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不力米提·玉麥爾 楚剛輝
(喀什大學 化學與環(huán)境科學學院,新疆 喀什 844007)
國無德不興,人無德不立,思想道德品質是一個人立足于社會的基本素養(yǎng)。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使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xié)同效應[1,2]”。另一方面,隨著自然科學飛速發(fā)展,新理論、新方法、新技術、新觀點不斷融入到化學課程中[3]。
“無機化學實驗”是化學教育本專科專業(yè)第一門必修實驗課。通過實驗使學生學會準確、細致地觀察、記錄實驗現(xiàn)象和作出正確的結論,并不斷地提高學生的實驗技能、技巧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該課程授課對象較廣,知識點較多,且與其他學科有著緊密的聯(lián)系。我校無機化學實驗課開設于大一階段,大一學生正處于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面對多元化信息和社會重大事件,缺乏理性獨立思考和正確判斷[4,5],是開展“隱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有利時期。
“無機化學實驗”本身蘊藏著豐富的思政因素。在對大學生進行專業(yè)教學的同時,可結合課程特點發(fā)揮其中存在的潛在思政教育功能。結合課程特點,精心設計教學過程,認真策劃每一個實驗的課程思政切入點,通過精選案例教學探索,推進思政教育融入課程教學過程;培養(yǎng)學生愛國精神、科學態(tài)度和探索精神、環(huán)保意識和安全意識,建立正確的科學思維方法,理性思考,刻苦錘煉、堅定理想信念、勇于擔當時代重任。
喀什大學“無機化學實驗”是針對化學、應用化學、環(huán)境科學、環(huán)境工程等專業(yè)開設的一門必修課,總學時為72,學時總學分為4學分,使用教材:趙新華主編,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無機化學實驗》(第四版)。課程考核形式為平時成績60%(①實驗預習、準備情況;②獨立完成實驗能力、實驗態(tài)度;③實驗結果分析和實驗報告),期末成績40%(理論和操作測試)。根據課程教學時數(shù),開設了18個實驗,其中必做15個,選做3個,第一學期開設7個實驗,第二學期開設8個實驗。
鑒于我校“無機化學實驗”課程安排,課程教學中結合本課程特點,深入挖掘其中的德育資源,以德育教育與隱形滲透方式相融合,實現(xiàn)思想教育的全方位和全覆蓋以實例教學法將課程思政教育融入其中,具體內容方案表1。
表1 課程內容
續(xù)表
課程教學要實現(xiàn)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結構性變革;實驗過程注重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的統(tǒng)一,加大學生實踐能力、研究能力、創(chuàng)新思維、道德情操等關鍵目標培養(yǎng);注意構建良好的師生關系,用教師的高尚師德和精湛學術感染影響學生;不斷優(yōu)化教學方式,積極探究教學模式,課堂教學中采用探究式、合作式、教師集中講解+小組討論等教學模式,增強學生探究能力和合作精神。
“無機化學實驗”的課程思政體系建設中,首先要挖掘課程蘊含的思政元素;另外一方面,積極搜集并選取本課程內容相關的典型案例,將其滲透到教學大綱、課程教案和教學過程中,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思政教育,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
要調整課程考核形式為平時成績60%+期末成績40%的傳統(tǒng)的學生評價體系,將“價值引領”和“德育”等納入教學評價體系,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科學觀,培養(yǎng)積極向上的科學創(chuàng)新精神和儲備扎實的學科知識,形成“理論測試+能力考核+習慣養(yǎng)成+過程測評”的考核體系。加大過程性評價的比例 ( 如上課準備是否充分,做實驗是否積極,是否積極交流,完成實驗報告是否規(guī)范、具有科學性等),不單純以實驗報告加期末測試評價,這樣能更好地激發(fā)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綜合學生的個人素養(yǎng),德育及學習效果等,對學生進行多維度,多渠道的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