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俊玲
今天出去碰到一位老鄰居,聊了半天,說起我們過去的鄰居,一個個如數(shù)家珍。過去的鄰里之間和睦相處,互幫互助的情景一幕幕出現(xiàn)在我眼前。
常言道:“遠親不如近鄰,近鄰不如對門”,我對此深有感觸。
最早的鄰里情結(jié)是在我很小的時候,父親說起我們過去的鄰居,總是贊不絕口。那時候我還沒有出生,我家住在一個叫“羊場壕”的小村子里,父親總是說:“羊場壕的時候這樣,羊場壕的時候那樣”。使我對自己沒有待過一天的那個小村莊充滿了留戀。現(xiàn)在都記得父親說:“羊場壕的時候,不管誰家老婆生孩子,全村的男女人都出動了,女的在屋里屋外幫忙,男的都蹲在墻頭上抽煙,什么時候孩子順利出生,母子平安,大家才放心地回家了”。在我幼小的心靈上,牢牢地刻下一個印象,“羊場壕”就是一個其樂融融的大家庭。
生我,養(yǎng)我的村子賀家壕也是這樣的,不管誰家有點大事小情,都會攢一家人,大家出主意的,跑腿的,齊心協(xié)力解決問題。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我們村有個鄰居嬸嬸因為宮外孕大出血,危在旦夕,聽到喇叭里一聲吼叫,大半夜的,鄰居們都跑來了。張兵厚很快開來了拖拉機,全隊的青壯年都不約而同地跳上了車,有兩個婦女抱著病人坐在駕駛室里,其他人都坐在車斗子上,大隊人馬一路護送到旗醫(yī)院,因為失血過多,需要輸血,這些有備而來的鄰居們爭先恐后地抽血化驗。被驗準(zhǔn)的人馬上獻血,由于送醫(yī)及時,輸血及時,病人成功獲救,鄰居們才放心地離開了。
那時候,誰家娶媳婦,聘女兒辦事宴,全村都緊張起來了,大人們幫著做豆腐的,壓粉條的,有蒸饅頭的,有煮肉的,有搟豆面的,我們這些大孩子就要在家收拾屋子,拆洗被褥,準(zhǔn)備著那家來客人了住。辦事宴這天,全村人都去祝賀,幫忙,整個村子都沉浸在一片喜氣洋洋的氣氛中。外地的客人來了,自有鄉(xiāng)親們熱情的接待著,不要主人家操一點點心,走到誰家都是熱茶熱水,好鋪好蓋的上待著,還有新親家,一般都要找村子里條件最好的人家接待新親家,那是全村的貴賓?。?/p>
曾經(jīng)有過這樣一件搞笑的事情。村里有位蒙古族同胞結(jié)婚,新親家都按蒙古族的禮儀,送親的就十八位,我們村子里幾位頭面人物陪伴著新親家,蒙古族親家好酒量,主家備的酒不夠了,村里的人都默默地回家拿來自己家的酒。最后,全村的酒都喝光了,(計劃經(jīng)濟時期,每戶人家過年也就是按分配購買一兩瓶酒)新親家們意猶未盡,最后,供銷社做代銷員的劉叔把供銷社的酒拿了兩瓶,才把新親家招待好。全村人都長出了一口氣,總算沒有丟人。
結(jié)婚后,自己開始撐門立戶過日子,一切的家長里短,人情事理都要自己解決,使我對鄰里情有了更深的感觸。
剛結(jié)婚那幾年,老公經(jīng)常外出不在家,自己膽小,晚上怕,就有鄰居妹妹們來和我做伴,有二裊、俊娥、三翠。三翠是小媳婦,晚上丟下老公來和我做伴,那感情,是很深厚的。
孩子小的時候,沒人幫著帶,自己有事就放鄰居家了,彩霞在家做飯,不出地,時不時地幫我?guī)Ш⒆樱瑥膩矶疾灰稽c回報,給人家點新鮮蔬菜,她總是用其它東西加倍地還回來,心里那份感激一直無法釋懷。三十多年過去了,就像昨天一樣清晰。
再后來,搬到鎮(zhèn)里,居住的相對集中,鄰里之間交往地更頻繁了,有事沒事都要互相串個門,天南地北,家國大事,雞毛蒜皮聊個夠。曾有過這樣的事,本人出去上個廁所,回來時,家里滿滿的一屋子人,談天說地,嘻嘻哈哈,那種無拘無束,自由自在的情景誰看了都會開心。
房前屋后七八戶人家,平日里相處得就像一家人似的。誰家的七大姑、八大姨、三姑舅、二兩姨大家都認(rèn)識,都知道人家是干什么的。一群小毛孩子也是玩在一起,吃在一起,玩在誰家就吃在誰家,常有的事。
那時候窮,饞了,想改善一下生活,就騎個破自行車出去了,在市場上溜達半天,挑了一副好大的羊下水,回來洗干凈了,放在院子里的大灶臺上煮好了,招呼兩家鄰居悶兩鍋米飯,飯熟了,前后左右的鄰居都來了,有的端著米飯,有的拿著菜,二十幾口子人圍在一起開吃了。大家一起熱熱鬧鬧地吃著,孩子們則邊打鬧邊吃,邊說邊笑,這樣的飯,真比吃大餐要香很多。我們常常這樣聚餐,誰家有點好吃的都想著大家,最起碼有孩子們的一口。
