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緣喜
摘? 要:作文寫作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也是小學生進行語言學習的主要方式。小學作文訓練的重要教學目標就是培養(yǎng)小學生的情感表達能力,結合實際生活進行寫作,作品會更加真實感人,情感豐富。生活化的案例也為小學生提供了充足的習作素材。本文從小學作文生活化教學的理念進行分析,闡述了作文生活化教學的重要意義,探尋了做好小學作文教學生活化的措施方法。
關鍵詞:小學作文;生活化;教學模式;應用策略
作文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目前小學生在進行作文寫作時,往往存在如缺乏寫作的欲望,不愿寫作,不想寫作等問題。缺乏寫作思路,當面對一個題目時沒有寫作的靈感,無從下筆,缺乏真情實感。出現(xiàn)這樣的情況,和小學作文強調對字詞句的應用,忽略了學生習作素材積累有關。實際上,小學生熱愛生活,生活中許多有趣的事情都可以作為習作的案例和素材。將作文和生活緊密結合起來,對于豐富小學生作文內容和提升情感表達力都具有重要意義。為此,亟須做好學生作文生活化教學,因為小學作文生活化教學,是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優(yōu)化教學資源的重要措施。語文教師要在作文教學過程中,注重結合好學生的生活經(jīng)歷,幫助學生能更好地用真情實感創(chuàng)作。
一、作文生活化教學的基本概念
小學作文教學生活化的教學模式是指作文結合生活場景來展開,融入他們對生活的真情實感。結合具體的教學實際,作文生活化教學可以概括分為內容生活化、形式生活化兩大方面。對于作文教學內容的生活化而言,就是通過引入學生在生活中經(jīng)常遇到的事物等生活化的內容,改造以往較為抽象的教學內容,讓學生能夠將生活與作文寫作緊密聯(lián)系起來,將教學內容形象起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注重對教學技巧應用向生活方面轉變,主要是通過巧妙地引入生活中的例子,來加深其對知識的深層次理解和掌握。
二、作文生活化教學的重要意義
(一)豐富教學內容
對于傳統(tǒng)的作文教學,教學內容基本都來自課本,而課本的知識是有限的。而生活本身就是一本百科全書,生活中萬物每一天都處于變化之中,可以為作文教學帶來取之不盡的素材。在作文教學過程中,為了能讓學生能將生活與知識聯(lián)系起來,最好能夠引入生活中學生常見的事情,加深學生對生活的觀察和思考,并且通過對各種生活素材進行類比,來進一步幫助學生對事物加深理解。
(二)進一步提升學生學習興趣
興趣是小學生最好的教師,因為小學階段的學生雖然年齡偏小,但他們有著強烈的好奇心和玩心,始終對生活中各種事物保持著很大的興趣和好奇。作文生活化的教學模式,通過引入生活中有趣好玩的內容,讓作文教學變得不再是那么枯燥,而是以更加平易近人的方式進行,增加學生學習的興趣,提高寫作的積極性,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三)幫助學生作文水平進一步提高
以往枯燥乏味的作文教學,讓學生對作文寫作產生了抗拒,長此以往非常不利于學生寫作水平的提高。生活化的作文教學,則會讓學生慢慢喜歡上作文課,慢慢愛上寫作。長此以往,更是讓學生慢慢就會主動對各種寫作技巧進行學習鉆研。通過日積月累的努力,最終會由量變引起質變,實現(xiàn)學生寫作水平的有效提升。
三、小學作文生活化教學策略
(一)引導學生加強對生活的觀察
要做到作文生活化的教學,首先就要幫助引導學生學會觀察生活。通過對生活的細心觀察,幫助學生真正了解生活,能夠用生活化的脈絡和語言通過寫作的方式來記錄自己對生活的體悟和感觸。在具體的教學實踐過程中,教師可以在布置作文作業(yè)時,以作文題目、內容、題材等詳細具體的要求,來引導學生對生活中某些特定的內容進行觀察,進而將相關內容記錄到作文當中。
