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周瑞,韓育章,何緒剛,易愛武,楊 軍,李 霄,黃 君
(1.湖北省水產科學研究所,武漢 430077;2.華中農業(yè)大學,武漢 430070;3.枝江漁丫頭專業(yè)合作社,湖北 枝江 443200;4.宜昌市水產技術推廣站,湖北 宜昌 443000)
中國池塘養(yǎng)殖所采用的高密度、高投餌率、高換水率的傳統(tǒng)養(yǎng)殖方式已經對養(yǎng)殖內外環(huán)境產生不良影響,并成為制約池塘養(yǎng)殖業(yè)進一步發(fā)展的瓶頸[1]。根據《第二次全國污染源普查公報》,2017年全國水產養(yǎng)殖業(yè)污染排放量分別為化學需氧量66.60萬t、氨氮2.23萬t、總氮9.91萬t、總磷1.61萬t,占農業(yè)源總排放量的比例分別為6.24%、10.31%、7.00%、7.59%,化學需氧量、總氮、總磷排放量比2007年分別增加了10.77萬、1.70萬、0.05萬t[2]。為減少水產養(yǎng)殖尾水污染排放,全國各地紛紛探索池塘工程化循環(huán)水養(yǎng)殖、集裝箱養(yǎng)殖、魚菜共生等養(yǎng)殖新模式[3-8]。池塘“零排放”綠色高效圈養(yǎng)技術與模式是基于“能時時打掃池塘衛(wèi)生”理念提出的,是對傳統(tǒng)池塘養(yǎng)殖方式的重要革新[9]。圈養(yǎng)系統(tǒng)主要由圈養(yǎng)桶、增氧系統(tǒng)、集排污系統(tǒng)和凈化系統(tǒng)等部分組成。為進一步豐富和完善池塘圈養(yǎng)品種和技術,本研究開展了池塘圈養(yǎng)加州鱸試驗。
加州鱸(Micropterus salmoides)為2019年5月13日從鐘祥市購買,溫室水泥池培育,采用活魚車運輸,平均體重15.9 g/尾(63尾/kg),平均體長9.5 cm。
試驗用圈養(yǎng)桶直徑4 m,有效養(yǎng)殖深度2 m、容積約25 m3,配備增氧和排污系統(tǒng)。池塘面積1.47 hm2,安裝16個圈養(yǎng)桶,其中10個桶用于加州鱸養(yǎng)殖試驗,4個桶養(yǎng)殖其他魚類。加州鱸分為3個密度組,分別為1組2 300尾/圈、2組3 500尾/圈、3組5 000尾/圈。每組4個重復,1組因魚種數量不足只有2個重復。每天投喂1次,飼料為加州鱸膨化飼料。體重150 g以下時投喂粗蛋白含量50%的飼料,體重150 g以上時喂粗蛋白含量48%的飼料。結束時統(tǒng)計投喂飼料總量,計算餌料系數。采用羅茨鼓風機增氧,當圈養(yǎng)桶內溶氧量低于4 mg/L時增氧機自動啟動。每天早上排污1次,每次水泵抽污1 h。
分別于2019年10月26日和2020年5月10日對每個圈加州鱸進行抽樣,測定體長、體重,解剖稱取肝臟重、性腺重,計算特定生長率、空殼重與體重比、肝體比、成熟系數,計算方法如下:
體重特定增長率S G Rw=[lnW f-lnWi]/t×100%,式中,W f為終末體重(g),Wi為初始體重(g),t為時間;
空殼重與體重比=去除內臟后的魚體重量/體重×100%;
肝體比=肝臟重/體重×100%;
成熟系數=性腺重/體重×100%;
餌料系數=餌料用量/魚體凈增重量。
從表1可以看出,不同密度組之間加州鱸特殊生長率和魚體規(guī)格有較大差異,特定生長率和平均個體規(guī)格隨著放養(yǎng)密度增大而下降。體重特定增長率第一階段(2019年5月13日至2019年10月26日)1組>2組>3組,第二階段(2019年10月26日至2020年5月10日)1組小于2組和3組,整個養(yǎng)殖期1組>2組>3組。試驗結束時,1組的平均規(guī)格最大,為401.8 g,3組的最小,為342.9 g,2組的為377.2 g。
表1 加州鱸生長特性
將魚按體重分為3個組:A組(體重<300 g)、B組(300 g<體重<400 g)、C組(體重>400 g),C組雌魚空殼重與體重比極顯著小于A組和B組雌魚(P<0.01)(表2)。各組間及雌雄魚之間肝體比差異不顯著。
