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芳芳,萬 億,張蔓娜,梁躍東
(貴陽市公共衛(wèi)生救治中心 感染科,貴州 貴陽550004)
目前,乙肝已經(jīng)成為威脅生命健康的一種傳染性疾病,隨著疾病的進展,最終進展為肝纖維化,它與肝硬化屬于乙肝同一個動態(tài)變化過程,且二者病理路徑相同。所以,采取何種舉措來阻斷肝纖維化的進程,是臨床治療乙肝肝纖維化乃至肝硬化的一個重要方面。乙肝纖維化的發(fā)病主要是胞外基質(Extracellular matrix,ECM)的異常沉淀以及過度合成所引起。在此過程中,肝星狀細胞(Hepatic stellate cells,HSC)活性被激活,從而使得膠原合成量不斷增加,由此可知,HSC在乙肝肝纖維化形成和發(fā)展中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1-2]。除此之外,其他因素如局部粘著斑激酶(Focal Adhesion Kinase,F(xiàn)AK)、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atidylin-ositol-3-kinase,PI3K)參與了HSC的調控過程,以往研究表明在肝癌、造血細胞腫瘤等惡性腫瘤中FAK、PI3K表達升高。本研究著重探討了上述兩種因子在肝纖維化組織中的表達情況及其具體臨床意義,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100例肝組織均來自于貴陽市公共衛(wèi)生救治中心2017年11月30日-2018年9月30日期間收治的乙肝肝纖維化患者,其中男68例,女32例;年齡33-78歲,平均(52.29±10.21)歲。所有入選患者均符合中華醫(yī)學會制定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的臨床診斷標準[3],均經(jīng)病理肝纖維化分期診斷,其中S0期、S1期、S2期、S3期及S4期例數(shù)分別為16例、20例、25例、24例及15例。
1.2 檢測方法在彩色多普勒超聲引導下,使用彈射式組織活檢槍法獲取肝臟組織(所取肝臟組織長度在10 mm-15 mm范圍之內(nèi))。肝組織取材之后,立刻使用濃度為10%的甲醛予以固定,經(jīng)脫水、包埋等步驟,后連續(xù)切片(厚度為4 mm)。按照一定的順序,對上述肝切片組織進行HE染色。采用SP法,對肝組織進行FAK與PI3K免疫組化標記,其中陽性對照為血管壁的陽性表達,陰性對照則采用PBS緩沖液代替一抗。
1.3 半定量分析半定量分析主要包括染色強度與陽性細胞數(shù)評分兩個方面。其中,染色強度評分標準;(1)0分表示無色;(2)1分表示淺黃色;(3)2分表示棕黃色;(4)3分表示棕褐色。陽性細胞數(shù)評價標準:選擇5個觀察視野,于200倍鏡下進行觀察,對陽性細胞數(shù)進行計數(shù):(1)1分表示陽性細胞比例≤10%;(2)2分表示陽性細胞比例在11%-50%范圍之內(nèi);(3)3分表示陽性細胞比例在51%-75%范圍之內(nèi);(4)4分表示陽性細胞比例>75%。染色強度評分與陽性細胞評分之間相乘,得分為3分記為“+”,得分為4分記為“++”,得分≥5分記為“+++”[4-5]。
2.1 不同肝纖維化病理分期下FAK、PI3K陽性表達積分對比隨著肝纖維化分期不斷增加,F(xiàn)AK及PI3K陽性表達積分隨之而顯著增大,且S1-S4期FAK及PI3K陽性表達積分均顯著高于S0期(P<0.05-0.01),見表1。
表1 不同肝纖維化病理分期下FAK、PI3K陽性表達積分分)
