鄔 剛 孫義祥 俞飛飛 陳俊陽 袁嫚嫚 王家寶 葛治歡 董言香
(1 安徽省農業(yè)科學院土壤與肥料研究所,養(yǎng)分循環(huán)與資源環(huán)境安徽省重點實驗室,安徽合肥 230031;2 安徽省農業(yè)科學院園藝研究所,安徽合肥 230031)
茭白是我國特有的水生蔬菜,全國茭白種植面積約7 萬hm(陳建明 等,2012)。隨著農業(yè)產業(yè)結構的調整,安徽省茭白種植面積快速增長,至2019 年已達0.6 萬hm(俞飛飛 等,2019)。安徽省岳西縣是高山茭白主要產地(李通 等,2021)。然而,在茭白生產過程中存在生產管理粗放、施肥隨意性大、偏施化肥以及長期連作等問題(俞飛飛等,2019),嚴重制約著茭白產業(yè)的發(fā)展。研究表明,生石灰作為土壤改良劑,適量施用可迅速、有效地改良土壤酸堿度(梅旭陽 等,2016;周杰文 等,2018;周武先 等,2019),改善土壤有益微生物和酶的活性,進而促進作物吸收營養(yǎng)物質,提高產量(El-Azeem et al.,2013)。化肥配施生物有機肥能夠提高土壤微生物多樣性,提高肥料利用率,增加作物產量,改善作物品質(羅佳 等,2016;閆佳會 等,2020;喻華 等,2020)。因此,筆者通過田間試驗,探明不同化肥減量模式對茭白生長發(fā)育、產量、品質以及經濟效益的影響,旨在確定科學合理的茭田施肥模式,有效減少茭白種植過程中的肥料用量,減少農業(yè)面源污染,為高山地區(qū)發(fā)展特色蔬菜提供科學指導。
試驗于2020 年3—9 月在安徽省安慶市岳西縣石關鄉(xiāng)進行,供試茭白品種為單季茭白皖茭1 號(安徽省農業(yè)科學院園藝研究所選育)。土壤基本理化性質為:pH 值5.55、有機質45.42 g·kg、全氮2.16 g·kg、堿解氮44.25 mg·kg、有效磷219.14 mg ·kg、速效鉀516.56 mg·kg。
供試肥料:雞糞(腐熟雞糞墊料)、腐熟餅肥、生石灰、尿素(N 46.4%)、三元復合肥(N 15%、PO15%、KO 15%)、配方肥(N 18%、PO7%、KO 20%)、生物有機肥(有效活菌數≥2 億個·g,有機質≥50%,安徽省司爾特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生產)。
試驗共設4 個處理:農戶習慣施肥(CK),每667 m基肥為雞糞1 000 kg 和三元復合肥50 kg,第1 次追肥為尿素20 kg,第2 次追肥為三元復合肥50 kg;化肥減量模式1(T1),每667 m基肥為生物有機肥500 kg、生石灰100 kg 和配方肥30 kg,第1 次追肥為尿素15 kg,第2 次追肥為配方肥40 kg;化肥減量模式2(T2):在T1 的基礎上,每667 m生物有機肥用量減少為300 kg;化肥減量模式3(T3):在T2 的基礎上,每667 m增施腐熟餅肥100 kg 作基肥。各處理施用化肥養(yǎng)分情況見表1。農戶習慣施肥的方案依據調查農戶平均施肥量確定,化肥減量模式依據養(yǎng)分平衡法確定。筆者前期試驗表明,每生產1 000 kg 茭白需要N 13.5~14.3 kg、PO4.5~5.2 kg、KO 19.3~21.4 kg,土壤供肥量分別為N 8.9 kg、PO5.8 kg、KO 22.9 kg。在前3 年平均產量〔1 250 kg ·(667 m)〕基礎上增加20%作為目標產量〔1 500 kg ·(667 m)〕,則供肥量分別為N 20.25~21.45 kg、PO6.75~7.80 kg、KO 28.95~32.1 kg。采取大區(qū)設計,不設重復,大區(qū)面積為166.8 m。整地時將作基肥的生石灰、化肥和有機肥一起施入田中,翻耕耙勻。采用寬窄行方式進行定植,株距50 cm,寬行距90 cm,窄行距60 cm。定植時間3 月13 日,第1 次追肥時間4 月5 日,第2 次追肥時間為5 月6 日,兩次追肥均在窄行間撒施。除施肥處理不同外,其他農藝管理同常規(guī)。
表1 不同施肥處理化肥養(yǎng)分含量 kg ·(667 m2)-1
