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亞楠
我國偉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了生活化教學理念,倡導學生融入社會、融入家庭,在生活中用心觀察和感受,以獲得相應的生活經驗。在小學寫作教學中實施生活化教學策略,不僅能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而且能有效發(fā)掘學生的寫作潛力,提高學生的作文水平。小學是學生學習寫作的起步和摸索階段,小學生的寫作素材積累不多,對寫作方法的掌握也不到位,需要在小學階段打下良好的基礎。實踐證明,教師要立足學生的實際,從積累寫作素材、創(chuàng)設寫作情境、傳授寫作經驗等方面出發(fā),采用生活化的教學模式開展小學寫作教學。生活化的寫作教學需要運用科學的方法,把學生的生活經驗與寫作能力進行深度融合。教師要用生活化教學理念指導學生把生活經驗轉化成寫作素材,利用有效的寫作方法突破寫作障礙。
一、小學寫作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需要秉持培育核心素養(yǎng)的理念,優(yōu)化寫作教學行為,帶領學生開創(chuàng)理想的語文素養(yǎng)發(fā)展格局。但是在當前的小學寫作教學中,部分教師的寫作教學思想守舊,寫作教學方法單一,導致寫作教學效果不甚理想。具體來說,目前小學寫作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集中體現在如下幾個方面。
1.學生寫作興趣不高
盡管小學生對日常生活中的許多現象充滿了好奇心,也有著探究生活現象的興趣和欲望,但在實際寫作中,很多學生表現出畏難甚至抵觸情緒,表示無從下筆。有的學生寫出的文章過于虛構和夸張,毫無真實性和可讀性。這些現象都反映出學生對寫作不感興趣。還有些學生對語文學科是感興趣的,但是認為寫作難度比較大,不知道如何寫。尤其是一些低年級的學生,平時寫作訓練不多,寫作基礎不扎實,教師也不重視激發(fā)和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興趣,就會導致他們的寫作積極性大打折扣。有些教師還很少運用激勵教育理論開展教學工作,導致寫作教學一直處于低質量低效率的狀態(tài)。
2.作文的語言單調乏味
作文應該是學生所思所想和情感的表達,但在實際的寫作教學中,很多學生把寫作當成被動完成的任務,寫出的作文沒有真情實感,語言也平淡乏味,更有甚者是在記流水賬。因此,小學生作文語言單調乏味的問題不容忽視。導致這一問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可能是學生的基礎知識不扎實,不知道如何把自己掌握的語言知識運用到作文中,學以致用的能力有待提升;還可能是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不強,在表述的過程中,不懂得如何把課堂上學到的修辭手法或描寫方法運用到作文中。
3.學生積累的寫作素材不足
在當前的小學寫作教學中,傳統的“教師講,學生聽,學生寫”的教學模式依然存在,這樣的寫作課堂對學生有著諸多限制。單一的講寫教學模式,目的是教給學生相應的寫作技巧、方法和知識,表面看,學生在寫作時模仿范文容易下筆,但是教師講解的套路限制了學生想象力的發(fā)揮,使得他們的寫作思路被固化,寫出的作文模板化,沒有靈性和個性,嚴重脫離了小學生的真實生活軌跡。在這種教學模式下,大多數學生的作文幾乎是在教室內“絞盡腦汁”編出來的,屬于“三無”產品,即無興趣、無內容、無自我。如果學生不懂得找尋生活中的寫作素材,難以正確理解生活和作文之間的關系,就可能出現寫作時無從下筆的現象。很顯然這樣的寫作教學,是不能實現學生寫作素養(yǎng)發(fā)展目標的。
4.教師寫作教學思維狹隘
部分教師的教學思維比較守舊,習慣使用灌輸的方式開展寫作教學,很少采取措施引導學生觀察生活和體驗生活,導致學生的積累較少,使得寫作教學處于比較死板的狀態(tài)。對于學生而言,在面對作文題目時,除了教師提供的思路外,他們應該有能力在自己的生活經驗中找到相關內容,但實際情況是學生對生活的思考很少,難以進入生活化寫作狀態(tài)。