2.2 FAK、PI3K與肝纖維化分期之間的相關關系分析根據(jù)表1結果,采用直線相關性分析方法,結果顯示: FAK、PI3K與肝纖維化分期之間呈顯著的相關性(P均<0.05),見表2。
表2 FAK、PI3K與肝纖維化分期之間的相關關系
2.3 乙肝肝纖維化組織中FAK、PI3K的表達積分與臨床病理之間的關系分析
乙肝肝纖維化組織中FAK、PI3K的表達積分與衛(wèi)星結節(jié)、淋巴轉移之間呈顯著的相關性(P均<0.05),見表3。
表3 乙肝肝纖維化組織中FAK、PI3K的表達積分與臨床病理之間的關系
目前,臨床上研究已證實:乙肝肝纖維化進展的原因主要為為肝星狀細胞(Hepatic stellate cells,HSC)被激活后轉化為成纖維細胞,并促使機體分泌大量的細胞外基質[6]。腫瘤的發(fā)生為多種細胞生理過程,其中細胞信號轉導通路的異常為導致細胞癌變的主要原因之一,而FAK與PI3K等在此過程中發(fā)揮重要作用。多種轉導路徑可對HSC活性進行調節(jié),F(xiàn)AK被激活,從而引起級聯(lián)反應的發(fā)生[7]。研究表明:乙肝纖維化進程中,細胞間發(fā)生黏附反應是較為關鍵的一個環(huán)節(jié),而FAK、PI3K作為信號傳遞過程中的常見信號分子,其在HSC黏附與ECM之間發(fā)揮非常重要的作用,ECM通過傳導FAK、PI3K信號,從而對HSC活化增殖及凋亡等過程加以調控。
FAK是一種非受體型蛋白酪氨酸激酶,在多種高轉移性腫瘤呈表達較高,尤其是消化系統(tǒng)腫瘤[8],F(xiàn)AK分子之間會發(fā)生磷酸化作用,可對多條細胞內(nèi)信號轉導路徑起到激活效果。目前,關于FAK與乙肝肝纖維化之間的關系,臨床認為可能通過其調節(jié)細胞發(fā)育、肝細胞增殖與凋亡等過程以及介導肝細胞在ECM上黏附以及細胞骨架重構等過程發(fā)揮相應的作用[9-12]。Yan M等[13]通過研究發(fā)現(xiàn):FAK與HSCs之間存在一定的相關關系,當對HSCs增殖過程產(chǎn)生刺激作用時,F(xiàn)AK聚集度隨之而增大;當對HSCs增殖產(chǎn)生抑制作用時,那么FAK活性也隨之而降低。本研究結果表明:隨著乙肝肝纖維化程度地加重,肝臟組織中的FAK陽性表達率也隨之而顯著升高,且FAK陽性表達率與乙肝肝纖維化分期之間呈顯著的正相關關系。由此可知,F(xiàn)AK在乙肝肝纖維化進程中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
PI3K為一類磷脂酰膽堿激酶,調節(jié)細胞的分裂、分化,并參與凋亡細胞生長信號的調控,與腫瘤的侵襲和轉移密切相關[14]。細胞因子及其調節(jié)網(wǎng)絡在肝纖維化形成中起到的調節(jié)作用逐漸被人們認識,而在眾多細胞因子當中,血小板衍生生長因子(Platelet derived growth factor,PDGF)在肝纖維化進程中所起的作用尤其引人關注。有研究發(fā)現(xiàn):PDGF可對Ras蛋白產(chǎn)生激活作用而發(fā)揮磷酸化反應,從而加快HSC從細胞暫未分裂時期(G0期)進入至分裂期(S期),并快速發(fā)生增殖反應[15-16]。此外,PDGF還能夠對PI3K路徑加以調節(jié),當HSC細胞增殖較快時,PI3K分子則出現(xiàn)過表達的情況,從而加快HSC細胞的有絲分裂進程,而有效抑制HSC細胞出現(xiàn)凋亡反應[17-18]。一項體外細胞的研究[19]證實:抑制 PI3K/AKT 通路的活化,能夠抑制肝癌細胞增殖,并且加快細胞凋亡。
綜上所述,乙肝肝纖維化患者肝組織中存在FAK、PI3K過表達的情況,其可作為臨床評估乙肝肝纖維化程度的重要基礎因子,從而為臨床診療乙肝肝纖維化提供一定的參考依據(j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