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亦武
中國封建社會兩千年,大大小小的皇帝有上百個,其中不乏愛折騰的。不過,像漢靈帝那樣,把整個國家進行商業(yè)化運作的,可謂獨樹一幟絕無僅有。
漢靈帝劉宏,是東漢第三位皇帝漢章帝劉炟的玄孫?;始掖蠖贾捣倍啵粑淮鳒p之后,劉宏只從父親那里接了頂解瀆亭侯的帽子。據(jù)《后漢書·百官志》記載,劉宏當年的領(lǐng)地不過鄉(xiāng)鎮(zhèn)大小。公元167年12月,漢桓帝劉志去世,而且沒留下子嗣,于是十二歲的劉宏從河北鄉(xiāng)下來到都城洛陽,成為帝國的君主。
上任之后的漢靈帝很失望?!顿Y治通鑒》中記載,“帝為侯時常苦貧,及即位,每嘆桓帝不能作家居,曾無私錢”,以前在鄉(xiāng)下,地小俸薄,日子過得很緊巴,本來以為當了皇帝能富裕點,可漢桓帝也是個大手大腳的,沒留下幾個私房錢。這讓漢靈帝很是感慨,這前任也太不會操持家業(yè)了!于是,漢靈帝便把主意打到了手頭最豐富的資源上。
公元178年,洛陽皇宮的鴻都門外貼出了一張告示,明碼標價賣官帽,“自關(guān)內(nèi)侯、虎賁、羽林,入錢各有差”。關(guān)內(nèi)侯在漢朝是非皇族所能獲得的爵位中僅次于列侯的,虎賁是騎兵軍官,羽林是皇家禁軍軍官,可見此次推出的商品種類之豐富,充分考慮了客戶的喜好問題。至于價格,則與職務(wù)工資充分掛鉤,“二千石二千萬,四百石四百萬”。如果是地方官吏,“詣闕上書占令長,隨縣好丑,豐約有賈”,根據(jù)各縣的經(jīng)濟狀況現(xiàn)場談判商定價格。想拿高薪、想得肥缺就得多出錢,真是一點毛病沒有。
為了做好這筆生意,漢靈帝還特地在皇宮的西園專門開設(shè)辦事處,所有業(yè)務(wù)由專人辦理,營業(yè)收入則放進皇帝個人的小金庫。
賣官這種事情,皇帝當然不能自己干,得靠身邊的親信打理,為此還特地給他們留了揩油的機會,“私令左右賣公卿,公千萬,卿五百萬”?!叭徘洹笔菨h朝官僚體系的核心架構(gòu),一個蘿卜一個坑,將這樣的緊俏商品留給身邊親近的人,也的確是很關(guān)照小弟了。
當時有位叫崔烈的名士,出身于冀州望族,當過郡守、九卿之類的高官,在社會上名氣很大。漢靈帝出臺新政策之后,崔烈走了漢靈帝奶媽程夫人的門路,花五百萬錢買了個“三公”之一的司徒。等到封官那一天,漢靈帝后悔得直嘬牙花子:“可惜啊,如果不那么急著收錢,光這個司徒就能賣到上千萬啊?!边@話讓程夫人有點不開心:“崔烈這樣的名士哪里會輕易買官呢?要不是我的面子,連這些都沒有?!?/p>
崔烈買官的直接后果是大面積“脫粉”,其中就包括他兒子崔鈞。崔烈有一天問兒子:“你老爸位列三公,外面是怎么評價的???”崔鈞老實回答說:“您老人家當過多年的卿守,人們都覺得你有做三公的能力,現(xiàn)在您當了司徒,天下人都覺得很失望,說您這司徒有強烈的銅臭氣?!卑牙项^子氣得夠嗆。
基于漢靈帝的商業(yè)思路,原本正常的任滿調(diào)崗、升遷,也增加了一個去西園“砍價”的環(huán)節(jié),當然價格要比單純買官便宜不少,可以達到半價甚至三分之一。如果沒有現(xiàn)錢,還有非常體貼的按揭服務(wù),先欠著,到任后分期付款,利息當然也不少,只利息就比原價高一倍。當時有位叫司馬直的,一向有清儉之名,漢靈帝任命他當太守,還特地優(yōu)惠了三百萬錢。司馬直很是糾結(jié):“我本來是去當父母官的,如今卻要去盤剝百姓來迎合社會風氣,我怎么忍心?”然而辭職又不被批準,郁悶的司馬直最后在赴任途中自殺了。
正所謂“上行下效”,在漢靈帝的倡導(dǎo)下,朝廷上下個頂個的都是做生意的好手。公元185年,為了維修宮殿,朝廷下詔書征收建筑材料。地方州郡把木材送到京城,負責收貨的宦官故意挑毛病,只付了材料費的十分之一勉強收下。然后,宦官們私底下又把建材賣給州郡的辦事人員,辦事人員再去上交,又被刁難。如此循環(huán)往復(fù),洛陽GDP(國內(nèi)生產(chǎn)總值)噌噌上漲,可是直到木材都腐爛了,修宮殿的材料還沒備齊。
一代名相諸葛亮在《出師表》中說:“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后漢所以傾頹也。先帝在時,每與臣論此事,未嘗不嘆息痛恨于桓、靈也?!比绻麧h靈帝泉下有知,想必是不會同意這個評價的——哪里有什么小人和賢臣,他們都是我的客戶和商業(yè)伙伴!
【原載《金華日報》】
插圖 / 賣官 / 王 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