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淑偉
中圖分類號:A 文獻標識碼:A
戲曲的舞臺上,有一種角色叫青衣。舞臺上青衣總是以一種低落的姿態(tài)出現(xiàn),
她雖逃不了正旦的身份,卻心甘情愿隱藏光彩,所以青衣的曳地華裙常是或粉或青的素凈,濃墨重彩的眼線上常掛有婉約的淚水。蓮步輕移,水袖裊裊,回眸一笑,顧盼神飛。青衣旦角有花旦的年輕美貌,卻摒棄了花旦的俏與媚,她有老旦的矜持賢淑,卻摒棄了老旦的刻板保守,簡單恬美。青衣無怨無艾,明麗大方,只須一抬頭,便是輕愁煙散,海闊天空。
而當(dāng)這些舞臺上顛倒眾生的青衣們下了臺,卸了妝融入了人群,你便是再也無法尋覓她們的影蹤,眼前只見憧憧的眾生相,而那些憧憧的庸碌無為之輩,此
時此刻,仿佛都著一身青衣。
翻開色譜,找到青的位置。它在冷色調(diào)的綠色系里,在綠與黛的匯接處。五月的草木生機勃勃,這種遠山含翠的美景是蒼綠。冬至的草木似調(diào)未枯,有如墨
水輕染一般,透出的是墨綠色,是石藍色,更有勝者,呈現(xiàn)出一叢靛色來,這種揀盡寒枝般的景色是黛色。只有那二三月份從纖纖細雨萌芽的色彩才配青字??!
青是由暮靄朝霧沉淀下的,是從春節(jié)的炮竹青聲中衍生的。它連接了冬至的寒冷與春末的繁華,枯木剛剛逢春,瓊花正在掙扎,左手是白雪紅梅,右手是清風(fēng)花滿園,兩邊的熱鬧,它都沒趕上。
用青色染就青衣,一但穿上,就好像活在別處,化濃為淡,超凡脫俗。在晴耕雨種的古代,位卑的讀書人著的是青衫,低下的婢女著的是青裙,這些市井小民來往穿梭在早春的青墻下,不知不覺,自己也融入了安靜沉默的青色里。門吱呀一聲推開,農(nóng)婦三三兩兩踩著青苔而過膀彎的青竹籃一刻不曾離身,孩童結(jié)伴爬樹踮腳,伸手摘樹間青杏,身上的青衣小褂格外顯眼。他們平靜地過自己平靜的生活,從不輕佻,浮浪與張揚。這阡陌紅塵的路上,他們絕非大富大貴,但好歹也不會衣不遮體,他們可雅可俗,普通又平常,習(xí)慣了也愛上了這種平淡無奇的日子,不往邊緣走,不向懸崖靠,心中深知廟堂有廟堂之高,江湖有江湖之險,天涯海角的傳奇不適合自己,垂首斂目,甘作平凡的中間人。
攏一攏身上青衫青裙,從從容容趕上人流,聽一曲青衣正旦的《牡丹亭》,也是此時此刻才覺:青衣雖舊雖平常,但終有青衣之好之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