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 何傳躍 郗登武
在《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tǒng)一考試大綱》之后,語文教學、考試進入以《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以下簡稱《課程標準》)和《中國高考評價體系》為指導的新高考階段,高中語文教學與考試迎來新的變革。隨著越來越多的省份進入“新高考”模式,全國將全面推行新高考命題,因此,新高考試卷無疑是高考語文命題的“方向標”。
新高考文學類文本閱讀選文有何特色?命題有何特點?呈現何種態(tài)勢?將有何種傾向?這些都是需要認真分析和準確把握的問題。筆者對近兩年新高考文學類文本閱讀的選文進行了整理:
時間卷別文本體裁作者2021年新高考Ⅰ卷《石門陣》小說卞之琳新高考Ⅱ卷《放猖》《莫須有先生教國語》散文、小說廢名2020年新高考Ⅰ卷《建水記(之四)》散文于堅新高考Ⅱ卷《大師(節(jié)選)》散文雙雪濤
高考文學類文本閱讀選文,向來以小說、散文為主。就近幾年全國卷選文來看,選用小說的頻率要略高于散文,但并沒有出現散文輪空、多年缺席的情況。而就2020年、2021年新高考卷來看,2020年新高考Ⅰ卷和Ⅱ卷“不約而同”地選擇了散文文本;2021年新高考Ⅰ卷選擇了小說,新高考Ⅱ卷則采用了散文、小說組合。從選文的年代特征來看,2020年新高考Ⅰ卷的選文是上世紀八十年代知名詩人于堅的文化散文,新高考Ⅱ卷的選文是“80后”文學新人雙雪濤的寫人散文;2021年的選文分別是上世紀三四十年代的卞之琳和廢名兩位知名作家的文章。從選文主題來看,2020年新高考Ⅰ卷的選文《建水記(之四)》具有濃郁的傳統(tǒng)文化色彩,2021年新高考Ⅰ卷的選文《石門陣》體現的是革命文化的紅色主題。兩套新高考Ⅱ卷特色相近,都帶有追懷往事的色彩,彰顯出對純真、自由、人性的呼喚。
除上述內容以外,筆者對新高考文學類文本閱讀的命題考查特點也進行了整理:
時間卷別分值命題形式考查角度2021年新高考Ⅰ卷16分客觀題主觀題1.相關內容理解。(3分)2.小說藝術特色分析鑒賞。(3分)3.賞析作品寫作手法。(4分)4.分析特定物象的內涵。(6分)新高考Ⅱ卷18分客觀題主觀題1.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分析鑒賞。(3分)2.相關內容理解和分析。(3分)3.品味語言表達藝術。(6分)4.探究文本創(chuàng)作思想。(6分)2020年新高考Ⅰ卷16分客觀題主觀題1.相關內容理解。(3分)2.藝術特色分析鑒賞。(3分)3.品味語言表達藝術。(4分)4.分析雙線結構謀篇技巧。(6分)新高考Ⅱ卷18分客觀題主觀題1.相關內容理解。(3分)2.藝術特色分析鑒賞。(3分)3.分析重要物象作用。(6分)4.理解文中重要句子含意。(6分)
對比全國卷,從分值上看新高考卷文學類文本閱讀部分的分值有所增加;從考查角度上看,新高考Ⅰ卷和Ⅱ卷的共同特點,是客觀題由綜合考查內容和藝術特色的一道題增至分別考查作品內容理解和藝術特色賞析的兩道題,這使對文本內容和藝術特色的考查更加全面,同時也對文本閱讀提出了更準確、更精細的要求;從主觀題設置來看,無論是寫作手法賞析、物象內涵探討、語言藝術品味、創(chuàng)作思想探究,還是謀篇技巧分析、物象作用分析、語句含意解讀,命題均著眼于對理解、概括、分析、鑒賞、探究等閱讀能力的考查,與全國卷文學類文本閱讀考查命題形式基本保持一致。值得注意的是,相較于以往全國卷部分命題,如“民族脊梁”“冰山理論”等隱晦的“情境化”,新高考卷命題似乎更注重文本閱讀直接的“情境化”,即命題“不打折扣”、不繞彎子,在命題指向和審題要求方面不設置障礙,更側重對閱讀能力的考查。
“新教材”背景下的“新高考”穩(wěn)步推進,無論新高考卷文學類文本閱讀考查形式怎樣變化,考查的核心素養(yǎng)都不會有根本變化,但是以下幾點值得關注:
1.選文凸顯文學性,注重思想內涵和精神價值
文學類文本閱讀選材仍將以小說、散文為主,區(qū)別于信息類文本閱讀,以“閱讀與鑒賞”為主要考查內容,選文凸顯文學性特色?!墩n程標準》中對“閱讀與鑒賞”的要求決定了文學類文本閱讀選文在注重文學性、藝術性的同時,更注重文本的思想內涵和精神價值。近幾年的高考語文試卷中,文學類文本選材多為人文情懷濃郁、思想內容深邃、表現手法豐富、文本價值取向與社會主流意識兼容的文質兼美的文章。弘揚精神內涵價值,彰顯傳統(tǒng)文化自信,注重人性事理思辨,是文學類文本閱讀選文的突出特點,這仍將體現在新高考卷文學類文本閱讀的選文中?!墩n程標準》中指出,在閱讀鑒賞中,“根據詩歌、散文、小說、戲劇不同的藝術表現方式,從語言、構思、形象、意蘊、情感等多個角度欣賞作品,獲得審美體驗”。戲劇類文本在新高考中還沒有出現,但作為一種獨特的體裁,戲劇有著較高的藝術性和思想性,而且也便于高考選材和命題。所以,戲劇在新高考試卷中“閃亮登場”的可能性也較大?,F代詩歌因受閱讀量限制,難以單獨作為文學類閱讀文本,但沿用2021年新高考Ⅱ卷的選文組合方式,在小說或散文文本后選取與之內容、主題等相關的現代詩歌,以“文本二”的形式出現也是很有可能的。另外,現當代知名作家的作品仍會是命題選材的“座上賓”,也有可能出現當下主流文化中有影響力的年輕作者或外國名家作品。
