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天石 胡雋
摘要:美育是五育并舉、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yǎng)體系中的一個重要內容。美育不僅僅是培養(yǎng)優(yōu)秀的藝術人才,同時也是每個學生都要接受的一項重要的教育教學實踐活動。本文從推進高校美育教育的角度出發(fā),探討了舞蹈形體課在高校美育教育中的作用,進一步強調舞蹈形體課對提高學生審美能力、提高人文素養(yǎng)、激發(fā)創(chuàng)造力方面的重要性。
關鍵詞:美育 ?舞蹈形體課 ?音樂人才
中圖分類號:J70-0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8-3359(2022)06-0146-03
美育是針對所有人的教育,這是培養(yǎng)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建設者和接班人的基本內容。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美是純潔道德、豐富精神的重要源泉?!泵烙谂囵B(yǎng)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中起到了一個基礎性的作用。美育既是大學教育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同時它也承載著育人的重要功能。
在美育的教學范疇中,最直觀且最能給學生帶來明顯外在變化的就是舞蹈形體課。形體課的內容豐富多彩,河北師范大學匯華學院從建院之初就為音樂學專業(yè)學生開設了舞蹈形體課,剛開始開課時被學生們認為是“雞肋”課程,甚至一度沒有教師愿意擔任該課程的教學工作。后來,在學院大力支持以及幾任舞蹈教師的努力下,舞蹈形體課程發(fā)展成為現(xiàn)在最受學生歡迎的課程之一。每一屆的學生為各位舞蹈形體課的教師課程評價均在99.5分以上。在美育教育中,舞蹈類課程也逐漸成為各大院校大力發(fā)展的素質課程。本文將從以下幾點來闡釋舞蹈形體課對音樂學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的作用:
一、科學訓練,提升自身形象氣質
在21世紀的今天,科技化、智能化的各種網絡設備充斥在大家的生活中。人們享受到高科技帶來的便利生活,同時更多的時間被手機和電子設備占用,人們忽視了對身體的鍛煉,身體能力普遍下降。尤其是現(xiàn)在的大學生們,普遍活躍于網絡短視頻和互聯(lián)網上,每天除了上課以外,看手機占用了他們大量的時間。舞蹈形體課是為數(shù)不多的可以讓學生們完全放下手機脫離網絡的課程,能讓學生真實感受自己的身體狀態(tài)。
在有限的課堂時間里要想達到高質量的教學效果,勢必要從舞蹈科學和舞蹈解剖學的角度出發(fā),首先,加強學生科學訓練意識,從科學的角度引領學生,培養(yǎng)主動學習的內心需求。教師可在課堂上經常提起大家平時關心的和身心健康相關的問題,比如:如何通過學習舞蹈減肥,或者改變不良的體形體態(tài),提升訓練效果等,從而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其次,通過教師在課堂的示范講授,手把手地給學生擺動作、糾正體態(tài)、完成舞步、感受動作與音樂,讓學生們真正體會到舞蹈形體課給其自身帶來的明顯變化,從而提升他們的學習興趣。
在每個學期的教學中,課堂上老師可以拍攝一些學生們學習訓練時的照片和視頻,結課考試時也拍攝本學期視頻總結,記錄他們舞蹈課成長變化,做成視頻相冊,使學生們能夠肉眼看到自己的變化,使學生通過舞蹈形體課的學習,舉手投足間都能流露出優(yōu)雅、大方的氣質。音樂學專業(yè)的學生由于其特殊的專業(yè)性質,老師可以帶著他們經常參加演出和舞臺實踐活動。在舞臺演出和實習授課的時候,他們能夠表現(xiàn)得更自如且有自信,這就是舞蹈形體課給學生帶來的潛移默化的美育教育成果。
二、提高人文素養(yǎng),提升自我審美價值
高尚的舞蹈音樂應該是純正、明亮、健康的,并且還能體現(xiàn)出一個人乃至一個班級,或者一所學校、一個社會的精神世界和文化修養(yǎng)水平和偏好。舞蹈形體課可以更帶有目的性的講授和引導,讓剛剛進入大學校園的學生建立正確的關于“美”的理解,更進一步的是帶來生理上、精神上的愉悅體驗。這種健康的情緒能把學生帶進舞蹈的意境之中,進行自覺的自我教育,在不知不覺地熏陶,培養(yǎng)學生的高尚審美情趣。審美情趣也與其精神境界和社會精神文明程度有很直接的關系,并且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高校美育的實施質量。
