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曾是《中國古籍善本目錄》的子部主編,為了這個空前絕后的編書工程出差十年;他也是慧眼如炬的版本鑒定專家,古籍到了他手上,“一拿到就知道是什么”。除了工作,他還有好胃口和好酒量,是同事們“寵愛”的“鎮(zhèn)館之寶”。
近日,紀錄片《但是還有書籍》的熱播帶火了沈燮元——一個98歲高齡仍然每天要工作八九個小時的古籍版本目錄學家。
“這個老頭不簡單”
據(jù)報道,沈燮元是國內(nèi)版本目錄領(lǐng)域的著名專家、同事口中的“活化石”,大家寵愛的“鎮(zhèn)館之寶”。每周一至周五,他都會獨自搭乘公交到南京圖書館上班,從來不遲到。
據(jù)了解,沈燮元退休后一直在做《士禮居題跋》(清代藏書家黃丕烈的題跋集)的整理編纂,現(xiàn)處于校對階段。
清代以來,已有不少人做過《士禮居題跋》,但都不夠全面,有很多錯漏之處。沈燮元立志要編纂一個更加全面、完善的版本。這是一項繁瑣的工程,他不會電腦,從編纂到完稿,80多萬字全靠手寫。這些年,學界相關(guān)領(lǐng)域的人士每當發(fā)現(xiàn)相關(guān)的書影、資料,都會寫信給沈燮元來判定和編纂,只因他是目前最專業(yè)的黃丕烈研究專家。
一般情況下,工作到中午12點左右,沈燮元會去食堂吃午餐。承包食堂的老板跟他很熟,直接喚他老頭。他說:“這個老頭不簡單,天天能見到他。他什么都吃,油炸雞腿他都能吃,就用手撕著吃。”
吃過午飯,沈燮元幾乎不午休,直接開始工作。自1955年起,如此日復一日,已經(jīng)是第67年。下午4點,他開始收拾東西準備回家。晚餐,他一定要喝酒,但一杯就夠。
和錢鐘書相談甚歡
沈燮元更為人所知的身份,是《中國古籍善本書目》一書的子部主編。為了此書,他在北京和上海一共出差了10年。古籍善本是指具有比較重要歷史、學術(shù)和藝術(shù)價值的古籍。1975年,周恩來病危之際提出“要盡快把全國善本書總目錄編出來”,并組織了數(shù)十人的編書小組。
1996年,《中國古籍善本目錄》全書出齊,是中國近百年來規(guī)模最大的一次編書工程。時任上海文化局局長方行評價該工程是“早十年也不行,晚十年也不行”:早十年,人還沒有集中在一起;晚十年,老前輩就沒有了。對于這段經(jīng)歷,沈燮元仍記憶猶新,拿著照片就開始介紹當年編書團隊的成員:“如今這些人大多不在了……這是顧老;這是北京圖書館的館長劉季平;這是北京圖書館的丁瑜,小我兩歲,才過世不久?!彼谥械摹邦櫪稀笔前姹灸夸泴W家顧廷龍,也是2020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shù)獎獲得者、科學家顧誦芬的父親。
顧廷龍曾經(jīng)給過青年求學時期的沈燮元不小的幫助。1947年,23歲的沈燮元前往無錫國專上海分校念書,同行的同窗好友還有馮其庸(著名的紅學家)等。據(jù)他回憶,那時宿舍很小沒有地方看書。幸運的是,國專的教務(wù)長是書法家王蘧常,他寫了推薦信,推薦這幾個求知若渴的年輕人到合眾圖書館看書。
合眾圖書館由數(shù)位學者及社會名流在1939年籌辦,匯聚了大量江南藏書家的藏書(現(xiàn)并入上海圖書館),是許多知識分子的精神家園。當時,在合眾圖書館擔任總干事的顧廷龍接待了他們。錢鐘書曾住在合眾附近。有一日,他來圖書館看書,恰逢顧廷龍不在,于是和前來開門的沈燮元攀談起來。在言談間,他們發(fā)現(xiàn)彼此是無錫同鄉(xiāng),且錢鐘書的父親錢基博也曾在國專擔任教務(wù)長。兩人越聊越投機,錢鐘書留下了地址,邀請沈燮元有時間去家里玩。沈燮元很感慨,當時去過一次,但可惜錢鐘書夫婦二人都不在家。
1948年,沈燮元從國專畢業(yè)。在顧廷龍的幫助下,他進入合眾圖書館工作。后來,沈燮元又進入南京圖書館工作。
“像是一個派出所所長,管古人的戶口”
顧廷龍曾給沈燮元起了一個外號——“派出所所長”,意思是他對古人的事跡、生平非常熟悉。“他說,我像是一個派出所所長,管古人的戶口呢!”沈燮元說。
沈燮元在南京圖書館工作的60多年,用他自己的話說,就做了兩件事:“一件是編目,另一件是圖書采購?!?/p>
南京圖書館如今館藏有“十大鎮(zhèn)館之寶”,其中有兩件是沈燮元采購的。一件是北宋的《溫室洗浴眾僧經(jīng)》,來自清末四大藏書樓之一,鐵琴銅劍樓的后人。“我和他家的后人有來往,當時他可能急需用錢,所以把它賣給了我?!?/p>
另一件是遼代的《大方廣佛華嚴經(jīng)》,已經(jīng)有近千年的歷史,文物價值和學術(shù)價值都非比尋常。這件寶物的成交經(jīng)歷也頗為傳奇。20世紀50年代,沈燮元經(jīng)人介紹,和賣家在上海的街頭碰面?!澳敲创值木碜樱铱戳艘话刖椭揽隙ㄊ钦娴?。我一問價,對方說500元,我把錢給他,拿了就跑。不能講價的,講價了人家不賣了。”他眼睛笑得瞇起來,“這都是平時的積累,東西拿到手上就知道,現(xiàn)學是來不及的!”
年紀大了后,他開始覺得時間不夠用,從來沒有想過休息。別人覺得枯燥繁瑣的編目工作,他很享受:“熟悉了就不難受,做自己喜歡的事情肯定是開心的?!?/p>
常有人向他討教長壽秘訣,他的理論非常簡單:“保持專業(yè),不要東想西想。生活簡單一點兒,欲望少一點兒。我從來只想明天的事情,后天的事情就不考慮了。我總結(jié)出了五個字:過好每一天。”
(《揚子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