墻的束縛,學生們置身于文學巨匠曹雪芹童年生活過的地方,臨海棠而坐,享無限春光,借詩詞交友,品紅學文化。
江寧織造博物館館長為大家講述了《紅樓夢》中海棠詩社的故事,邀請孩子們品嘗《紅樓夢》中的名茶——楓露茶、暹羅茶、體己茶,僅一個個名字就大有文章,值得品味。大家還一起讀《紅樓夢》中海棠詩社里的那些詩作,在詩海中暢游。
原來,古典文學的學習還可以這樣潛移默化、自然而然。通過一場屬于學生自己的詩會,沉浸式地參與其中,文化的底色也便隨之明確。
三、高品質:跨越學科是“蘭亭詩會”的課堂價值
在當下的教學改革創(chuàng)新中,“跨學科學習”這一語文學習任務群的設置吸引了許多教育人的目光?!翱鐚W科學習”強調學科統(tǒng)籌,體現了語言文字運用的新現象,也彰顯了打破學科間壁壘的新特點。從更高位的思想引領、更全面的育人視角、更綜合的教學方式促進學生語文課程核心素養(yǎng)的整體發(fā)展。
“蘭亭詩會”是一個恰當的載體,由它展開去,讓語文學科與不同學科共同攜手,學科的邊界開始變得模糊,甚至開始構成新的學科邊界。
我曾就“蘭亭詩會”中的優(yōu)秀作品《小紅花》,先后開展了三次跨學科學習的教學實踐活動,每一節(jié)課都設定了差異性的目標,通過不同的學習活動,幫助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循序提升、螺旋發(fā)展。以“潤物無聲”的姿態(tài)發(fā)展了學生的必備品格、語文關鍵能力和正確價值觀。
(一)配合音樂節(jié)奏,表現詩的意蘊
荀子的一句“君子以鐘鼓道志,以琴瑟樂心”,道出了音樂與文學之間的息息相通、交相輝映。音樂是一門充分表達感情的藝術。在語文教學中具有不可忽視的作用,可以豐富學生感知、激發(fā)學習熱情、促進領悟作品。借助音樂,可以讓學生深入而細膩地感悟文字內在的情感。
在教學過程中,我先以趙英俊的歌曲《送你一朵小紅花》為例,帶領學生跟隨節(jié)拍配上簡單的肢體動作,在此基礎上,再組織學生為“蘭亭詩會”中的學生作品《小紅花》選擇恰當的朗讀配樂,并現場設計動作,大家隨著舒緩優(yōu)美的背景音樂,一邊深情朗讀,一邊加以表演。
有聽課老師記錄下了我在課堂上的一段話語:“同學們,詩歌就像旋律中的小提琴,是主角,亦是靈魂,而配樂和動作就像鋼琴,有了它的加入,詩詞才有生命,更好地呈現作者所表達的的思緒和畫面。”同時,還記住了孩子們當時的反應:微笑點頭、若有所悟。
這樣將語文與音樂結合在一起,絕不是做簡單的加法,而是通過巧妙的乘法讓學習產生無限的奇妙、無比的想象、無極的美好,走出原有的學科大門,步入嶄新的、廣闊的領域。
(二)融入繪畫速寫,感悟詩的意境
語文課程格外注重審美鑒賞與創(chuàng)造,旨在陶冶學生高尚的情操。尤其是關于詩的教學,如果能帶領學生通過文字和繪畫的綜合審美,一步步感受、理解、欣賞、評價,不正是一個啟迪心智、溫潤心靈的過程嗎?當繪畫融入語文教學,當文字轉化為一個個形象、一道道色彩,課堂也會變得更加絢麗。
課堂上,我為學生設置了這樣一個環(huán)節(jié)。在感知詩歌主題和內容之后,請學生拿起手中的畫筆,為最令你感動的那個片段配上插畫。學生結合參考圖例和指導示范勾畫、涂色。
“爸爸是一名人民警察,他戰(zhàn)斗在抗‘疫的戰(zhàn)場。”“我趴在窗臺看著樓下,就是不見爸爸的身影?!边@樣的文字原本就足夠打動人心,經學生們超凡的想象力加工后,用略顯稚嫩的手筆,抓住人物神情和典型場景,換了一種方式,將原詩中的情感進一步升華呈現,讓人感受到一種“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意境之美,文字立刻變得形象化、具體化、藝術化了。正確的審美意識、健康向上的審美情趣也在兒童的心中萌發(fā)出來。
(三)誦給江上浪花,傳遞詩的情感
我堅定地認為,課本不是兒童學習的全世界,世界才是兒童學習的課本。語文學習更是如此,其內涵幾乎與生活相等。我們應該鼓勵學生懷揣語文素養(yǎng),走向生活,面向世界。
孩子們的詩詞創(chuàng)作不光走出了語文學科的圍墻,與音樂、美術等其他學科實現了美麗的“牽手”,還走出了校園的圍墻。2021年秋,我和一群愛詩的孩子受邀登上了“長江傳奇”號郵輪,許彰燁同學站在甲板上向游客們誦讀她參加“蘭亭詩會”的作品《寫生本上的畫》。
詩的結尾很有自己的想法:“不久的將來,我將在嶄新的寫生本上畫下更美的金陵,更美的祖國河山!”浩瀚的揚子江見證著她心中美好的心愿。長江路小學的校歌里唱道:“我們是一朵朵的浪花,奔涌在滾滾的長江……”如今,長小學子登上郵輪,在長江之上,吟誦自己的詩詞作品,真是對這首上世紀創(chuàng)作的老校歌最詩意的回應。
