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媛媛
[摘 要]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強化自主導學在教學中的應用,并激發(fā)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以此構建高品質語文課堂。在設置課型的時候,要選擇以文帶文、拓展延伸等比較新穎的教學手段。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層序性、典范性,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還要注意幫助學生提升高階思維能力,強化過程設計,讓學生逐步學會自主學習,進而提升語文課堂的教學效率。
[關鍵詞] 自主導學;教學策略;小學語文
自主導學是一種以“導”為主線,以“學”為主體,強調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漸入自主學習的模式。它注重對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要求學生逐步學會思考、探究、應用、創(chuàng)新,從而為終身學習打好基礎。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可以發(fā)現(xiàn)不少學生對教師比較依賴,總是教師讓他們學什么,他們就學什么,學生缺少自主學習的能力。教師要針對這一點,設置自主導學式課堂,將教學目標從單純的知識傳授轉變?yōu)槟芰ε囵B(yǎng)和智力開發(fā),讓學生提升自主學習能力。
一、匠心獨運,探析自主導學創(chuàng)意課型
(一)以文帶文,對比行文結構
在自主導學式課堂中,教師要避免使用傳統(tǒng)的灌輸式教學方法,應獨具匠心,設計一些能激發(fā)學生自主學習興趣的創(chuàng)意課型。如以文帶文類課型即可充分調動學生自主閱讀的興趣。教師用例文作為引子,創(chuàng)設適合學生的學習情境,讓他們將相應的閱讀方法運用到其他文章中去,通過對比文章的行文結構,從而增強閱讀效果。
《白鷺》是一篇借物抒情類的文章,教師設置了以文帶文類課堂,讓學生在通讀文章的基礎上總結這篇文章的表達方法,思考作者要表達的情感?!霸谶@篇文章中展現(xiàn)了白鷺的美,那么,你能找出相應的句子,并闡述作者是如何描寫白鷺的靜態(tài)美和動態(tài)美的嗎?”學生找出了“白鷺是一首精巧的詩”“在清水田里,時有一只兩只白鷺站著釣魚”等語句,并詳述白鷺之美?!白髡呙鑼懥税樀耐饷?、生活習性等,展現(xiàn)其方方面面,那么,作者是想要表達什么情感呢?”教師又讓學生舉一反三,用以文帶文的方式閱讀其他作品。
將幾篇文章整合在一起,采用以文帶文的方式教學,有助于學生抓住同類型文章中的閱讀重點,找到合適的閱讀方法,并在小組討論等活動中舉一反三,從而提升其閱讀能力。這樣學生就可以在后續(xù)的自主閱讀中探究其他文章。
(二)拓展延伸,學習行文方法
拓展延伸類課程類型,能讓學生掌握各種不同的行文方法。教師可以選擇一組同一主題的文章,讓學生整合課內外內容,拓展閱讀,對比行文方法的不同。這樣不僅可以提升學生的閱讀量,也可以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
教師將《松鼠》《太陽》等文章放在一起,鼓勵學生在課外自主搜索其他說明文,并進行整合,總結說明文有哪些寫作方法。有的學生總結:“說明文是很講究結構的,有的說明文采用了邏輯順序來寫作,有的說明文則使用時間或者空間順序來寫作。”還有的學生歸納了各種說明方法,發(fā)現(xiàn)“舉例子”和記敘文中所用的“比喻”有類似之處,但也有一些寫作手法是說明文專用的,如“作詮釋”等。通過上述總結,學生在自主創(chuàng)作時,對行文方法便有了更加深入的思考。
在拓展延伸類活動中,學生總結了寫作方法,并在自主創(chuàng)造中加以運用,這樣學生的讀寫綜合能力將有所提高,而教師也避免了直接灌輸語文知識的教學模式,讓學生在輕松活潑的環(huán)境中自主探究讀寫知識。
二、行之有道,探析自主導學基本原則
(一)強化層序性,遵循認知規(guī)律
層序性是自主導學中要遵守的關鍵原則。由于不同學生的認知、理解能力都不同,因此在設計自主導學引導策略時也要考慮到他們的特點,基于認知規(guī)律設計引導策略。
