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 /迪慶藏族自治州文物管理所 李曉江 和冬梅
松謀·昂翁洛桑丹增嘉措親身經(jīng)歷了紅軍長征過中甸(今香格里拉市)、中甸和平解放等重大歷史事件;新中國成立后,他曾參加全國人大會議,參加中央代表團到西藏訪問,為成立迪慶藏族自治州殫精竭慮,并成為迪慶藏族自治州首任州長。在任職州長的10 年期間,他以淵博的學識、寬廣的胸襟和敏銳的眼光,團結帶領全州各族人民走上了社會主義的康莊大道,成為雪域民族團結進步事業(yè)的燃燈者,深受僧俗群眾的擁戴,為促進民族團結進步事業(yè)作出了積極的貢獻。
松謀·昂翁洛桑丹增嘉措(以下簡稱松謀活佛),藏族,1899 年出生在今天迪慶州香格里拉市建塘鎮(zhèn)(舊時叫大中甸)諾西行政村夏納村民小組贊卡家,俗名叫桑杰倫珠。1904 年被認定為松謀·貢取美魯茸江初的轉世,1905 年由第三世奔降活佛在噶丹·松贊林寺獨克康參為其受沙彌戒。1912 年,13 歲的松謀活佛在獨克康參管家陪同下,跟隨馬幫沿滇藏茶馬古道,長途跋涉兩個多月,抵達西藏拉薩,進入哲蚌寺崩拉康參,受比丘戒,精研佛學理論。1921 年,22 歲的松謀活佛回到迪慶擔任噶丹·松贊林寺住持,主持新建噶丹·松贊林寺主寺和加筑寺城工作,成為迪慶地區(qū)最有影響力的活佛。1936 年4 月25 日,中國工農(nóng)紅軍紅二、六軍團,在總指揮賀龍率領下,擺脫尾追的敵兵,挺進到滇西北的金沙江岸,在四天三夜里,以七只木船和三只木筏,完成搶渡金沙江,進入迪慶(時稱中甸)。由于國民黨大肆宣傳“紅軍是赤匪”“紅軍共產(chǎn)共妻”“紅軍要殺人滅教”“紅軍來了要搶走牛羊”,不明真相的迪慶各族民眾紛紛帶著財物躲進深山。面對種種因信息不對稱帶來的誤會,松謀活佛當機立斷:“給漢兵接待,不要打!”并同意委派夏納古瓦拜見賀龍等首長。
噶丹·松贊林寺派夏納古瓦等八名代表,前后三次拜見賀龍等紅二、六軍團首長,看到紅軍紀律嚴明,對群眾秋毫無犯,隨即將所聞所見告知松謀活佛,這使松謀活佛對紅軍這支革命的隊伍有了新的認識。松謀活佛指出:“紅軍的到來,我們沒有聽到藏獒和烏鴉的叫喚,看到的卻是天上的祥云,紅軍是為著追求真理,與人為善,實實在在要為我們民族謀取求新的生路而來,我們應該相信他們,并盡最大力量幫助他們解決眼前的困難?!?/p>
隨后,賀龍等軍團首長受邀到噶丹·松贊林寺參觀,賀龍贈送給噶丹·松贊林寺一幅寫有“興盛番族”四個大字的錦幛和一對景德鎮(zhèn)花瓶,以此祝福藏族人民繁榮昌盛。松贊林寺破例為紅軍舉行“跳神”儀式,以表示擁護紅軍,而且為幫助紅軍北上抗日,打開糧倉,把青稞、紅糖、鹽巴和粉絲等6 萬余斤糧秣提供給了紅軍。松謀活佛還寫信給德欽東竹林寺水邊活佛,告訴他中甸民眾都支持紅軍,勸他不要與紅軍為敵。紅軍離開迪慶時,賀龍向松謀活佛贈送了一臺留聲機,以感謝其對紅軍的熱情支持。松謀活佛的這一英明決策,為紅軍順利從云南滇西北進入四川甘孜地區(qū)發(fā)揮了重要的作用,也譜寫了一段迪慶歷史上藏漢團結,軍民融合的壯麗史詩。
1950 年5 月10 日,中國人民解放軍42 師廖運周師長率125團正式進駐中甸縣城。5月11日,廖運周師長、孫致和縣長及黨、政、軍領導干部到松贊林寺敬獻哈達,還代表中甸縣人民政府贈送松贊林寺一幅寫有“民族友愛”的錦幛。與此同時,以新政府和部隊的名義張貼告示,嚴令政府人員和駐中甸部隊,“不許到寺廟駐兵,不得進入寺廟擾亂,進大寺參觀需經(jīng)堪布允許”。