自古歌舞樂都是不分家的,無論是原始時代的祭祀舞蹈、夏商時代的“女樂”,還是西周的“雅舞”、漢代的“萬戲”、魏晉的“清商”,還是唐宋的“燕樂舞蹈”、元明的戲曲舞蹈,抑或是素有“西方文明的結晶”的古典芭蕾舞,這些都是我們人類文明的產物。舞蹈動作不僅僅是肢體的展示,更是代表著文化的傳承。教師在授課的過程中,除了需要講解動作的基本要領,同時還要把動作所表達的知識內涵傳遞給學生。
以芭蕾舞行禮動作女士行屈膝禮為例,在進行課堂教學時,教師在示范動作的同時,要告訴學生之所以形成這樣行禮的方式,主要與芭蕾形成之初17、18世紀文藝復興時期女性著裝有關,那個時期的女性通常以堅硬的緊身束腰和龐大的裙撐組合為主,以凸顯女性的曲線美。她們還要佩戴高約一尺希南帽,以及昂貴的各種配套寶石飾品。這樣一身裝備,使這些注重文明禮儀的貴族女性在行禮時,要保持身體重心,所以才形成了屈膝禮儀。講解這部分內容時,還可以配上一些相應的圖片,使學生們在掌握相應的知識之后能更好地理解舞蹈姿態(tài),更快地找到動作感覺。
三、增強互動交流,促進班級團結
上面提到了,舞蹈形體課是為數(shù)不多的可以讓學生們完全放下手機脫離網絡的課程,可以讓學生真實地感受自己的身體狀態(tài)。同時舞蹈形體課也是同學們脫離網絡的假社交,感受真實社交生活的純粹時間。因為在舞蹈課堂里,同學們不僅要集體完成舞蹈課程的規(guī)定動作,還要與同學們配合,完成各種節(jié)奏、隊形、托舉等一系列隨著音樂不停變化的舞蹈動作和調度。集體起舞,統(tǒng)一的節(jié)奏,相同的肢體動作,可以在某種程度上達到群體意識的同頻,使得同在一個課堂的學生更好地融入所屬班集體。
這一點早就在遠古時期的祭祀舞蹈中就體現(xiàn)得非常充分了。無論是在哪個地域,原始社會必定要經歷蒙昧時期,也必定會產生對大自然神秘力量的信仰和崇拜。無論是哪種祭祀儀式,必定會有舞蹈的形式出現(xiàn)。在原始社會,個人必須要隱藏于集體之中,離開集體的話,個人將無法生存。所以集體舞蹈的形式一直是人們之間交流的重要形式之一。那么同樣的,在舞蹈形體課的學習過程中,同學們需要全身心地配合完成舞蹈組合中所設計的每一個動作。每一個同學們需要讓自己融入集體的節(jié)奏中,做好動作的同時還要顧及整體的隊形變化、過程中的走位置、與舞伴的合作以及整體的畫面感等等。所以在共同完成舞蹈的同時,鍛煉了學生們的集體意識和協(xié)作精神。在長期的磨練配合過程中,整個班的集體意識不斷提升。
四、以美育人,補充基礎教育中的短板
在基礎教育工作中,教師們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如何使學生在自己的專業(yè)上提高,忽視了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yǎng)。河北師范大學匯華學院在每年學生們的綜合測評之中除了“智育”所指的學習成績之外,還有更重要的一項是“德育”成績。德育成績在綜合測評中所占的比重是很大的?!暗掠煽儼▽W生除學習成績和體測成績之外的一切表現(xiàn),包括參與校內校外的活動、各種賽事取得的成績、優(yōu)秀個人或班集體的榮譽”等等,而且大學教育的職責本就應是提供更多的成長機會和平臺,培養(yǎng)更多有思想的人才,并不僅僅是教授給學生舞蹈技能。大學教育中的美育教育能夠很好的補充基礎教育中這些短板。美育教育更趨向概括性,它不是以具象的文字符號和代碼、定理來記憶,而是依靠學生的自身感受來學習。每一個人學習舞蹈的感知和表達都不一樣,都會有自己的一套固定的思維方式,所以舞蹈語言是抽象的,更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和與眾不同的表達。
舞蹈以它獨特的美育功能成為培養(yǎng)學生素質教育的形式之一,從事舞蹈美育的教師們必須認識到美育教育和素質教育的最終目的和最高境界是開啟人的智力,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能力。所以與職業(yè)化的舞蹈教育目標不同,高校舞蹈形體課的教育過程中所注重的點也不同。舞蹈教師要從單純傳授技藝技巧,發(fā)展到啟發(fā)學生認識自己的肢體,認識肢體的各種表現(xiàn),認識肢體在空間中的關系等等。這樣學生們不僅能從舞蹈形體課中獲得美感,在美的氛圍下活躍思維、豐富想象力,還能在舞動的過程中獲得韻律、造型、動作流動、空間創(chuàng)造的靈感,進而將舞蹈知識潛移默化地運用到自己的專業(yè)領域之中,從而影響到每個人未來生存和發(fā)展。河北師范大學匯華學院目前只為音樂學專業(yè)的學生開設了舞蹈形體課。自古歌舞不分家,這也是同為音樂學大類下面聲樂專業(yè)、器樂專業(yè)的專業(yè)需求。我們可以以點概面,逐漸將舞蹈形體課推廣到全學院,且面向所有學生,就是前面所說的美育要“面向人人”,這才是美育教育的最終目標。
