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雄飛
(湖北交投武松高速公路有限公司,湖北 武漢 430011)
CFG樁即水泥粉煤灰碎石樁,是將碎石、砂、水泥等材料充分攪拌混合而成,并在樁頂設置碎石墊層或水泥土墊層共同形成復合地基,將地基上方的填土荷載或車輛荷載傳遞至深層地基中,常用于深厚軟土地基或橋頭地基等對路基沉降控制嚴格的路段[1]。
CFG樁在設計時不能盲目地參考類似工程,而是要結合項目的具體地勘資料進行設計,同時在設計時要遵循以下原則:第一,沉降滿足規(guī)范要求。經(jīng)CFG樁處理后的一般路段地基工后沉降小于30mm,涵洞及通道路段地基工后沉降小于20mm,橋頭路段地基工后沉降小于10mm;第二,經(jīng)濟性。設計人員在開展CFG樁復合地基設計時應在滿足工后沉降的基礎上,優(yōu)化樁參數(shù),以減少樁長,節(jié)約工程造價;第三,CFG樁的尺寸要確保施工的可行性,盡量減少施工難度,降低對公路建設工期的影響。例如,CFG樁樁長不宜過長,樁間距不能過小,樁的彈性模量不能要求過高[2]。
(1)樁徑、樁長
振動沉管法成樁樁徑宜為350~600mm,鋼筋混凝土預制成樁的樁徑宜為300~600mm。
CFG樁處理橋頭地基時會存在有效加固長度,當超過該臨界長度時,再增加樁長對地基承載力提升程度不大且不經(jīng)濟。根據(jù)《公路路基設計規(guī)范》(JTGD30—2015)可知,CFG樁的最大樁長不得超過30m。
(2)樁間距
樁間距主要是影響橋頭地基的置換率m,從而影響CFG樁復合地基的承載力,計算公式如式(1)[3]:
式(1)中:d為CFG樁徑(mm);de為一根樁分擔的處理地基面積的等效圓直徑(mm),其與樁的布置形式和樁間距s密切相關。當CFG樁呈等邊三角形布置時,de=1.05s;當CFG樁呈正方形布置時,de=1.13s。
(3)褥墊層
CFG樁頂應鋪設一層碎石或水泥土墊層等材料實現(xiàn)應力擴散,與樁體共同承擔上部荷載。褥墊層厚度宜取0.3~0.5m。褥墊層的粒徑不宜過大,材料最大粒徑通常不大于30mm。
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增強政治領導本領,堅持戰(zhàn)略思維、創(chuàng)新思維、辯證思維、法治思維、底線思維,科學制定和堅決執(zhí)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把黨總攬全局、協(xié)調(diào)各方落到實處?!盵1]決策是領導者的責任,也是領導工作的核心,貫穿于領導工作的各個方面,關系著事業(yè)的興衰成敗。在一個地方和單位,決策往往牽一發(fā)而動全身,領導干部級別越高,其決策的影響面往往越大。只有做到科學決策、民主決策、依法決策,在把握客觀規(guī)律的基礎上確定工作的目標和舉措,才能使工作真正得到長遠發(fā)展。
(1)樁體加固作用
CFG樁會和原土層形成復合地基,此時CFG樁可視作復合地基中的增加體,抑制土體的側向變形。由于CFG樁增強體的強度和變形模量遠大于樁間土層,承擔了大部分的上部填土荷載,提高了復合地基的承載力,降低了地基的工后沉降。
(2)擠密作用
原地面CFG樁在施工期間會受到一定程度的振動和沖擊,使土顆粒間的孔隙被壓縮,孔隙比降低,土體體積減小而變得更加密實,這也會提高土體的壓縮模量,以降低地基沉降。
(3)排水固結作用
在填土或車輛荷載等外部荷載作用下,地基中的水會不斷排出,超孔隙水壓力會不斷消散。而水泥粉煤灰碎石樁一般透水性較好,可作為地基土的排水通道,這樣會縮短排水距離,加快軟弱土層的固結沉降,從而提高土體的有效應力和有效抗剪強度。此時,在相同附加應力作用下,復合地基壓縮變形會比未處理前有一定程度的降低。
