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詠琦
作者自畫
我愛好寫作,樂于寫作,享受寫作。我喜歡觀察這個世界,欣喜于發(fā)現(xiàn)的每一處細小的事物,我會把看到的東西寫下來,或是詩,或是詞,或是小令,或是散文、小說。我總是認為,飛速流逝的時間背后,一定要留下一些東西。我喜歡文字帶給我的美感。寫作讓我的生活、生命有了樂趣與慰藉。
雨聲纏綿,也許是在迎接新年。而對于回鄉(xiāng)下老家,我心中是有些抵觸的。
獨坐床邊,那因為長途久坐麻木的腿和喧鬧的雨聲,刺激著我的大腦,一陣一陣的昏沉涌來。
我走出門去,站在檐下,想要舒坦舒坦,卻只有一陣陣的濕冷傳遍全身。雨似簾幕,茶田在雨中靜默著,另一側的菜園里似乎有個棕黑的身影,穿著蓑衣,在斜雨中晃動著,佝僂著,踉蹌著。
我聽著雨聲,淅淅瀝瀝,下個不停,像是一個哭鬧不停的嬰兒,惹得人心煩意亂卻又無可奈何。時間似乎靜止了,獨留我一人在雨中煩惱。雨時而打在鐵棚上,乒乒乓乓的,雜亂又刺耳;時而驚動了一旁歇息的雞,它們便會把翅膀撲棱個不停;時而又落在門前的水塘里,“咯咯咯”催人困頓。耳機里周杰倫的《稻香》循環(huán)播放著,只是眼前景色沒有曲中那么浪漫,那么有趣,似乎夢幻般的鄉(xiāng)野景色只有歌曲中才有,眼下只有泥濘與臟亂。我面前的門上還掛著一件蓑衣,黑而破爛。對于眼前的景象,我心中有一種莫名的抵觸,渾身都不太自在。涼風吹來,雨刮在臉上,我不由得打了個寒戰(zhàn),裹緊了衣衫。我走回去,關上門,雨聲不息。
門很快又開了,方才那個棕黑的身影出現(xiàn)了,外公提著幾棵小青菜走來。他脫下那黑而破爛的蓑衣,小心翼翼地掛到門上。我心里是毫無期待的,但當那盤青菜端上來時,那翠綠的色澤,讓人很難不心動。菜入口,清新、鮮甜、爽口,是和城里不一樣的味道,有一種說不上來的真實……
翌日,我很早就醒了。外公進入房內(nèi):“走,挖筍去!”雨下了整夜,此刻已停。山路泥濘,小路也被雨打得雜亂了。我本想抗拒,但外公拍拍我的肩,一臉熱情,我雖不情愿,但不得已穿上那蓑衣,隨外公上山去。蓑衣有些重,壓在我身上,我有些喘不上氣。
清晨的山林霧氣繚繞,我一不小心一腳踩進泥潭,腳上的膠鞋便陷下去,我猛地拔出,不好意思抬頭望望,卻正看見外公注視著我,便尷尬地一笑。氛圍似乎柔和了些。我學外公,兩腿卡在竹子中間,一手軋著土,一手拔著筍。倏忽間,雨聲又嘈雜起來,我下意識地低下頭,拉低了笠帽,而外公卻仰起頭,任憑雨水落下,流入他的身體。他朝我靠了靠,手撫在我的肩頭,身子貼著我的背,身后傳來了一陣陣暖意。“別再有顧慮了,既然到了鄉(xiāng)下,那就好好放下心來,敞開心扉,好好享受這鄉(xiāng)村的景色。聽聽雨聲,很動聽的。”
話確是如此,于是,我閉了眼,心想著:這雨能有多動聽呢?