四、高效能:跨界互動是“蘭亭詩會”的新穎標識
在“雙減”背景下,減負增效是教育人的共同追求,從某種角度上審視,學生深度參與“蘭亭詩會”,也為教育高效能提供了可能性。學校搭建詩意盎然的線上平臺,為學習方式的改變提供了更多可能性。豐富參與人員,實現校內外跨界互動,帶領更廣泛的學生群體經歷審美,進而也創(chuàng)生出了詩情綿延的故事。讓教育的意義閃耀出光芒。
(一)搭建詩意盎然的平臺
教育的大智慧是認識和發(fā)現兒童,并促進兒童發(fā)展。自2020年第一屆“蘭亭詩會”創(chuàng)辦起,我就明確了一個初衷,為兒童打造一個自由創(chuàng)作的平臺。與其他更多的征文競賽相比,“蘭亭詩會”始終堅持盡可能多地為學生提供展示機會。也許,以詩歌創(chuàng)作的專業(yè)眼光來看,發(fā)布的作品會有不同的層次。但是,我們認為這是兒童個性差異的真實體現,“蘭亭詩會”的創(chuàng)辦不是為了比出孰優(yōu)孰劣,而是為了營造出盎然的校園詩意。我們邀請各個不同領域的嘉賓,以鼓勵和建議為基調,針對性地加以點評。
通過網絡平臺,讓小學生創(chuàng)作的小詩變得“大”起來。互動廣泛了,視野開闊了,影響深刻了,更是給教育帶來大知識、大概念、大時代。當信息、知識、創(chuàng)作、評價等方面得到大融合,跨界之美便油然而生。
通過詩會活動,讓學生的心進入語言文字的創(chuàng)作,讓學生的情進入語文實踐的生活,知識得以內化,心靈也豐盈起來,使得語文教育邁向廣闊和深遠。
(二)體驗詩歌評價的審美
在“蘭亭詩會”的評價體系中,特別注重評價主體的多元與互動,盡可能突出語文課程評價的整體性和綜合性。課堂上,我們采用教師評價、學生互評的方式,初步搭建了校內評價系統(tǒng)。我們還推進線上開放的評價模式,利用地域特色、地方名人等多元資源,邀請校外嘉賓針對性點評,并通過微信公眾號面向社會發(fā)布,不斷擴大語文學習的外延,為學生創(chuàng)造豐富多彩的生活。
除了詩作本身,嘉賓的評語也同樣具有很高的審美價值,值得細細品味。比如:“一詠三嘆,與樹、與池塘對話,充滿童趣?!薄霸娧灾?,所以詩才可貴,長短句的結合也給小詩增添一份音律之美?!边@樣精妙的點評出自我校教師、小說《喬家的兒女》的作者楊筱艷(未夕)。讀其評語,不也是在經歷著一種審美嗎?
江蘇省朗誦協(xié)會副會長、著名主持人傅國老師的評語也如詩一般:“寫詩,就是選擇一種高貴的生活方式,喜歡愛寫詩、愛讀詩的你們?!笔盏竭@樣的鼓舞和激勵,學生的創(chuàng)作熱情怎能不升騰起來呢?
(三)創(chuàng)生詩情綿延的故事
優(yōu)秀的活動會創(chuàng)生精彩的故事,連續(xù)三年的“蘭亭詩會”自然也成為好故事的孵化地。且簡要分享兩個小故事。
2021年,周燦同學的《建康,健康!》道出了南京孩子對城市的祝福:“南京,你一定會好起來。因為,你曾經的名字叫建康。你一定會健健康康的!建康,健康!”我邀請了《全國優(yōu)秀作文選》的責任編輯朱老師來點評這首詩,沒想到,朱老師一眼相中,對詩中的“諧音”設計非常欣賞,直接在當年10月的雜志上發(fā)表了出來。事后,我才知道,這也是小作者的作品第一次在雜志上刊出,對于這名學生而言,因為參加了學校的詩會活動,逐步獲得了文學創(chuàng)作的自信,如今的寫作熱情令人欣喜。
2022年,張桐瑋同學的《我愛你,足球》用質樸的語言記錄了自己代表校隊獲得玄武區(qū)第八屆校園足球聯賽小學男子甲組冠軍的經歷。對于一個小球迷來說,什么是最好的禮物?我思來想去,費盡周折邀請到了他的偶像、中國國家男子足球隊隊員吉翔來為他點評,吉翔還特意發(fā)來了視頻祝福,并這樣說道:“最美的詩句就應該是像這樣,記錄真實的生活,表達真切的感受,這也才是最打動人的原因。”
通過這兩個小小的故事,我終于看到了“蘭亭詩會”的成功秘訣,那就是把兒童放在中心。組織者、點評者都把目光聚焦在兒童身上,都把提升兒童發(fā)展作為重要使命。在這種教育場域中誕生的故事是純真、高尚、偉大的。
到2022年,“蘭亭詩會”已經開展了三屆,我想,我還會繼續(xù)這個主題,在挑戰(zhàn)中前行、完善,在考驗中堅守、發(fā)展,讓其意義和價值日益豐富和深刻。讓詩歌的美麗、兒童的美麗、教育的美麗感動你我。
(210018 ?江蘇省南京市長江路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