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銳純
摘 要:“世界讀書日”的設立,目的是為了鼓勵更多人去閱讀和寫作。小學語文教師有責任和義務,在閱讀教學中想方設法地從多個方面提高閱讀教學的有效性。如何有效提高小學語文閱讀的有效性呢?小學語文教師對小學生閱讀習慣的養(yǎng)成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教師需要在小學階段讓學生學會有效閱讀,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自主閱讀習慣,提高學生的思維想象力和語文核心素養(yǎng)。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適合的教育
人類從發(fā)明文字以后,讀書成了人類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讀書面對的群體是所有人,任何人都可以讀書,任何人需要讀書。作為新時代的教師,我們應該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上多花一些心思和時間,使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在學生的閱讀上能夠得到充分的體現(xiàn)。讓學生真正愛上閱讀,享受閱讀,高質量閱讀。如何有效提高小學語文閱讀的有效性呢?這值得每位小學語文教師認真思考。
一、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
古人張載說:“人若志趣不遠,心不在焉,雖學無成?!笨梢娕d趣是最好的導師,是學生自主閱讀的動力。閱讀教學的關鍵在于先引導學生愛上閱讀,并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小學語文教師在閱讀教學中要有效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讓學生自主閱讀書籍,而不是被迫去閱讀書籍。
(一)在閱讀教學中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
充分利用教科書資源,語文課本就是最好的閱讀材料。在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充分利用語文書。例如,我們閱讀一篇文章《小松鼠找花生》,可以引導學生借助課文插圖,讓學生觀看關于花生生長的配圖,并提出問題:思考花生到底去哪兒了?學生就可以自主閱讀文章,尋找答案。設置懸念,可以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懸念作為藝術作品的一種巧妙的處理手法,有其獨特的優(yōu)勢。例如,學習課文《窮人》時,教師可以設下懸念:漁夫會支持還是反對桑娜收留鄰居西蒙的學生?學生帶著疑問去閱讀這一篇課文,甚至擔心桑娜會遭受漁夫的責罰。學生通過自己閱讀解決了疑問,了解了故事發(fā)展情節(jié),得到更多故事信息,自然而然會享受讀書的過程。依托語文課本資源,激發(fā)學生閱讀興趣和愿望。在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教給學生閱讀的方法。閱讀的方法有很多,比如:精讀、粗讀、跳讀、誦讀。品讀,一邊讀一邊做閱讀筆記,畫出好詞好句。抓關鍵句,比如中心句、過渡句和總結句等。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當學生找到適合自己閱讀方法,愛上閱讀,水到渠成,自然能自主閱讀,這樣才能將閱讀教學的效果發(fā)揮得更好。
(二)注重課外閱讀
新課標提出:“培養(yǎng)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提倡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闭Z文教師要摒棄以往固定的思維——好記性不如爛筆頭。根據(jù)《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yè)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文件,要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過重作業(yè)負擔、減輕校外培訓負擔。教師應少布置書面作業(yè),多倡導學生利用課外時間閱讀。讓學生多一點時間去閱讀,發(fā)現(xiàn)閱讀的興趣,激發(fā)學生的閱讀熱情。不單單學生要進行課外閱讀,教師也要做好榜樣,和學生一起閱讀,做好表率。比如:共讀一本書、學生交流閱讀的感受、向學生推薦一本自己喜歡的書籍等。
(三)課內外結合閱讀
不僅探索課堂上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的方法,還要注重課內和課外閱讀的銜接和結合。課內外結合閱讀有兩種方式:一種是“拓展讀”,即從課內向課外延伸,指導學生讀一些相關的課外讀物,如在學完《彩色的夢》《楓樹上的喜鵲》等一些節(jié)選自童話故事的課文后,讓學生去讀一讀相關的童話故事,以便更好地了解童話故事的特點;另一種是“遷移讀”,即在學習某課后,使用學習該課所掌握的方法去讀類似的文章或作品,從而提升閱讀水平。比如:在學習了老舍的《母雞》后,再引導學生利用課余時間閱讀老舍的其他有關動物記敘文,如《小麻雀》《二馬》等,讓學生進一步感受動物記敘文的魅力。
二、注重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自主閱讀習慣
創(chuàng)設良好的閱讀氛圍。教師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還可以通過多種方法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自主閱讀習慣,可以設立班級圖書角、共讀一本書、親子閱讀、參加圖書館活動和班級讀書日等有意義的活動。自主閱讀習慣養(yǎng)成后,注重學生閱讀質量。可以充分利用閱讀存折卡、閱讀筆記、閱讀手抄報、閱讀分享會等方式監(jiān)督和跟進學生的閱讀情況。
三、加強拓展學生的思維想象力
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一定要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有效拓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在加強小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訓練的同時,一定要努力創(chuàng)造條件讓學生有機會進行想象、有條件進行想象,也可以進行深入、充分的想象。筆者認為應該通過以下幾個方面提高學生的思維想象力:
(一)讓學生在閱讀中開展想象
教師應該引導學生以多種形式去閱讀,鼓勵學生放飛想象的翅膀。例如,在閱讀詩歌《小小的船》時,在大腦中形成夜晚天空畫面,通過畫面更有效地去理解詩歌。教師還可以提問學生:假如你坐在月亮上,你會看到什么?