舉個例子,在安排學生以《我的奶奶》為題目進行寫作時,我要求學生以自己平日里對奶奶的觀察為參考,寫一篇有關奶奶的作文??紤]到小學生的寫作能力較低,往往會存在記流水賬的方式,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的發(fā)生,我通過幾個生活化的問題來引導,如“去奶奶家時,奶奶都在忙什么?”“奶奶平時喜不喜歡跳廣場舞,都喜歡跳哪些類型的舞蹈,都什么時間跳舞?”“奶奶的頭發(fā)白了嗎?會不會時常嘮叨?喜不喜歡皺眉頭?”等等。這些問題提出后,學生就可以有針對性地對與奶奶有關的生活細節(jié)進行觀察思考,幫助學生更好地進行作文寫作,有效避免作文內容單調,使得作文內容豐富和深刻起來。
(二)帶領學生真正走入生活
要做到作文生活化的教學,還需要著重加強教師的帶動引領作用,努力幫助學生真正融入生活,讓學生能夠真實感受和體驗生活,為他們能寫出真情實感打下基礎。在具體的作文教學實踐中,教師要有針對性地將生活導入課堂中,讓學生在教師的指引下能夠結合具體的生活實際,積極主動地思考,達到深層次的領悟。
比如在寫作《秋天的美景》時,如果我們把這樣的作文課定位在教室里教師的指導,學生的寫作就缺少了活的源泉。他們對秋天的描寫是重復前人的話語,因為他們缺少對秋天的體驗和更深一層的感知,在這種情況下,為了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讓孩子有話可寫,我把作文課堂遷移到了郊外。利用學校秋游組織學生走出學校,走進大自然,進行一次郊游,讓學生親身去體會大自然的美。走在鄉(xiāng)間的小路上,同學們高興地說說笑笑。為了開闊學生的生活化寫作思路,我進行了提問引導。
師:你們聞到了什么?
生1:我們聞到了淡淡的清香。
師:你們看到了什么?
生2:我看到了金黃的稻子。放眼遠望,一片片稻田就像地毯,這金色的地毯與藍天相接,煞是好看。近看,顆粒飽滿的稻穗,沉甸甸的,彎著腰,很有禮貌地向我們鞠躬問好,說“歡迎你們來郊游!”
生3:我看到了田野的玉米。你看,玉米多高興??!他知道我們來看它,還特意換上了一束紅纓,咧開嘴笑了,露出滿嘴的大黃牙。
生4:我看到田坡上的大豆,它們有的露出紅紅的臉頰,有的竟笑破了肚皮。我看到農民伯伯正在收割稻子,時不時用自己的手背擦拭著汗水。
在野外郊游時,感受到濃濃生活氣息的學生的話語就像洪水打開了閘門,一發(fā)不可收拾。就連平時寫作有困難的學生看到這么美的景色,也能滔滔不絕,再把所說的寫下來,就是一篇篇富有個性的文章。
(三)鼓勵學生使用生活化的語言
生活化的語言,是指那些具體樸實的、真實的,能夠還原生活的話語。在進行記敘文的寫作過程中,學生如果能夠使用生活化的語言來進行描寫,將使得作文更加豐滿,更加真實生動。為此,要真正做好作文生活化,還要幫助學生學會使用生活化的語言,讓他們將發(fā)生在生活中的故事和人物的語言,運用到作文中來。
舉個例子,如果在作文中要描述一個人吃飯吃得很香的語句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結合自己身邊的實際例子來描寫,來突出生活氣息,如“這面條太鮮了,我還能再喝上兩大碗!”“這個蘋果又大又圓,像早晨的太陽一樣”。生活化的語言,小學生寫起來自然流暢,作文也更加真實生動。
四、結語
總而言之,作文生活化的教學模式,更加符合小學生的身心成長特點,也更加利于促進小學生寫作能力的提升。作為小學語文教師,要在教學過程中,注重不斷積累各種生活素材,將其巧妙地應用到教學過程中,還要注重引導學生觀察生活,帶領學生真正走入生活,最終幫助學生不斷提高寫作水平。
(責任編輯:向志莉)
參考文獻:
[1] 孫玉艷. 小學作文教學生活化實施策略分析[J]. 作文成功之路(中),2017(03):78.
[2] 夏燦. 小學生活作文教學研究述評[J]. 現(xiàn)代教育科學,2015(02):135-137.
[3] 高曉燕. 淺談生活化教學在小學語文習作教學中的應用[J]. 內蒙古教育,2017(20):7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