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雪 王彤
出生后1個月內的寶寶
此時只能通過聽力篩查了解寶寶是不是存在聽力缺陷,但是如果寶寶對很大的聲音比如耳邊拍手聲、很重的關門聲、鞭炮聲都沒有反應的話需要警惕聽力問題。用心的媽媽看到這里也許會問:我怎么知道寶寶對這些聲音是不是有反應呢?那我們告訴您:突然聽到聲音的寶寶會立馬屏住呼吸,同時全身停止運動數(shù)秒似乎在判斷是不是有危險來臨,或者在判斷會不會“錯過”什么。
2個月的寶寶
幾乎都可以逗得笑但還不能笑出聲音,對外界的聲音開始有反應,頭可以轉向聲源,但不是每一次都有反應,或不是對每一種聲音都有反應。所以這個月齡的寶寶如果對聲音有時有反應有時沒反應也不用太著急,需要做的事情是多逗寶寶,跟寶寶互動,但是如果對所有的聲音都沒有反應的話需要警惕聽力問題。
3個月寶寶
有更大的進步了,對外界反應比之前靈活多了,不僅逗得笑,有的寶寶還可以笑出聲(有的不能),對外界聲音很敏感,比如吃奶的時候有人走過都可能會馬上停止吃奶,轉過頭看看到底發(fā)生了什么事情,進入“愛管閑事”的階段了!這個月如果聽到聲音不能轉向聲源的話需要警惕聽力問題了。
4~6個月寶寶
很喜歡跟人交流,沒有人在面前時他可能會大喊大叫。如果這個月寶寶很沉默,對外界沒有興趣需要警惕的不僅僅是聽力,可能還有其它發(fā)育問題。
7~9個月寶寶
多數(shù)寶寶可以坐也可以爬了,開始通過爬行產生位移去探索這個奇妙的世界,對周圍的聲音很敏感,對熟悉的聲音更敏感,叫他的名字多數(shù)有反應,可能還會無意識地發(fā)出類似“babamama”的聲音。如果寶寶發(fā)出“babamama”這些聲音時經常有相應的人回應,逐漸會知道“baba”就是“爸爸”,“mama”就是“媽媽”。如果這個階段對自己的名字沒有反應的話,需要警惕。
10~12個月寶寶
這個月的寶寶多數(shù)都可以指出您說出的人物和物體名稱:爸爸、媽媽、爺爺、奶奶等。如果這個時候的寶寶不能完成任何指令,對自己的名字也沒有任何反應的話,需要注意聽力問題,同時反思一下是否缺乏良好語言教育環(huán)境,當然,還可能是其它發(fā)育行為問題,需要及時就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