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陽
李耳打開了函谷關(guān)的門,道法自然在眼前。
道的延伸,是入門的延伸。登堂入室才有一氣化三清的靈韻,也有青牛疲勞的身影。
沿道而行,車輪有印,車轍有痕。道有生一的混沌,也有生二的陰陽。
有門有道。門是通天路,道是原始根。
門是一道的光,門道在困頓的封閉中,灑下的智慧之光,可以見縫插針,頓悟一步成修真。
這針的才思,才會讓道的初識,落在門內(nèi)的窺見,落在道中陽關(guān),落在會當(dāng)凌絕頂?shù)纳角啊?/p>
山的影像,只是門道的歸處。
超凡脫俗唯一的路,也就成了觀心的指向。
“無言無說,無示無識,離諸問答”。
修善的人,陰陽的意念融合成為混沌的初處,也是修身、修心、修行的根源。
可以開門見山,落筆成一。
虛實相應(yīng)的文理,身神契合的踐行,是達摩渡江的一尾蘆葦,也是老子西去的身影。
俗中的雅,雅中的俗。唯有心有的開示,才是步履的印記。
禪心不凈,也是市聲不絕。
小隱的山野,也有飛禽的鳴叫。大隱的街市,不斷鄰里的喧囂。
杜門者,雖然靜了耳根,卻靜不得塵緣。
三年學(xué)說話,卻要一生學(xué)閉口。
杜門者,堵的也只是一生的遺憾。
那就用一張網(wǎng)收攏起平靜的生活。酒在深山無人問,或許是好的。
留給時間的沉淀,留給空間的過濾。中年的沉潛,才是最好的自己。
這時候,門里才會有一盞孤燈,明亮著內(nèi)心的洞悉;門外有一些草木和風(fēng)聲,才能把天命之年的而立立起來,不惑說清楚。
感謝那些飛來的麻雀,感謝流云和雨雪。這些財富,才能讓四季分明的輪回,從生命的肌理中一元復(fù)始。
匠人的本真,不是在圣人面前賣字畫,也不是在祖師爺面前搶飯吃。
庖丁解牛的游刃有余,百步穿楊的手眼身法步。一技之長也只是生計的本,三百六十行的狀元郎都是日常的生意人。
差之厘毫,失之千里的匠人石,一斧子削去鼻尖的石灰,卻傷不到皮膚和毛發(fā)。
業(yè)精于勤,班門弄斧的人,也是良人。
朗朗乾坤。
零落的秋風(fēng),把喧囂和富貴緩緩吹盡。
杜甫離開長安,轉(zhuǎn)到天水,卻撲了個空。
草堂的風(fēng),吹過劍門關(guān),吹過金牛道。
直到浣花溪畔,才有一次短暫的安眠。
又一年,春雨浸染了錦官城。潤無聲的詩行里,這個瘦骨嶙峋的老人,再次踏上落葉返鄉(xiāng)的路。
星月輪回,師者,天地君親一等。
百花園里育花蕊,芬芳都是來自陽光和雨露的滋養(yǎng),勤勞的身影和執(zhí)著的背影,構(gòu)成今生最珍貴和最難忘的記憶。
這個佇立在雪中的人,把熾熱的心呈現(xiàn)給辛勞的園丁。一字之師,也是一次饋贈。
文脈是留給智者的香火,飛雪中屹立的身形與文心,彼此參照授業(yè)的真與學(xué)業(yè)的勤勉。一干多枝的諸子百家,也是姹紫嫣紅的萬花筒。
轍也是飯轍,學(xué)以致用才是書生的根。
夫子博采眾家的長,因材施教的法兒,包攬?zhí)煜碌牟湃A。一種猴子要有一種拴法。
琴棋書畫的本,造就文化人虛實相應(yīng)的真。寫詩的人,要找到詩的源頭。
身在江湖,舟有舟的道,船有船的標。
水的深淺還要看掌舵的人握槳的尺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