例如,在學習《海的女兒》時,教師組織學生自主探索如何寫好故事,并圍繞“故事新編”這個主題進行探究。由于每個學生的認知不同,所以教師先設置自主學習的任務,讓學生拓展閱讀其他的安徒生童話作品,并總結特點,摘抄比較喜歡的段落,概述給自己留下了怎樣的印象。之后,教師再設計難度提升的訓練項目,讓學生圍繞《海的女兒》設想其前因后果,嘗試補寫故事。在試著創(chuàng)作童話片段后,教師又提高了難度,讓學生圍繞“新”自主探討,說說如何創(chuàng)作才能體現(xiàn)出新意。例如,有的學生認為:“一般的童話主人公都給人勇敢、智慧的感覺,那么,有沒有一個童話的主人公有很多缺點呢,我想創(chuàng)作一個這樣的人物?!?/p>
在設計自主導學策略時,教師要注意搭建向上的階梯,讓學生逐級登頂。如果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不強,教師就要先設計一些基礎項目,之后再設計難度更大的自主學習項目。
(二)強化典范性,引導舉一反三
典范性指的是典型范例。在設計自主導學類課件時,教師所選擇的文章要具有典型性。因為學生將據此總結出語文知識、寫作技巧,然后才能在舉一反三的自主閱讀中拓展應用。
《鳥的天堂》是一篇具有典范性的寫景文,教師在組織學生閱讀并創(chuàng)作寫景文的時候,就是基于典范性選擇了這篇文章,并讓學生總結寫作方法。“這篇文章中有哪些詞句描寫了鳥的天堂呢?你能否找出這些句子,分析一下它們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你能否模仿這些句子進行自主創(chuàng)作呢?”這些問題讓學生抓住了具有典型性的關鍵詞句開展自主學習。“這篇文章為何要兩次寫鳥的天堂呢?你認為這是否累贅,是否要去掉一部分?”這些問題可以引導學生探究作品的結構,分析動靜結合手法的好處是什么?!澳氵€讀過哪些寫景類的文章呢?能否用本堂課中學到的方法總結一下這些文章好在哪里?”這些問題可以幫助學生拓展閱讀,舉一反三。“在廣泛閱讀后,你是否也有創(chuàng)作的沖動呢?”教師以此引導學生自主創(chuàng)作,提升他們的讀寫結合能力。
三、躬身實踐,探析自主導學注意事項
(一)通過目標定位,培養(yǎng)高階思維
在設置自主導學課堂時,教師首先要注意教學目標必須準確、有針對性,避免直接灌輸語文知識,然后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分析、評價、創(chuàng)新方面的能力。
《貓》《母雞》《白鵝》等雖然寫作手法不一樣,但是都是描寫動物的文章,所以在設計自主導學課件時,也要注意圍繞這個較小目標,讓學生思考如何寫“我的動物朋友”。在設定了目標后,要引導學生提升高階思維能力。首先是對比閱讀,學生要總結各種動物類的文章,比較寫作手法有什么不同之處。其次是提升總結能力,學生要結合讀到的文章,總結如何寫好動物。再次是評價能力的訓練,學生要在討論中說出最喜歡哪篇文章的寫作手法,并說明原因。最后是提升創(chuàng)新能力,學生要自主創(chuàng)作描寫動物的文章,爭取寫出與眾不同的作品。
若有必要,教師也可以將不同單元的課文放在一起教學,引導學生運用對比分析等方法總結異同點,并參與到創(chuàng)意讀寫等活動中來。這樣既能精準定位教學目標,又能提升學生的高階思維能力。
(二)通過過程設計,加強宏觀與微觀的交織
在安排教學流程時,教師要注意將教學目標和課堂教學環(huán)節(jié)相結合,進行合理設計,實現(xiàn)教學最優(yōu)化。在分配課時、設計教學環(huán)節(jié)時,教師要綜合分配聽、說、讀、寫等各種環(huán)節(jié)的時間,結合學生的特點,合理設置微觀教學環(huán)節(jié),讓學生把握學習要點,提升綜合能力。
在自主導學式課堂中,教師不是直接向學生傳授知識,而是組織他們自主學習,將教學重點放在學生的“學”上。這樣,教師就從知識的傳授者變成了學習的促進者、組織者和引導者,從而更好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作者簡介]余媛媛(1991—? ? ),女,江西婺源人,婺源縣賦春小學,一級教師,研究方向為小學語文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