(二)讓學生充分發(fā)揮插圖的作用
葉圣陶老先生說過:“一幅畫不僅僅是文字說明,它還可以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苯處熢诮虒W中應該重視插圖,特別是古詩文的教學,學生能通過想象更好地理解。例如,在學習古詩《登鸛雀樓》時,可以利用課本插圖,讓學生通過畫面更有效地去理解古詩。
(三)培養(yǎng)學生善于提問、獨立思考的習慣
面對學生的突發(fā)奇想、大膽想象,教師應給予鼓勵與指導,給學生營造寬松的想象空間和思維空間,這樣學生的思維在想象中快速地運轉,思維能力得以不斷提高。例如:在教學《月兒彎彎》這一課,里面有一句兒歌“月兒彎彎掛藍天”,有一個學生提出疑問:“老師,為什么晚上的天空是藍色的呢?”首先,筆者肯定了學生的提問,同時讓全班同學思考:為什么是藍天?晚上的天空真的是藍色?筆者讓學生回家去查找資料、請教家長,解決這個課堂疑問。原來,太陽光照到月球上反射到地球時,大氣對藍色波段的光吸收散射較多,所以夜晚天空看起來也是藍色的。
四、適合的教育:不同年級階段的學生,不同的閱讀要求
“適合的教育”理念下,對不同年級階段的學生有不同的閱讀要求。因為不同階段的學生的識字量、閱讀能力是截然不同的。教師要根據(jù)一、二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推薦一些帶拼音標注的“淺顯易懂的故事、童話、寓言”和“兒歌、兒童詩和古詩”。鼓勵學生大聲朗讀,分享故事的內容,并說出自己的想法。近年來,繪本閱讀也是一個新潮。三、四年級學生可以開始采用默讀的閱讀方式,教師要求學生能熟練閱讀簡單的故事,能理解文章的意思,學生能獨立閱讀很多書籍,閱讀流暢、自然、連貫。教師應該推薦一些不難理解的名著,讓他們從不同角度思考書中的內容。五、六年級學生可以開始選擇自己喜歡的閱讀書目,讓他們在閱讀中學習,實現(xiàn)了質的飛躍。高年級學生的閱讀能力、閱讀習慣、閱讀方法參差不齊,學生更多地進行個性化的閱讀,根據(jù)自己的興趣選擇喜歡的書籍。教師在推薦書籍時,要根據(jù)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心理需求,選擇適合學生的書籍。學生根據(jù)自身的需求,選擇適合自己的讀物。
在今后的教學中,筆者會繼續(xù)摸索,繼續(xù)積累經(jīng)驗,不斷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在小學閱讀活動開展中,引導學生熱愛閱讀,感受閱讀的獨特價值。認識世界文化的豐厚博大,汲取智慧,弘揚社會主義先進文化、革命文化、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建立文化自信,充分發(fā)揮語文課程的育人功能。
參考文獻:
[1]劉冬.例談懸念在閱讀教學中的妙用[J].小學教學參考,2015(10).
[2]賀桂菊.淺談想象力在小學語文教學階段的培養(yǎng)[J].學周刊C版,2013(09).
[3]滕年軍.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的策略[J].語文課內外,201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