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yy80"></tr>
  • <sup id="yyy80"></sup>
  • <tfoot id="yyy80"><noscript id="yyy80"></noscript></tfoot>
  •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論莊子《齊物論》中“順物自然”的審美態(tài)度

    2022-05-30 10:37:11朱冰瑩
    關鍵詞:齊物論齊物莊子

    摘 要:《齊物論》是呈現(xiàn)莊子哲學思想的重要篇章,《齊物論》中“順物自然”的審美態(tài)度也在莊子美學思想中占有重要地位?!褒R物”,指的是與萬物融為一體,物我無別,順其自然。而莊子“順物自然”的審美態(tài)度,對中國歷代文學創(chuàng)作和評論影響深遠。遵守規(guī)律、與自然合一的創(chuàng)作狀態(tài)也成為歷代藝術所推崇的狀態(tài)和境界。本文主要從地籟、人籟、天籟——自然發(fā)聲之美、自然樸拙之美、“順物自然”思想在古代文學及藝術上的影響這三個方面,對莊子《齊物論》中“順物自然”的審美態(tài)度進行探究。

    關鍵詞:齊物 順物自然 審美態(tài)度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2.09.002

    一、研究綜述

    莊子美學在中國美學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對中國歷代文學創(chuàng)作、欣賞以及評論,起到了重要的指導作用。而在這當中,“順物自然”的審美態(tài)度,又占非常重要的一部分?!绊樜镒匀弧钡膶徝缿B(tài)度,如同與萬物融為一體,抵達“齊物”的境界,并在這個狀態(tài)中去創(chuàng)作、欣賞和進行文學批評。

    20世紀前期,隨著西方的先進思想和學術研究的方法不斷傳入國內(nèi),以西學分析的角度,對包括莊子等中國傳統(tǒng)思想進行闡釋,成為風潮。新中國成立以后,港臺地區(qū)承襲西方學術的研究方法,對莊子進行闡釋。而大陸則以馬克思理論為前提,對莊子進行新的釋義。中國臺灣學者徐復觀于1966年出版《中國藝術精神》,影響深遠。改革開放之后,“美學熱”興起,80年代逐漸把莊子與西方美學置于平等的地位,進行比較性的研究和探索。時代信仰和思想潮流的不同導致對莊子的闡釋和學術方法,有所不同。李亞白的《超現(xiàn)實的審美觀——莊子與柏拉圖基本美學思想比較》一文從審美觀上比較了莊子與柏拉圖的美學思想。莊子美學講究與萬物融為一體,在虛靜狀態(tài)中進行創(chuàng)作和審美。而西方柏拉圖講究藝術模仿自然,“美的理念”抽象存在。史可揚的《殊途同歸——席勒和莊子美學之比較》、戴冠青的《莊子與海德格爾美學思想比較》、周占武的《莊子與康德的審美無功利之比較》通過對中西方美學思想的比較分析,對莊子美學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研究。

    與此同時,莊子美學的精華對當代文學有著重要的啟示意義?!洱R物論》中包含的美學思想在莊子美學中占主要地位,我國學者對《齊物論》及莊子美學的闡釋和研究也呈活躍趨勢。有的文章從審美感受的角度去闡釋莊子美學。比如在梁曉萍的《莊子審美之“游”與中國藝術精神》,是以無待之游、齊物之游,來研究莊子美學以及相關的中國藝術精神?!丁凹肌薄八嚒敝琅c莊子的審美主體觀》通過“技” 與“藝”,讓審美主體實現(xiàn)“忘我”的超越。陳火青的《回歸與劃界: 談莊子美學的詮釋方法》回到莊子本身,面對最基本的審美經(jīng)驗,對莊子美學的闡釋做出回歸和劃界。羅鳳華的《淺談莊子<齊物論>的美學思想》從“法天貴真”的審美探源、“萬物一齊”的審美標準和“身與物化”的審美境界剖析了莊子《齊物論》中包含的美學思想。有的文章則是從生態(tài)意義上分析莊子美學中的“自然” 思想。比如吳軼民的《莊子齊物思想及其生態(tài)美學智慧初探》從“喪我”“齊生死”“物化”三個角度挖掘自然的規(guī)律和“天人合一”的境界。譚真諦的《由〈莊子·齊物論〉觀原生態(tài)自然之美》在解讀《齊物論》的基礎上,闡述自然審美活動的特征,以重新提高人們對原生態(tài)的關注和保護自然美的重視。