5.教師寫作教學方式單一化問題突出
采用多元化的寫作教學方式,能使寫作教學指導進入高質量的狀態(tài),極大地調動學生寫作的積極性,有效保證寫作教學的效率。但是從實際調研看,很多教師的寫作教學方式比較單一,基本都是由教師設定作文題目,圍繞題目進行構思,然后讓學生寫作。在這樣的教學過程中,學生的思維很容易受教師指導行為的影響,寫出千篇一律的文章。在寫作教學方法優(yōu)化的過程中,教師往往很少從生活化的角度入手,無論是生活化寫作教學理論的掌握,還是生活化寫作教學實踐的優(yōu)化,都處于不理想狀態(tài),可能導致小學寫作教學質量不斷下降。從這個角度看,小學寫作教學方法,切實需要改變。教師應該巧妙運用生活化寫作教學模式,保證寫作教學質量的不斷提升。在這個過程中,教師需要積極主動反思寫作教學的過程,思考其中存在的不足,繼而采取有效措施,促使小學寫作教學質量不斷提升。
二、小學寫作教學生活化的策略
小學寫作教學生活化存在的問題,與教學觀念、教學方法、教學設計之間存在密切關系,教師要從多維度入手,切實實現小學作文生活化教學的優(yōu)化,進入高質量的小學寫作教學通道。具體來說,在這個過程中,需要關注的內容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1.引導學生觀察生活
好文章來源于生活。只有寫生活經歷,表達真情實感的文章才是富有生命力的,才能引起讀者的共鳴。小學是作文學習的起步階段,教師應該引導學生觀察生活,教授他們觀察生活的方法,培養(yǎng)他們觀察生活的良好習慣,指導他們在寫作時融入生活經歷,抒發(fā)真情實感。例如,在以“我喜歡的一種美食”為題的寫作訓練中,學生想把喜歡的美食寫下來,就要在生活中留心觀察。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從食物的色、香、味、形等去感知,還可以延伸到食物的做法、吃法和相關文化等。通過教師的引導,學生寫作時自然能從美麗的色澤、誘人的香氣、獨特的外形、難忘的味道以及豐富的營養(yǎng)等方面介紹自己喜歡的美食,保證文章內容的豐富性和可讀性。
2.引導學生體驗生活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生活化的寫作教學更應強調學生在生活中的實踐。只有不斷實踐,學生才能有深刻的生活體驗,才能在寫作時表達出自己的真情實感。為了讓學生在生活中實踐,教師可以布置相應的實踐任務,如飼養(yǎng)小動物或種植植物,并且每天按時照顧、細心觀察,認真記錄動物或植物的生長變化。在這一實踐過程中,學生需要全情投入,細心呵護,能真切地體會到動物或植物的成長帶來的喜悅。把這些經歷和感受記錄下來,就是很好的寫作素材,也是很好的人生體驗。有了這樣的生活體驗,學生在寫作時不僅有話可寫,還能激發(fā)寫作熱情,更能感受到生命的堅強與美好。教師還可以指導學生做一些有趣的實驗,讓學生意想不到的實驗結果能給他們留下深刻的印象。在實驗過程中,學生動手操作,往往會有心得體會。例如,筆者指導學生做了米醋和小蘇打混合的科學小實驗。在實驗后學生能把實驗過程和實驗時的心理變化描寫得具體生動,其中有位同學寫道:“在實驗時我擔心米醋和小蘇打混合后會發(fā)生爆炸,可是我還是迫不及待地把小蘇打放入一小杯米醋中,讓人意外的情況出現了:小蘇打與米醋混合后,量杯里的混合體像可樂似的冒出了泡泡,過了一會兒,小蘇打全都沉下去了。這時我才如釋重負,總算可以松口氣了……”由此可見,親身實踐才能留下深刻印象和體會,才能寫出生活化的作文。
3.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豐富學生的情感