基肥施用前,采集0~20 cm 土層土壤,風干后用于測定土壤理化性質。在茭白收獲期,各大區(qū)分別收獲計產。每個大區(qū)隨機取3 個10 m樣方,每個樣方26 墩茭白植株,取5 墩代表性茭白植株,測定株高、分蘗數、地上部各器官鮮質量及品質指標。
土壤pH 值采用水土比為2.5∶1、pH 計測定,土壤有機質采用外加熱法測定,全氮含量采用半微量開氏法測定,速效磷含量采用鉬銻抗比色法測定,速效鉀含量采用火焰光度法測定。茭白還原糖含量采用銅還原碘量法測定,VC 含量采用2,6-二氯靛酚滴定法測定(鮑士旦,2000)。
采用Excel 2007 進行數據分析,用SPSS 19.0.0軟件進行差異顯著性分析。
如表2 所示,化肥減量處理(T1、T2、T3)植株地上部鮮質量、株高及含水量均與農戶習慣施肥(CK)差異不顯著,莖葉鮮質量顯著低于CK,降幅為8.8%~15.6%;T1、T3 處理的分蘗數顯著低于CK,分別降低了10.6%和9.6%;T2、T3 處理的殼茭鮮質量則顯著高于CK,分別提高了11.4%和9.1%;與CK 相比,T1、T2 和T3 處理的單茭質量、還原糖和VC 含量均顯著提高,單茭質量分別提高了15.8%、19.5%和20.7%,還原糖和VC 含量分別增加了53.3%~62.2%和34.3%~47.8%,且以T3 處理最高。
表2 不同施肥處理對茭白農藝性狀和品質的影響
如表3 所示,不同施肥處理間茭白產量無明顯差異,但化肥減量處理(T1、T2、T3)植株提前結茭,8 月24 日即可采收茭白,9 月11 日達到采收高峰,9 月22 日采收結束;而農戶習慣施肥(CK)從8 月30 日才開始采收,9 月16 日才達到采收高峰,9 月25 日采收結束。
表3 不同施肥處理對茭白產量的影響
8 月24 日到9 月25 日,茭白的市場價格為5.4~7.0 元·kg,因此得出不同施肥處理茭白的效益(表4)?;蕼p量處理(T1、T2、T3)的茭白產值分別比農戶習慣施肥(CK)提高了8.5%、6.5%、8.3%;肥料效益以T3 處理最高,分別比CK、T1和T2 處理增加了8.1%、1.7%和0.4%。
表4 不同施肥處理對茭白經濟效益的影響元 ·(667 m2)-1
施肥管理是茭白高產高效栽培中的關鍵環(huán)節(jié)。本試驗結果表明,與農戶習慣施肥(CK)相比,化肥減量(總養(yǎng)分減少29.1%)配施生物有機肥模式(T1、T2、T3)茭白產量保持穩(wěn)定,且植株提前結茭,茭白采收高峰時市場收購價格最高,茭白的產值增加。本試驗的化肥減量模式是通過降低氮肥和磷肥的用量,優(yōu)化了氮磷鉀的施用比例,有利于促進茭白的生長發(fā)育,與前人的研究結果較一致(陳可可 等,2019)。陳謇等(2021)研究結果顯示,減施50%磷肥的茭白產量與常規(guī)施用磷肥無顯著差異;徐強等(2004)研究表明,施用一定量氮肥有利于促進茭白植株有效分蘗形成和單茭質量增加,但施用量過多或過少時均對茭白產生不利影響。此外,農戶習慣施用的未完全腐熟的雞糞在土壤中再次發(fā)酵會產生氨氣(張靜清和章文洪,2009),不利于結茭,而化肥減量模式中施用的生物有機肥含有益微生物,有利于提高植物根系活力(劉刊 等,2012),促使其充分吸收和利用土壤中營養(yǎng)物質(位高生 等,2018)。但不同茭白品種對氮磷鉀需求比例存在較大差異,如張鳳蘭(1989)和陳貴等(2016)研究結果表明,秋茭整個生育期N、PO、KO 的吸收比例為3∶1∶5,而雙季茭品種整個生育期N、PO、KO 的吸收比例為1∶1.1∶1.6。因此,還需繼續(xù)開展不同茭白品種養(yǎng)分需求特征和比例的研究,從而更科學地指導茭白生產。
化肥減量配施有機肥處理顯著提高了茭白的品質,T1、T2、T3 處理的茭白還原糖和VC 含量分別比CK 增加了53.3%~62.2%和34.3%~47.8%,與位高生等(2018)研究結果基本一致,表明有機肥和化肥配施不僅能減少化肥的用量,而且有利于茭白品質的提升。本試驗中,配施腐熟餅肥處理(T3)的茭白品質最好,主要是由于腐熟的菜籽餅氮素含量較高,并含有豐富的鋅、硒等微量元素(萬群,2016),增加了茭白根系對營養(yǎng)元素的吸收利用,從而促進了茭白品質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