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從良 邱玉萍
摘要:高中面臨高考這一大難關,很容易使學生缺乏學習動機,逐漸成為學困生。本文結合現(xiàn)有理論的分析,從學生本身的因素、家庭環(huán)境因素、教師因素等方面,系統(tǒng)地分析并闡述高中化學學困生產生的原因其轉變的主要障礙,并提出高中化學學困生學習障礙的轉化策略。
關鍵詞:高中化學;學困成因;策略研究
一、高中化學學困生學困的成因
(一)化學學習動機欠缺
動機不僅是激勵人們行動的原因,也是觸發(fā)行為和維持活動的原動力。在高中階段的化學課中,學困生最明顯表現(xiàn)在缺乏自我效能感,自我評價也很低,缺乏自信,這樣的負面情緒直接導致學生在學習化學時形成惡性循環(huán)。這類學困生在面對學習時最大的困難是由于學習成績較低、學習過程失敗次數(shù)較多而導致缺乏學習動機。這樣長期積累下來,使得他們在面對學習化學時容易產生條件反射的厭惡情緒,整個人處于消極和被動的狀態(tài)。同時,由于缺乏學習動機,他們的學習往往是具有依賴性和強迫性的,自主性較低,同時缺乏對化學的思辨性,不愿意通過思考去研究化學知識,而且隨著高考臨近,會越發(fā)難以改正。
(二)化學教師教學方式不適
大多數(shù)的化學教師的教學方法還是沒有脫離傳統(tǒng)教學模式:模式僵化、內容陳舊、理論枯燥,使課堂氣氛變得低迷。學生們不愿意聽從老師一味的講解理論,所以便會分心甚至打瞌睡,完全浪費了一節(jié)課的時間。而由于上課沒有認真學習知識,學困生也無法順利完成作業(yè),有的學生甚至直接放棄寫作業(yè),這樣課上不聽講、課后不練習的學習模式,必然無法積極思考問題。因此,教師應提高教學質量,通過重塑教師的語言,使枯燥的化學知識充滿活力,將難以理解的化學內容與生活聯(lián)系起來。同時,教師在課堂上不要盲目地講解教材以外地難點,這類題型過于復雜,學生需要花費大量時間來理解消化,這無疑是將學困生拒之門外,極大消耗了學困生上課地積極性,完全對學習化學失去了信心。
(三)家庭環(huán)境因素造成影響
家庭氛圍幾乎直接決定了學生的個性,若家中的環(huán)境中是很輕松自在的,那么會孩子形成更健康的個性、良好的素質和更高的素養(yǎng),這些孩子會更加專注,也就更容易學習。相反,孩子若在暴力和極端的環(huán)境下成長,那么他們的心理也相對不健康。此外,家庭中若發(fā)生事故變化也會影響到學生的心態(tài),若是負面事件,便會給學生的學習和成長帶來了很大的陰影,會很大程度影響孩子學習中的情緒。
二、消除高中化學學困生學習障礙的轉化策略
(一)增強主動性,激發(fā)化學學困生的學習動機
學習動機是促進學生學習的內在動力,可以鼓勵學生在學習困難面前勇敢面對并克服困難,正向的學習動機將鼓勵學生激發(fā)他們的個人潛力,鼓勵學生盡最大努力實現(xiàn)自己的目標。
大多數(shù)學生學習化學是為了高考取得理想的成績,進入一所好大學,只有少數(shù)學生是因為對化學的熱愛而學習。而剩下的對化學沒有興趣的學生,大多是因為認為化學對于步入社會工作沒有什么重要性。這種想法恰恰是錯誤的,教師要帶領學生認識到化學的必要性,認識到化學對生產生活的重要性,認識到掌握化學的必要性,并增強學生化學學習的積極性。因此,在化學教學中,教師應將教材中的化學知識融入生活,讓學生了解這部分內容的同時,認識到化學知識的價值,并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例如,在氧化還原反應的講解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入維生素C在生活中常見的應用,它可以防止蘋果汁變黃,它可以與補血劑一起服用使其效果更佳。
(二)教師改善教學方式
教師可以采用分層教學的方式,在進行分層時必須更多地考慮學生的基礎和能力的發(fā)展方向。在合理分層之后,教師需要根據(jù)基礎的不同來準備不同的材料。其中包括教學過程、教學內容的處理、對教學過程速度的把握、以及課堂的問題設計,都要有不同層次的教學方法。例如,在實驗活動《配制一定物質的量濃度的溶液》中,針對基礎較好的學生,教師可以減少基礎的部分,將時間都放在平均數(shù)的重點難點內容,可以讓學生直接上來做實驗;針對基礎適中的學生,教師首先要帶領學生復習上一節(jié)的內容,基礎與重點內容分配的時間和內容要適中,做到既穩(wěn)固了基礎,又能跟上重點難點的內容,在知識點都掌握后協(xié)助學生進行實驗;針對學困生就要把重點放在基礎上,以掌握基礎為目標即可,在實驗活動上教師要與學生共同完成。
(三)營造良好環(huán)境氛圍
家庭是孩子學習的第一站,學校是孩子成長的大環(huán)境。為了幫助學困生,必須將學校、家庭和社會教育緊密結合起來,給學生營造一個有利于成長的大環(huán)境。因此,教師有必要調動學生家庭教育的積極性,確保家庭和學校之間的溝通?,F(xiàn)在,在互聯(lián)網(wǎng)的幫助下,家長們可以隨時與老師進行及時的、有效的溝通。同時家長必須樹立正確的觀念,積極承擔責任,不能把一切托付給學校,并與學校一起承擔起教育的責任。
總結
總而言之,無論是學困生還是優(yōu)等生都是公平的,老師都應該認真對待,所以在日常教學的過程中,老師要對學困生以平等的態(tài)度,采用更加合適的辦法建立學困生的學習動機,并通過分層教學方式針對學困生進行學習指導,聯(lián)合家長共同為學生創(chuàng)建良好的學習氛圍,讓化學課堂的教學效率得到提升。
參考文獻
[l]鐘啟泉主編.差生心理與教育 [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2]馮忠良著.教育心理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3]章志光.心理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