表2 不同體重加州鱸生長性狀
大部分加州鱸性成熟,雌魚最小性成熟體重為238 g,雄魚最小性成熟體重為182 g。隨著體重增大,性腺重越大(圖1),C組雌魚成熟系數顯著大于A組和B組雌魚(P<0.01)[10]。
圖1 加州鱸雌魚性腺重與體重的關系
截至2020年5月,10個圈加州鱸總毛產量10 968.6 kg,總凈產量10 364.4 kg,共投喂飼料11.63 t,飼料系數1.12。
不同密度組隨著放養(yǎng)密度增大而產量上升,1組、2組、3組的單位水體產量分別為27.8、43.1和52.7 kg/m3。3個組別的平均成活率分別為74.18%、81.59%和76.93%。
投入成本主要包括苗種、飼料、池租、人工、水電等。池租、人工、水電、動保產品的成本按16個圈分攤。苗種費按每個圈放養(yǎng)數量乘以魚種單價(商品加州鱸平均價格為34.0元/kg),飼料費按每個圈的凈產量乘以飼料系數和飼料價格。圈養(yǎng)系統(tǒng)按平均每個圈養(yǎng)桶及其配套設施1.6萬元,折舊期5年計算。
隨著放養(yǎng)密度增大,產量上升,同時產值和利潤也上升。產值、利潤1組最低,3組最高。1組、2組、3組成本分別為30.3、25.7和25.0元/kg(表4)。
表4 投入與產出分析 (單位:元)
從加州鱸生長速度來看,加州鱸體重特定生長率1組>2組>3組,商品魚規(guī)格也是1組>2組>3組。1組的平均規(guī)格為401.8 g;2組的平均規(guī)格為377.2 g、3組的平均規(guī)格為342.9 g。第一階段(2019年5月13日至2019年10月26日)的生長速度較快,體重特定增長率明顯高于第二階段(2019年10月26日至2020年5月10日)??赡苁堑谝浑A段為幼魚處于快速生長期,5—10月是魚類適宜生長期,第二階段經歷冬季越冬期,加州鱸攝食量降低生長緩慢,開春后部分加州鱸性腺開始發(fā)育,生長速度下降。5月中旬觀察發(fā)現,大部分加州鱸性成熟,抽樣個體中,雌魚性成熟最小體重238 g,雄魚性成熟最小體重182 g。體重400 g以上雌魚平均成熟系數(8.58±1.80)%。性腺發(fā)育一方面影響魚的生長,另一方面性腺占體重比例較高,導致魚的空殼重與體重比降低,體重400 g以上的雌魚平均空殼重與體重比為(85.1±1.98)%,嚴重影響加州鱸商品魚的出肉率。因此,在養(yǎng)殖生產中,進一步提高加州鱸苗種質量,延遲其性成熟的年齡或個體規(guī)格。
隨著放養(yǎng)密度增大,加州鱸產量上升,1組、2組、3組平均產量分別為695.1、1 078.1、1 316.5 kg/圈,單位水體加州鱸商品魚產量分別為27.8、43.1和52.7 kg/m3,平均每個圈產值分別為23 631.7、36 656.3、44 761.0元,利潤分別為2 586.7、8 947.7和11 913.6元。池塘租金還有下降的空間,試驗池塘1.47 hm2,年租金16 141元,按16個圈平均每個圈1 008.8元。養(yǎng)殖圈及其配套投資折舊期按5年計算,為每年3 200元/圈,如果按10年折舊,則養(yǎng)殖圈的成本可降到1 600元/圈,經濟效益有較大提升空間。
從加州鱸生長速度來看,體重特定生長率和商品魚的規(guī)格隨放養(yǎng)密度增大而下降,體重15.9 g的魚種,3個密度組的規(guī)格分別達401.8、377.2和342.9 g。大部分加州鱸性腺發(fā)育,空殼重與體重比降低,體重400 g以上的雌魚平均空殼重與體重比為(85.1±1.98)%,嚴重影響加州鱸商品魚的出肉率。提高加州鱸苗種質量,延遲其性成熟的年齡或個體規(guī)格。隨著放養(yǎng)密度增大,加州鱸產量上升,1組、2組、3組平均產量分別為695.1、1 078.1、1 316.5 kg/圈,加州鱸商品魚產量分別為27.8、43.1和52.7 kg/m3,平均每個圈產值分別為23 631.7、36 656.3、44 761.0元,利潤分別為2 586.7、8 947.7和11 913.6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