1950 年10 月,麗江地區(qū)召開各族各界代表會議,松謀活佛當選為麗江專區(qū)聯(lián)合政府副主席。恰在此時,黨中央、毛主席派來的中央訪問團來到中甸,訪貧問苦,開展民族工作,并送給噶丹·松贊林寺一幅寫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各民族團結起來”的錦旗。
1950 年12 月,松謀活佛當選為省政協(xié)委員。
在黨的民族宗教政策影響下,在中甸縣人民政府和人民軍隊“民族友愛”言行感召下,松謀活佛認識到中國共產(chǎn)黨和新中國政府是真正代表各族人民利益的,是誠心誠意幫助各族人民進步發(fā)展的。從此,開始了他為雪域高原民族團結進步事業(yè)奮斗的人生歷程。
1953 年,松謀活佛深有感觸地說:“黨的政策是真的,從上到下說的都是一樣。我們僧家要清理清規(guī),俗家也應該積極開展勞動生產(chǎn),我作為副專員也會承擔起責任,再多做一些實實在在的事情。”同時,松謀活佛告誡相關工作人員:“工作要慢慢來,一點也急不得,快了就要跌跤?!蓖? 月,在參加討論憲法草案時,松謀活佛發(fā)言:“共產(chǎn)黨只會把人民帶向好的道路,不會把人民帶向壞的路子,少數(shù)民族在共產(chǎn)黨的領導下不會再有斗爭和殺頭,這一點我可向大家保證。”1954 年8 月,松謀活佛當選為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在北京參加會議期間受到毛澤東、周恩來、朱德、劉少奇等黨和國家領導人的親切接見。
1954 年12 月,松謀活佛從昆明回到麗江,參加自治州籌委會會議,在開幕式上,松謀活佛指出,國家憲法明確規(guī)定,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不可分離的一部分。中國共產(chǎn)黨制定了一套適合中國國情的、正確的解決中國民族問題的方針和政策,概括起來主要就是民族平等政策、民族團結政策、民族區(qū)域自治政策,我們要維護中華民族的大團結。民族區(qū)域自治制度符合中國的國情,它是各民族一律平等的體現(xiàn)。各民族平等了,就能實現(xiàn)真正的團結,民族大團結了,各民族才可能發(fā)展、進步?!霸谥袊伯a(chǎn)黨的領導下,全國各民族緊密地團結起來,才是國家最大的利益,舍此就談不上建設和發(fā)展。這次全國人大會議上通過的憲法中確定了我國民族地區(qū)實行民族區(qū)域自治制度,這完全符合迪慶的實際,符合中國的實際,實行民族區(qū)域自治一定少不了漢族老大哥的幫助。目前,阻礙民族團結和發(fā)展有兩個壞東西:一是大民族主義思想,這種思想危害極大,內地來的干部要堅決克服;二是狹隘的地方民族主義思想,這種思想也要不得,民族干部和本地干部應該提高覺悟,要努力根除。我們要通過教育,努力消除這兩種思潮……”關于自治州的取名問題,松謀活佛結合“建塘”(中甸)、“巴隆”(維西)、“德欽”這三個縣的地名、人口、民族和地理環(huán)境等因素進行思考,最后向自治州籌備委員會提交了擬定州名:“迪慶博日讓炯魁”(迪慶藏族自治州),并在會議上詳細解釋了“迪慶”二字的藏語意思。“迪慶”大致意思也就是“吉祥如意、富足興旺、平和安樂”。把自治州取名為“迪慶”,充分表達了松謀活佛熱愛家鄉(xiāng),希望生活在這里的各民族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fā)展的美好愿望。