豐富的情感是寫作的基本心理要素,也是讓語言生動的必要條件,更是學生寫作源源不斷的動力。因此,在小學寫作教學中,教師應該注重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讓創(chuàng)設的情境與寫作教學的內容相結合,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創(chuàng)設具體、形象的情境能讓學生產生直觀的感受,充分引起學生的共鳴,豐富學生的情感。例如,在學完《只有一個地球》后,學生對人類破壞地球的生態(tài)環(huán)境有了充分認識。這種認識幫助學生捕捉了大量信息,所以在課堂上他們能滔滔不絕地歷數地球的災難。這時筆者為學生創(chuàng)設這樣的情境:如果我們今天不珍愛地球,將來有一天地球家園會變成什么樣呢?如果我們細心地保護地球家園,將來有一天我們的世界會變成什么樣呢?在這樣的情境中,學生都能充分發(fā)揮想象力,積極主動地討論。這時出示作文題目“2060年地球暢想”,學生在已有的閱讀基礎上,加上對當前地球出現的環(huán)境問題的了解,就有充足的內容可寫。筆者借機提示學生虛擬一個身份寫這篇想象作文,于是學生各種各樣的“身份”出現了:他們以天文學家、醫(yī)生、國家主席、工程師、宇航員等身份完成了作文。每篇作文都充滿正能量,蘊含著豐富的情感。
4.重視學生課內外的廣泛閱讀
寫作是把生活中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想用文字表達出來,具有一定的創(chuàng)造性。在這一文字創(chuàng)作的過程中,寫作素材、寫作方法和寫作技巧是必不可少的,尤其寫作素材是寫作的基礎。獲取寫作素材的最直接方式就是廣泛閱讀,教師必須引導學生在課堂內外進行廣泛閱讀。廣泛的閱讀能讓學生豐富人生體驗,學到不同的寫作方法和寫作技巧,從而更高效地進行生活化寫作。此外,在廣泛閱讀的基礎上,教師要引導學生結合生活進行寫作訓練,進而做到學練結合。例如,在教學《少年閏土》時,除了課內閱讀,教師還要引導學生在課余時間閱讀魯迅的其他文學作品,積累寫作素材。當學生熟讀魯迅的相關作品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提煉出課文和魯迅作品中的好詞好句,記錄到素材本上。教師還可以要求學生根據閱讀情況寫讀書筆記。這樣的閱讀方式,由課內延伸到課外,豐富了學生的寫作素材積累。在積累寫作素材后,教師就可以鼓勵學生在作文中加以運用,從而提高自己的素材應用能力和生活化作文的寫作能力。
5.合理設定寫作主題,盡可能貼近生活
教師在設定寫作主題時,要盡可能地保證主題與生活的關聯性,要是學生熟悉的事物,這樣可以迅速讓學生對寫作主題產生熟悉感,由此慢慢進入作文指導過程,可以確保寫作教學的有效性。例如,很多小學生都喜歡玩玩具,自己也有很多玩具,教師面對學生這樣的生活經歷,可以布置命題作文:我最喜歡的玩具。很明顯,玩具是學生生活中常見的事物,學生自然有話可說。當然,教師也要切實發(fā)揮自身的作用,提出相應的問題引導學生:你最喜歡的玩具是什么?你為什么喜歡這個玩具?這個玩具有什么特點?你和這個玩具有哪些難忘的回憶?這些問題意在引導學生回憶生活中的細節(jié),然后把生活與作文關聯起來,繼而更好地完成寫作任務。
6.樹立生活化的教學觀念
依照小學語文核心素養(yǎng)培育的要求,在實際教學中,教師需要關注學生思維的開發(fā)。這就需要教師在優(yōu)化寫作教學內容時,能夠調整教學觀念,鼓勵學生進入大膽想象和架構的狀態(tài)。例如,在學習《花的學?!窌r,教師可以關注學生想象力的培養(yǎng),讓學生思考:一簇一簇的花是什么樣子的?為什么在文章中作者會說是地下的學校?這些花如果在我們身邊,你會如何對待它們?假設花是你的同學,你會如何跟他相處?此時有的學生想到:我會給它買一個有泥土的花盆,讓它有一個安穩(wěn)的家,然后經常給它施肥、澆水和除草,和它成為朋友,看著它茁壯成長。很明顯,在這樣的寫作課上,學生把自己看到的事物想象為童話中的形象,充分發(fā)揮想象力,把植物當作人,依靠這樣的方式實現語言思維的鍛煉,繼而進入了理想的寫作狀態(tài)。
在小學寫作教學中采用生活化的教學模式,教師首先要重視學生的生活體驗,引導學生學會觀察生活和體驗生活,進而豐富自己的情感。其次,教師還要豐富寫作課堂的教學形式,采用情境教學、活動教學和體驗教學等多種“特殊”的方式,讓學生的身心充分參與到教學中,不斷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引導學生親身體驗生活,同時也幫助學生回憶自己的生活經歷以喚醒他們對生活的感悟,讓他們體驗到寫作的樂趣。最后,教師要充分發(fā)揮育人功能,引導學生掌握生活化寫作的技巧,逐漸提升學生寫作的樂趣,實現小學寫作教學的預期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