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潔 玉琳 編 ○超小愛 繪
不少帶著孩子駕車的家長在路過銀行柜員機或菜市時,常有這樣的疏忽,認為到柜員機存取款或買一把青菜只是短暫的一段時間,于是就把孩子單獨留在車內。據相關調查顯示:69%的家長聽說過兒童在車內憋死的事件,但特殊情況下還是會把孩子單獨留在車里,此外,竟然還有14%的人會故意把孩子留在車里,原因就是認為一會兒就回來沒問題的。
2021年的中秋節(jié),本該是家人團圓的日子,可深圳某小區(qū)卻發(fā)生“父母因打牌將3歲女兒遺忘在自家車里身亡”的悲劇。很多人都認為此類事件發(fā)生在自己身上的概率很低,殊不知,這樣的案例還很多,并且一旦意外發(fā)生,傷害往往難以承受。
研究者在車內做了一個實驗,太陽暴曬下,密閉車內的溫度十分鐘內就升到了47℃!除了高溫,汽車內空間狹小,而且密封,外界的新鮮空氣很難進入車內。被關在車內的兒童很快就會由于缺氧而出現心跳加速、血壓升高等不良反應,如果孩子同時伴有劇烈活動,這種反應還會加劇,嚴重時會出現昏迷等癥狀。此外,長時間處在車內狹窄幽閉的空間中,還會對兒童造成心理上的陰影,對兒童今后的成長造成嚴重的影響。
提醒廣大父母,不管大人要去做什么,記住,千萬不可以把孩子一個人單獨留在車里,哪怕孩子睡著了。
在日常出行中,尤其是在天暖的季節(jié),不少開車搭載孩子外出的家長都習慣放下車窗透氣涼快。在車內的孩子好奇窗外的景物,會不時探出頭和手,有些甚至將身子探出天窗,這些其實都是危險動作。大人在意外發(fā)生時尚且難以躲避,更何況孩子。
因此,建議家長們開車時首先要鎖好車窗及天窗,在駕車前還要給孩子“打預防針”,不要將頭、手伸出車外。若要觀察窗外景物,要等到車子到達目的地停車后,再從容下車觀看。
另外,不要讓孩子在車內打鬧嬉戲,車內的空間相對比較狹小,孩子如果在車內打鬧,很容易磕著碰著。
2007年,一輛車子追尾一輛別克車,當時車速只有每小時40多公里,但卻使坐在副駕駛座的妻子懷里的3歲女兒當場死亡。據交警分析,因為追尾時產生的巨大慣性使梁先生妻子猛力往前沖,導致抱在懷中的寶寶頭部磕到了副駕駛座的工具箱上。法醫(yī)最終給出的鑒定結論是孩子死于“顱內損傷”。事故本身造成的車損很小,但對一個孩子來說,卻足以致命。
當車速從20公里每小時以上瞬間停止到0公里每小時,所形成的慣性足以造成危害。當車子車速在50公里每小時以上時急剎,坐在前排的孩子碰撞儀表板的強度相當于從3樓墜下。另外,安全氣囊的沖擊力對于小孩來說太大,容易造成損傷?!安还苡袥]有其他大人帶孩子乘坐汽車,孩子都應該在后排就座?!苯痪f,后排座位是整個小車內部最安全的位置。
到目的地后,有些家長會讓沒有經過訓練的孩子自己開門下車,孩子畢竟年幼,很容易被后面的非機動車,甚至是機動車撞到。有時,突然打開的車門也會撞到路人。
各種實驗和實際事故都證明,因為孩子身體較小,碰撞發(fā)生時,安全帶不能起到固定作用,孩子隨著慣性下滑后,安全帶反而深深勒進了脖子。
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模擬碰撞室主任張曉龍認為,安全帶特別是肩帶,更多的是穿在脖子這塊,一旦發(fā)生碰撞,安全帶會繃得很緊,兩邊跟利刃一樣,直接對孩子的頸部造成非常大的損傷。
為避免悲劇發(fā)生,作為父母,我們應該怎么做呢?
讓孩子乘坐汽車兒童安全座椅是孩子乘車最大的保障。如果家長抱著孩子,那么一有撞擊,孩子就會被彈出,甚至充當了大人的“墊子”。據《中國兒童道路交通安全藍皮書(2017)》統(tǒng)計:每年我國有超過18,500名14歲以下兒童,因交通事故傷亡;中國兒童的車禍死亡率,是歐洲同年齡段兒童的2.5倍,是美國兒童的2.6倍。交通事故已經成為14歲以下兒童的第四大死亡原因,未配置兒童安全座椅成為最大因素之一;未安裝兒童安全座椅車輛的嬰童死亡率是安裝的8倍,受傷率是3倍。使用兒童安全座椅,可以使1歲以內嬰兒車禍死亡率降低70%,使1~4歲幼兒車禍死亡率降低54%~80%。
平時可以在車輛停放的狀態(tài)下,讓兒童自己嘗試使用車內的開關。千萬不要因為怕孩子亂動就不讓孩子了解,好奇和求知欲是兒童的天性,只要正確引導,告知在什么情況下可以做,什么情況下不能做,以及可能會造成怎樣的后果,同樣能夠保證行車的安全。
當兒童被獨自困在車內,車外沒有家長,而且車門也無法打開時。該怎么辦?
家長平時應教給孩子一些簡便的求救辦法,如用鳴笛、燈光、開啟故障警示燈以及拍打車窗等方式引起周圍人的注意。
如果上述方法沒有作用,也可以事先準備一張A4大小的白紙,用較粗的字體在上面注明“我需要幫助”的字樣,并寫明家長的電話。將這個紙片隨車攜帶,并告訴孩子,萬一遇到困難可以將其取出,出示給其他大人,以便他人能夠盡快與家長取得聯系。
當然,為了兒童的安全,我們應當盡量避免將兒童一個人留在車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