    綜上所述,目前對于莊子美學的研究主要分兩部分。一部分是以西方美學的研究方法,對莊子美學進行新的闡釋和研究。另一部分是以莊子美學的核心思想為前提,對其進行審美體驗、審美境界、自然思想等方面的研究,并且將其與中國其他的傳統(tǒng)思想做比較,挖掘其內(nèi)在價值?;貧w傳統(tǒng),以作者本身表達的內(nèi)容為核心,能夠在此基礎上做準確、合理的闡釋。另一方面也要以現(xiàn)代眼光,對莊子美學進行新的闡釋。

    二、前言

    “順物自然”,源自莊子《應帝王》“順物自然,而無容私焉。”,意味著觀照事物的本來面目,并且順應事物的規(guī)律和本性發(fā)展。老子曰,“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崩献訉⑻臁⒌?、人的概念,作為一個統(tǒng)一的整體,構筑起“天人合一”的自然理念,而莊子在《齊物論》中,卻是通過大量的故事和簡短的道理,去闡述什么是“順物自然”的審美態(tài)度。因此,“順物自然”是老莊“道法自然”的延伸,即讓萬事萬物隨著自己的本性去自然流動和發(fā)展。

    三、地籟、人籟、天籟——自然發(fā)聲之美

    在《齊物論》的思想中,處處體現(xiàn)著對自然之美的熱愛和追求。莊子常和自然融為一體,了解自然的規(guī)律和內(nèi)在價值,從而順應事物的規(guī)律和變化。他對自然的發(fā)聲之美,通過“地籟、人籟、天籟”,做了特別的說明。子游問:“地籟則眾竅是已,人籟則比竹是已,敢問天籟?”莊子則借子綦之言回答天籟。地籟是各種孔洞發(fā)出的聲音,人籟是竹簫之類發(fā)出的聲音,而天籟便是由萬物本身的自然狀態(tài)所決定的不同的聲音。三者聲音不同,但卻都是由自身的形態(tài)所決定的?!胺蚵曋偕屉m千變?nèi)f化,唱和大小,莫不稱其所受而各當其分?!比f物生于自然,長于自然,雖然呈現(xiàn)出來的樣貌和狀態(tài)各異,但這種差異的來源不是其他,而是本然如此,這就是天籟?!疤旎[”實際上就是風,更深層的其實就是道。道在自然中運作,從而萬事萬物依據(jù)自己的本性去發(fā)聲。在老子那里,“道”是萬物本源、一切之始、事物規(guī)律。正所謂:“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保ā兜赖陆?jīng)·第四十二章》)“天”在莊子這里出現(xiàn)的次數(shù)很多,總的來說有以下幾種含義。第一種是代表與地相對的天,天地合在一起,便是指客觀自然。第二是與人相對的天,即與人為相對的天然狀態(tài)。第三是和道同義,即為事物內(nèi)在本質(zhì)的發(fā)展規(guī)律。而郭象認為,這個“天”,指的是萬物的總稱。“故天者,萬物之總名也,莫適為天,誰主役物乎?故物各自生而無所出焉,此天道也?!笔挛锊灰驗槠渌l(fā)聲,而因為自身的狀態(tài)而發(fā)聲,這便是“天”所主使的自然規(guī)律。不管是地上不同形狀的孔洞、人類的音樂甚至是萬物的聲音,都有其自身的形態(tài)。本身的特性,都來自自己?!叭f物之不齊”表現(xiàn)在萬物各有差異。而“萬物之齊”表現(xiàn)在它們發(fā)聲的原因相同,都是由自身狀態(tài)與萬物本來的運作規(guī)律決定的。而自然的發(fā)聲之美,本質(zhì)在于道在萬物之中的自生自化,事物本然的自然發(fā)聲。良好的“天人合一”關系,即人順從自己的自然本性,按照自然規(guī)律去生活、存在于自然的和諧秩序當中,追求和諧統(tǒng)一的共生狀態(tài)。