在為州府選址時,松謀活佛考慮到中甸縣是中甸、德欽、維西三縣的中心地點,滇藏公路貫穿境內,決定自治州州府設在中甸縣城,并把州人民政府的辦公地點設在縣城西邊的吉勒山下。民間傳說,吉勒山是神山,表達了松謀活佛祈盼神山護佑迪慶各族人民的美好祝愿。1957 年9 月6 日至13 日,中甸、德欽、維西三縣各族各界人民代表大會在新落成的迪慶州人民禮堂召開。出席會議的代表共416 人,其中藏族占51.8%,納西族占14.8%,傈僳族占14.7%,漢族占10.8%,其他人口較少的苗、怒、獨龍等民族,至少也有一名代表。農(nóng)民代表310 人,民族宗教上層代表92 人,還有解放軍、民族公安部隊、文教衛(wèi)生和工商業(yè)的代表。會上,松謀活佛當選為迪慶藏族自治州人民政府第一任州長,同時選舉產(chǎn)生副州長7 人。另選舉產(chǎn)生25 位委員,其中藏族14 人,漢族3 人,傈僳族2 人,納西族、回族、苗族、彝族、白族、怒族各1 人。
1958 年秋,隨著迪慶藏族自治州的成立,迪慶州相繼完成和平協(xié)商土地改革,農(nóng)業(yè)、手工業(yè)和私營工商業(yè)的社會主義改造。在探索迪慶實現(xiàn)共同繁榮發(fā)展的道路上,松謀活佛殫精竭慮,傾情付出。
松謀活佛每次深入到農(nóng)村調研,均接觸群眾、了解民意、體察民情、體恤民生、廣開言路;與農(nóng)民群眾和基層干部同吃、同住,交換意見,積極宣傳黨的民族與宗教政策。有一次,到納西族和漢族聚居的金江區(qū)(今金江鎮(zhèn))視察時,松謀活佛看到金江干部群眾在生產(chǎn)建設上積極性很高,他們既懂政策又對土地改革的要求很迫切。他說:“看來在金江區(qū)土地改革不搞是不行了,群眾要求很強烈,這是民心向背問題,不重視不行??!只要按國家的政策辦,早點改革也是可以的?!敝螅跁现v道:“我們這次下來調研,了解到金江區(qū)的干部群眾對進行土地改革的要求是強烈的,金江的土地改革勢在必行,我贊成中甸的土地改革金江區(qū)先行一步。關于土地改革政策,黨中央和省委的文件里已經(jīng)講得很清楚。我們要在中國共產(chǎn)黨的領導下,堅決貫徹執(zhí)行和平協(xié)商土地改革的政策,團結民族宗教人士,團結各族勞動人民,統(tǒng)一認識,達成共識,采取自上而下的和平協(xié)商方法,有計劃有步驟地進行土地改革,最終做到耕者有其田,把各民族群眾組織起來,努力發(fā)展生產(chǎn),改善人民生活,讓人民群眾真正當家做主人……”
到1965 年,迪慶州順利完成了“三年調整”的任務,國民經(jīng)濟和社會事業(yè)取得初步成效,理順了國民經(jīng)濟發(fā)展的比例關系,國民經(jīng)濟狀況進一步全面好轉。
在松謀活佛擔任州長期間,迪慶的水利、公路等基礎設施取得明顯的發(fā)展成效。1963 年11 月,在今香格里拉市小中甸鎮(zhèn)修建迪慶州第一座裝機容量超過400 千瓦的思偉水電站,松謀活佛把準備購買汽車的兩萬多元資金捐贈給電站工程。電站于1965 年十一國慶節(jié)前建成發(fā)電,總投資77.7 萬元,供電范圍達50 個合作社、1133 戶,年均發(fā)電量106.76 萬千瓦。
六十多年前,松謀活佛就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踐行了黨的民族宗教政策。他作為活佛做出了放下特權,擁護社會主義建設,跟著共產(chǎn)黨和人民政府走的歷史選擇。從松謀活佛的事跡中,我們可以看到:只有團結一心,才能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fā)展,使經(jīng)濟社會取得長足進步、各族人民生活不斷得到改善。同樣,實踐證明,在中國這樣一個多民族國家,民族團結是國家統(tǒng)一的重要保證,是社會穩(wěn)定和各項社會事業(yè)發(fā)展的重要保障和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