身上的蓑衣似乎在風中輕了起來。像微風拂過樹梢,像群鳥跑過草地,輕而淺,慢慢地,雨聲大了起來,籠罩了山頭,也充盈了我的耳朵。不一會兒,整個山林都籠在蒙蒙細雨中。那雨絲細而密,如牛毛,如銀線,透過層層疊疊的竹葉,斜射下來,輕敲著蓑衣,“颯颯”“颯颯”,如春蠶食葉,輕盈跳躍。我仰起頭,任憑那細密的雨打在我的額頭,輕輕散開,暈成一顆顆水珠,流落下來,猶如剔透的珍珠滑落,刺激著我的每一處感官,滋潤我的每一寸肌膚。雨似乎柔和了,靈動了,細細聽著這躍動的歡笑,聽著它一陣雀躍起來,一陣又緩緩落下,心中如釋重負,頓時感到一陣輕松。眼前的雨不同于高樓林立間的雨,那里的雨里帶著恩恩怨怨、愛恨情仇,帶著喧囂擾攘、世俗紛擾,而這里的雨是寧謐的,更是簡單的、純粹的,簡單得讓我轉變了,純粹得讓我沉醉了。下雨就是下雨,雨聲起,耳畔便只留下漫山遍野如煙的雨聲。
傍晚回家路上,路過菜園,一陣清新?lián)涿娑鴣?,隨即就動了心。于是菜園里,細雨中,便有了兩個棕黑的身影,一大一小,穿著蓑衣,在斜雨中晃動著。雨絲透過蓑衣上的破洞濕了衣衫,濕了褲襪,可我卻跟在外公身后拔著菜。這細雨是這青菜們的天然肥料,雨后的菜如同上了蠟,青翠又鮮亮??饾M,心滿。
回到家,衣服濕了,褲子臟了,我卻不再在意了。我沒有關門。門開著,雨聲依舊。炊煙蒸騰,在雨中迷蒙著。
晚飯時,吃著自己挖來的青菜、毛筍和外公剛殺的雞,滿口的鮮美。我終于理解,這里飯菜的口感為何會與城里如此之不同。窗外雨聲不息,像是在暈染氣氛?!斑@是被雨淋過的味道,是自己真正體會過的土地,體會過那菜園里的腳踏實地,才有如此真實、樸實的味道。”
臨行前的那個夜晚,雨還一直下著,纏綿著下了整夜。我細細地聽著淅淅瀝瀝的雨聲,轉頭望向窗外。透過月光,雨珠沿著窗戶,緩緩滑下,恍惚間,我似乎聽見了,小雨打在菜地的聲音——那一顆顆水珠打在菜葉上,輕盈地一點,“啪”的一聲輕細得如同羽毛落地……倏忽間,想起剛回來時的不情愿,不禁微微一笑。面對自然,放下那來自城市的姿態(tài),卸下生活的裝飾,回到本真,聽一聽故土的煙雨,沒有華麗,沒有修飾,放下浮躁的心,也許是一把菜,一棵筍,總之,讓心純凈下來。所謂“返璞歸真”,可貴的就在于要有那種勇氣,讓自己去接近自然,接近簡單。休厭小道泥濘,休道蓑衣襤褸,雨下滿天,自是最真實的鄉(xiāng)土味。
臨走時,雨一直下個不停,望著雨從窗戶緩緩劃過,隱約聽見雨聲,我不禁搖下一點窗,耳畔傳來那清脆的雨聲,滴答,滴答……
(指導老師:賈愫娟)
寫作背后的故事
因為新冠肺炎疫情,四年沒回老家的我,今年才回到久違的故土。幾年未見,外公外婆又蒼老了很多,卻仍是那么和藹、慈祥。
可剛回到老家時,正遇雨天,見到鄉(xiāng)下的情形,本想著會和城里一樣,有翻天覆地的變化,可不曾想還是泥濘不堪,一如既往的“臟亂差”。我心中似乎有些抵觸了,剛到的新鮮勁兒也沒有了,外公和外婆也有些無奈。
后來,外公就帶著我在山里轉了又轉,在雨中尋得不少野趣,我心中那份小糾結也沒有了。聽著雨聲,我沉浸于自然、鄉(xiāng)情之中了。寫作這篇文章,既是給我自己留下寶貴的回憶,也是希望常居城市的孩子們不要把鄉(xiāng)村想得那般遙遠、陌生,不要忘記農(nóng)村。
我聽著雨聲不息,思緒又飄向鄉(xiāng)野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