在二加油站這片平房區(qū),我們這幾家和睦友好是出名的。安徽的妹妹為躲避計劃生育來到達旗,和我們住在了一起,我們大家?guī)椭蜓谧o,看到計劃生育的工作人員來了,就有小孩子或老太太給通風(fēng)報信,然后有人隔墻就把孩子接走了。這些雖是糗事,但可以說明我們鄰居團結(jié)友愛,和睦友好的感情。胡家老太太,和我們一群年輕媳婦打得火熱,是我們共同的婆婆,誰家有什么不會干的事情都找老太太幫忙。我們大家一起看《水滸傳》時,胡家老三曾開玩笑說:“鄰居,這鄰居很重要,我媽如果像王婆這樣,這些漂亮的小媳婦都走歪路了”。雖是玩笑話,說明我們有好人引導(dǎo),都是走正路,做正事,充滿正能量的一群好鄰居。
現(xiàn)在,買了樓房,說起買樓住樓房又有好多的故事了。
大概是一二年買的樓房吧!趕上了金融危機,樓房爛尾了。遇到這樣的事,誰都會心煩,可是我們有好鄰居——王彥春老師。2018年春天,王彥春老師自告奮勇開始組織鄰居們自籌自建。一般情況下開發(fā)商和業(yè)主在這種事情上是對立的雙方,我們領(lǐng)袖尚城二十一號樓的業(yè)主和開發(fā)商卻坐在一起共同協(xié)商解決辦法。最后大家一致同意由每戶業(yè)主再出資五萬,共同完善二十一號樓。開發(fā)商代表劉樹——劉總竭盡全力幫助我們自籌自建。我們還建立了微信群,名字就叫《領(lǐng)袖是咱家,住房靠大家》。
和包頭的一位朋友聊起這事,他覺得不可思議?!澳銈円话俣鄳羧思揖褪俏灏俣嗳f塊錢啊,交到別人手里怎么能放心呢”?我們卻選擇了信任。王彥春老師在群里招呼一聲,大家就齊刷刷地把錢打到一個新開的賬戶上了。
有了錢,大家開始各顯神通,有找圖紙的,有找工人的,有跑材料的,有監(jiān)工的,七十多歲的楊叔在工地上管理材料,硬是守了四個多月。大家本著少花錢多辦事的原則,齊心合力為建樓添磚加瓦,一位姐姐把兒子的同學(xué)這樣的關(guān)系都用上,為工程購買價廉物美的材料。記得快開工時,我在群里說了一句“過幾天就是農(nóng)歷五月了,老年人講究五月不開工,咱們四月二十八先去動動工,響點炮,五月就不忌諱了。”好多人都說提得好,到了四月二十八,好幾個人拿著炮去開工了。大家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沉睡了好幾年的領(lǐng)袖尚城轟轟烈烈地開工了,以前雜草叢生,死氣沉沉的小區(qū)變得人聲鼎沸,機器轟鳴,生機勃勃了。
在城建局領(lǐng)導(dǎo)的關(guān)注支持下,在鄰居王彥春老師的辛苦奔忙下,在我們?nèi)w鄰居的共同努力下,我們的二十一號樓終于竣工了,鄰居們歡呼雀躍。這是鄰里齊心,團結(jié)一致譜寫的絢麗華章;這是鄰居們敢于擔(dān)當(dāng),互相信任奏出的優(yōu)美樂曲;這是和諧社會,和諧鄰里共創(chuàng)的輝煌。
在我們二十一號樓的帶動下,其他業(yè)主紛紛效仿我們的辦法,一幢幢樓房完善竣工了,現(xiàn)在,我們的小區(qū)已經(jīng)是草木茂盛,鮮花盛開,噴泉歡唱,燈光輝映的宜居小區(qū)了。
入住小區(qū)不長時間,鄰居王挨良大哥在群里喊話:“家人們,我種的小白菜可以吃了,誰要吃自己去地里摘去?!蔽译m然沒有去摘菜,可是那一聲“家人們”像一股暖流至今溫暖著心田。
人都說住樓房鋼筋水泥隔開了人情味,我覺得就是銅墻鐵壁也隔不開人與人之間的感情。這不,我們住樓房一樣親如一家。誰家的車燈沒關(guān)啦,誰家的車門沒鎖啦,誰家的小貓小狗跑出去啦。都有人幫你惦記著,關(guān)照著。誰家接孩子沒時間了,打聲招呼,鄰居就會來幫你,瞧,我現(xiàn)在又在一個更大的和睦的大家庭里幸福地生活著。
已年過半百的我,回想自己的心路歷程,和睦鄰里,團結(jié)友愛也是人生幸福的重要指數(shù)。
——選自西部散文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