五、激發(fā)創(chuàng)造力,提升審美追求
眾所周知,我們的大腦由左右兩個半球組成。據(jù)研究證明,人的左腦主要負責語言、閱讀、數(shù)學邏輯推理等心理活動;右腦主要負責形象、想象、空間關系、情緒、欣賞(音樂、美術和舞蹈等)等心理活動。我們都知道藝術家的創(chuàng)作是要有強大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的。那么藝術家創(chuàng)作藝術作品的過程中,既要熟練運用已經掌握的技術知識(左腦思維活動),又要充分發(fā)揮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右腦思維活動)。左右腦之間頻繁交替的思維活動是產生創(chuàng)新作品的物質基礎。北京舞蹈學院呂藝生教授的團隊所研究的“素質教育與舞蹈美育研究”中也明確指出:當學生學會在舞蹈中對自己和他人作出客觀的藝術判斷,審美感知力就得到了提升。美育滲透在舞蹈全過程的教與學中,其結論是可靠的、完整的。
我們所面臨的現(xiàn)實問題是:當代大學生審美力不足,審美境界水平較低。他們處在互聯(lián)網的新時期和多元文化的影響之下,各種流行元素層出不窮。二次元、粉圈、JK等等充斥在各種網絡短視頻平臺,讓學生們無法自拔。一些學生在互聯(lián)網的影響下,容易走入審美誤區(qū),以奇為美、以怪為美,自身并沒有意識到行為裝扮不自然,盲目追趕所謂的“潮流時尚”,疏于心靈美、內在美的建設。因而造成學生們文化信仰缺失、審美能力欠缺、是非辨別能力不高、缺乏正確美的創(chuàng)造力。
高校的美育教育課堂正是引領學生形成正確審美、培養(yǎng)良好道德修養(yǎng)的前沿陣地。同學們在良好的課堂氛圍中,在教師的正確引領指導下,逐漸樹立正確的審美價值觀。通過對舞蹈本體的理解,提高學生審美鑒賞力,通過一些舞蹈技能的學習,理解美的創(chuàng)作,這對于青年學生身心的全面發(fā)展是非常重要的。舞蹈形體課作為美育的一種方式開展起來,不是為了讓學生都成為舞蹈家,而是希望通過練習舞蹈、理解動作語言,培養(yǎng)一種健康的、向上的思想素質,同時通過一個具體的藝術實踐,使學生對美的形式、語言、規(guī)律進行充分的感受。
六、結語
美育教育的重點是引領學生認識“美”,尋找“美”,成為“美”。美育的目的不僅僅是培養(yǎng)優(yōu)秀的藝術人才,同時也是每個學生都要接受的一項重要的教育教學實踐活動。高校中美育教育的主要方式包括舞蹈形體課教學。舞蹈形體課作為媒介,老師要帶領學生在尋找美的過程中建立自信,培養(yǎng)正確的美的認知,形成符合新時代的審美觀,從而達到美育教育的目標。所以我們國家需要加強普及高校舞蹈形體課的力度,不僅僅是藝術專業(yè)學生,更要面向全體學生開展。美育不僅僅是上一些舞蹈技能課、合著音樂做幾個動作,重要的是對學生的思想素質、人文修養(yǎng)、審美能力、精神境界全面培養(yǎng),其功能是在素質、修養(yǎng)、能力、境界這些方面,它貫穿于教育的全過程、全方位。所以美育是學生全面發(fā)展不可缺少的必修課和“營養(yǎng)基”,肩負著培養(yǎng)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大任的一代新人的重要使命。
參考文獻:
[1]劉劍.芭蕾基礎訓練在非專業(yè)舞蹈教學中的運用[J].教育教學論壇,2019(01).
[2]崔晉文.試析美育對思想政治教育的促進作用[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21(13).
[3]季春玲,涂蓓,王澤.音樂舞蹈美育教育在老年大學的實踐研究[J].當代音樂,2021(08).
[4]石成瑜.簡析當前高校美育現(xiàn)狀及新出路[J].大眾標準化,2021(08).
[5]于景春.論云南中小學開設舞蹈課的必要性與構想[J].民族藝術研究,2000(S1).
[6]曹可環(huán).舞蹈藝術在高職院校美育教育中的作用與地位研究[J].中國民族博覽,2021(08).
[7]王普瑞.淺談中國當代舞蹈教育的創(chuàng)新實踐[J].美育,2021(04).
[8]侯天石.芭蕾基訓在高師院校非舞蹈專業(yè)形體課教學中的重要性——以師范類院校非舞蹈專業(yè)為例[M].武漢:新課程研究雜志社,2020:76-77.
[9]邦正美.教育舞蹈原論[M].李哲洋譯.臺北:全音樂譜出版社有限公司,1994:35.
[10]呂藝生.素質教育舞蹈文集[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