    四、自然樸拙之美

    “順物自然”,指的是融合、理解客觀自然的規(guī)律,減少多余的技巧和修飾。這體現(xiàn)在藝術創(chuàng)作上,便是“大巧若拙”。莊子“大巧若拙”的思想繼承了老子的傳統(tǒng)。老子認為“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辯如訥”。超越智力上乘的審美,恰恰是不用技巧和多余修飾的審美。莊子認為,物欲的奢侈和藝術、技巧的大行其道,讓大道被隱蔽,質(zhì)樸的真實也因此而潛藏,提出“道隱于小成,言隱于榮華”。大道因為一孔之見被蒙蔽,至言也因為浮華之詞模糊不清,只有以樸素、自然的態(tài)度探索事物的本性,才能夠回歸素樸,順物自然。彭鋒認為:“自然的審美是面對一個不服從想象的現(xiàn)實世界,這里沒有任何人工制作的痕跡,體現(xiàn)出純?nèi)坏谋厝恍?。自然物不是人?chuàng)造出來的,與人的意圖無關?!薄肚f子·達生》中,從雞虛浮驕矜、目光銳利,到最終雞變得聚精會神、大巧如拙,其他雞都不敢再與這只雞爭斗,說明使欲望回歸純樸,人則能夠在自然中和諧生存、終歸大道。莊子《養(yǎng)生主》中,庖丁解牛全憑心神去運作,依據(jù)牛體的自然結構、天然紋理來把握引入骨節(jié)之間的空隙,不需要其他多余的宰牛技巧?!白尽迸c“巧”是相對的,但在莊子這里,卻放棄了小巧,遵照自然的“大拙”,體現(xiàn)在美學上,便是一種不加修飾,回歸純樸自然的樸素美。

    老莊強調(diào)的“順物自然”思想,表現(xiàn)在生命中,則是萬事萬物根據(jù)自身的本性而流動、發(fā)展,而人要做的不是添加人為的界限,而是減少多余的欲望,尊重客觀自然,了解事物的本質(zhì)規(guī)律,從而去應對無窮的變化。也就是莊子所言,超越兩極無窮的對立關系變化,以空明心境應對無窮之變,“樞始得其環(huán)中,以應無窮”(《莊子·齊物論》)。

    五、“順物自然”思想在古代文學及藝術上的影響

    談及“順物自然”思想在文學上的影響,其實中西方在藝術上強調(diào)按照事物發(fā)展的規(guī)律去發(fā)展,也早有淵源。關于對自然美的欣賞這一問題,黑格爾談道:“自然美是屬于心靈美的那種美的反映,它所反映的是一種不完善的形態(tài),而按照它的實體,這種形態(tài)已包含在心里。”車爾尼雪夫斯基說:“因為構成自然界的美是使我們想起人來(或者,預示人格)的東西,自然界的美的事物,只有作為人的一種暗示才有美的意義?!绷硪环矫?,這也體現(xiàn)在中國古代文學作品及文學理論上,魏晉戰(zhàn)亂時期,人們寄情山水,超越生死,與自然融為一體。陶淵明寫“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將自然和人類情感相結合,形成田園詩;在唐宋詩詞中,山水和自然風景一直是樂于描寫和寄托情感的對象。明清小說重視自然真實地描摹人類的情感,《紅樓夢》等小說,以白描等手法描寫人物的性格發(fā)展和成長歷程,遵從事物發(fā)展規(guī)律。在詩歌和文學鑒賞剖析方面,鐘嶸在《詩品序》追求“自然英旨”;劉勰《文心雕龍·原道》強調(diào)“心生而言立,言立而文明,自然之道也”,認為自然是個人的內(nèi)心通過語言的形式清晰地表達;到了唐代,托名司空圖的《二十四詩品》將“自然”設為詩歌風格之一。而“順物自然”之道,即按照事物本性和自然規(guī)律去發(fā)展,也成為審美最高境界的體現(xiàn)。自然,也成為一個衡量藝術作品的標準。其寫的內(nèi)容是否按照規(guī)律、刻畫的人物是否真實自然、情節(jié)是否真實動人等,成了評價作品成功與否的準則。另一方面,“順物自然”的樸素美,在中國古典美學中影響深遠。比如陸機《文賦》提出“言拙而喻巧”“理樸而辭輕”;宋代陳師道《后山詩話》主張作詩文“寧拙毋巧,寧樸毋華”;樸素之美,在中國的傳統(tǒng)繪畫、詩畫中都很盛行。黃庭堅在《論書》中主張“凡事想拙多于巧”。中國傳統(tǒng)水墨畫,用色通常有青綠、重彩及水墨三種,繪畫的同時,主張將“道”和“素樸”的理念,貫穿其中。元代樸素的主張大行其道,明清時依托徐渭、八大山人、石濤發(fā)展文人畫,將情感寄托入其中,同時將樸素的精神用到藝術創(chuàng)作方式和鑒賞能力上,發(fā)展相關理論和藝術形式。在老莊樸素的思想影響下,中國藝術從色彩和手法的精致中解放出來,用樸素的方式傳遞內(nèi)心的感受。真正的高超境界,會超越物欲、超越賦形的表達手法,專注表達個人內(nèi)在的情志,樸素美的方式將使作品變得自然、真實、具有創(chuàng)造力。在中國美學史上,“樸素”這一審美范疇,不僅體現(xiàn)了老莊思想的精華,而且能夠反映古人追求藝術的樸素、自然和真實、創(chuàng)新。