2.考查更多元,局部整體并重,凸顯閱讀素養(yǎng)
《課程標準》明確提出:“閱讀古今中外文學作品,注重審美體驗,能感受形象,品味語言,領悟作品的豐富內涵,體會其藝術表現力;努力探索作品中蘊含的民族心理和時代精神,了解人類豐富的社會生活和情感世界,增強民族文化自信?!蔽膶W類文本閱讀的考查角度很多,小到字詞、語句考查,大到結構、主題考查,命題或著眼局部,或著眼整體,微觀與宏觀兼顧,命題形式多元化。尤其是新高考文學類文本閱讀,“相關內容理解”和“藝術特色分析鑒賞”以單獨客觀題的形式考查,選項既可以著眼宏觀設定,也可以立足微觀來命制??陀^題題量的增多增加了考查的廣度與精度,為不同選項對應文本考點的多元化創(chuàng)設了平臺。而就新高考卷的主觀題而言,“賞析特定表現手法”“探討特定物象內涵”“賞析謀篇技巧”等設題角度,都鮮明地體現出對能力立意、素養(yǎng)導向等方面的考查要求。如2021年新高考Ⅰ卷要求結合文本解讀“門”的含義,小說中多次出現的“門”在不同層面有不同含義,閱讀感受不同,理解能力不同,思維能力不同,作答的情況也就不同??傮w來看,文學類文本閱讀的考查會凸顯五種能力:理解能力、概括能力、分析能力、鑒賞能力和探究能力。命題著眼于八個命題點:形象塑造、行文思路、主旨思想、語言表達、藝術手段、篇章結構、材料剪輯和環(huán)境描寫。新高考卷無論選哪類文本,分值和題量估計都不會有大的變化,但強化選拔功能,注重閱讀素養(yǎng),體現多元考點的命題特點會更加明顯。因此,除關注已經出現的考點外,材料組織、敘述方式、主旨探討、題目分析等能較好體現閱讀思維品質類的命題角度,則更需要重視。
3.命題更精細,因文設題,強化“文本情境”
“情境”是體現《課程標準》精神的一個重要概念:“考試、測評題目應以具體的情境為載體,以典型任務為主要內容?!备呖嘉膶W類文本閱讀“情境化”設題一度受到熱捧,如2019年全國卷Ⅰ第8題:“魯迅說:‘我們從古以來,就有埋頭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為民請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這就是中國的脊梁?!堈務劚疚氖侨绾尉唧w塑造這樣的‘中國的脊梁’的。”再如2020年全國卷Ⅰ第9題:“海明威的‘冰山’理論將文學作品同冰山類比,他說:‘冰山在海面移動很莊嚴宏偉,這是因為它只有八分之一露在水面上?!拘≌f正是只描寫了這露出水面的八分之一。請據此簡要說明本小說的情節(jié)安排及其效果?!睆慕鼉赡晷赂呖嘉膶W類文本閱讀的主觀題看,命題設置并沒有延續(xù)上述命題形式,而是體現了明顯的“因文設題”的特點。國務院《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要求:“改變相對固化的試題形式,增強試題開放性,減少死記硬背和‘機械刷題’現象?!毙赂呖季聿辉偈前凑漳骋环N固定的題型來命題,絕大多數題目都是新鮮的、具體的,或者似曾相識又全然不同的,題目強調立足文本“因文設題”“以材設題”,更注重文本閱讀“真實情境”的體驗,較為有效地避免了“套路化”,既體現出命題更強的專業(yè)性,也彰顯出追求“考試公平”的原則。
4.賞析是重點,評價探究類題型有望回歸
從2020年的物象、雙線結構、語言藝術的分析,到2021年語言表達、表現手法的分析,不難看出新高考卷文學類文本閱讀中賞析類題型考查的比重較大。筆者認為,分析鑒賞是文學類文本閱讀能力考查的有效方式,該題型仍將是新高考試題的重頭戲。文學類文本閱讀將更加注重較高層級的探究能力,如2021年新高考Ⅱ卷第9題:“文本二指出,教小孩子作文要‘能懂得小孩子的歡喜’,談談文本一是如何實踐‘能懂得小孩子的歡喜’這一主張的。”這道題考查探究作者的創(chuàng)作思想,值得稱贊,也表明新高考卷已向探究能力的考查邁出了一大步。大到“主題思想”“謀篇技巧”,小到“語句內涵”“首尾設置”,探究題型設置方式多樣化,尤其是“作者的觀點態(tài)度”“文章思想內容”等考點近年也向“評價探究”方向轉化。新高考文學類文本閱讀在凸顯“因文設題”“具體化”的同時,很可能會推出更具“個性化”的探究類題型,以凸顯“個性化閱讀和有創(chuàng)意解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