(1)壓縮模量法
壓縮模量法是一項傳統(tǒng)的復合地基沉降計算理論,公式簡單,計算參數(shù)較少,計算精度也能滿足工程需求。壓縮模量法計算沉降就是將水CFG樁復合地基的加固區(qū)和非加固區(qū)視為一個整體,模量采用復合壓縮模量(樁體壓縮模量和土體壓縮模量的加權值),再利用分層總和法求出各層土的沉降,最后將各層土的變形量求和得到總沉降[4],見式(2):
式(2)中:Hi為第i層土分層厚度(m);ΔPi為第i層土附加應力(MPa);Espi為第i層土當量壓縮模量(MPa)。
(2)有限元法
隨著計算機技術進步和有限元理論的不斷成熟,有限元法在橋頭復合地基沉降中的應用更加廣泛。有限元法計算精確度高,能充分考慮復雜的地質(zhì)情況和材料特性。利用有限元法計算CFG樁復合地基沉降時,常見的軟件有ANSYS、Midas、FLAC3D、PLAXIS等,大多是將地基土視作非均質(zhì)材料,將其劃分成若干個分段,并在施加荷載和邊界后分別求出各個分段的正應力、剪應力、變形等,最后輸出CFG樁復合地基總沉降。
為準確分析CFG樁對橋頭軟弱土地基的加固效果,筆者以某高速公路項目為依托,利用有限元軟件MIDAS/GTS建立二維平面計算模型,分析了CFG樁加固前后的橋頭地基的沉降變化規(guī)律,以評價CFG樁復合地基的處治效果。
研究對象為雙向六車道高速公路,設計速度為120km/h,路基寬度為34.5m,沿線存在大面積的軟土地基且軟土厚度較大。為減輕橋頭跳車現(xiàn)象,設計人員擬對某大橋的橋頭地基范圍內(nèi)采用CFG樁進行處治,如圖1所示。CFG樁的設計參數(shù)為:CFG樁的直徑為0.5m,采用正方形布置,樁間距為1.2m,樁長為變量,應結合地勘資料和沉降計算結果確定,處治范圍是坡腳外1m。
圖1 CFG樁處治橋頭地基示意圖
3.2.1 定義材料屬性
材料屬性是影響橋頭地基沉降的關鍵參數(shù),但材料屬性較多,因此在對材料參數(shù)賦值時,應進行適當簡化,可只定義材料密度、壓縮模量、泊松比、黏聚力、內(nèi)摩擦角等參數(shù)。
3.2.2 網(wǎng)格劃分
為提高計算的精確度,利用軟件進行網(wǎng)格劃分時應盡量采用實際設計尺寸,對CFG樁及加固區(qū)范圍內(nèi)的土體網(wǎng)格進行適當加密(尺寸取0.3m),而對非加固區(qū)內(nèi)的土體網(wǎng)格可以稍微大一些,網(wǎng)格尺寸取1m,共劃分出3824個單元、4218個節(jié)點[5]。
3.2.3 施加約束及荷載
利用MIDAS中的load模塊對橋頭地基兩側施加側向約束,僅可發(fā)生豎向壓縮;模型底面進行X、Y、Z三個方向的全約束,不能移動;模型頂面為自由邊界,可以在空間內(nèi)任意變形。
分別計算了樁長24m、28m、30m、32m、36m時CFG樁復合地基的沉降量,如圖2所示。
圖2 不同樁長下CFG樁復合地基沉降值
由圖2可知,在相同荷載作用下,隨著CFG樁樁長的增加,橋頭地基的沉降不斷減小,但減小速率并不是固定的。當樁長超過32m,地基沉降減小幅度開始減緩,這說明CFG樁的樁端已經(jīng)到達良好的持力層。
本文探討了CFG樁復合地基的設計參數(shù)、加固機理、沉降計算等,主要得到以下幾方面結論:(1)CFG樁復合地基的樁長、樁間距、樁徑等設計時應結合地勘資料和沉降計算結果,遵循經(jīng)濟性、方便施工等原則;(2)CFG樁的加固機理包括樁體加固作用、擠密作用、排水固結作用,沉降計算方法主要有壓縮模量法、有限元法等;(3)橋頭地基的沉降會隨著樁長的增加不斷減小,當樁端到達持力層后其速率會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