    縱觀文學史,老莊的“順物自然”思想幾乎影響了每一代不同文學類型的發(fā)展,不管是哪個風格、哪種文學類型,詩歌、小說、戲曲,“自然”的手法和描寫特色在其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具有“自然”的特色指的是真實客觀的描寫現(xiàn)實、塑造人物形象。此外,“順物自然”的思想也延伸到音樂、繪畫以及其他藝術理論中,產(chǎn)生田園詩、山水畫、元曲等不同類別的表達形式。他們依照自然和真實,去描寫刻畫、塑造形象,后來,老莊的“順物自然”思想與儒家的“文以載道”“經(jīng)世致用”等觀念,形成中國傳統(tǒng)文學的富有特色的美學體系。

    莊子《齊物論》中“順物自然”的審美態(tài)度,在人類歷史上留下了豐富的思想精華、美學價值和看待事物的全新角度,尤其是“順物自然”觀念對文學創(chuàng)作的影響。歷代的中國詩賦、戲曲、小說、文學評論等,往往以“自然”為一個重要的衡量標準,作品是否真實地描寫現(xiàn)實和人物內(nèi)心的真實,人物是否有按照自身的形象和性格變化自然地發(fā)展,場景和情節(jié)的變化是否符合客觀事物的規(guī)律?!白匀弧币呀?jīng)成為其中重要的文學作品價值評判,在鐘嶸的《詩品序》、劉勰的《文心雕龍》以及司空圖的《二十四詩品》均有相關概念的詳細分析。而更好地理解《莊子》“順物自然”的審美態(tài)度,也有利于我們回歸古代經(jīng)典,打開理解古代文學和研究現(xiàn)當代文學如何繼承古典文學的新維度。

    參考文獻:

    [1] 徐復觀《中國藝術精神》,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年。

    [2] 孫通海譯注《莊子》,中華書局2016年。

    [3] 曹礎基、黃蘭發(fā)點?!肚f子》,中華書局2011年。

    [4] 饒尚寬譯注《老子》,中華書局2016年。

    [5] 傅佩榮《解讀莊子》,上海三聯(lián)書店2007年。

    [6] 何文煥輯《歷代詩話》,中華書局1981年。

    [7] 趙逵夫《歷代賦評注(魏晉卷)》,巴蜀書社2010年。

    [8] 周維德《全明詩話》第1冊,齊魯書社2005年。

    [9] 劉勰著、周振甫注《文心雕龍注釋》,人民文學出版社1998年。

    [10] 黑格爾著、朱光潛譯《美學》第1卷,人民文學出版社1958年。

    [11] 彭鋒《完美的自然》,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年。

    [12] 鐘仕倫《南北朝詩話校釋》,中華書局2007年。

    (朱冰瑩,1997年生,女,漢族,廣東惠州人,在讀研究生,研究方向:創(chuàng)意寫作方向)

    猜你喜歡
    齊物論齊物莊子
    LIFE, ENTANGLED
    漢語世界(2021年6期)2021-12-17 10:53:26
    Life, Entangled
    從《聊齋志異》看蒲松齡的齊物觀念
    莊子的《齊物論》思想探究
    莊子自由平等觀的回眸與新審視
    東方教育(2016年6期)2017-01-16 22:46:02
    《莊子說》(二十二)
    《莊子說》(二十)
    中老年健康(2016年8期)2016-10-17 02:03:46
    莊子《齊物論》論辯背后的超脫
    《莊子說》(十四)
    中老年健康(2016年2期)2016-03-26 09:00:33
    《莊子說》(十五)
    中老年健康(2016年3期)2016-03-26 02:04:52
    绥滨县| 榕江县| 余干县| 龙游县| 新乐市| 阿拉善右旗| 库尔勒市| 珠海市| 保定市| 临城县| 滦平县| 襄城县| 南丹县| 阿巴嘎旗| 铁力市| 大港区| 大城县| 河池市| 延寿县| 山西省| 中方县| 九江市| 彰武县| 克山县| 郁南县| 当阳市| 济南市| 资讯 | 河津市| 会昌县| 斗六市| 大城县| 清水河县| 林州市| 横峰县| 宜州市| 涡阳县| 乾安县| 大同市| 沾益县| 林西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