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孟華
在群文閱讀教學中,教師需引導(dǎo)學生閱讀一組文本,讓他們圍繞議題進行探究,以培養(yǎng)其閱讀能力和思維能力。但是,在開展群文閱讀教學之前,教師需組合群文,將合適的作品放在一起,以便學生閱讀。那么,如何組合群文呢?接下來,筆者就以古詩詞為例詳細談?wù)劇?/p>
一、將同時代的作品組合在一起
同時代的作者創(chuàng)作的作品往往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生活,在風格、題材的選擇上可能會有一些相似之處。盛唐時期的詩人生活在國力強盛、經(jīng)濟繁榮、民風開放的時代,他們寫出來的詩大體是昂揚向上、大氣開闊的,展現(xiàn)出一種自信。南宋時期的愛國詩人生活在國力衰微、社會動蕩、民不聊生的時代,他們寫出來的詩往往表達了對國家前途的憂慮,對艱難世事的感慨,給人一種沉郁之感。教師可以將同時代的能夠展現(xiàn)當時時代特色的古詩詞組合在一起,組織學生進行閱讀和鑒賞,讓他們穿越時空,回到特定的歷史階段,去體會作品中的情感。
例如,我們可以以“詩歌中的盛唐氣象”為議題,將李白的《渡荊門送別》、王灣的《次北固山下》、張九齡的《初入湘中有喜》組合在一起,引導(dǎo)學生去閱讀。在《渡荊門送別》中,“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最能展現(xiàn)“盛唐氣象”。詩人興致勃勃,站在船頭,望著兩岸高聳的山嶺。人隨船動,船隨江流。眼前的景色次第變換,一過荊門,就是曠野,眼前豁然開朗……這句詩“既筆力雄壯,又氣象渾厚”。在王灣的《次北固山下》中,“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兩句詩最能展現(xiàn)“盛唐氣象”。當殘夜還未消退之時,一輪紅日已從海上升起;當舊年尚未逝去,江上已呈現(xiàn)春意?!叭丈鷼堃埂薄按喝肱f年”都展現(xiàn)了時序的交替。即使是抒發(fā)對家鄉(xiāng)的思念之情,詩句中也洋溢著濃濃的喜悅。在《初入湘中有喜》中,“望鳥唯貪疾,聞猿亦罷愁”最能展現(xiàn)“盛唐氣象”。作者奉命出行,入湘江而南行。就在離家越來越近的時候,他心情舒暢、興致頗高,便寫下了這首詩。詩人選取“鳥”和“猿”兩種動物來形容船行之快,表達了濃濃的喜悅之情。從這些詩歌中,學生能夠感受到盛唐詩人自信昂揚、積極進取的精神面貌。
二、將同主題的作品組合在一起
古詩詞往往是圍繞某一主題展開的,展現(xiàn)了詩人或詞人對自然、宇宙、人生、生活的認識和感悟。在閱讀教學中,教師往往會引導(dǎo)學生探究作品的主題,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因此,在組合群文時,我們可以將同一主題的作品組合在一起,引導(dǎo)學生閱讀和體會。
例如,我們可以以“月是故鄉(xiāng)明”為議題,將孔紹安的《落葉》、戴叔倫的《題稚川山水》、張詠的《雨夜》組合在一起,引導(dǎo)學生去閱讀。《落葉》是隋朝詩人孔紹安所寫的一首五言絕句。詩人主要描寫了秋天所特有的景物——落葉。他把在外漂泊的自己比作在空中漂浮不定的落葉,表達了自己身處他鄉(xiāng)的無奈與凄涼。此詩開頭的“早”字,便給了讀者以好景不長的暗示。而“客”字容易使人聯(lián)想到南唐李煜的“夢里不知身是客”。秋氣早來,樹葉飄落,令人心驚;凋零的葉子就如同遠行客。樹葉翻飛仿佛不愿落地,還在訴說著自己對樹的深情?!额}稚川山水》是一首描寫江南山水風光的寫景詩,又是一首典型的思鄉(xiāng)詩。詩人在宦游途中見到了美麗的景色,熱情地贊頌了稚川山水風光的優(yōu)美,并巧妙地抒發(fā)了思鄉(xiāng)之情。詩中的“行人無限秋風思,隔水青山似故鄉(xiāng)”較為經(jīng)典。前句寫游子在秋風中產(chǎn)生了思鄉(xiāng)之情,后句寫游子見他鄉(xiāng)之山而想起家鄉(xiāng)之山。前后照應(yīng),突顯了游子的鄉(xiāng)愁。《雨夜》描寫了蕭瑟凄清的秋景。庭院深深,秋風瑟瑟,掀動簾幕,只有詩人與孤燈相對,自吟自憐。“無端一夜空階雨,滴破思鄉(xiāng)萬里心”,抒寫了“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的鄉(xiāng)愁之苦。前句不說自己一夜思鄉(xiāng)不眠,卻怨雨滴空階之聲“無端”擾了自己的清夢,含蓄地表達思鄉(xiāng)之情。后句寫思鄉(xiāng)的痛苦,雨聲滴破思鄉(xiāng)之心,這是將無形之物具象化,非常巧妙。
三、將同題材的作品組合在一起
在創(chuàng)作的過程中,詩人或詞人會選用某一題材進行創(chuàng)作。有些古詩詞雖然題材相同,卻表達了不同的情感。在備課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將同一題材的作品組合在一起,以開闊學生的視野,培養(yǎng)他們的閱讀能力和思維能力。
例如,我們可將以“邊塞風光”為題材的古詩詞組合到一起。筆者選用的是張籍的《涼州詞·其一》、柳中庸的《征人怨》和王昌齡的《從軍行·其二》?!稕鲋菰~·其一》描寫邊城的荒涼蕭瑟,借景抒情,表達了對收復(fù)邊鎮(zhèn)的期盼。一、二句詩實寫近景,渲染了荒涼蕭瑟的氣氛,暗示邊城的動蕩不安;三、四句詩虛寫遠景,由駝鈴聲引出“遙思”,點明詩歌的主題?!墩魅嗽埂肥銓懥苏魅嗽谶吶眯?,感到痛苦不堪,面對荒涼的環(huán)境更是心生怨憤的情狀,表達了詩人對統(tǒng)治者窮兵黷武的譴責。詩中并無“怨”字,詩人只是通過客觀地記錄征人的生活情況,描寫邊地荒涼寒苦的景象,來表達怨情。在《從軍行·其二》中,詩人融情于景,在秋風朗月的廣漠背景下,遙望壯麗河山,贊美了征人忠勇愛國的精神品質(zhì)。這些作品雖然都以“邊塞風光”為題材,但表達的情感略有不同。有的是在表達對收復(fù)失地的渴盼之情,有的是在表達征人久居邊塞的痛苦與無奈之情,有的則是在表達對萬里山河的熱愛和對邊塞戰(zhàn)士的贊美之情。
總之,在群文閱讀教學中,教師要挑選合適的文本,將其組合在一起,引導(dǎo)學生閱讀和鑒賞,以此來培養(yǎng)他們的綜合能力。
(作者單位:甘肅省白銀市第一中學)A97FEB30-F87A-4671-8845-AF44D3D58CA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